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AI眾生相:華為燒錢、OPPO放血、小米聯盟、蘋果壟斷

2021-02-13 騰訊科技

點擊上方「騰訊科技」,「星標或置頂公眾號」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 / 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

作者 / Icya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APP,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

人工智慧是全球科技創新、產業變革、社會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AI帶來的前沿性、戰略性技術,正在全面重構創新版圖和智能經濟結構。

智慧型手機是5G時代萬物互聯的重要載體,吸引著無數廠商加入戰局。誰能讓自己佔據先發優勢,未來誰獲勝的概率就大。

節點財經將其智慧型手機廠商AI商業化的布局策略總結為:「自主策略」、「下沉策略」、「收購策略」及「聯盟策略」,代表企業分別為華為、OPPO/三星、「小米+美圖」以及蘋果,為您解讀手機AI的眾生相。

來源:節點財經整理繪製

第一部分:自主策略篇


企業名片:華為

AI布局策略:自主研發AI解決方案,技術優勢或成市場先發優勢

商業化路徑:雲+AI+5G

優勢:專利、供應鏈、品牌、用戶粘性

劣勢:研發成本、投入成本

機會:完善產品生態,全品類連接用戶

威脅:國際品牌競爭

產業創新指數:☆☆☆☆☆

2019年,全球人工智慧產業進入落地應用的高峰期,智慧型手機作為重要的終端載體正在成為智能經濟的綜合連接中樞。

在過去8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備註:華為終端業務)已經成為華為最重要的收入支柱。根據華為發布2019年上半年業績報告,華為上半年實現營收4013億元,同比增長23.2%,淨利潤率8.7%。

其中,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為2208億元,智慧型手機發貨量(含榮耀)達到1.18億臺,同比增長24%,佔全公司營收比例達55%。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引用第三方數據機構稱,2019年上半年華為在中國市場份額為35%,在全球市場上,華為今年第二季度已經上升至17.6%,僅次於三星的22.7%。

華為AI戰略是——投資AI基礎研究,打造全棧全場景解決方案,投資開放生態和人才培養,把AI思維和技術引入現有產品和服務,應用AI優化內部管理。

在AI商業化布局方面,華為以「雲+AI+5G」為路徑,堅持自主研發策略,先後推出一系列解決方案,如鯤鵬計算平臺、鴻蒙OS、昇騰910處理器,應對解決AI算力稀缺、數據供應難、AI門檻開發高等問題,是業內的熱點話題之一。

圖片來源:QuestMobile

從戰略角度短期看,華為將會持續打磨AI技術閉環,強化核心競爭力;長期看,華為將更加重視產業生態建設,創建更為開源、易用、開放的AI生態。

從成本控制角度看,產業供應鏈環節的成本還存在較大的壓縮空間,廠商需要嚴把質量關,保證上下遊資金鍊健康,自主研發策略會具有相當的優勢。除了同業競爭外,未來華為也將持續應對來自全球的競爭壓力,AI商業化對華為來說是機會更是挑戰。

第二部分:下沉策略篇

企業名片:OPPO、三星

AI布局策略:商業場景下沉,探索萬物互聯AIOT

商業化路徑:AI+IOT(AIOT)

優勢:以智慧型手機為中樞,連接用戶生活,多維度陪伴用戶

劣勢:用戶購買IOT產品的意願無法預測

機會:智能家居等陪伴式產品

威脅:自身產品的質量、替代品

產業創新指數:☆☆☆☆

2019年對於IOT技術是極其重要的時間點,生活空間產品消費升級,用戶開始追求更健康、便利、體貼和人性化的智能生活,人工智慧服務場景也隨之下沉到用戶的日常生活。

以智慧型手機作為載體的AIOT解決方案順勢而生,核心是用專業的技術和前瞻能力建立高效的智能生態模型,實現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的交互融合。

據GSMA大會數據統計,到2025年,全國將有250億個物聯網連接,AI可以分析這些連接產生的海量數據,AIOT模式將持續為產業創造價值。據GSMA進行的物聯網企業調查,51%的公司希望在其未來的物聯網解決方案中融入AI元素。2018年,AI領域全球融資為200億美元,到2020年,AI市場產值預計將達到700億美元。

AI商業化方面,OPPO和三星都給出了AIOT解決方案,採用「場景下沉策略」深入市場。

OPPO:持續投入研發,建立IOT生態

2019年1月14日,OPPO宣布成立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主要工作之一是構建開放的IOT平臺,加快推進AI+IOT技術研發,提供開放的物聯網接入協議,與包括Breeno智能助理在內的軟體形成合力,共同打造IOT生態產品、技術與服務,實現對用戶生活場景的全面覆蓋。對於AI技術,OPPO在曾2018年獲得專利933項,OPPO創始人陳明永也表示2019年OPPO研發投入將從40億提升至100億,並且逐年加大投入。

三星:深挖場景下沉,佔領智能家居市場

在萬物互聯的大背景下,三星在2017年便開始進行IOT布局,全球範圍內召集6萬5千名工程師,建立7個全球人工智慧中心進行物聯網研發,推動IOT生態系統的智能化發展。在三星的IOT規劃當中,各項電子設備將會基於雲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進行深度學習,實現自主思考。此外,「三星開啟了三星智家聯合定製計劃」與「三星智家生態夥伴計劃」,進一步擴大三星智家物聯網設備的品類。

具體來講,AIOT是陪伴用戶、獲得用戶信任的基礎,也是服務與技術相互驅動的結果。得益於出色的數據處理速度,用戶會持續對產品和服務的效率保持敏感,這就對廠商的AI系統化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廠商需要把服務、技術、產品、渠道等每一個節點信息化,通過集成處理和分析調節設備參數,提升用戶粘性及技術壁壘。

但是,目前AIOT解決方案應用在智能家居領域還存在著行業碎片化、智能化水平參差不齊以及安全性等問題,跨產品互動化困難、體驗欠佳,這些問題都會阻礙產業發展。因此,實現AI系統化智能化任重而道遠,還需要從業者堅定信念、持續探索。

第三部分:聯盟策略篇

企業名片:小米+美圖

AI布局策略:創建生態鏈共生關係,資源共享

商業化路徑:AI+IOT(AIOT)

優勢:資源共享,聯動經營,整合資源

劣勢:利益分配、質量檢測或品控

機會:附加增值服務的創收空間

威脅:利益分配、成本管控

產業創新指數☆☆☆

在AI發展的當下階段,聯盟策略的最大優勢是資源共享。通過資源整合,聯盟成員的互通互聯升級整個供應鏈增值服務質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美圖:牽手小米,小米生態鏈預備役成員

2019年8月26日,美圖發布了2019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美圖營收4.64億元,同比下降4.7%,經調整淨虧損1.72億元,同比收窄41.4%。美圖公司表示,這主要歸因於毛利的增長,特別是受在線廣告業務的增長帶動,以及推廣開支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同時,美圖公司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高級訂閱業務上的收入同比增長超過6倍,成為「網際網路增值服務及其他業務」中增長最快的版塊。

這說明,美圖在2018年底的內部調整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2018年底,美圖公司經歷了一次重要的內部業務調整——對智慧型手機業務以及電子商務的投入逐漸減少,網際網路業務的營收佔比則相對提升。這次調整宣告了美圖硬體時代的終結,也宣告了美圖牽手小米展開戰略合作或成小米生態鏈預備役成員,攜手推動AI商業化。

2018年11月19日,美圖宣布與小米的技術合作,美圖公司將提供影像技術和美顏算法的共同支持;

2019年4月15日,美圖手機官方發布題為《是說再見的時候了》的長文告別信,官方確認將旗下美圖手機的品牌、技術和二級域名在全球範圍內獨家授權給小米集團,強強聯合推出更加強大的美圖手機及智能硬體;

2019年6月17日,小米聯合創始人、小米總裁林斌在微博公布,小米成立美圖AI美學實驗室,美圖創始人吳欣鴻一同加入。

圖片來源:微博

小米:穩健經營小米生態鏈,持續加碼AI商業化

小米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中顯示,2019年上半年小米啟動「手機+AIOT」引擎戰略。小米公司表示,2019年上半年,小米公司總收入人民幣957.1億,同比增長20.2%,經調整後淨利潤為人民幣57.2億元,同比增長49.8%。其中,智慧型手機業務收入達590億元,同比增長9.8%,全球出貨量約6000萬臺。第二季度中,小米智慧型手機出貨量3210萬臺,智慧型手機全球份額居全球第四。

小米在AIOT業務方面也交出了一份答卷。截止2019年6月30日,小米IOT平臺已經連接的IOT設備數(不包括智慧型手機及筆記本計算機)達1.96億臺,同比增長69.5%。從2018年第三季度到2019年第二季度,小米IOT平臺設備連接數,持續保持環比約213%的增速,此外同時擁有五件以上IOT產品的使用者數量增加至300萬人,同比增長78.7%。

2018年8月20日,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王斌正式加入小米集團,任AI實驗室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首席科學家,負責自然語言處理基礎平臺的構建以及前沿技術的探索與創新。

2019年4月25日,小米宣布投資1000萬元研發經費,與武漢大學正式成立「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小米人工智慧與雲平臺副總裁崔寶秋博士代表小米公司進行籤約。

2019年8月20日消息,據小米MIUI官方,小米AI實驗室AutoML團隊就自動化神經架構搜索(NAS)方面取得的成果,在近日首度接受了媒體公開採訪。據悉,小米AI實驗室AutoML團隊對標谷歌,兩個月發布了NAS領域三大重大成果,IOT方面也在落地當中。

採用聯盟策略的小米和美圖,通過建立共生關係實現資源共享。

聯盟合作過程中,美圖為小米劃定更為精準的用戶畫像,小米為美圖提供更為專業的硬體設備,雙方互利共贏實現規模效應。通過資源共享,小米和美圖都可以進一步深入行業,通過雙方頂級技術提升運營效率,從而使整個供應鏈條的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第四部分:收購策略篇

企業名片:蘋果

AI布局策略:收購創新技術企業,補充核心優勢資源

商業化路徑:AI尖端技術壟斷

優勢:快速實現規模效應,擴大市場佔有率

劣勢:不同團隊、不同技術之間的磨合

機會:掌握世界領先技術,形成技術壟斷

威脅:團隊與原有系統架構的適配性和兼容度

產業創新指數:☆☆

收購是各大科技巨頭公司儲備創新技術最簡單有效的手段,蘋果通過不斷併購私企或初創公司,實現自身AI解決方案的儲備。這其中也包括對Texture和Dialog的收購,以及對英特爾數據機技術和團隊的收購計劃。

從蘋果這一輪頻繁交易動作中我們可以看出,蘋果對數據、人工智慧、IOT等方面展示出了濃厚的興趣。AI商業化是一項長線的技術投資,蘋果採用「收購策略」以最快的速度獲取最優資源佔領市場。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2018年度至今蘋果的收購歷程。

2018年1月3日,蘋果收購應用程式開發服務公司Buddybuild,該公司為開發者提供持續集成和用戶反映平臺服務。收購完成後,Buddybuild團隊加入蘋果Xcode工程團隊,支持蘋果開發Xcode平臺;

2018年3月12日,蘋果收購數字雜誌分銷商Texture,Texture也是蘋果2018年最大的收購案之一;

2018年8月29日,蘋果收購製造增強現實眼鏡Akonia全息眼鏡,Akonia擁有增強現實眼鏡相關技術和顯示器相關專利約200項;

2018年10月,據外媒報導,蘋果收購了半導體公司Dialog的部分股權,以推動其電源管理晶片的開發。Dialog曾是蘋果手機電源管理晶片的獨家供應商;

2018年11月21日,據外媒報導,蘋果併購人工智慧軟體的新創公司Silk Labs,Silk Labs的隱私技術主要功能是實現本地的執行策略分析,不會將用戶數據上傳至雲端伺服器,這項技術與蘋果的隱私保護理念非常匹配;

2019年7月25日,據外媒報導,蘋果正式宣布收購英特爾智慧型手機數據機部門相關業務,用於研發屬於蘋果自己的5G晶片。

蘋果通過這一輪企業間併購將進一步完善AI商業布局,鞏固其壟斷地位。對比以往蘋果的收購案例,蘋果在收購AI公司後並不會對外宣布未來發展計劃,但是會立即關閉被收購公司的產品和服務。

可以看到的是,去年收購了多家AI公司後,蘋果的AI業務布局將面臨大幅度調整,或將打破原有的經營模式。因此,未來三年的業績才是真正的重頭戲。

第五部分:看見AI圖景,擁抱產業未來

通往智能未來的探索模式與路徑存在多種可能。基於布局思路、建設架構、數位化技術聯動等方面的優勢,從實體經濟出發,AI在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都將與傳統行業經營模式交互融合,賦能實體經濟,在安防、金融、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迸發出無限潛力。

圖片來源:艾瑞諮詢

在過去技術驅動階段,AI商業化主要依託算法、算力和數據等基礎條件,如今在全產業鏈的參與下,則更依賴廠商對商業場景的判斷,戰略部署效率和自我造血實力。未來,AI商業化發展將持續面臨來自數據、基建、治理三方面的挑戰。

圖片來源:節點財經整理繪製

為了應對挑戰,唯有不忘初心才能基業長青。AI的一項重要無形資產就是它的活力,這種活力激勵從業者持續不斷地貢獻自己的才能、資金和熱情。我們相信,未來的AI圖景拉近我們與智慧生活的距離。

圖片來源:節點財經整理繪製

人工智慧是全球科技創新、產業變革、社會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AI帶來的前沿性、戰略性技術,正在全面重構創新版圖和智能經濟結構。為了更好地探索人工智慧的長效發展,節點財經的建議是:

建議一:加強關鍵領域的技術合作,最大限度發揮AI能效,共同推進AI的發展及應用;

建議二:深度理解AI技術,完善AI產業生態,創建資源共享的良好環境,確保未來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

建議三:在全球範圍內探索AI的治理體系,實現有效監督,推動AI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AI自主深度學習的應用範圍更越來越廣。隨著曠視科技的上市,科技創新企業上市潮即將拉開帷幕。

在商業應用方面,計算機視覺、生物識別技術等對成熟度高;公共安全、智能信貸、精準營銷等領域有較好的應用;自然語言處理也在智能客服、智能語音交互等場景下為用戶提供專業服務。

在產業網際網路方面,流量、技術、場景下沉之間的共生關係在未來會更加穩固,產業網際網路也會在用戶端和應用層為AI商業化提供更多的資源支持,探索更多的變現途徑。

在未來格局方面,網際網路巨頭和人工智慧技術公司,也將更加重視其市場定位、落地場景和技術能力的評估,推動AI商業化向實體經濟產業的滲透,賦能實體經濟,助力我國人工智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近期精選

AI登場!高校「試水」人臉識別考勤管理學生

金立「復活」?網友:多虧了薛之謙

票房預測背後的黑盒子

相關焦點

  • 互傳聯盟成立,小米、OPPO、Vivo組團「拋棄」華為阻擊蘋果
    8月19日,國產前四手機廠商除卻排名第一的華為,其它的三家(小米、OPPO、vivo)竟同時「握手言和」,於上午11:30分, 宣布聯合成立「互傳聯盟」,三家竟也默契地在同一時間發布了微博,新功能預計在八月底推出。
  • 在什麼條件下,小米oppo等才會支持華為鴻蒙系統
    高通、谷歌聯合明擺著告訴小米、oppo等國產廠商,我們谷歌有更簡便的操作,有更及時的升級,更成熟的系統,更好的服務!不要圖謀採用其它系統。小米、oppo等國產廠商發展到今天不容易。尤其小米,印度穩居第一,歐洲銷量突飛猛進,已經躍居歐洲第三名。國人把它們綁在被制裁的華為戰車上,無異是讓它們處於華為今天的境地,晶片被禁,系統不更新。這必將導致被迫放棄海外份額,甚至直接面臨生死存亡。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蘋果、三星手機必將再次橫掃全球手機市場,這對整個中國企業又有什麼好處呢。
  • 世界上存在完美的手機嗎?三星蘋果華為小米等各顯神通!
    最近看到網上一組網友投票,標題是你心目中的「完美」手機是什麼?其中得票最多的是蘋果,其次是華為小米三星魅族等等。在不同的消費者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浩南不認為世界上有完美的手機,但每個手機廠商都有它最強悍的一面。
  • realme銷量一公布,oppo銷量超過蘋果,蘋果銷量下滑到全球第五
    中國手機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就算華為被制裁,另外小米、vivo、oppo三家也是實力不俗的。如果沒有打壓,大家在全球每個地區公平競爭,我想國產四大品牌全部位居前四也是可能的。realme剛回歸國內那會,還是單獨的售後的部門,現在後沈義人時代,oppo把realme整合得更為徹底,自從realme與oppo共用售後網點,之前大家擔心的realme售後顧慮也可以打消了。
  • 中國高端手機之王,佔比44.1%排名第一,領先蘋果三星!
    一提到高端手機品牌,很多人首先想到肯定是蘋果三星,在過去十年時間裡面,兩家公司幾乎是壟斷了全球高端手機市場,尤其是蘋果手機一枝獨秀,憑藉iPhone的出色表現,拿走了國內八成以上的利潤,高端手機市場更是壟斷性優勢,儘管華為、小米等不斷做出努力,但高端手機市場份額依然不敵蘋果。
  • 2020年給華為小米OV手機打分,他們能得多少分?
    撰文/藍科技 2020年外部環境無需贅述,四家手機品牌各有千秋。華為品牌影響力和技術仍然有優勢,但外部環境給華為帶來的壓力不言而喻。我們還看到了小米的進取,oppo的躊躇以及 vivo的奮發。
  • 華為、蘋果、小米售後比較
    手機售後點數量比較華為>蘋果≈小米作為中國手機市場的老大,佔有中國手機市場40%份額的華為,華為手機售後點的數量在三個手機品牌中處於絕對的優勢,以成都市區為例,成都授權的華為售後點就有23家,而且z也注意到在一些小的縣城或者鄉鎮也有一到兩家華為授權售後點,這無形之中保證了華為手機品質,讓華為品牌深入民心
  • 只論品控,華為、小米、OPPO、vivo哪個更好?差距一目了然!
    一般來說手機的質量和工廠的人員,設備,器件有關,用我們的話就是人,機,料,法,環,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目睹了整個現場手機製作的流程,代加工華為,小米,手機裡的中低端機器,相對而言,華為的品質管理最全面。平臺除了華為是自家鴻蒙平臺,其他都是安卓,不過鴻蒙也是基於安卓平臺,個有差異。
  • 論手機拍照哪家強?網紅姐姐說,oppo最好,連華為蘋果都不如它?
    拍照功能如今也是評判一個手機值不值得購買的標準,拍照功能好的手機還是會比較受歡迎一些,像oppo、vivo、蘋果以及華為手機,這幾個手機都還是比較好的,網紅小姐姐們都最喜歡什麼呢?一位網紅小姐姐說oppo手機的拍照功能是最好的,蘋果X還有華為都不如oppo!國內手機有一個共性,就是喜歡模仿,哪款手機有爆點,那麼別的手機下一款必定是會有這一點的,華為還有蘋果手機的拍照功能其實也很好,對於常人來說可能它們會比其他手機更真實一點吧!但是,網友說oppo手機的拍照功能比較好,可能就是因為oppo的AI智能美顏吧!
  • 蘋果手機換華為、小米怎麼同步數據?教程來了
    1.小米小米推出了一款數據轉移App,名為小米換機,而iOS系統則是小米雲同步。如果你選擇從蘋果手機導入這一選項,那麼該應用會從iCloud中拉取你的相關資料,然後上傳至小米手機。但是只能導入聯繫人、照片和視頻數據,iOS上的App並不支持遷移到小米手機。2.華為除小米外,華為也推出了類似的App。
  • 華為並非小米終結者,這個品牌一出生便是冠軍,搶了小米9風頭
    雷軍當時的江湖地位,國內手機圈除了聯想(聯想手裡有美國的moto品牌),還真沒有能與之抗衡的,oppo、vivo、華為還沒成氣候,魅族、酷派、金立也不入流。小米2010年成立,創業團隊堪稱豪華,全部是世界500強企業的大人物,有谷歌的,微軟的,摩託的,還有雷軍原單位,金山公司內部高管。
  • 餘承東預言成真,全球五大手機品牌排名發生變動,OPPO成為Others
    近日,Canalys發布數據,2020年1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大跌13%,全球前五大品牌佔據70%份額。三星、華為、蘋果 出貨量下降明顯,小米、vivo逆勢上漲。 從這個銷量數據來看,在2019年超過蘋果之後,華為依舊能在今年第一季度實現領先,值得一提的是,蘋果銷量在下滑,而小米繼續上升,按照這個數據,到了今年年底,小米手機極有可能超過蘋果
  • 2020上半年中國高端手機銷量排行榜,小米第三,蘋果僅第二!
    第五,三星,銷量59萬臺,市場佔比2.5%三星Galaxy A51是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最暢銷的安卓手機。憑藉在歐洲和亞洲市場的廣受歡迎,其全球銷量突破600萬,佔據2.3%的市場份額。反觀國內,三星在中國的存在感越來越低,在中國市場,已經徹底掉出了跟華為以及蘋果的競爭!
  • 蘋果抽稅30%,華為小米抽多少?
    「蘋果稅」,一個讓手機開發者又愛又恨的名詞。愛它是因為應用在蘋果應用商店上架,常常能帶來大筆收入;恨它是因為蘋果30%的分成比例,讓無數開發者心生不滿。自從2008年蘋果正式推出應用分成比例以來,「蘋果稅」引發的爭議從未斷絕。多家開發商曾經公開表示,蘋果憑藉其iOS的封閉性,確定了極強的壟斷,開發人員別無選擇,只能接受那個30%的佣金。
  • 為什麼華為手機比oppo、vivo質量好?維修師傅是這樣說的
    為什麼華為手機比oppo、vivo質量好?維修師傅是這樣說的隨著我國手機市場越做越大,現在各種國產手機品牌也越來越多,例如我們數熟知的小米、華為、魅族等等品牌,在國內都擁有許多忠實的粉絲。不過,雖然國內手機牌子很多,但質量卻良莠不齊,這也讓很多擁護國貨的小夥伴們很是頭疼,難道國產手機就沒有質量好的了嗎?而網絡上有位網友提出的話題——為啥華為手機比oppo、vivo質量好?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接下來,不妨就讓小編帶我們大家一起去聽聽維修師傅的看法吧。
  • 國內又一手機系統崛起,流暢度媲美蘋果,華為小米也甘拜下風!
    回顧手機的發展歷程,只能用「驚嘆」來形容,在短短的幾十年間,手機無論從外觀還是系統功能都有了不小的創新,而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手機也逐漸從「奢侈品」變成了必需品。15年前,還屬於半智能的時代,彼時的塞班可謂是風頭正盛,iOS與安卓還只是小眾產品;但步入到智能時代之後,塞班已經開始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線,安卓與iOS開啟了相愛相殺的模式。
  • 2000元內遊戲手機推薦:華為、小米、oppo對比,好難選!
    2020年10月已至,各大活動商場爭搶的事情,現在各大手機廠商也即將推出新的旗艦手機,重磅手機,比如我們期待已久的蘋果iPhone12,華為mate40等,一旦發布自然會引起移動手機行業的熱點,但是新機不是一般人可以買到,要麼難搶要麼價格貴,不適合。今天,八鬥給大家推薦幾款千元手機,特別適合學生黨,玩遊戲看劇不愁。
  • 華為小米vivo魅族OPPO錘子這些手機名字的由來
    原標題:華為小米vivo魅族OPPO錘子這些手機名字由來你肯定想不到   如今手機市場上風起雲湧,品牌名稱數不勝數,名字更是千奇百怪,花類手機、糧食手機、水果手機、工具手機、佐料手機,只有想不到的,沒有手機大咖們做不到的。
  • 安卓手機新功能對標蘋果AirDrop,攪局國產手機聯盟我們不需要
    谷歌官方證實近日谷歌官方證實,將會在安卓系統中添加一個名為Nearby Share的功能,其用法和功能類似於蘋果手機的AirDrop,通過目前掌握的信息也類似於「互傳聯盟」互傳聯盟是由小米而谷歌要上線此功能很顯然會把所有的安卓手機都連接到一起,這包含了除iPhone意外的大部分智慧型手機,華為榮耀也不能例外。不過目前華為Huawei_Share不僅僅可以手機互傳還可以用華為的手機和華為的電腦進行互傳。目前華為筆記本也是非常受歡迎。airdrop誕生已經7年說完這個互傳聯盟我們來說說蘋果的airdrop。
  • 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手機投屏電視方法全解
    第二部分:用軟體實現投屏的方法●蘋果手機的投屏方法對於蘋果手機用戶來說,使用AirPlay進行無線投屏顯然是最方便的。在保證手機和顯示器在同一WiFi條件下,我們只需要調出蘋果手機的控制中心,然後單擊AirPlay選項,然後選擇設備即可連接完成投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