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劍橋大學
接受託福成績了???
是的你沒聽錯
劍橋居然開始接受託福成績了!
摘自劍橋大學官網:
雅思:全科7.5,單科不低於7.0
託福:全科110,單科不低於25
考過雅思託福的同學都知道,雅思壓分現象太過於嚴重,雅思全 7 相對於託福全 25 要難,現在更多英美方向同時準備的同學就有福利了,放心大膽的去考託福!
小編已經看到很多學數學、CS和數統的同學開始放飛自我了。
小編又翻了翻
牛津大學的語言條件,
驚奇的發現!
託福與雅思雙雙降分
五月初,牛津大學官網更新了本科錄取國際學生的語言要求:
摘自牛津官網:
雅思:全科7.0,單科不低於6.5
託福:全科100,
聽力(≥22),閱讀(≥24),
口語(≥25),寫作(≥24)
以上的 Standard level 僅適用於 Biomedical Sciences(生物醫學),Computer Science(計算機科學),Mathematics(數學),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數學與計算機科學),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數學與統計學),其他專業語言要求採用 Higher Level ,也就是與往年一致。
那麼,牛津和劍橋大學在這個時候雙雙降低語言成績,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還有,為什麼牛津降分的偏偏是這幾個專業呢?而不是經管,工程?(學物理、化學、前年還多了TSA、工程的同學心碎了)
小編採訪了各路教育大咖,
最後給出了以下5個猜想。
猜想一:英國脫歐後
吸引國際學生報名
英國脫歐後,即將失去一大部分歐洲籍的學生,對他們來說,學費上升,留著英國的做研究或是工作的機會和前景變小,再加上本國大學實在也不弱,他們自然不會把英國留學作為首選。
不少歐洲籍教授都因脫而丟失了研究經費,即將回國發展。那麼在這個大環境下,牛津降低對國際學生(Non-EU)的語言成績要求,就是為了吸引更多國際學生報考(中國、印度、日本等),從而有更多餘地篩選出有競爭力的候選人入學。
猜想二:提升預錄取後
Offer Acceptance
(最終錄取達標率)
有這麼一部分學生,拿到了牛津和劍橋的預錄取之後,由於各種原因沒有達到 offer 裡的要求,最後無緣牛劍。這裡面大部分的是因為語言成績未到,與牛劍失之交臂。這裡到底有多少學生呢?
以下是牛津大學降低語言要求的 5 個專業錄取情況,其中只有 Non-EU(非歐洲籍)學生需要語言成績。
預錄取達標率 = 預錄取人數 / 最終入學人數
Acceptance rate = Final acceptance / Conditional offer
摘自牛津大學官網:
由上圖可以明顯的發現,Non-EU 學生預錄取達標率在 5 個專業都是最低的,Mathematics&CS 甚至低至55%!也就是將近一半的學生拿到預錄取最終沒有入讀。
小編後來發現,該 5 個專業是預錄取達標相對於其他專業就較低,也就意味著,牛津大學降低語言成績就是為了提升 Non-EU 學生最終入讀大學的機率。
劍橋的數學系更誇張,拿到預錄取的同學可能只有 2/3 最後入讀劍橋大學。(當然很多學生是沒有滿足 STEP 的要求)於是,為了防止因為語言成績丟失的「好苗子」,牛津和劍橋大學降低語言成績提升最終錄取率。
猜想三:牛津大學鼓勵學生
參加多樣化語言考試
除了大家熟知的雅思和託福以外,牛津大學一直鼓勵學生去考別的語言考試,比如以上列出的 Cambridge Certificate of Advanced English (CAE),Cambridge Certificate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 (CPE)(CAE和CPE也同時受到劍橋大學的認可);GCSE English,還有不少同學嘗過甜頭的 O-Level English。
這些語言考試相對非主流,但考生不多,競爭沒有雅思託福激烈,而且同樣受牛津劍橋甚至許多頂尖名校的認可。
猜想四:牛津力不從心,
語言成績降標提升招生競爭力
(說這句話的時候,牛津的大佬們別打我)相信很多學過 IGCSE EFOL 的同學知道,早在2011年,劍橋大學對國際學生的語言要求裡已不承認 EFOL 的成績,而且一直不接受託福的成績(直到現在)。
而牛津在 2015 年前一直接受 EFOL(B以上)作為語言達標的成績,而到了 2018 年,居然雙雙降低了雅思和託福的要求,可見是否是力不從心?
猜想五:語言成績逐漸變為標配,
學術能力才是硬道理
牛津和劍橋大學雙雙降語言成績,足以說明學術要求(標化成績、筆試、面試、競賽等)在整個錄取過程的比重進一步加強,所以當語言成績降低的同時,更是大家搞好學術成績的時候!
同時也驗證了那句話:「英語只是學習工具,更重要的還是要看真正的學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