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普通感冒扛扛就過去了,但如果是流感呢?
隨著一波波冷空氣來襲,各種呼吸道疾病紛紛進入活躍期,包括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也在蠢蠢欲動。
1.流感可能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2019-2030年全球流感戰略》數據顯示,全球每年估計有10億例病例,其中300-500萬例為重症病例,導致29 -65萬人死亡,全球每48秒就有1人因流感死亡。
今年的流感有什麼特點?
國家流感中心發布數據顯示,直至今年12月中旬,我國暴發疫情報告數明顯增多,大部分省份已經進入今年的冬季流行季,目前以甲型流感為主,佔所有流感的79.6%以上。
流感通過什麼傳播?
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季節性流感的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呼吸道分泌物的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常見潛伏期為1~4天,從潛伏期末到發病的急性期都有傳染性。所以咳嗽、打噴嚏、打個啵兒,甚至連共處一室都有可能傳染流感。
2.流感、感冒,傻傻分不清楚?
首先大家需要搞清楚一個概念,那就是感冒≠流感。
普通感冒,熬過7天就可以恢復的七七八八,流感的病情可是沒那麼簡單,不但會發燒咳嗽,還會渾身疼痛、乏力,支氣管發炎,嚴重還會引起肺炎、心肌炎、腦膜炎等多種併發症。
流感病毒傳染性極強,一出手,一傳十,十傳百,不出幾天就橫掃一大片區域。
3.注射流感疫苗,是最有效預防方式
與感冒的另一個大不同是,流感是可以預防的。但由於流感病毒的變異速度非常快,並且即使之前接種過,疫苗抗體會隨著時間而減少,所以每年都需要重新接種。
有不少人聽到這個說法,就覺得不靠譜了:既然每年的流感病毒都在變化,是動態的,那我們接種的疫苗都是正好針對當下流行的病毒種類麼?這種疫苗的有效性有多大呢?況且每年還需要自費,到底還要不要打流感疫苗呢?
研究顯示,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可以減少 6 歲以下兒童、孕婦和 65 歲以上老年人等人群中的流感病例。即便仍然不幸「中招」,接種了疫苗也可以減輕流感症狀,並減少兒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發生嚴重併發症住院的風險。一項研究發現,在 2010~2012 年的流感季當中,流感疫苗的接種使兒童發生嚴重致命的流感併發症的風險降低了約四分之三。
我國流感流行時間一般在 11 月到次年的 3 月,而疫苗接種後大約需要至少兩周才能起預防作用,所以一般推薦在 9~11 月之間接種,晚一些也能起到預防作用,所以,還不趕緊約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