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年齡培養寶寶的色彩感空間感

2020-12-22 太平洋親子網

分年齡培養寶寶的色彩感空間感

2010-02-22 00:06:00出處:39健康網育兒頻道作者:佚名

  人類存活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裡,卻用無限的想像力創造出更美的世界。視覺空間智能是人類享受和駕御高質量生活的一種能力,有了它,「原來生活可以更美的!」。

  這項智能包括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關係的敏感性,也包括將視覺和空間的想法具體的在腦中呈現出來,以及在一個空間的矩陣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那些有出色的視覺空間智能的人對視覺非常敏銳,哪怕是在色彩、形狀上的一些細微的變化,在他們的眼中也無處可遁。

  發展空間智能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色彩感,也許眼前很難看的搭配會被認為是「絕配」;如果沒有方向感,走在陌生的地方,迷路是常有的事……作為多元智能中的一員,發展空間智能有些他的重要性:

  *有利於發展觀察能力,促進孩子視覺的敏感性和準確性;

  *有利於促進對空間關係的把握,發展方向感,發展二維及三維空間的轉換能力;

  *有利於培養藝術素質,發展、發現美的能力。

  生活上,空間智能是必不可少的能力,而更近一步,對於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和修養,空間智能的發展也大有裨益。

  幼兒空間智能發展4階段

  兒童的空間智能有一個從靜態空間感知到獲得動態概念空間的發展過程,培養孩子的空間智能,也要根據每個階段孩子發展的特點,因勢利導。

  階段1:0~1歲

  這一時期,雖然寶寶並沒有什么明確的空間概念,視力也不是很好,但他出生時就有聽覺,循著媽媽的聲音和他的本能尋找乳頭就是他最初的空間概念的表現。等他會抬頭、轉頭時,就會開始積極地尋找聲源,這時就可以運用聲音幫助孩子建立方向感。

  階段2:1~2歲

  這一時期的孩子能夠熟練地爬,開始蹣跚學步,而且樂此不疲,對周圍的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父母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爬和學走的環境,多多鼓勵孩子爬和走,在寶寶摸索著爬和走的過程中,他對空間的意識將更加明確。

  階段3:2~5歲

  2~6歲是幼兒空間智能發展最快的一個時期,尤其是在3歲以後。經過這一時間的發展,孩子能夠對物體的大小、形狀、上下、前後、左右、遠近產生準確的空間概念,並能通過自身的運動來確定物體的空間位置關係。這一時期,孩子空間智能的發展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即理解空間和表述空間。父母可以讓孩子畫畫,通過畫畫可幫助孩子建立大小、形狀的概念;父母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指點孩子,比如「這兩棵樹哪棵高哪棵矮」、「你喜歡走在媽媽的左邊還是右邊」等等。這些工作都可以在孩子3歲以前就開始。

  階段4:5~7歲

  這一時期,幼兒的空間智能又前進了一大步,能夠利用明顯的標記或路標對物體定位,並開始學習利用較為複雜的標記。父母可以指導孩子去感受、體驗行走的路線和認明標誌物,如熟悉去幼兒園路程,看公園導遊圖等,發展其空間定位能力。

相關焦點

  • 孩子空間感、色彩感差?並非不聰明,而是「空間知覺」在作祟
    而現在孩子比較容易就出現孩子空間感差以及色彩感差的狀況,相信很多父母都是會經歷這樣的事情,那就是自家的孩子會對顏色有錯誤的認識,不能去很好地認識顏色,甚至有時候對於色彩的搭配很不好,孩子搭對於自己搭配出來的色彩很是滿意,但是實際上這種色彩的搭配是不好的。
  •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空間感?空間感到底有多重要?
    什麼是空間感?空間感是指對方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以及它們之間關係的直觀感覺,是對事物立體的、宏觀的把握,同時還包含了對頭腦中的視覺影像的操作、想像和創造能力。大多數父母都極為重視孩子的智力發育,卻往往忽略了空間感的調動,空間感培養是不容被忽視的一個大課題,空間感靈敏,助於理解力提高,就能對趨勢進行判斷,對規律進行把握。空間感的提高,可以促使孩子在學習知識、感知世界的過程中打開一個新的天地。好的空間感,是智商發展的前提條件。
  • 什麼是攝影空間感?2種空間形式,讓你看透空間感
    攝影的空間感有2種形式:縱深感和平面感每張照片都有空間感,只是有強弱之分。表現空間感的元素主要有:透視、影調分離、色彩分離、近大遠小、形狀變化、位置高低、重疊、對焦、物體材質、空氣散射。空氣散射產生的空間感,取決於煙塵、霧氣、下雨使後景變得模糊,下圖中後景被攝物體的材質變模糊,對比度降低,明暗和色彩都趨於一致,從而產生深度錯覺。圖2:畫面中利用地面的透視和上面線條的形狀變化,形成一個視覺滅點。圖中有2條或多條不平行的線最後匯集成一個點,即為單點透視。
  • 談談技術空間感的培養
    經過長年累月的訓練與比賽,這些內容都轉化為長時工作記憶之中了,感官系統中的視覺、聽覺、觸覺和運動覺共同影響著空間感的形成。如何才能迅速建立良好的空間感,對於初學者來說至關重要。能否獲得最佳擊球點,擊球點與身體位置是否合適,回球線路變化是否清晰,落點控制是否精確,這些都直接關係到擊球質量的高低。
  • 多玩積木的寶寶空間感好
    多玩積木的寶寶空間感好 原標題:   近日,美國心理科學協會會刊《心理科學》雜誌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孩子經常玩積木、拼圖和棋盤遊戲,空間推理能力會更強。
  • 「親子遊戲」16個簡單小遊戲培養寶貝空間感
    0~3歲,是寶貝建立空間感的敏感期,媽咪們要多多留心,給寶貝探索的機會,用簡單易學的小遊戲幫助寶貝形成正確的空間意識。5 鑽床單適合年齡:6~12個月把乾淨的床單鋪開,媽咪和寶貝一起鑽到床單下面,媽咪用手頂住床單。讓寶貝和媽咪一起在下面感受黑暗、空間受限制的感覺。★為寶貝創造一個新環境,讓寶貝在適應的過程中,逐漸培養空間感。
  • 左右腦平衡發展才能全面發展,(右腦)空間感怎麼培養?遊戲說明
    1、空間感就是對於空間的感覺,對於三維世界的感知,可以理解為「空間想像力」。2、空間感是指對方位、色彩、線條、形式、空間,以及它們之間關係的直觀感覺,是對事物立體、宏觀的把控,同時還包含了對頭腦中的視覺影像的操作、想像和創造能力。3、是幼兒認識自身和周圍事物,判斷人和事物之間空間和距離關係的感知。
  • 【親子遊戲】16個簡單小遊戲培養寶貝空間感
    適合年齡:6~12個月媽咪可以自己發揮創造力,在安全的前提下,嘗試各種不同的抱寶貝姿勢:豎著面對面抱、面向外抱、橫著躺在懷抱中、趴在手臂上等等。★能很好地加強寶貝的本位感(對自己身體位置的感覺),這是空間感中非常重要的一項。
  • 四大招助力培養孩子的空間感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潛能開發>成長發育>正文四大招助力培養孩子的空間感 2012-02-13 14:38 來源:網際網路
  • 空間感強的孩子未來職業發展更順利!10個小遊戲提升孩子空間感
    「小貝在這種半封閉的設備裡探索,老是會撞腦袋,是空間感有問題嗎?」「妞妞一到降落傘房子環節就會哭,是膽小還是什麼原因呢?」在早教中心工作的時候,經常聽到粑粑麻麻有這樣的疑問。其實啊,這是寶寶的空間感沒有發展太好,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什麼是空間感?我們能怎樣幫助孩子培養空間感呢?讓曾是早教指導師的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 在繪本閱讀中培養孩子的空間感
    寶寶無時無刻不在面對著各種各樣的顏色、形狀、大小、空間等。幫助寶寶發展空間智能,是早期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在智能學習理論中,空間感覺和空間能力當然要在真正的空間中得以發展,但是繪本也提供了一個間接認知的機會,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包含空間設計、布局和空間邏輯的繪本,讓孩子們在故事中感受空間。
  • 多圖隨筆,如何培養自己的空間感、色感,並做好人性化的設計?
    所以,我們既要言之有物,也要標新立異;考察實際情況的同時,也要用空、物、色來鍛鍊自己的空間感和色彩感。畢竟,見過,才會做;超出認知範圍,憑空想像得到的只能是空洞的,經不起推敲的。但是開發大腦的想像力,我們會組合發展出各種不同的空間。這樣每天堅持鍛鍊,堅持創造,不久之後,空間感就會大幅提升。表現在現實設計工作中,我們會感覺設計個空間布局會如此簡單;拍照攝影總會找到適合且特異的角度;模型渲染的時候會發覺攝像機角度怎麼拿捏都好看。
  • 寶寶多手多腳可能是空間感不好
    寶寶認識空間方式和成人不同   我們成人是先看、再量,而寶寶是用手摸、爬行或行走階段用腳步丈量空間、音源定位,最後才是看。你會發現總是寶寶第一個發現房頂上的音箱、消防指示燈。相反如果寶寶總是不易發現房間裡的變化,家長到要注意了。   每個寶寶都有這個觸摸空間的階段,一般是開始爬行到跑跳的這個階段,也就是6個月至2歲前。
  • 寶寶愛上鑽洞,專家:給孩子建立空間感,別錯過「空間敏感期」
    而在6個月之後,孩子會通過自己的行動,親身從各種維度體驗空間,建立自己的空間感。寶寶喜歡把東西從手裡扔下去或者爬上爬下是在體驗空間的"垂直模式"。在某個階段,娃突然喜歡把媽媽包裡的東西掏出來,在放進去。這樣的搬運行為是在體驗物體的"並列和前後模式"。
  • 色彩作品如何畫出明暗透視空間感,石家莊畫室
    空間是物質存在的某種形態,是指人的視覺系統感觸為特點的。美術繪畫中的空間相互關係能夠分成物塊自身空間相互關係與總體畫面空間相互關係。空間相互關係是在整體繪畫流程中極其關鍵的一個環節,包含了對物塊的深層次刻畫和調節,也就是說用色彩搭配充分營造的對象的形體構造、層次感和層次感。
  • 這個小遊戲, 鍛鍊思考能力和空間感, 孩子越玩越聰明(內附免費資源)
    3、5左右顛倒的現象,其實都是由於空間感不足。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相關能力的提高,加上父母針對性引導和鍛鍊,情況會極大改善!要想培養孩子空間感,家長可以多和孩子一起玩積木、摺紙等親子遊戲,尤其是玩迷宮遊戲,是培養空間感知能力的好辦法。
  • 入睡要有「儀式感」培養寶寶睡眠習慣
    寶寶入睡習慣是需要反覆的過程中,養成身體自然而然的一種習慣,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寶寶健康的生活習慣。利用「儀式感」創造睡覺氛圍可以適當的增加寶寶白天的活動量,以及戶外遊戲的時間。每天在睡覺前做個暗示:睡覺去對寶寶說:「寶寶該睡覺了」,或者在睡覺前給寶寶一個擁抱。
  • 空間感、空間感,拍照怎樣做才能營造空間感?
    大家無論是看攝影教程還是跟別人學習攝影,經常會聽到一個詞—空間感空間感從字面意思上很好理解就是空間嘛,那在攝影中如果體現出空間感來?我先給大家看一組照片大家或許就能明白了。大家看下面這兩張照片,覺得有空間感嗎?我想很多人的回答是沒有,因為照片就是一個平面而已,何來空間感之說。大家再看下面這張照片有空間感嗎?我想大多數人的回答是有,為什麼會有?那就就要具體照片具體分析了。
  • 幾何元素,打造獨一無二的空間感與時尚感
    幾何元素在服裝、建築、視覺、室內等各個設計領域中都佔據著堅不可摧的位置,它既能延伸空間,也能濃縮角落。方圓之間盡顯結構魅力,展示出精緻的美感和極致的空間感。
  • 空間感越好的孩子越聰明,聰明的媽媽用五個方法提升孩子空間感
    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是離不開空間的,我的一舉一動,學習、認知,都離不開空間,比如太陽東升西落,比如逛商場的路線,比如積木搭建等等,空間思維好的人,遇到問題,立體感和整體感更強,考慮問題更全面,也更有邏輯性,而不是從一個點和一個面出發,出現眉毛鬍子一把抓的現象,所以說空間感好的人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