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青在線 中青輿情監測室-孫惠賢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相信很多國人都沒有忘記這一時刻。9年前,一場8級地震的突襲讓阿壩州汶川成為一片廢墟。從汶川到九寨,9年之後,災難再次降臨阿壩州,曾經被認為是「人間天堂」的九寨溝一時間卻狼藉一片。
每一次地震的到來都給當地帶來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災難,每一次也會牽動媒體人敏感的神經,下面我們就用數據解讀災難是如何被媒體關注和報導的。
72小時」黃金救援」時間對於地震災難無疑是重要的時間節點。從特殊時間節點對熱詞事件走勢、報導數據、重點關聯詞、熱點微博、關注網民人群畫像等方面對此次事件進行分析,將清晰構建出九寨溝地震事件的脈絡及傳播矩陣。
震後48小時事件熱詞趨勢
熱詞走向整體趨勢
PC端、移動端熱詞走向趨勢
震後48小時報導數據
震後48小時,是輿論關注地震最高的階段,這一時期相關話題新聞2019827篇,其中,新聞85419篇,紙媒2506篇,APP新聞39140篇,微信72300篇,微博1790962條。此外,境外媒體也對此次地震災害進行了相關報導,境外相關媒體報導共3852篇。
震後48小時Top10 熱詞
在震後48小時的多篇熱文中,「地震」在新聞中出現最多的文章是《習近平對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作出重要指示》,「九寨溝」在微博中出現最多的文章是《【#四川九寨溝地震#7.0級地震餘震不斷轉發提醒安全】,「四川」在微信中出現最多的文章是《九寨溝強震:習近平作重要指示子弟兵衝向第一線!》。
震後48小時熱點報導、熱點微博
熱點報導文章
熱點微博
震後48小時網民關注度地域分布
在九寨溝地震發生的前兩天裡,北京地區網民對此事最為關注,除此外,廣東地區、四川地區網民也對此事給予了關注,澳門地區、西藏地區網民對此事關注較為冷淡。
震後48小時關注網民人群畫像
從網民關注的人群畫像中可以看出,女性相對男性更關注地震及災區的情況。而從關注網民的年齡來看,25-34歲的青年人更關注地震災情,其次是19-24歲更年輕一些的青年,老人及少年則對地震情況關注較少。
72小時後九寨溝地震熱度趨勢
8.11-8.14九寨溝地震事件熱度走勢
「黃金72小時」普遍被認為是地質災害發生後的黃金救援期,這是救援界的共識。救援界認為,在此「黃金72小時」時間段內,災民的存活率極高。其實,72小時之後,網民及輿論對災難的關注也達到了一次次峰值。那麼災難過後,輿論對九寨溝地震的態度又是怎樣的?我們從網民情緒反應,關鍵詞及事件關聯詞等幾個方面呈現災後的輿情形態。
72小時後網民情緒集合
72小時後熱點關聯詞
儘管地震已經過去72個小時,可以看到大家對地震相關時間的忙按此依然十分關注,「發生」、「平安」、「四川九寨溝」、「四川阿壩州」等事件相關詞依然被網民所關注。
72小時後關鍵詞雲
【責任編輯:孫惠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