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是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今年「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的主題是「淘汰氟氯烴:絕佳機會」。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當天的講話中指出,國際社會制定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以下簡稱 《蒙特婁議定書》),以保護地球,使其免受有害紫外線的輻射。 《蒙特婁議定書》已順利實施二十餘年,在這個過程中, 《蒙特婁議定書》逐漸得到加強,現在要淘汰的消耗臭氧層物質已有近百種。
2007年,《蒙特婁議定書》通過了最新修正案,以加速淘汰氟氯烴。氟氯烴既是消耗臭氧層物質,又是強大的溫室氣體,最常用的氟氯烴在引發全球變暖方面所造成的危害是二氧化碳的近兩千倍。 《蒙特婁議定書》各締約方已經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了重大貢獻,如今又同意加快淘汰氟氯烴的步伐,功在千秋。
然而,究竟能夠取得哪些氣候效益,將取決於選擇哪些化學品和技術取代氟氯烴。因此,淘汰氟氯烴是各國和各行業獲得尖端技術的絕佳機會,這種技術不僅能夠清除消耗臭氧化合物,而且其清除消耗臭氧化合物的方式還能降低能源成本,取得最大氣候效益。為了幫助發展中國家進行這種過渡,《蒙特婁議定書》金融機制增加了資金投入。
《蒙特婁議定書》各締約方正在考慮通過其他修正案,以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等,將各類氫氟烴納入《蒙特婁議定書》管制範圍內。氫氟烴不消耗臭氧層,但它卻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
目前,各類氫氟烴被用來替代氟氯烴,因此,其消費量在迅速增加。國際組織呼籲各締約方和各行業抓住淘汰氟氯烴的機會,儘可能越過氫氟烴。只有限制全球氣候變化,我們才有希望為所有人的可持續發展造福。
延伸閱讀:
臭氧層是指距離地球25千米至30千米處臭氧分子相對富集的大氣平流層。它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因此被譽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對舒適生活的追求,製冷劑、發泡劑、噴射劑等化學製品被大量使用。這些製品中含有大量消耗臭氧層物質(ODS),它們的大量排放對臭氧層構成嚴重威脅。臭氧層耗減的直接結果是:大氣層中的臭氧含量每減少1%,地面受太陽紫外線的輻射量就增加2%,患皮膚癌的人就會增加5%至7%。過量的紫外線輻射可使農作物葉片受損,抑制農作物光合作用,改變農作物細胞內的遺傳基因和再生能力,導致農產品減產或質量劣化。過量的紫外線還會殺死水中的微生物,造成某些物種滅絕。
為了有效地保護臭氧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自1976年起陸續召開各種國際會議,通過了一系列決議,在全球範圍內限制並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的化學物質。
1987年9月16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加拿大蒙特婁召開國際臭氧層保護大會,通過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簡稱《蒙特婁議定書》),對控制全球破壞臭氧層物質的排放量和使用提出了具體要求。
1995年,聯合國大會決定把每年的9月16日作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要求《蒙特婁議定書》所有締約方採取具體行動紀念這個日子。至2010年6月,已有196個國家籤署了這一議定書。中國在1991年成為議定書締約方。\保護臭氧層就是保護藍天,保護地球生命。 20多年來,通過議定書各締約方的共同努力,全球已將有害化學品的生產和消耗量減少了98%以上。 (來源於2011年9月19日《中國氣象報》 參考資料:聯合國網站,新華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