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心在變」!臺籍代表:生於臺灣 願歸於大陸

2020-12-14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澎湃新聞

陳雲英來自臺灣,是經濟學家林毅夫的夫人,是中國特殊教育第一人。今年3月初,她再次以臺灣省籍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在北京履職。

陳雲英。澎湃新聞記者 湯琪 圖

無論在大陸,還是在臺灣,陳雲英走到哪裡都自帶光環。有時候,光環又會不小心映襯出「陰影」。

陳雲英始終心繫故鄉臺灣,心繫兩岸關係。全國兩會期間,陳雲英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兩岸最終會統一,近年來用腳投票的人越來越多,去年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更是證明,用手投票的人也在增加。」

談到「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陳雲英用「蛋糕論」來形容。「這個生日蛋糕要做成什麼樣,我想要我的生日蛋糕上有多少奶油,有多少巧克力,我不擔心臺灣同胞表述自己的意見,我比較擔心大家不敢於表達意見。」而陳雲英連續四屆履職全國人大代表的使命,就是「表達意見」。

生於臺灣,歸於大陸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全國臺聯副會長」、「臺灣同學會會長」……這些都是陳雲英身上那些官方可查的頭銜。

她另一個身份是經濟學家、世界銀行前副行長林毅夫的夫人。

公開資料顯示,上世紀70年代末,林毅夫從金門島「泅海而歸」,大陸很多人對此都有所耳聞,這也讓其夫人陳雲英走到哪裡都是兩岸媒體關注的焦點。

1953年出生於臺北市的陳雲英,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與同在臺灣長大的林毅夫結婚。當時,陳雲英在中學教書,林毅夫則是一名軍官。

1979年5月16日夜,林毅夫秘密從駐守金門的軍營泅渡海峽,前往大陸。在兩岸關係極為敏感的時期,1983年陳雲英在壓力下赴美留學,在美國意外與林毅夫重聚。

1987年,陳雲英夫婦結束美國學業,帶著兩個孩子回到中國大陸。

陳雲英曾在接受央視新聞頻道訪談節目《面對面》採訪時說,「我有中國情懷,我也是有民族大義的一個知性女性,所以這是為什麼我會跟我先生結婚的原因,因為我們兩個有共同的祖國振興的夢想,所以我回到大陸。」

談遭誹謗:回臺被審查

林毅夫自1979年離臺後,再也沒有踏上臺灣的土地。而陳雲英的每次赴臺,也都會歷經臺灣當局的審查,隨著蔡英文政府上臺,她感到「審查越來越嚴」。

據環球網報導,今年1月島內親綠媒體稱,「『中國人大』臺灣省代表陳雲英秘訪臺灣」,據傳是通過東華大學牽線,一一拜訪臺灣各大學,陳雲英還到花蓮與東華大學校長等人餐敘。

島內有媒體稱,陳雲英來臺「表面理由自然冠冕堂皇」,與政治無關,「但以兩岸關係的複雜性,對岸有頭有臉的人物,豈會閒著來臺遊山玩水?」

但事實上,臺灣陸委會稱,陳雲英是應臺灣社團邀請以「臺灣同學會會長」的名義申請來臺,在臺灣進行「學術交流活動」,獲得主管機構審查後同意。

陳雲英說,近年來,臺灣當局對她回臺的審查「越來越嚴格」,每次申請都至少要提早半年,不斷要遞交文件材料。「最嚴格的是,我到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時段在哪裡,他們都要管,一點靈活度都沒有,比如和東華大學校長聚餐的事情,我和朋友聚餐都要管,感覺不符合這個時代,倒退了100年。」

「我覺得門是關不上的。」她說。

「翻轉」臺灣:民心在變

把握每一次難得回到臺灣的機會,陳雲英都會洞察到島內漸漸發生的變化。

以她的故鄉宜蘭縣為例,陳雲英發現,她的一些宜蘭朋友對他們的孩子到大陸去讀大學的態度發生了改變。「過去宜蘭人要是知道誰的孩子去大陸讀書,都會質疑他,現在他們再看到孩子到大陸讀書後會發現,孩子變得更加用功讀書,專業水平變得很好,英文變得很好。」

「只要到大陸來看一次,很多謠言就不攻自破了。」陳雲英如此評價一些島內媒體對大陸的不實報導。「你明明看見每個城市建起高樓,明明看到人民安居樂業,明明同樣是博士畢業生,在大陸可以很好地去工作,但臺灣的博士畢業生很多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還為了找工作隱瞞自己的博士學位,這些消息在臺灣的媒體上都有播出。」

這又讓陳雲英每次回到臺灣時感到很憂慮。「我不知道他們是信息不靈,還是不理解民意,按道理,社會如果不是封閉的,它應該知道民心在變了,如果它不知道的話,對它的政治生涯是很危險的。」

陳雲英的感受在去年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上得到印證。

據新華社2018年11月25日報導,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產生了22個縣市的縣市長、議員以及鄉鎮長、村裡長等。據臺灣當局選務主管機關的票數統計,在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獲15席,民進黨獲6席,另有1席為無黨籍。

這與2014年「九合一」選舉中「中國國民黨6席、民進黨13席」的狀況相比,已然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聰明的執政者是要關心民意的。」陳雲英說,「用我們中國人的古話打比方,民意如流水,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民心所向才是真正所依。」

談韓國瑜:他想得明白

去年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誕生了島內目前最具人氣的「政治明星」——高雄市長韓國瑜。

韓國瑜將於3月22日啟程訪問香港、澳門、深圳、廈門等四個城市,為高雄尋商機。

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市市長莊稼漢在今年福建省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對韓國瑜喊話稱,韓國瑜自稱「賣菜郎」,而他莊稼漢常被朋友們戲稱為「農民兄」,賣菜與種菜湊在一起,將成為產加銷一體化。

莊稼漢認為,在把產品賣出去和把遊客引進來這方面,他與韓國瑜有共識,因此對於韓國瑜此前提出將到訪廈門一事,他感到非常期待。

陳雲英告訴澎湃新聞,臺灣民眾一定會認識到民生是第一位的,很多政治或者意識形態的炒作,其實都是為了選票。老百姓如果醒來,發現生活不好過,就會想到謀求經濟的發展。

「韓國瑜在競選高雄市長時講得非常好,貨物要出得去,人要進得來,人才都流失了,一個城市如何發展呢?所以,人才要進得來,甚至要留得住,貨物要出得去,就是要做兩岸的商貿貨物往來,高雄人民一定希望發大財。」

陳雲英認為,韓國瑜想得明白,他的擁護者也想得明白,韓國瑜很勇敢,他將到訪的這四個城市恰好是離臺灣很近的幾個城市,而且也是相對發達的地區,會有很多的商機。「他的團隊很有智慧,在這次的考察訪問之後,他們應該能夠談攏一些合作的清單,促進高雄更好地發展。」

「拉著政府的手」辦事

韓國瑜能夠到訪大陸,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包括他在內的眾多島內民眾對「九二共識」擁護的結果。

談到「一國兩制」臺灣方案,陳雲英用「蛋糕論」來形容。「這個生日蛋糕要做成什麼樣,我想要我的生日蛋糕上有多少奶油,有多少巧克力,我不擔心臺灣同胞表述自己的意見,我比較擔心大家不敢於表達意見。」

對於兩岸的民主協商,陳雲英指出,開始時建議不要太固化是誰作為代表來協商。

「可能很多人認為由政黨來代表,但其實在臺灣,中間選民是大多數,所以他們可能不是由政黨來代表,他們可能有他們的行業階層,不同的行業界別可以有不同的組織來代表。」

通過她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的履職經歷,陳雲英為廣大臺灣省籍代表參與大陸最重要的政治生活提供了樣板。

在參政議政的過程當中,陳雲英認為,一方面要去關心人民的生活狀態,關心他們的生存和發展、願望和困難,另一方面也要善於工作,要把人民關注的事情用語言、文字和智慧表達出來。「要知道什麼問題要跟哪個部門、用什麼方式去溝通,要拉著政府的手一起來把這個事情辦好。」

今年,陳雲英帶來的建議議案既包含對僑胞、兒童、殘疾人等人群的關注和關懷,又包括對臺方面的政策,比如臺灣居民居住證一證通便利使用的建議,她期待全國各地的惠臺政策可以真正落到實處。

猶如搭建在兩岸人民心中的橋梁,陳雲英的履職之路還在延伸著。

相關焦點

  • 臺籍代表陳雲英:只要到大陸來看一次,很多謠言就不攻自破了
    陳雲英來自臺灣,是經濟學家林毅夫的夫人,是中國特殊教育第一人。今年3月初,她再次以臺灣省籍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在北京履職。陳雲英。澎湃新聞記者 湯琪 圖無論在大陸,還是在臺灣,陳雲英走到哪裡都自帶光環。有時候,光環又會不小心映襯出「陰影」。
  • 臺籍代表建議大陸機構為臺灣畢業生開闢求職信息渠道
    臺籍代表建議大陸機構為臺灣畢業生開闢求職信息渠道 2016年03月07日 21:31: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 臺籍博士:臺灣中小學老師也將「前進大陸」
    中國臺灣網3月14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不只高教,臺灣中小學老師也有機會赴陸任教!大陸「惠臺31條措施」出臺,到大陸工作的選擇,不再只是臺幹或臺商,一位在大陸念書的臺籍博士生認為,臺灣流浪老師多,小學、初中、高中、高職教師會陸續到大陸謀職。
  • 從臺灣自治到回歸祖國——日據後期臺籍精英對臺灣解放道路的探索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臺籍精英不斷努力探索擺脫日本殖民主義者殘暴統治的途徑。他們曾尋求有限度的臺灣自治,未能如願。後來臺籍青年輾轉來到大陸,呼籲祖國同胞關注和支持他們的抗日鬥爭。抗日戰爭爆發後,臺籍精英投身祖國抗戰,認識到臺灣解放的出路在於回歸祖國,因而發起復省運動。
  • 十九大臺籍黨代表遭臺灣方面註銷戶籍 國臺辦:大陸臺灣都是她的家
    11月15日,在國臺辦發布會上,針對十九大臺籍代表盧麗安及其家人被臺灣方面註銷戶籍有關問題,發言人馬曉光表示,臺灣方面無論採取什麼措施,都無損她愛家鄉、愛祖國大陸的情懷。無論她在臺灣是否有戶籍,大陸和臺灣都是她的家。 會上,有記者提問,前段時間十九大臺籍代表盧麗安還有她的家人,被臺灣方面註銷了戶籍,請問發言人對這件事有什麼樣的評論?
  • 臺籍政協委員:大陸很多地方生活水平已超越臺灣
    臺籍全國政協委員楊毅周。(中國臺灣網 盧佳靜 攝)  過去五年來,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趨勢不僅沒有被改變,而且還在不斷深化。臺籍全國政協委員楊毅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作上述表示。  楊毅周說,兩岸交流這五年來的最大特點是從原來一般性的交流逐漸深化到融合發展。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一方面表現在兩岸各領域間的對口交流、機制化交流;另一方面,交流的廣泛性也在大幅增加。他以兩岸社區交流為例,近五年來兩岸社區交流蓬勃發展,大陸各省都在同臺灣的基層社區進行廣泛交流。
  • 三位臺灣省籍代表委員的「兩岸之思」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 題:三位臺灣省籍代表委員的「兩岸之思」新華社記者陳鍵興、熊豐、許雪毅他們生長在大陸,故鄉在臺灣,親人在兩岸。他們是定居大陸的臺胞第二代。他們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
  • 臺籍人大代表:今年起臺灣高中甚至是初中畢業生都想來大陸了
    臺籍人大代表:今年起臺灣高中甚至是初中畢業生都想來大陸了 2019年03月10日 18:03:00來源:文匯網 同時,她還認為臺灣教育人才到大陸就業的前景也是很好的,兩岸教育領域的合作前景非常廣闊。  陳雲英代表為何會這麼認為呢?這要源於今年大陸不斷推出的新政策。除了大陸官方降低臺生入學門檻之外,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高校開始提供臺生名額。在最新出爐的泰晤士高等教育2019年世界大學排名榜單中,評測了86個國家,超過1250所全球高等教育機構。
  • 阻止臺灣人為大陸工作!民進黨擬處罰東方衛視臺籍記者張經義
    臺陸委會日前表示,具有臺灣戶籍的東方衛視駐白宮記者張經義觸犯所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將處以新臺幣10萬至50萬元罰款。對此臺灣民眾黨臺立法機構黨團提出質疑,認為臺陸委會存在雙重標準。柯文哲更直言道,民進黨當局太多主觀解釋,如果要這樣,呼籲在大陸工作的人趕快逃回來算了。
  • 臺媒:大陸惠臺政策贏民心 臺當局「恐嚇牌」失效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原標題:臺媒:大陸惠臺政策贏民心 臺當局「恐嚇牌」失效中新網5月14日電臺灣《旺報》近日發表社評表示,大陸近年來不斷釋出各項對臺優惠政策,希望吸引更多臺灣基層民眾和青年前往大陸創業、就業和求學。
  • 學者解讀:大陸加強惠臺政策供給 推進兩岸民心契合
    來源:中國新聞網學者解讀:大陸加強惠臺政策供給 推進兩岸民心契合中新社廈門12月31日電 (黃詠綢)自2020年1月1日起,在大陸的臺灣同胞便可和大陸居民一樣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並享有相應權利,這是大陸近期出臺的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又一具體措施
  • 臺師大授馬雲名譽博士 系近年來臺灣首次頒授大陸籍人士
    央廣網財經6月6日消息(記者易珏)臺灣師範大學於6月5  臺灣師範大學高度肯定馬雲以師範人精神在企業經營上的卓越成就,以及積極貢獻社會的表現。為表彰馬雲以師範經驗打造具全球影響力的企業,臺灣師範大學名譽博士審查委員會議日前通過,頒授馬雲名譽教育學博士學位。
  • 菲律賓把臺籍詐騙犯遣送大陸 臺當局又「心碎」了
    臺籍電信詐騙嫌犯被遣送北京(「中央社」)海外網2月12日電13名臺籍電信詐騙嫌犯去年10月在菲律賓北部被逮捕。12日,其中7人被菲律賓移民局遣送到北京。不料,臺當局卻因此「心碎」,向菲方表達不滿。這個電信詐騙集團假冒法官、檢察官或銀行人員,以誘騙或恫嚇等手段讓受害人把錢轉帳至指定戶頭,據報平均每天在大陸騙到100人,光是落網前的3個月期間,就得手5000萬美元。12日上午,7名戴著手銬的臺籍電信詐騙嫌犯,被菲律賓移民局人員押上班機,帶往北京。臺媒稱,這是過去一年之內,菲律賓政府第二次把臺籍詐騙嫌犯遣送到大陸。
  • 大陸研究給予臺胞「國民待遇」 臺灣人怎麼看?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昨天(8日)指出,中共中央舉行的2017年對臺工作會議,政策措施涉及臺人在大陸的就業、社會保障、生活便利等,有關部門正按照會議精神研究,待成熟後將陸續公布實施。相信這些舉措,將為臺灣同胞在大陸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促進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
  • 臺籍代表:總理的話更像一封傳遞溫情的家書
    「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涉臺部分看似簡短,但傳遞出的卻是極為重要的信號」,臺籍代表林青表示,總理的五句話,充分體現了習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同時也為新時代做好對臺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不僅是正道,也是底線。」
  • 民調:46.3%臺灣年輕族群願來大陸發展 近半數對大陸印象變好
    到大陸就學的臺灣學生數量爆增。(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12月18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任至今已過2年又7個月,兩岸關係卻碰到瓶頸。臺灣《遠見雜誌》針對「臺灣民心動向」進行調查,結果顯示,18歲至29歲的臺灣年輕族群中,有46.3%的人願意來大陸發展;且跟過去相比,有48.8%的人對大陸整體印象變好,總計有59.7%的臺灣民眾對大陸印象是好的。
  • 「臺獨」政黨提案稱持大陸居住證者要除臺籍 臺媒:變相懲罰臺灣人
    【環球網綜合報導】大陸9月1日開放申請港澳臺居住證,已有超過萬人申請。不過「臺獨」政黨「時代力量」黨團26日聲稱將進行「提案」,要剝奪申請者臺籍。有學者認為,這種做法只是變相懲罰據實申報的臺商、就學人士。
  • 英媒:日本民進黨主席蓮舫放棄「臺灣籍」 能否挽回民心?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裔日籍的日本民進黨主席蓮舫,這一年多因同時擁有日本和中國臺灣雙重「國籍」問題屢被質疑,如今她正式聲明放棄「臺灣籍」,但日本人是否還會信任她?記者會澄清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日本民進黨現任黨主席蓮舫,18日在東京都內舉辦記者會,並出示她的部分戶籍謄本資料,表示她的國籍已經正式選擇為「日本」,以前的「臺灣籍」也已經正式聲明放棄。根據該戶籍謄本,蓮舫已經在2016年10月7日,依照日本法律正式選擇日本國籍。
  • 中郵變臺郵 臺灣寄信到大陸從「國家」變地方
    中郵變臺郵 臺灣寄信到大陸從「國家」變地方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3日 10:24 來源: 服務郵政公司近20年的高層主管忍不住感嘆,改名過程確實太匆促,未來寄信到中國大陸,使用「臺灣郵票」等於直接從「國家」降格為地方,員工搖頭說「我們反而是吃虧了」。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中華郵政」公司走入歷史,臺灣郵政公司取而代之,部分地方支局昨天已換上新招牌,揭牌儀式的紅布幔也高掛在總公司一樓大廳,工作人員上午在會場忙著布置新招牌。
  • 70名臺灣籍博士「組團」來滬求職
    70名臺灣籍博士近日陸續從臺灣島內及海外飛抵上海,參加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上海海外聯誼會滬臺交流委員會聯合主辦的「英才匯聚、滬上逐夢」臺灣優秀博士(生)與上海高校交流會。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希望通過交流,到上海的高等學府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