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是我們的「國球」,任何國際比賽、任何國乒隊員,沒拿著金牌就是「敗」,沒有拿冠軍就是「輸」。不過近來,尤其是女乒,終於有一隻「狼」嗷嗷叫著來了。 2020年3月,卡達公開賽,伊藤美誠收穫混雙冠軍、女單亞軍,是最大贏家;特別是對陣我們的大滿貫隊長丁寧,那是暴虐,給了「雙蛋」——4:0拿下,沒讓丁寧拿走一局;第三局竟然給曾經睥睨天下的大滿貫一個慘白的0蛋,而1個多月前的德國公開賽,丁寧還是4:1拿下。現在女乒除陳夢5戰全勝外,其他金花都嘗過敗績。這位「東洋小魔女」已經是桌球王國女單的頭號勁敵。
小魔女的威脅為什麼不像平野美宇那樣曇花一現,卻反而越來越大,王國的金花們誰也不具備必勝的把握呢?應該說,伊藤至少有這樣五個特點:
正手暴擊。常有球迷戲稱伊藤開創「前兩板」打法。對手即便接回發球,稍有冒高,直接一板拍死,毫不拖泥帶水,比「前三板」還少了一板。即便像丁寧、陳夢相持好的,一板接著一板拍,不拍死不罷休。
反手暴彈。只要球到反手位置,稍有冒高,不管近網還是半臺,一板暴彈,速度奇快,力量特大、落點夠刁,常讓國手猝不及防、防不勝防。
發球兇變。能根據場上形勢,使用多變發球,丁寧、陳夢等單局直接吃發球少也一兩分,經常性地接發冒高就被直接拍死,就連男單希望之星王楚欽,對陣她接發球也暈菜。發球兇變,位置左中右如同走馬燈,各種旋轉,配以急長極短,「攤燒餅式」等虛晃動作花式發球,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給對手極大壓力。發球詭異多變是伊藤的第一殺手鐧。
沒有特短。國球的「快準狠轉變」,快速兇狠多變,伊藤基本做到了極致。旋轉稍平庸,但談不上特短,原來的弱項如中遠臺相持,大概由於總是讓男選手陪練,現在不但不弱,還常常打出令人驚詫的表現,如跟陳夢丁寧的一些相持球,根本不落下風,讓人發怵。
走火入魔。伊藤最可怕的應該還不在技術上,而是她走火入魔般的對桌球的痴狂。據說從小即便睡著了,她媽媽也在她耳邊灌輸「你是打敗中國隊」的人。她不拿冠軍就流淚,如果說當年丁寧還不在國乒第一梯隊的時候,她的目標是張怡寧的話,伊藤的目光則越過了全部女選手,她宣稱要成為像許昕馬龍一樣的「不敗選手」。
她是日本的桌球「武士」,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讓他的眼中心中只有桌球,桌球是她的全部生命,冠軍是她的活命魂魄,金牌是她的命脈所在。為此,本國的T聯賽她可以放棄,是為了閉關修煉成就殺招;有國乒選手的比賽她從不放棄,是為了刺刀見紅磨礪利刃;哪怕落後8分也絕不認慫,一分一分地咬,直至翻盤奮臂長嘯。
決定戰爭勝負的從來都不是武器而是人,決定誰是戰神的從來不是技術而是魂!
鑄牢「桌球王國」的鋼鐵長城
以國乒的集團優勢打敗一切對手,哪怕還有早田希娜等「精英」力量。能打敗「東洋魔女」的「中華神女」應該是一批人,少則5人,亦或10人。
必須看到,即便沒有敗過的陳夢也沒有多少優勢可言,2019巡迴賽年終總決賽單打半決賽,第一局陳夢9比1被逆轉。這次卡公賽的決賽第一局11比3被吊打,第三局4比8落後,也追到8平。陳夢少了魔女的暴彈拍擊發球詭異,更少了她的入魔般的狠勁,很多比賽經常莫名其妙地斷電、「夢遊」;孫穎莎少了伊藤從10多歲就開始的世界大賽經歷,詭譎狠勁也遜一籌……
國乒的訓練和參賽體系必須求變,為了勝利直指勝利,必須融入新的東西。
教練員要吸收有科班背景的新鮮血液。劉國梁馬琳等世界冠軍無疑是頂級教練,培養了王楠張怡寧李曉霞的李隼等無疑是功勳教練。伊藤的教練松崎太佑用一年看幾百場比賽的大數據的執教方式,以數據說話是不是更多了一些科學成分;培養了王皓馬琳的吳敬平,桌球專業出身,有著作《桌球直板反膠打法訓練》等,是不是更有理論素養?頂級水平的提升是不是更需要理論的東西?所以說要有真正懂理論的專家進入教練組。
訓練和參賽體系要求變。國乒管的是八小時以內,八小時以外呢,鄧亞萍當年每天多訓練一小時,伊藤可以想見是沒日沒夜,只要有口氣就是桌球。所以國乒訓練,在現有體系外,至少應有8小時外的「教練預備隊」和場地,讓隊員哪怕是休息時間,不管什麼時候興趣來了,想練練手了,就有場地訓練,有高手陪練,有高人交流。參賽體系也應更多地向「希望力量」傾斜。吳敬平應請回國家隊,讓他專門負責孫穎莎等青春力量。
相信我桌球王國的鋼鐵長城永不倒!
「睜開眼吧 小心看吧
人家驕氣日盛
萬裡長城永不倒
千裡黃河水滔滔
衝開血路 揮手上吧」
良言暖心,警語開悟,思想智庫,傳遞價值。良言警語啟示錄,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