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4月2日電 (童笑雨)自大年二十九開始,應雄的心一直提著。起初是留校的百餘名外籍師生,後來千餘名在國外的交換生,他絲毫不敢放鬆。
應雄是寧波諾丁漢大學黨委書記。從年前到現在,他思考良多。
內控
寧波諾丁漢大學創辦於2004年,是中國第一所具有獨立校園、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大學。2019年該校外籍教師佔比70%以上,留學生佔比13%,留學項目跨40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疫情暴發,國際化辦學也帶來了文化與溝通上的衝突。「他們很多沒有戴口罩的習慣。」應雄說。
為此,該校所有老師都被動員起來,一對一與外籍師生進行情況介紹與勸說。
因為患有哮喘,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LiamSaeed成為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進校門、進宿舍樓測量體溫,出門隨戴口罩,接受輔導員在線動向和身體狀況詢問,成了他生活標配。
他也依照學校規定,在下午2-3點取快遞,或晚上8點前去校園超市購物。「特殊時期,這些防控措施很有必要,也讓我很有安全感。」
疫情期間,該校還開設了一趟班車,由學生羅列購物需求,並選派代表定時前往附近大型超市採購。食堂也如常供應三餐,每餐有10多個特色菜以滿足不同需要。
學校食堂經理,應雄評價是:一個大老爺們從採購、運輸、倉儲、製作到人員的管理,心思縝密,簡直勝過精明的家庭主婦。
工作人員的處處用心,同時隨著國外疫情的蔓延,不少留學生慶幸自己留在中國學校裡。
「讓我們很安心,心裡也更踏實。」來自埃及的留學生Ahmed說。
疫情期間,該校留學生自發組織青年突擊隊,討論如何為抗疫獻力。 校方提供 攝
外防
如今,中國疫情已過「至暗時刻」,國外疫情卻「此起彼伏」,應雄的心思開始在外教、海外的1000多名交換生身上。
前段時間,陸續有外籍教師回校。
「說到底還是文化不同。國內居家隔離會在門上貼封條,但外籍人士很難接受。我覺得,管理還是要趨向人性化。」應雄說。
最後,學校在門外安裝了紅外線監測儀,可以第一時間保障居家隔離工作。
在國外的交換生,寧波諾丁漢大學正想辦法組織他們回國,並為無法如期返校的交換生快遞行李。同時,也在整合現有資源,為學生和兄弟院校郵寄口罩等防疫物資。
3月21日,一條名為《讓愛飄洋過海「罩」顧你》的微信在學校學子朋友圈中傳播。
連結中提到,「該校首批2000隻口罩已經通過小包快遞、分批抵達英國諾丁漢大學」。包裝袋上,還貼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穿越山海,與你們同在。祝健康平安。
一開始國內疫情嚴重的時候,學校醫務室急缺醫用外科口罩,英國、馬來西亞的師生寄來防疫物資雪中送炭。應雄說,當時,「我可以帶口罩回國」「加個微信採購時及時溝通」等消息塞滿了學校郵箱。「現在,換我們幫他們了。」
思考
如今,國內疫情趨緩,學校也在籌備開學事宜,併購置了兩臺紅外線體溫監測機。一切慢慢步入正軌。
一個多月前,應雄在學校公共平臺寫了一封信,名字是《讓我們期待更美的遇見》。
兩個月來,該校微信公眾號發布了多條與抗疫有關的信息,總點擊量超10億。
「疫情是大課堂,全民戰疫就是教科書,『逆行者』就是好榜樣。對於學生而言,這不僅是鮮活的中國故事,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活教材。」應雄說。
同時應雄認為,信息革命浪潮撲面而來,高校要與時俱進。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線上教學從原先的輔助地位躍升為主導。我們要思考,一直延續的教學方案、目前需要的人才,真符合未來發展嗎?」
應雄說,作為中外合作高校,要轉變授課方式,擁抱科技,加強培育與智能化、大數據等方面相關的新製造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