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野生動物園的應該都有見過雙角犀鳥,但是野生的雙角犀鳥很少見,尤其是雙角犀鳥寶寶破巢出洞的畫面更是尤為珍貴,但是近日生態攝影師何海燕等人在德宏州盈江縣的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森林中,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苦苦等待,終於拍攝到了雙角犀鳥寶寶從洞穴中探出頭的珍貴畫面。
為什麼說這個畫面很珍貴,當你了解了雙角犀鳥的特性你就知道了。
雙角犀鳥是一種主要生活在海拔1500米以下熱帶雨林中的動物,因為成熟的雄性雙角犀鳥長著一個約30釐米長的大嘴巴和一個大而寬的盔突,盔突的上面微凹,前緣形成兩個角狀突起,如同犀牛鼻子上的大角,又好像古代武士的頭盔,非常威武,因此得名雙角犀鳥。
它們特別喜歡靠近湍急溪流的林中溝谷地帶,平時喜歡群居生活,但是當它們產卵和孵化期間都是一對夫妻單獨在巢穴附近生活。
雙角犀鳥的巢穴比較奇特,可以說是有「金屋藏嬌」的性質,一般雙角犀鳥到了繁殖期就會去高大的菩提樹等樹上做巢,它們的巢密為了防止其他動物的侵犯所以封性特別好,只夠雙角犀鳥媽媽的大嘴巴伸出來,因為整個孵化期間鳥媽媽都是呆在巢穴裡的,鳥爸爸不辭辛苦的一趟又一趟地從外面叼來食物給鳥媽媽和孵化後的鳥寶寶們吃。
從這一點來看雙角犀鳥和人類還蠻像的,爸爸在外面努力工作養家,媽媽在家照顧孩子。
雙角犀鳥雌雄長的是有區別的,想要快速的分清楚雌雄雙角犀鳥,只要看它們的眼睛就能快速分辨了,雌性雙角犀鳥有更長的睫毛,而且它們眼睛邊上的虹膜呈亮白色,雄性雙角犀鳥睫毛短一點,但是眼睛邊上的虹膜是深紅色的,雄性雙角犀鳥的嘴巴也更大,更加威風凜凜。
雙角犀鳥的飯量是很大的,所以這決定了它們不挑食的特點,它們是雜食性動物,葷素都來者不拒,既可以吃野果種子也可以吃老鼠昆蟲,而且壽命在鳥類中也算比較長壽的,最長的可活到50多歲呢。
關於雙鳥犀鳥最動人的故事應該是作家沈石溪的《雙角犀鳥》,故事裡在西雙版納茂密的森林中,有一座葫蘆島,在葫蘆島上的一棵古老的菩提樹上住著一家幸福的雙角犀鳥,鳥爸爸,鳥媽媽和五個鳥寶寶,但是在鳥爸爸出門捕食的時候,鳥媽媽和五隻鳥寶寶居然被森林中的大蟒蛇給吃了,回到家後的鳥爸爸找不到鳥媽媽和鳥寶寶,悲痛欲絕,準備自殺。
但是在自殺的那一刻忽然覺得應該先報仇,於是鳥爸爸找遍森林找到了那隻蟒蛇,並且跟它決鬥了五天五夜,終於把蟒蛇殺死了為妻兒報仇了,但是鳥爸爸也受了很重的傷。
犀鳥這種不畏艱險,堅定信念的品質值得每個人學習,願我們都能像雙角犀鳥爸爸一樣勇敢堅強。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