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6日電(記者王鳳標通訊員葉子鵬藍黎魏麗)2018年6月上旬,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屆研究生畢業班全體同學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了在校學習的情況和畢業的職業選擇,表達了一生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牢固信念,為國家和社會奉獻一生的堅定志向。6月29日,在即將畢業之際,同學們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勉勵寄語。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得知同學們在校學習期間收穫很大,立志畢業後為國家和社會奉獻一生,感到很高興。他希望同學們無論繼續深造,還是踏上工作崗位,都始終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提高運用這一科學武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堅定為祖國和人民矢志奮鬥的信念,以實際行動書寫無愧於時代的青春篇章。
2019年寒假,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奔赴祖國各地和海外多個國家開展寒假實踐活動。有的同學走進國境南北探索大國之治;有的同學跟隨學校豐富的實踐計劃前往海外,「向世界講述可愛的中國」;還有的同學以清華馬院新時代基層黨建服務隊成員的身份融入清華兄弟院系的實踐支隊,開展實踐中的黨組織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同學們開眼界、長才幹,堅定信念、提升品格,社會實踐活動成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育人的重要環節。
探索大國之治,走進國境南北
一月的雪城牡丹江,白雪夾道,空氣清冽。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八名研究生入駐位於海林市開發區的東北抗聯精神黨性教育基地,開展了豐富而有深度的實踐活動。
此時的教育基地正在籌備東北抗聯宣傳展廳布展,其中6000餘件待展的藏品,都是來自民間收藏家王海軍的收集與提供,令隊員們備感佩服。據王海軍表示,他多年來的願望就是依託這些藏品建立「抗日戰爭博物館」,永久地向公眾免費開放,使每一位看過展覽的中國人特別是青少年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清華馬院牡丹江實踐支隊成員參觀抗聯布展。陳越攝
隨後,支隊成員前往記錄了中東鐵路歷史的橫道河子鎮參觀。中東鐵路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沙皇俄國為攫取中國東北資源,稱霸遠東地區而修建的一條「丁」字形鐵路,是近代中國人民遭受列強侵略的鐵證。在這裡,成員們深入了解到中東鐵路修建的歷史。展廳中陳列的20世紀歐美國家建造的機車模型,帶著不同時期的時代特色,讓成員們直觀地感受到世界機車建造的發展進程。對比飛馳在中國大地上的「復興號」動車組列車,不禁讓人感嘆時過境遷,祖國早已發展壯大。
清華馬院牡丹江實踐支隊於中東鐵路紀念館前合影。清華馬院供圖
在探訪牡丹江地區第一個中國共產黨支部舊址——橫道鎮七裡地村時,支隊成員從工作人員的介紹中了解到中共早期在牡丹江地區發展黨建、領導革命運動的曲折經歷,以及中國共產黨早期發展組織的艱苦環境和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艱難鬥爭情況。成員們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黨員,更應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牡丹江支隊在開展實踐活動的同時,三名博士生來到海南海口市開展實踐活動。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海南省依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在全國經濟發展中走在了前列。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後,海南省美蘭區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地區,成為在基層推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通黨的十九大精神傳播「最後一公裡」的先鋒。
清華馬院鄭宇博在美蘭區文明實踐中心開展宣講。清華馬院供圖
海口實踐支隊首先來到了美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該中心發揮指導、統籌、組織、培訓功能,同時還整合了全區各類志願服務資源,組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涵蓋了理論宣講、衛生教育、生態保護等不同方向的12支專業志願服務支隊。針對參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學習到的新經驗,海口實踐支隊同學在海口市美蘭區文明實踐中心開展了「促進文明實踐工作在美蘭區基層推行」以及「綠色發展視閾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兩場宣講,同時還與基層黨員幹部群眾圍繞基層建設、農村環保以及思想宣傳開展了座談交流。
清華馬院海口實踐支隊成員在大致坡文明實踐站與當地工作人員合影。清華馬院供圖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建設必須融入群眾中,貼近群眾生活、關心群眾需求、引領群眾思想。作為馬院人,我們要主動走近群眾,積極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基層,在實踐中實現自我價值」,海口實踐支隊隊長羅惠敏說道。「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我們要運用自己的專業所學,助力於新時代文明建設,讓黨的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隊員夏敬芝在實踐後這樣談到自己的感想。「通過本次實踐讓實踐團隊對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層傳播路徑有了更深體會——新時代需要我們學以致用,不僅具有紮實理論功底,更要在實踐中發揮所學」,隊員鄭宇博這樣談到自己的體會。
領略多元發展,傳遞祖國聲音
2019年寒假,清華大學46名研究生骨幹在5位帶隊教師帶領下,深入柬埔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瑞士、荷蘭、比利時等國,調研「一帶一路」中資企業「走出去」發展狀況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探索不同國家的發展道路和創新模式,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重大主題開展海外宣講,增進中國與世界的相互理解。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磊、王琦煜參加活動。
這是清華大學研究生骨幹「知行計劃」海外實踐支隊首次走進柬埔寨。支隊圍繞「一帶一路」背景下柬埔寨的減貧模式進行了為期4天的實踐調研。特殊的歷史契機,為支隊的柬埔寨之行賦予了重要時代背景——剛剛過去的2018年,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柬建交60周年;2019年則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支隊赴柬實踐期間,又正值柬埔寨首相洪森訪華,中柬友好與合作邁向更高水平。這一系列重要歷史節點,讓隊員們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思考著青年在新時代應當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清華馬院張磊在柬埔寨金邊皇家大學開展宣講。清華馬院供圖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級博士張磊結合自身在洛陽、貴州參與扶貧工作和在非洲的實踐經歷,圍繞「中國精準扶貧及其經驗啟示」這一主題面向金邊皇家大學國際關係學院50餘名師生和柬埔寨勞工與職業培訓部有關官員進行了兩場宣講,通過真實案例,與柬埔寨師生及政府官員交流中國精準扶貧的模式和經驗,傳遞中國智慧。宣講結束後,柬埔寨勞工與職業培訓部副部長對中國精準扶貧模式取得的成就表示讚賞,希望能進一步學習借鑑中國的經驗。
王琦煜則在清華大學研究生骨幹「知行計劃」海外實踐計劃的支持下來到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國扼守馬六甲海峽這一遠東至歐洲貿易航運要道,是「一帶一路」倡議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沿線國家。圍繞「自由貿易體制建設」這一主題,清華大學研究生骨幹「知行計劃」新加坡-馬來西亞海外實踐支隊走訪國際組織、駐外使館、中外企業和民間組織等,開展了全方位的深入調研。
馬來西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重要國家,也是最早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沿線國家。2019年,中國與馬來西亞這對友好近鄰將迎來建交45周年。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在密切的貿易合作關係下,中馬兩國的民間外交也十分活躍。在馬來西亞-中國總商會,副會長林恆毅拿督告訴支隊成員,三十餘年來,馬中總商會一直扮演著民間推動兩國經貿發展與投資合作的重要橋梁角色,目前商會擁有1800多個企業會員,並為會員提供在中馬進行經濟貿易活動所需的諮詢和交流平臺。王琦煜在參與馬來西亞-中國總商會交流活動中圍繞中國和馬來西亞外交歷史,分享了自己此行的感受。
清華馬院王琦煜在參與馬來西亞-中國總商會交流活動中發言。清華馬院供圖
此外,在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韓冬雪教授和黨委學生部侯巖老師的帶領下,清華大學學生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協會(TMS協會)走進俄羅斯,通過尋訪蘇聯時期俄羅斯歷史,走訪俄羅斯中國總商會、中國駐俄使館教育處等中國在俄機構,拜訪中共六大會址紀念館等,了解中俄關係發展脈絡,探尋中俄歷史與現實的交匯。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葉子鵬、鄭翔瑜、吳宇瀟參加活動。
清華馬院韓冬雪教授在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教育處活動中發言。清華馬院供圖
在德和衡律師事務所莫斯科分所,同學們了解到法律服務在中資企業海外發展過程中起到的關鍵作用;在莫斯科格林伍德商貿中心,同學們聆聽了央企在莫斯科為中國企業打造更廣闊商業平臺的光輝故事;在俄羅斯中國總商會,同學們看到了許多中國企業在俄蓬勃發展、促進中俄經貿交流的強勁動力和未來的無限可能。在聖彼得堡,同學們與中俄青年創業協會進行對話,交流了中俄青年在創新創業方面付出的努力和獲得的成果及思考;在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教育處,同學們與中國留俄學生總會舉行座談,圍繞進一步加強海內外中國青年學子合作,傳承促進中俄兩國世代友誼等話題展開討論。位於莫斯科郊外的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是俄羅斯實踐的最後一站。馬先軍館長為清華師生一行介紹了紀念館的各個展廳,認真回顧了這段中共唯一一次在海外舉行代表大會的歷史。參觀結束後,支隊青年黨員深受革命前輩共克時艱、勇於擔當精神的鼓舞,面向黨旗進行了莊嚴宣誓。
清華馬院葉子鵬在莫斯科「海內外學子心向祖國」座談會上發言。清華馬院供圖
活動後,中國留俄學生總會與共青團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總支部委員會籤署了加強交流的合作協議,計劃在未來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互訪活動。
帶隊教師韓冬雪教授在總結中談到:「大家無論從理性還是感性的方面,都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中共黨史有了更深入地了解,這次學習對我們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特別是探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方法、途徑,具有非常大的啟示作用,希望同學們把這種優秀的傳統傳承下去。」
發揮專業特長,服務基層黨建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深入調研農村基層「抓黨建,促脫貧」政策落實現狀,貢獻清華學子青春力量,2019年寒假,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研團組織了來自校內的11名同學赴吉林長嶺縣開展基層實踐活動。
為統一實踐思想,增強團隊凝聚力,支隊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魏麗同學以清華馬院新時代基層黨建服務隊成員的身份加入支隊,並當選為臨時黨支部書記。在實踐過程中,在支部書記魏麗的組織下,支隊臨時黨支部在實踐前召開行前讀書會、在實踐期間開展多場主題宣講,與當地基層公共部門聯合開展多次組織生活,走訪調研農村基層一線黨建工作,充分展現了清華學子求真務實的學風,以及天下事系我心的家國情懷。
清華馬院魏麗主持召開實踐支隊臨時黨支部組織生活會。清華馬院供圖
2019年,站在新起點,改革開放再出發,在實踐支隊行前讀書會上,作為臨時黨支部書記的魏麗緊跟熱點話題,運用最新研究成果,形象巧妙地用一組數據為支隊成員解讀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魏麗分享到,「改革開放40年並非終點,相反,這是一個節點,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在改革開放這條路上仍需要不斷努力。青年一代肩負歷史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任重道遠」。支隊成員們紛紛表示,此次行前讀書會,不僅使支隊成員們加深對最新政策的理解,也激發了隊員們全身心投入實踐,深入國家基層、感知時代脈搏的熱情。
清華馬院魏麗在長嶺縣大興鎮做基層黨建主題宣講。清華馬院供圖
伴隨著實踐行程從調研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到親歷文化扶貧與黨建扶貧,魏麗先後組織並主持了兩次組織生活,靈活採用分議題發言與自由討論相結合或主題研討的形式,結合實踐行程,深入討論了農村電商發展、高中生心理健康與成才教育、基層黨建和產業扶貧、文化生活對基層思想引領的作用等現實問題。每一次討論,既是對實踐的小結,也是對大家思想的啟迪。
在實踐過程中,帶著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熱切的求索心情,魏麗參與調研了長嶺縣大興鎮及其下屬各村的基層黨建情況。與鎮黨委書記、駐村「第一書記」、村支書及基層老黨員等群體面對面交流,獲取了有關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面貌的一手資料,探討了基層黨建工作中面臨的棘手問題和解決對策,也直觀感受到了基層幹部的工作狀態和農村黨員的生活狀態,這對於慣常埋頭啃文獻、提筆寫文章的我們來說,帶來了「極大的衝擊」。
清華馬院魏麗與實踐隊員一起查閱基層黨建及精準扶貧相關資料。清華馬院供圖
行程臨近結束時,魏麗在面對20餘名村支書和鄉鎮幹部開展題為「夯實基層黨建,助力鄉村振興」主題宣講時,分享了自己將理論所學與實踐所得相結合的成果,也表達了參加基層實踐對於自己原有學習模式的補充和檢視。雖然在實踐行前,她已經通過閱讀大量文獻,整理出一套有關基層黨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宣講邏輯,但隨著每一次調研、對話與走訪的深入,魏麗表示每晚都會對自己原來的宣講思路「推倒重來」,她認為只有經歷閱讀、調研、思索、沉澱全過程的錘鍊,才能真正獲取有生命力、有說服力的理論,踐行理論來源於實踐、理論指導實踐的認識。也正是這樣一種勤於探索、敢於質疑的態度,使得魏麗的宣講既呈現出清華學子應有的學術素養,又表現出接地氣、有溫度的樸實氣質,不少農民村支書聽完後表示很有共鳴,問題提點「切中要害」。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何建宇表示:「青年學子是在共和國的艱辛探索中茁壯成長的幸運一代,唯有不忘壯闊波瀾七十載,把個人成長與時代發展相結合,投身到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偉大洪流中去,才無愧為真正的新時代青年。」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青年學子,以實際行動、從不同維度去體悟七十年的壯闊,在實踐中更加堅定了學以致用、服務人民的初心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