「e版權」訴非「雲聯」機制: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首都版權協會按照中央和北京市委的工作要求,在北京市版權局的指導下,共同構建起的網際網路時代版權糾紛多元化解的新模式。
一、機制含義
「e版權」,代表涉網際網路著作權糾紛。「訴非」,代表解決糾紛的方式,「訴」代表訴訟,「非」代表非訴訟。「雲聯」也就是以各自平臺對接為基礎,進行線上的互聯互通、深度聯動,通過「雲」打通訴訟與非訴訟,形成合力,共同致力於版權糾紛化解。
二、機制構成
1、平臺介紹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電子訴訟平臺。依託「24小時不打烊」的電子訴訟平臺,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進行「網上案件網上審理」,這也是網際網路高科技與司法審判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當事人在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打官司,可實現身份認證、調解、立案申請、繳納訴費、參加庭審、上訴、申請執行等環節的全流程在線訴訟。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多元調解平臺。是與電子訴訟平臺並行的多元調解平臺,對於當事人同意多元調解或立案法官認為符合進入多元調解的案件,案件信息和案件材料將通過電子訴訟平臺流轉到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多元調解平臺,由委派的調解組織和調解員通過多元調解平臺進行調解。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多元調解平臺概括來講,有四大特點:
1.全流程線上調解,「一站式」多元解紛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依託信息化技術,在全流程線上審理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線上流程服務,實現調解全流程在線進行。
特邀調解組織、特邀調解員全部在線錄入,調解平臺一鍵選擇即可完成對特邀調解組織、特邀調解員案件委派,委派調解工作全部在線進行;當事人通過平臺自動發送的調解碼進入平臺參與調解,無需進行註冊,既安全又便捷;當事人在線提交調解申請書,填寫電子送達地址,上傳相關證據材料;調解員在線進行送達、證據交換,在線進行音視頻調解;調解筆錄、調解協議在線自動生成,當事人通過電子籤名對調解協議、調解筆錄進行確認;調解信息在線自動流轉,且全程留痕,全程可追溯。
線上調解極大減少當事人、調解員事務性工作,顯著提高調解質效。
2.內外網交互通暢,當事人切換便捷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調解平臺與電子訴訟平臺已實現全部數據互聯互通。
當事人只需在立案申請階段提交一次材料,案件信息、案件材料自動通過訴訟平臺傳至調解平臺。調解平臺將案件信息、調解過程形成的所有文檔、調解結果、司法確認文書及對當事人進行送達的所有信息進行匯總,返回到訴訟平臺對應的案件信息中。調解成功案件達成和解協議並撤回起訴的,可以不再進入電子訴訟平臺審理;需要出具調解書或司法確認及調解不成功的案件則直接進入電子訴訟平臺,數據實時對接。
此外,北京網際網路調解平臺支持PC端、移動端雙向數據同步,為當事人隨時隨地參與調解提供便利。
3.虛擬撥號「一鍵外呼」,溝通效率提高
虛擬撥號,即調解平臺外呼功能,調解員可直接在調解平臺案件頁面上點擊電話外呼,即可直接呼出電話,對外顯示統一號碼,聯繫當事人進行電話調解工作。
藉助外呼功能,當事人端顯示與法院辦公電話前四位相同的座機號碼,並直接標記為「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多元調解平臺」,以便調解員能在較短時間內取得當事人的信任。虛擬撥號功能的實現,使調解員不再拘泥於使用固話坐班,點擊調解平臺電話按鈕即可與當事人通話,在家也能進行調解工作。不僅省下了一次次撥號的時間,也更容易讓當事人信任,提升了調解工作的效果。
4.批量化操作功能,削減重複性工作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集中管轄的案件,突出呈現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相同的批量化特點。為有效減少重複性工作,批量化操作功能應運而生。批量完結,一次性填寫完結果;批量記錄,將調解過程一次填寫至多個案件中;批量生成調解碼,並可選擇是否同時向全部案件當事人發送調解碼,免去大量通知工作;批量下載,一鍵下載多個案件的不同類別證據材料,例如多個案件的調解協議,高效便捷。
調解平臺批量化操作功能,化繁為簡,為調解員與當事人省去大量重複性的工作,顯著提高調解工作質效。
北京版權調解平臺。北京版權調解中心是北京市版權局主管,首都版權協會主辦的版權調解機構,專注於著作權的調解工作,涉及軟體、圖片、文字、音視頻等方面,具有專業的著作權知識,並受北京市版權局和首都版權協會的領導。北京版權調解中心同時也是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特邀行業調解組織。
2020年2月底,首都版權協會應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版權局要求,依託於北京版權調解中心搭建了北京首個版權調解平臺「北京版權調解平臺」,實現全流程在線版權糾紛非訴訟調解功能。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大力支持平臺建設,多元調解平臺所有技術優勢在該平臺得以全部復用。自北京版權調解平臺正式上線以來,已受理著作權案件207起,當事人雙方達成和解案件35起,和解率17%。
北京版權調解平臺作為市委市政府推出的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的28條舉措之一,有效助推了首都版權行業穩定有序發展。
二、訴非「雲聯」機制的主要內容
「e版權」訴非「雲聯」機制包括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首都版權協會對接的三項工作機制,分別為「雲對接」、「雲指導」、「雲化解」。
調解平臺「雲對接」。「雲對接」也就是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和首都版權協會在平臺技術、工作內容、工作規範等全方位的對接。
1. 非訴解紛引導
雙方充分利用現有調解平臺以及服務熱線,採取自動推薦+人工諮詢的方式,引導當事人選擇最適宜的爭議解決方案。需要進行司法確認的,由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優先進行在線司法確認;調解未成功的案件,由調解員進行線上確認,經電子訴訟平臺審核後,及時分流進入訴訟程序。
2. 加快技術應用
雙方積極推動北京版權調解平臺、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多元調解平臺建設,加快實現電子平臺訴訟風險智能評估,加快實現非訴調解平臺與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數據對接、共享。
3. 規範非訴工作
雙方積極完善線上非訴調解規範化工作,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協助北京版權調解中心制定《版權糾紛在線非訴調解工作指南》,對在線非訴解紛的案件範圍、工作流程、調解方式、調解時限、訴非銜接等內容進行規定。
非訴調解「雲指導」。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在北京版權調解平臺設立「雲工作站」,指導非訴調解工作。「雲工作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線上業務指引
由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指派法官定期對北京版權調解中心調解員進行線上培訓、法律指引。
2. 線上類案推送
定期將示範性判例推送給調解平臺,供調解員在調解工作中參考。
3. 線上參與調解
根據案件需要,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可以指派法官在線指導調解員對疑難案件的調解工作,提高調解質效。
促進履行「雲化解」。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完善調解協議
北京版權調解中心在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的指導下,完善非訴調解協議內容,做到權利義務主體明確、給付內容明確,實現調解內容的真實、合法和可執行性。
2. 推進即時履行
北京版權調解中心充分利用非訴調解平臺進行在線調解,調解成功後推進在線即時履行。
3. 構建誠信體系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與首都版權協會共同建立非訴訟調解自動履行正向激勵機制,通過將自動履行情況納入誠信評價體系等措施,引導會員單位自覺、主動履行調解協議,讓糾紛真正化解於訴前。
三、工作開展過程
2020年7月1日,「e版權」訴非「雲聯」機制開始試運行,下面是機制試運行的情況。
「雲對接」,即非訴引導上線。非訴引導功能主要包括:
在官網首頁設置「非訴調解平臺」
形成與電子訴訟平臺、多元調解平臺、訴訟服務平臺、法官工作平臺並行的第五大平臺,並將北京版權調解平臺連結以按鈕形式放置在該板塊內,同時配以該平臺介紹。當事人點擊相應按鈕後,可直接跳轉至北京版權調解平臺。
在官網首頁增設飄窗
提示當事人選擇在線非訴調解,點擊飄窗後自動跳轉至非訴調解平臺。
對電子訴訟平臺進行改造
當事人進行立案前將自動彈窗,彈窗內容為引導著作權糾紛案件的當事人選擇非訴調解,點擊同意後自動跳轉至非訴調解平臺。
增設在線訴訟風險評估系統
在當事人登錄電子訴訟平臺後,由當事人選擇案由進行訴訟風險評估。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判決結果情況、案件終局情況、案件周期情況、訴訟費用等情況進行全方位預判。根據評估結果,由當事人選擇非訴平臺解決糾紛或直接提交立案申請。
「雲指導」,即「雲工作站」啟用。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在北京版權調解平臺已初步搭建起「雲工作站」,並已開展工作。
目前工作分為三部分:一是在平臺建立推薦案例專欄。根據案件類型挑選典型案例,並在專欄內展示典型案例的判決書要點,確保訴訟思路、判決標準與非訴調解思路、賠償標準之間銜接統一。二是在平臺內開設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帳號,不同審判領域的法官可以根據調解組織需求開設講堂,指導調解思路和工作方法。三是通過該帳號法官可以根據非訴調解案件需要,在線同步指導非訴調解。
試運行期間,「雲工作站」共展示典型案件判決書要點3份,法官對調解員在線培訓2次,法官在線指導調解3件,均調解成功。
「雲化解」,即規範非訴流程。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正在協助北京版權調解中心製作《非訴調解規範文件模板庫》,目前已針對圖片類案件製作了調解筆錄、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申請書、司法確認承諾書等文件模板。
「e版權」訴非「雲聯」機制建立的是技術+機制的配套打法,同時需要和規範管理、過程監控結合,才能真正體現機制的效果。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將對「雲聯」機制的運行情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持續關注,加大宣傳、引導、指導、監控,努力提升工作質效,不務虛名,不做虛功,紮實服務於群眾多元解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