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用吸奶器吸出來再用奶瓶餵寶寶,這是一個大錯誤,你踩區了麼

2020-10-18 90新生日記


上一期我們提到母乳餵養的好處,不過經歷母乳的寶媽應該都經歷了皸裂的痛苦,那種撕心裂肺的痛,有的寶媽甚至因為母乳餵養皸裂流血,依然堅持給寶寶餵母乳的媽媽真的很偉大。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出現母乳皸裂的現象呢?

那是因為餵養姿勢不正確。

媽媽餵奶的時候很痛苦,就是因為寶寶吃奶的含接姿勢不對,並沒有把大部分的暈圈含進去。

我們看下母乳的乳腺原理就明白了。

乳腺構成有導管、頭、暈圈,那麼關鍵點就是說奶存在哪裡?

奶是存在暈圈下面的乳竇裡面,所以大家想著寶寶吃的時候,一定要把頭和大部分的暈圈都要含在嘴裡,寶寶只含著頭是不可以的,起不到分泌促乳素的作用。

母乳姿勢不正確的危害,第一點就是對於寶媽來說,如果寶寶吃奶含得比較淺,會造成皸裂;第二點對於寶寶來說,如果寶寶吃奶含得比較淺,容易進空氣,孩子容易打嗝。

所以,我們要學會正確的母乳餵養姿勢,減少不必要的危害。

這裡有個口訣,方便大家理解和記憶。

  • 胸貼胸:寶寶和寶媽胸貼胸,那麼這樣的寶寶就跟寶媽臉對臉了;
  • 下巴貼母乳:寶寶下巴貼著寶媽的母乳,基本上是成15度;
  • 鼻尖對母乳:這樣連貫在一起的姿勢,寶寶的身體就是一條直線了;(避免寶寶歪頭扭脖子吃奶)
  • 大C託母乳:媽媽的手託著母乳,手呈大c字形狀。

這樣的餵養姿勢,寶寶就把整個的頭和大部分暈圈就都含在嘴裡了,寶寶的舌頭就會像一個小勺子一樣,一下一下吃起來,不會引起寶媽的不適感。

有人可能擔心會問:會不會堵著孩子喘氣費勁呀?這個可以不必擔心,寶寶呼吸是用鼻子,不是用口腔的。

我們還可以通過看寶寶的嘴部運動位置來判斷是否吃奶姿勢正確。

有效的吸吮狀態判斷:

  • 一定是頭、暈圈都含在嘴裡;
  • 有吞咽的聲音;

當然這個指的是生完7天以後,這種吞咽的聲音才會比較明顯,新生兒吞咽聲音很小很小。

  • 吃奶勁的變化;

寶寶吃奶最初的4分鐘,吃勁比較大,就像餓了好久的一樣,狼吞虎咽的;後15分鐘又是另外一個狀態,寶寶就會放慢速度吃奶,甚至會吃會歇會,哈哈哈哈哈,寶寶吃吃停停,那是吃累了呢~


  • 吃奶寶寶嘴部動的位置;

寶寶如果只含接了頭,那麼吃奶的時候是嘴鼓鼓的在動;如果是正確的含接,完全含住頭和暈圈,那麼吃奶的時候是耳根腮幫子整體在動。

俗話說的好: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

寶寶喜歡用奶瓶喝奶,因為省力氣呀,奶嘴更軟更大。

可見吃奶是個力氣活,所以有的寶媽就想先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用奶瓶餵給寶寶豈不是更好?這個做法是個大錯誤!

第一,寶寶接觸母乳有效的吸吮,會讓寶媽分泌催產素和催乳素,使母乳更加豐富,不會母乳不足;

第二,即使是母乳不夠,我們也要寶寶吃媽媽的母乳,因為上面有很多益生菌,增強寶寶免疫力;

第三,奶瓶是不能代替寶媽抱著寶寶母乳的這個濃厚親情,寶寶可以感受的到寶媽滿滿的愛;

第四,寶寶天生就會吸吮,寶寶吸吮母乳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所有的寶寶都是會吸吮,與寶媽母乳的形狀、大小都沒有關係,只是方式方法的問題。

為了避免母乳的疼痛,我們要在孕期的時候就開始母乳護理,一般從37周開始。

為什麼從37周開始呢?

因為我們認為37周就算足月了,不算早產了,所以在母乳護理的按摩時不怕刺激早產的可能。

對於母乳護理,有的寶媽有些潔癖,要把母乳洗的乾乾淨淨,受不了有髒的感覺。

記住!母乳護理都不要用肥皂,也不要用酒精!

實際上,我們這個母乳應該保持在一個有菌的狀態,拿清水擦一擦就可以了,不要用肥皂水洗,也不要用酒精去擦,這個最容易踩的坑,要避免哦~

洗澡的時候要用熱毛巾做熱敷,或者是用花灑去噴相當於做熱敷,再搭配上按摩手法,讓我們的母乳更加健康。

以下有四種按摩方法,寶媽們可以學起來~

堅持按摩,給寶寶一個健康又充足的「移動飯票」吧~!



關注,更多備孕、孕產、育兒相關的內容分享,記錄我的真實生活

相關焦點

  • 不想讓寶寶直接吃母乳,該用吸奶器吸出來讓寶寶吃好嗎?
    第二、是寶寶在吸吮母乳的過程,與母親保持身體上直接接觸,媽媽熟悉的心跳和母親散發的氣味,能為寶寶提供安全感。這是奶瓶餵養做不到的。第三、寶寶吸吮母乳的過程中刺激母親分泌泌乳素和動情素,這兩種激素互相作用能讓乳房分泌更多的乳汁。反之,使用吸奶器的方法則可能導致母乳分泌量減少。
  • 寶寶快出生了,用吸奶器的5大好處,你知道嗎?
    親自授乳會遇到許多意料之外的問題,一些新手媽咪下奶比較晚,稀裡糊塗地給寶寶吃了奶瓶,等有奶以後發現寶寶不肯再吃媽媽的母乳了。一些寶寶不肯用力吸媽媽的奶,寧願把力氣使在號啕大哭,也不吸吮乳頭。一些寶寶天生吸吮力弱,吃著幾口就累得睡著了,換成奶瓶卻能吃很多。
  • 吸奶器一點都不好用?吸不出來?看看是不是你操作錯誤!
    之前有個寶媽跟我抱怨,說吸奶器怎麼我用的挺好,她一用就各種問題,不是吸不出奶,就是總漏氣,是不是吸奶器這玩意根本就不好用。其實有這樣疑惑的不止她一個人,很多寶媽都覺得吸奶器太雞肋了,當初買的時候有多興奮,現在就有多嫌棄。其實並不是吸奶器不好用,而是你們的操作方法不對!吸奶器追奶吸不出來怎麼回事?
  • 初乳可以用吸奶器吸嗎?初乳用吸奶器怎麼保存,寶媽要先了解
    相信大家都知道,初乳對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初乳裡面含有豐富的營養,能夠幫助增強寶寶的抵抗力,對於寶寶的成長發育是非常有用的,所以不管是準不準備母乳餵養的寶媽們,都應該儘量想辦法將初乳給孩子喝,但有些寶媽因為自身體質的原因,不能夠親自餵養寶寶,就想著可不可以用吸奶器幫助將初乳吸出來餵養孩子。
  • 吸奶器的五個錯誤用法,可能成為寶媽的健康隱患!
    如果寶媽已經遇到上述情況,可減少吸奶次數,吸奶至舒適程度即可,不必非得徹底排空,之後奶量會逐步減少,做到既能滿足寶寶需求,還能幫寶媽避免漲奶的困擾。錯誤二:吸不出來就認為母乳少吸不出來奶=沒奶?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其原因與以下三個方面有關係:1、母乳少且粘稠(比如:初乳),這樣擠不出來奶屬於正常現象。建議讓寶寶吸吮,對於新生兒來說,初乳的量已足夠能滿足寶寶的需求。2、吸奶器未完全包裹乳房,導致空氣跑出,也會造成吸不出奶的情況。
  • 母乳親餵和用奶瓶餵差別很大?「背奶媽媽」,應掌握這6個原則
    第二、是寶寶在吸吮母乳的過程,與母親保持身體上直接接觸,媽媽熟悉的心跳和母親散發的氣味,能為寶寶提供安全感。這是奶瓶餵養做不到的。 如果寶媽產後要上班不能母乳親喂,那麼這是可以理解的。做「背奶媽媽」是迫不得已,用吸奶器吸出來再喂,這樣當然可以。 「背奶媽媽」應掌握以下這6個原則: 1、吸奶器的使用要有規律,可以3~4個小時吸一次,不要等到奶漲了才吸。尤其是晚上泌乳素分泌較旺盛,母乳是有需求才有供應。
  • 「背奶一族」的日常:你真的會用吸奶器嗎?三大誤區還有寶媽在犯
    背奶一族的日常,就是每天背著個吸奶器上班,每隔2~3小時吸奶一次,再把吸出的母乳冷藏起來,下班背回家,作為娃第二天日間的口糧。日復一日地背奶,然而你真的會用吸奶器嗎?三大誤區還有寶媽在犯,手法錯誤渾身難受,高價買來的吸奶器,卻用出九塊九包郵的效果。
  • 奶是吸奶器吸出來的?關於吸奶器,你真的用對了嗎?
    19世紀中期,吸奶器被發明出來,起因是為了幫助那些乳頭凹陷的媽媽,或是因為寶寶太弱小無法正確含乳有力吸吮而難以實現親餵的媽媽們。最初的吸奶器設計是一個有孔的玻璃罩杯,媽媽用手指放在孔上來控制真空,玻璃罩杯上連接一根柔韌的橡皮管,媽媽用嘴含著橡皮管吸吮,用這樣的方式把奶吸出來。
  • 【精彩回顧】狂歡雙十二,暖冬貝親季|奶瓶|吸奶器|嬰兒|寶寶洗澡...
    01  奶瓶:「餵」愛而生  貝親寬口PPSU大容量奶瓶: 安心餵養守護神  奶瓶是餵養寶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小小奶瓶大有學問,寶媽們需要慧眼挑選,給寶寶最佳的「餵」愛選擇。「奶瓶材質、口徑、容量」等都是寶媽餵寶寶挑選最優奶瓶的關鍵。
  • 孩子吃奶太費勁兒,可以用吸奶器把奶吸出來喝嗎?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老話:他把吃奶的勁兒都使出來了。你如果想知道什麼是吃奶的勁兒,在我們產房隨處可見。 由於母乳並不能輕鬆就被吸出,所以嬰兒在吃母乳的時候,需要用盡全身力氣,有時候小臉會因為用勁而憋的通紅。
  • 吸奶器你用對了嗎?
    3、產量過多的情況有些媽媽的產奶量嚴重超過寶寶的需求,這確實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很多媽媽因為擔心不把奶水排空就會造成淤積甚至乳腺炎,就不斷的用吸奶器去排空乳房,因為吸奶器的額外刺激,媽媽的產量就持續的上升,不吸就漲的很難受,吸了下一次還會繼續產更多,惡性循環。
  • 可以母乳餵養的寶媽為何會進入奶瓶餵養的誤區?
    昨天在平臺回答了一個寶媽的提問:寶媽問:用吸奶器把奶水吸出來,用奶瓶喂,是不是挺自私不過,對於母乳親餵的問題,還尚未給寶寶斷奶的我,確實有一些自己的感知與體會。母乳親喂,指的就是把寶寶抱在懷裡直接讓寶寶吃奶頭。對於還在產褥期的寶媽來說,這一點特別重要。1.寶寶的直接吮吸,可以刺激子宮的收縮,讓孕期碩大的子宮慢慢地恢復並逐漸恢復到以前的狀態。2.母乳親喂,可以大大地降低乳腺病症的發生。3.母乳親喂,促進母子(母女)之間的感情,對寶寶身心健康都很有幫助。
  • 寶寶不接受奶瓶,寶媽產假期滿又要上班,怎麼辦?這些方法幫到你
    瑩瑩產假期滿要上班了,寶寶也六個月了,就是不接受奶瓶,瑩瑩急的不行,上班的公司離家又很遠,怎麼辦呀?要不要給寶寶斷奶呢?糯寶媽媽是不建議給寶寶斷奶的,因為寶寶剛六個月,寶媽的奶水又很豐足。寶媽可以在中午吃飯的時候回來餵哺寶寶一次,或者家人把寶寶送到寶媽那裡,去讓寶寶吸母乳。
  • 吸奶器,你用對了嗎?
    主要的原因就是新生兒吸吮方式和大寶寶不一樣,而媽媽在產後也不可能馬上分泌很多乳汁,初乳都是量少而濃稠的,用常規吸奶器很難擠出並且收集,還有可能造成媽媽乳頭、乳房疼痛,甚至水腫。在媽媽的乳汁可以正常分泌以後,再逐漸開始使用吸奶器來刺激泌乳,同時可以把擠出來的乳汁留存起來給孩子吃。
  • 這5大錯誤的餵養方式,易引起產後奶水不足,你踩中了幾個?
    但是過了一個月之後,她突然又埋怨起奶水少了。我就問她是不是沒有休息好?營養沒到位?還是生氣了?她說這些都沒有,就是不明所以的奶水變少了。最後才問出來,原來她是怕直接哺乳,乳房下垂,有損形象,就用吸奶器把奶水吸出來,裝在奶瓶裡餵給孩子喝。沒過一個星期奶水就變少了,她只好放棄瓶喂,給孩子直接裹乳頭了。
  • 談奶瓶+吸奶器餵養模式
    ,吃了奶瓶再不肯吸母乳……遇到這樣的情況,媽媽在屢屢嘗試直接餵母乳不成功的狀況下,就只能換另一種方法來繼續母乳餵養嘍,用吸奶器餵母乳就是一個變通方法。  吸奶器+奶瓶方式的優點和缺點  利弊總是同時存在的,採用吸奶器+奶瓶餵養有4大優點和4大缺點。  優點1寶寶吃得省力  相對而言寶寶更喜歡吃奶瓶,咕嘟咕嘟地大口吃奶多爽啊,所以一次能吃好多。許多新手媽咪一開始不知道買什麼奶嘴,而市場上銷售的奶瓶大多是標配十字孔奶嘴,寶寶們從出生吃的就是十字孔奶嘴。
  • 吸奶器這樣用,尤其是第一種,不僅媽媽受苦,寶寶也挨餓
    原來曲藝在剛剛生完寶寶時,聽人說一定要讓寶寶吃到的第一口奶是媽媽的母乳。但是當時乳腺不通,沒有奶水,所以曲藝就用吸奶器開始吸,沒想到奶水沒出來就算了,反而還堵得越來越嚴重了。其實吸奶器對哺乳媽媽來說是很好用的一個工具,可是很多寶媽都用錯了,才導致奶水不疏反堵,影響了自己和寶寶需求。這幾個常見的使用吸奶器的錯誤方式,寶媽一定要注意。
  • 同樣是母乳,母乳親餵和用奶瓶餵有什麼區別?
    產假眼看就要到期了,小雅即將回到單位上班,可家裡最讓她放心不下的就是寶寶的餵養問題了,婆婆說:「反正都是母乳,你先把奶水擠出來,我用奶瓶餵寶寶也一樣。」雖說母乳是一樣的,可小雅卻總覺得母乳親餵和用奶瓶餵存在一定差異,那麼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 「母乳爭辯」母乳用吸奶器吸出來餵,可以知道孩子吃多少,這種方法...
    母乳餵孩子又怕孩子吃不飽。反正當了媽以後就是各種擔心?特別是擔心孩子吃不飽的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我記得那個時候和我一塊玩的朋友說她家孩子一次次多少奶粉,長得胖胖的。還說我們家孩子長得瘦小,是不是母乳不夠。那個時候跟魔怔的似的。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後來終於忍不住去母嬰店買了個吸奶器,趁著孩子睡著了,把沒吃的那個奶給吸出來,吸完了一看還真不少,放心了。
  • 吸奶器你真的用對了嗎?用錯了傷害很大!
    如果實在沒有匹配的,你就需要換吸奶器了。如果你用吸奶器吸奶感覺很不舒服,建議你一定停下來好看看是否尺寸合適,檔位合適,及時調整。2、吸奶器的使用技巧(1)使用情況A.奶量較多,寶寶吃不完,又比較漲奶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