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藏族小夥來津「淘金」 學沙畫搞創業(圖)
齊如珍教授格桑沙畫
王金亭等師傅與格桑品鑑浮雕沙畫
「我真不想看到,曾經教過的孩子們遊手好閒地待在家裡等待脫貧幫扶。希望這次幫扶能夠有更長久的項目產生。」今年8月在見到天津對口幫扶幹部時,藏族小夥賽昀·格桑才讓在日記裡這樣寫道。近日,來津「淘金」的格桑即將踏上了返程的航班,也將帶回成熟的項目以及本市幫扶企業、個人的滿滿溫情。
掐絲、填沙、上膠,這是本市河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彩金沙畫傳承人王金亭掐絲琺瑯工藝沙畫的「獨門」製作過程,格桑已免費掌握到了這門技藝。沙畫對油畫,千裡之行始於「精準」扶貧。王金亭對格桑「傾囊相授」的原由,還要追溯到今年8月本市對口幫扶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特殊相識。草原無垠、人性淳樸、高寒缺氧、地廣人稀,這些優缺點在河東區工商聯幫扶組一行抵達甘南迭部縣時一同呈現。「到甘南除了捐款幫扶,我是搞藝術的,就要用藝術去幫扶追求藝術的人。」本市民間藝術家王金亭是該區第一批到迭部縣進行考察、幫扶的工商聯成員之一。他在迭部最大的「收穫」就是收了「80後」藏族小夥格桑為徒。格桑曾就讀於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油畫專業,後回鄉發展成為一名創業大學生。格桑傾心打造的古象雄文化傳播公司運行始終「不溫不火」,引起了幫扶組關注。
「我們這裡的傳統父母不希望兒女在遠方打拼,可是這些學美術的孩子們留在這裡真的有未來嗎?」走不出去,就得留在家裡,眼看著很多帶出來的優秀學生,面臨在家鄉沒有工作機會的境遇,格桑尤為擔憂。格桑告訴記者,迭部縣總人口僅5萬多,但在今年秋季招聘會上,大學生的職位缺口就達2400餘個;這個數字在甘南州甚至達到17000餘個。他教過20多位優秀美術生雖都是本科畢業,但仍然沒有滿意的工作崗位。
如何用藝術呈現一個個藏族文化符號,這是格桑一直追求的夢想。格桑在本市學習的一周中,為了讓其更快更全面地掌握沙畫製作工藝技巧,王金亭、齊如珍、王建夫、王景順等金亭沙畫文化產業基地的老師們,輪番上陣,將兌膠、掐絲、填沙、畫沙、浮雕等全部工藝無私教授給格桑。「格桑有美術功底,更有著甘南當地的自然靈性,上手快而且往往頗具創新。」教授格桑立體浮雕沙畫的民間美術家王建夫介紹。
可複製、易推廣、有先例,從沙中「淘金」就在眼前,格桑鎖定非遺項目彩金沙畫。「這是正式拜師後第一次來津學習,希望把基地所有老師們的技藝帶回去,做成好項目。」格桑表示。王金亭的彩金沙畫分為多種,其中掐絲琺瑯工藝的填充沙畫適合初學者,而沙上繪畫適合有一定美術功底的人,浮雕沙畫則需要有更深的美術功底和地貌等自然科學知識。這樣的特點恰恰適合格桑分層教學、逐級推廣、產品回收、支持學員創業等發展思路。「沙畫的質樸和絢麗,特別符合我們當地的審美傾向,而且易保存、可用水擦洗等又適合景區、餐飲場所擺放。」格桑在當地調研可行性後認為,「此前,當地很多農牧民還有十字繡製作功底,簡單圖案的掐絲沙畫會容易上手快。」
來津一周的學習,格桑的未來創業版圖更加清晰。在幫扶組的精準「文化扶貧」幫扶下,格桑在甘肅省甘南州迭部縣創業的工作室已有項目正式落地天津,為當地20多位高校畢業生帶去就業機會。「現在我找到沙畫和創業項目的契合點。這次籤約落地後,能夠為當地美術工作者提供長期的工作方向。」日前,來津學習一周的格桑滿載著成熟的項目以及天津市幫扶企業、個人的滿滿溫情,已踏上了返程的航班。
除了王金亭和格桑結對精準幫扶的案例,在對口幫扶期間,本市企業家走訪當地企業開出各自「藥方」。針對銷售型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幫助提供電子商務解決方案,開展現場指導;針對當地藥材批發企業,得知藥農困境後,本市醫藥企業代表也表示考慮投資建立飲片廠,解決藥材價格不穩定問題,幫助迭部縣打造藏藥產業化發展……本市一個個精準扶貧的「良方」開在了迭部。(記者 林單丹)
(責編:韓昱君、魏炳鋒)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大會的主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詳細】
天津市委網信辦與人民網籤訂戰略合作協議10月13日,天津市委網信辦與人民網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人民日報社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王一彪出席,天津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陳浙閩致辭。雙方將在新聞宣傳、輿情管理、新媒體智庫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