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川到玉樹」地震災區羌藏文化遺產搶救初見效

2020-12-13 鳳凰網讀書

「從北川到玉樹」地震災區羌藏文化遺產搶救初見效

中新社北京5月12日電 (記者 應妮)在汶川「5·12」地震兩周年之際,來自災區的羌藏文化遺產搶救初見成效,由馮驥才領銜的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12日在京發布了《羌學文庫》和《中國唐卡藝術集成·玉樹藏娘卷》。

《羌學文庫》首次集中了國內最強大的專家學者,對羌族聚居地歷史文化遺存及地方文獻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整理和研究,是目前出版規模最大、出版內容最齊整的羌族語言文化集成,出版規模超過2000萬字,出版周期預計在5年以上,現暫時完稿8卷本合計800萬字,內容涉及羌族文學、語言文學、地方風物以及近年來的學術研究成果。12日的發布會上率先推出了《漢羌詞典》與《白石·釋比與羌族》兩卷。

《中國唐卡藝術集成·玉樹藏娘卷》系北京、青海兩地藏學學者和唐卡藝術研究專家在對青海安多地區的熱貢及康巴地區的玉樹進行大規模普查和調研後,完整記錄了不同村子的陶瓷、雕塑、繪畫、金銀加工及建築技藝,民俗文化及服飾加工等文化藝術。這也是首次對藏娘唐卡藝術進行的全面調查和搶救性記錄成果。在三年多時間裡,專家工作組拍攝了唐卡製作工序、唐卡藝僧、藝訣等圖片資料近2000幅,採訪藝人百餘人,搜集和翻譯的藏文資料近5萬字。書中大量珍貴的佛畫藝術在藏娘當地的桑周寺或信徒家中珍藏了幾十乃至數百年。

馮驥才表示,科學的文字性的檔案對於一個民族文明的傳承非常重要,災區不僅需要重建物質家園,更需要重建精神文化家園。在專家參與下的保護才是科學的發展和保護,但現在文化遺產普查遠未到位,未知的仍然多於已知,還需要更多人發揚對民族文化的責任感參與其中。

「從北川到玉樹緊急搶救地震災區文化遺產」項目由民進中央、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華文化學院聯合四川音樂學院綿陽藝術學院、中國社科院民族學與人類研究所主辦。(完)

獎品:iPod nano 16G(3部),若干明星籤名CD海報等你拿!

參與方式:
點擊左側圖片,下載您喜歡的歌曲,即有機會參與抽獎活動,獎品月月更新,趕快參與吧!

相關焦點

  • 傳統文化瑰寶重放異彩--汶川災區文化遺產搶救側記(全文)
    四川省文化廳廳長鄭曉幸介紹,地震後,四川及時編制的《四川省文物搶救保護修復規劃》被納入國家《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公共服務設計建設專項規劃》,有245個項目被列入文物搶救保護項目,中央為此下撥文物搶救保護專項資金25.1億元。與此同時,全國文物系統集中優秀技術力量,迅速投入到四川災後文化遺產搶救保護行動中。
  • 青海玉樹地震_青海地震新聞報導_網易新聞
    類目 玉樹地震 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後,作為少數中的少數民族,共計有2萬多羌族人去世或者失蹤,佔羌族總人口數的10%。與生命一起消失的,還有羌族悠久的文化。羌族急需進行文化重建。
  • 5.12大地震 親人和朋友離你而去 悼念亡靈 北川我們來了
    「到了,新北川!」我看見了高樓林立的房屋,這是地震後慾火重生的北川。10:30分,車輛統一到達廣場,早到的有心妙學校,後來到的有古井學校。集中到廣場後,由教練統一教洗衣操,每班選兩名學生pK。沿著兩旁紅燈高掛的街道行走,轉過幾道灣,來到博物館,同學們行到二樓,逐一感受了羌人文化。羌族,對於我們,是一個「熟悉」、卻又了解不多的民族。所謂「熟悉」,只是名稱並不陌生。小時候讀《三國演義》,勇將馬超,是小男孩心目中的英雄,有羌族血統;英武不下呂布,與張飛大戰三百餘合不分勝負。
  • 紅豆集團向雅安地震災區捐款物612.1萬元
    紅豆集團向雅安地震災區捐款物612.1萬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4月22日上午,紅豆集團向雅安地震災區獻愛心活動在集團會議中心報告廳舉行。上午八點半,在「紅豆員工向雅安地震災區獻愛心」的橫幅下,隨著紅豆集團黨委書記、總裁周海江把他個人的100萬元交給集團工會負責人顧曉紅,請她代為轉交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其他紅豆乾部員工也紛紛把愛心捐款放入捐款箱,短短半個小時時間,紅豆集團500餘名幹部員工為災區捐款112.1萬元,紅豆集團還決定,向災區捐贈價值500萬元的棉被和衣物。
  • 中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因512大地震全城重建,現在是5A級景區
    北川,因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很多人知道了這個地方,全名是北川羌族自治縣,屬於四川綿陽市,也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羌族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和藏、漢、回等十幾個民族在北川繁衍生息了幾千年,傳承著淳樸厚重的民族文化。
  • 到平武賞萬畝梅林,來北川逛羌寨!安排
    > 走馬羌寨坐落在四川平武縣的大山懷抱中,地震後,為了保護和傳承羌族厚重的文化,寨主與夫人回到了平武牛飛村,親手建設了木質羌式吊腳樓的走馬羌寨。巴拿恰商業街位於北川新縣城中軸線上,是北川新縣城十大標誌性建築之一,是北川新縣城的門戶,是四川最大的羌文化旅遊商業步行街,還是北川羌城旅遊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核心景點之一。
  • 走進5.12地震的北川
    文圖|黃玉容北川羌族自治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東接江油市,南鄰安州區,西靠茂縣,北抵松潘,平武縣。距綿陽市區42公裡,距成都160公裡,是中國唯一一個羌族自治縣。全境山峰巒起伏,溝壑縱橫,植被茂盛,礦產資源豐富,是一個美麗而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
  • 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等3名中外媒體記者看北川的過去和未來
    今年3月日本特大地震引發海嘯,多個城市將直面整體重建和易址重建等新命題。小林史憲想起了兩年前看到的那個廣告牌,他決定,重返四川災區,看看北川發生了哪些變化。    當車駛過兩年前廣告牌所在的那片巨大空地時,小林史憲驚訝地發現,規劃圖上的美景變成了現實。在鮮花綠樹掩映中,一座羌風濃鬱、設施齊備的新城拔地而起。
  • 北川九皇山景區 震後十年重生
    羌族三絕之一的羌繡是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地震中損毀的羌碉現已修繕完畢。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發生芮氏8.0級特大地震。北川羌族自治縣成為極重災區,九皇山景區瞬間化為烏有。地震中,四星級酒店倒塌成廢墟,情人橋、眺望臺等景點均損壞嚴重。鍾國富當初負責的景區上山索道也遭到徹底破壞,線路支架移位、損毀,運載繩、吊籃等無一倖免,震落的巨石甚至一路滾至山下索道驗票口。
  • 玉樹遇難者升至1706人 胡錦濤飛抵災區
    據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18日飛抵玉樹地震災區,看望慰問災區幹部群眾,實地指導抗震救災工作。幾天來,各方救援隊伍在第一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不拋棄不放棄」。搜救現場不斷見證著生命奇蹟。
  • 別樣的年文化:傳承數千年的「羌年」,如今為何少有人過了?
    羌年在羌語中的意思是「豐收與喜慶」之意。主要流行今天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與綿陽、廣元西北部地區,其範圍包括今汶川、理縣、茂縣、北川等羌族傳統聚集地。就羌年的起源,民間傳說多追溯到三代前(夏商周)的「大禹」時代,但具體的時間已無從可考。但就傳說來看,大禹在羌族歷史上的影響至關重要。
  • 北川「幸福羌年五彩北川」羌歷新年開演
    四川在線記者 衡昌輝11月14日上午,「幸福羌年五彩北川」為主題的2020羌歷新年系列文化旅遊活動開幕式北川羌族自治縣舉行。羌歷新年慶祝活動現場,文藝演出展現了羌年、羌城、羌夢、羌喜四個篇章,以羌族民俗節慶禮儀與歌舞表演相結合的形式展示,絢麗的羌族傳統服飾文化和歌舞獻唱,使活動節目環環相扣、各式羌族服飾和多彩的羌族歌舞讓人目不暇接。羌年展演為現場觀眾和遊客們帶來了一場震撼人心的視覺盛宴。
  • 隨老記者再訪新聞現場|回訪「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漢旺鎮:新居...
    這是汶川特大地震災區唯一在地震遺址建立的紀念館,佔地2600多平方米,分為序廳、災難廳、救援廳、安置廳、重建廳、尾廳6個部分。「鐘樓停擺了,但人們的生活沒有停擺。」在王沛看來,災區人民堅強奮進,才贏得了涅槃重生的希望。在一幅東汽漢旺基地地震舊址的圖片前,王沛駐足良久。
  •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玉樹抗震救災紀實
    他飛赴災區,實地考察災情,慰問各族幹部群眾,指導抗震救災工作……    正在湖北調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十分牽掛地震災情和災區人民,強調災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迅速動員各方面力量投入抗震救災,把搶救人的生命作為第一位的任務,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 回訪「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漢旺鎮:新居裡 不時傳出陣陣笑聲
    大會提出:從2008年10月起,到2010年9月止,我省要基本完成災後恢復重建的目標任務2009年12月31日我省災區重建農房全部完工2010年4月30日我省災區農村公路恢復重建基本完成2011年8月經國家發改委批覆同意,我省正式下發《汶川地震災區發展振興規劃(2011—2015年)》2011年10月按照國務院關於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的要求,四川經過三年的艱苦奮戰
  • 玉樹地震一周年重建紀實:雪域高原凝聚不屈力量
    ;    ……    一系列與重建配套的經濟政策紛紛出臺——    4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下發《關於全力做好玉樹地震災區金融服務工作的緊急通知》,減輕災區金融機構的財務負擔;    5月27日,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持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明確指出以中央財政為主安排災後恢復重建資金,2010年安排90億元,之後兩年繼續做相應安排
  • 汶川地震十周年了,你知道現在的北川什麼樣子嗎?
    古老的羌族、漢族、藏族、回族等17個民族幾千年來都在在北川大地上和諧共處,繁衍生息,形成了淳樸厚重的民俗文化。為了令人們記住這次特大的地震,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自「5·12」地震以來,北川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當地也利用震區的廢墟經過合理的開發,建設成為地震遺址,以此警示後人注意防震減災。
  •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團結奮鬥建家園 繁榮發展報國恩
    為加快民族工作的法制化進程,加強民族關係的法律調整,北川牢固樹立法制意識,全面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民族鄉工作條例》、《城市民族工作條例》,先後擬訂和報批了北川羌族自治縣《自治條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地震後,又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擬訂了北川羌族自治縣《計劃生育變通辦法》、《水資源保護條例》等,以逐步將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納入規範化、法制化軌道。
  • 香港臺灣婦女協會捐款資助玉樹災區孤兒學校
    香港臺灣婦女協會捐款資助玉樹災區孤兒學校   中國臺灣網7月14日西寧消息 日前,香港臺灣婦女協會已將港幣21萬元捐款捐給玉樹州孤兒學校,用於學校災後所需物資採購。今年4月玉樹大地震後,香港臺灣婦女協會立即動員該會會員伸出援手,為玉樹災區募款賑災,經過積極努力,共籌得賑災善款港幣21萬元。  據悉,青海省臺辦已派員指導玉樹孤兒學校認真選購所需物品,依據學校上報的購物清單赴採購點現場對採購物品的種類、數量、價格進行仔細核實,確保善款全部用於購置教學設備、校園安全設施、食堂廚具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目前,所購物品已全部運往玉樹孤兒學校。
  • 臺灣苗慄縣長率團到四川尋根文昌文化
    (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9月3日綿陽消息 日前,臺灣苗慄縣縣長劉政鴻先生率該縣民政處、教育處、4個小學校長及相關人員組成的參訪團一行13人到四川參訪,專程前往綿陽市梓潼縣尋根文昌文化。  在四川省臺辦和綿陽市臺辦的精心安排下,參訪團一行參觀了梓潼博物館及七曲山大廟,聆聽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洞經音樂,與相關方面召開了文昌文化交流座談會,領略了文昌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內涵,並舉行了文昌神像恭請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