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提到母乳餵養的好處,不過經歷母乳的寶媽應該都經歷了皸裂的痛苦,那種撕心裂肺的痛,有的寶媽甚至因為母乳餵養皸裂流血,依然堅持給寶寶餵母乳的媽媽真的很偉大。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出現母乳皸裂的現象呢?
那是因為餵養姿勢不正確。
媽媽餵奶的時候很痛苦,就是因為寶寶吃奶的含接姿勢不對,並沒有把大部分的暈圈含進去。
我們看下母乳的乳腺原理就明白了。
乳腺構成有導管、頭、暈圈,那麼關鍵點就是說奶存在哪裡?
奶是存在暈圈下面的乳竇裡面,所以大家想著寶寶吃的時候,一定要把頭和大部分的暈圈都要含在嘴裡,寶寶只含著頭是不可以的,起不到分泌促乳素的作用。
母乳姿勢不正確的危害,第一點就是對於寶媽來說,如果寶寶吃奶含得比較淺,會造成皸裂;第二點對於寶寶來說,如果寶寶吃奶含得比較淺,容易進空氣,孩子容易打嗝。
所以,我們要學會正確的母乳餵養姿勢,減少不必要的危害。
這裡有個口訣,方便大家理解和記憶。
這樣的餵養姿勢,寶寶就把整個的頭和大部分暈圈就都含在嘴裡了,寶寶的舌頭就會像一個小勺子一樣,一下一下吃起來,不會引起寶媽的不適感。
有人可能擔心會問:會不會堵著孩子喘氣費勁呀?這個可以不必擔心,寶寶呼吸是用鼻子,不是用口腔的。
我們還可以通過看寶寶的嘴部運動位置來判斷是否吃奶姿勢正確。
有效的吸吮狀態判斷:
當然這個指的是生完7天以後,這種吞咽的聲音才會比較明顯,新生兒吞咽聲音很小很小。
寶寶吃奶最初的4分鐘,吃勁比較大,就像餓了好久的一樣,狼吞虎咽的;後15分鐘又是另外一個狀態,寶寶就會放慢速度吃奶,甚至會吃會歇會,哈哈哈哈哈,寶寶吃吃停停,那是吃累了呢~
寶寶如果只含接了頭,那麼吃奶的時候是嘴鼓鼓的在動;如果是正確的含接,完全含住頭和暈圈,那麼吃奶的時候是耳根腮幫子整體在動。
俗話說的好: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
寶寶喜歡用奶瓶喝奶,因為省力氣呀,奶嘴更軟更大。
可見吃奶是個力氣活,所以有的寶媽就想先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用奶瓶餵給寶寶豈不是更好?這個做法是個大錯誤!
第一,寶寶接觸母乳有效的吸吮,會讓寶媽分泌催產素和催乳素,使母乳更加豐富,不會母乳不足;
第二,即使是母乳不夠,我們也要寶寶吃媽媽的母乳,因為上面有很多益生菌,增強寶寶免疫力;
第三,奶瓶是不能代替寶媽抱著寶寶母乳的這個濃厚親情,寶寶可以感受的到寶媽滿滿的愛;
第四,寶寶天生就會吸吮,寶寶吸吮母乳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所有的寶寶都是會吸吮,與寶媽母乳的形狀、大小都沒有關係,只是方式方法的問題。
為了避免母乳的疼痛,我們要在孕期的時候就開始母乳護理,一般從37周開始。
為什麼從37周開始呢?
因為我們認為37周就算足月了,不算早產了,所以在母乳護理的按摩時不怕刺激早產的可能。
對於母乳護理,有的寶媽有些潔癖,要把母乳洗的乾乾淨淨,受不了有髒的感覺。
記住!母乳護理都不要用肥皂,也不要用酒精!
實際上,我們這個母乳應該保持在一個有菌的狀態,拿清水擦一擦就可以了,不要用肥皂水洗,也不要用酒精去擦,這個最容易踩的坑,要避免哦~
洗澡的時候要用熱毛巾做熱敷,或者是用花灑去噴相當於做熱敷,再搭配上按摩手法,讓我們的母乳更加健康。
以下有四種按摩方法,寶媽們可以學起來~
堅持按摩,給寶寶一個健康又充足的「移動飯票」吧~!
關注,更多備孕、孕產、育兒相關的內容分享,記錄我的真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