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活力在這裡釋放 興趣才智在這裡迸發 能力素質在這裡磨礪
我們愛上第二課堂
編者按
身處軍校,才知道這裡不僅僅是直線加方塊;愛上軍校,才知道這裡有令人留連忘返的五彩繽紛。課餘時間,軍校學員去哪兒了?五四青年節之際,讓我們跟著軍校學員的青春節拍,走進軍校青春集散地——第二課堂,觀察這一成才平臺的進化與升級,感受新一代軍校大學生的精神需求,聆聽他們對能力素質提升的呼喚。
歡迎來到軍校第二課堂!
書畫興趣小組、音樂創作社、體育愛好者、健美藝術團……這裡是青春集散地,更是成才大舞臺。
4月上旬,記者來到第二炮兵工程大學,探訪該校15個課外俱樂部,感受學員的別樣生活。
精彩正當時
「以敵為靶、以敵為鑑、以敵為師,藍軍俱樂部歡迎你!」「翰墨飄香,寫意校園。書畫攝影俱樂部期待你的加入!」記者走在第二炮兵工程大學校園裡,不管是教學樓前的LED顯示屏,還是主幹道上的公告欄,到處都能看到這樣的海報和通告。
「學校的15個課外俱樂部正在招募新成員。」該校教務處處長敖正軍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學校按照「廣泛參與、培養特長、循序漸進、注重實效」的思路,打造學員綜合素質培養平臺——課外俱樂部,現已發展到藍軍、國學、攀巖、定向越野等15個。
來到設置在該校操場上的課外俱樂部招募現場,只見15張桌子依次排開,各個俱樂部的「資深會員」盡展風採,全力推介,眾多學員或諮詢或排隊報名,場面甚是火爆。
在攀巖俱樂部桌前,大四學員張濤與10多名同學一起遞交了申請。他對記者說:「去年我們參加了定向越野俱樂部,這個學期想在耐力、意志和膽魄上鍛鍊一下。」
擊劍館裡,數條國際標準劍道上,數十名學員正在對戰,處處刀光劍影。峭壁前,大三學員唐林傑檢查完攀巖繩、安全帶和保護器等裝備後,深吸一口氣,全力攀爬……
隨意走訪該校15個課外俱樂部之後,記者發現,一個個場館裡,學員熱情參與,一個個俱樂部,活動精彩紛呈。
一度陷困境
「這種景象好幾年沒有見到了。」敖正軍感慨地說,過去依託興趣小組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一度陷入困境。
敖正軍說的這個困境,馮博鑫深有體會。這個身兼藍軍俱樂部主任的研四隊碩士研究生以一種過來人的口吻說:「有個順口溜叫『大一時熱鬧,大二時瞧瞧,大三大四溜掉』,說的正是第二課堂的尷尬。」
馮博鑫說,以前,學校各級為了促進學員全面發展,想方設法成立了各類興趣小組,少則數十個,多的大小加起來達到上百個。但許多興趣小組往往開頭熱鬧,往後組織活動越來越少,直到悄然退場。
興趣小組緣何遭到學員冷落?該校訓練部部長陳光軍說:「在學員中成立各類興趣小組的初衷是好的,只是隨著時代發展,學員對成長成才的需求變了,第二課堂活動在組織和設計上慢慢滯後了。」
該校前兩年針對第二課堂的調研結果,應驗了陳光軍的說法,也回答了第二課堂受冷落的「癥結」:
缺少頂層設計,興趣小組羅列起來很多,但在立足需求的籌劃上做得不夠;缺少科學引導,組織活動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吸引力下降,難成氣候;缺少有力保障,部分單位成立的興趣小組經費、場地缺少長效機制保障,在專職教員系統輔導、得力骨幹幫教上存在缺陷;缺少創新驅動,興趣小組缺乏時代氣息和創新元素,得不到「90後」學員的青睞。
國家級教學名師、該校博士生導師胡昌華對記者說,第二課堂不僅要順應學員成長成才的趨勢去求新求變,更重要的是加強組織、保障和引導。
重新煥發魅力
一番調研之後,該校將原來的諸多興趣小組整合成15個課外俱樂部,涵蓋科技創新、軍事體育、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等方面,既與學員興趣結合緊密,又與第一崗位任職需要和軍人職業長遠發展要求息息相關。
活動組織也由隨意性變成了精心打造。翻看今年15個俱樂部的活動安排,從機構設置、管理運行到活動效果評估,路線圖一目了然。
素質拓展變成硬指標,實現「軟著陸」。今年報名參加國學俱樂部的大四學員梅智博對記者說,第二課堂的活動與教學聯繫很緊,既拓展了能力,還能獲得相應學分,可謂兩全其美。
活動觸角向深處延伸。課外俱樂部除了由校內專家教授擔任教練外,還聘請了行內一些專業人員當培訓師。文藝表演俱樂部學員李天威說,每個俱樂部如同一個門檻,邁過這些門檻就會領取到自己在軍校的「第二張畢業證」。
延 伸
第二課堂迎來「升級版」
■楊 森
說起4年前參加話劇社的經歷,信息工程大學大四學員桑鵬至今歷歷在目:「我和好多同學一起,腦袋一熱、興趣一來,就報了名,參加兩次活動後就不了了之,前前後後一個月時間不到。」
桑鵬當時閃過一個念頭:軍校生活不會只是個「高四」吧?與桑鵬一樣,當時該校眾多學員反映,第二課堂自由散漫,缺乏專業指導,水平參差不齊,經常半途而廢……
4年之後,桑鵬和同學們的這些擔心煙消雲散。前不久,該校大三學員周文航收到了一份「大禮包」——外語教研室專門指派5名教員幫助他籌劃第二外語活動室建設方案。
身為大學綜合素質項目第二外語模塊學員負責人,周文航受益於該校針對第二課堂活動的一系列升級舉措。
原來,就在桑鵬對第二課堂擔憂的同時,該校教務部門也發起了相關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過半學員承認第二課堂活動經常在使用活動場地、協調教學資源和保證出勤率上「卡殼」,因此始終在低水平上徘徊。
該校教務部門借鑑工程項目管理理念,不僅規範了第二課堂活動的培養目標、實施過程、主要內容、階段劃分及其組織模式,還設立了綜合考核評價辦法。
第二課堂不再是沒娘的孩子了。每一項活動均有專家評審把關,活動開展優勢資源全校調配,綜合素質項目列入人才培養方案,活動全程配備指導教員。
第二課堂的主角仍然是學員。每項活動選定學員負責人,學員定期為所在項目反饋打分,學員負責人定期交流經驗,提出改進意見。
「升級版」的第二課堂給桑鵬和同學們的課餘時間重新帶來活力。高數課剛結束,學員楊熠拿起小號成為軍樂團裡的一員;野營拉練過後,學員張繼東和同學張羅的「音樂節」將疲勞一掃而光;學員陳燁一有空就到實驗室擺弄他的航模,他喜歡大聲喊出他們俱樂部的宣言:「讓我們的青春自由飛翔在藍天!」
《解放軍報》(2014年5月4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