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歷來是文人墨客、雅俗共賞的名花,有「花中神仙」「花貴妃」「花尊貴」之稱。 同時海棠花,又素有「國豔」之譽。
海棠花在古代栽植於皇家園林中,常和玉蘭、牡丹、桂花相配植,如此就形成了「玉棠富貴」之意。 宋朝陸遊曾贊海棠花豔美高雅,他詩曰「雖豔無俗姿,太皇真富貴」。
因為宋朝大文豪蘇東坡曾有句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所以海棠花又有一個雅號「解語花」。
西府海棠樹泰峭立,既香且豔,是海棠中的上品。花未來之時,花蕾紅豔,似胭脂點點,花開後,則漸為粉紅,如曉天明霞。
海棠花形較大,新常出的嫩葉加上幾朵花點綴著枝條。 可謂是「千朵萬朵壓枝低」,長長的枝條被壓彎垂,人在花下,香風陣陣,不時花瓣隨風飄落,這情景自是陶醉心扉。
海棠種仁含油率、出油率達百分之三十,並且還無異味。可食用,也可製作肥皂。 果實經蒸煮後,可食,也可供藥用。有驅風、順氣、舒筋、止痛之效。
海棠果營養價值可和獼猴桃相比,有「百益之果」的稱呼,是藥食兼用之品。 海棠樹姿優美、春花爛漫,入秋後金果滿樹。芳香襲人。
海棠有「海棠四品」,分別是:西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木瓜海棠。 海棠花歷來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故而留下了不少優美的篇章。 如: 煙雨海棠花,春夜沈沈酌。寒食清明數日間,人也須行樂。 不怕笛聲長,只怕風兒惡。燭影紅酣寶篆香,樓上黃昏角。
蘇軾 《寒食雨二首》: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汙燕脂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裡。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清朝,龔自珍 《減字花木蘭·偶檢叢紙中》 偶檢叢紙中,得花瓣一包,紙背細書辛幼安, 「更能消幾番風雨」一闋,乃是京師憫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戲為也,泫然得句。 人天無據,被依留得香魂住。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 十年千裡,風痕雨點斕斑裡。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宋朝,姚雲文 《蝶戀花·春到海棠花幾信》: 春到海棠花幾信。堠館餘寒,欲雨徵衣潤。燕認杏梁棲未穩。特丹忽報清明近。 恨入青山連曉鏡。香雪柔酥,應被春消盡。繡闔深深人半醒。燭花貼在金釵影。
宋朝,洪适, 《好事近·爛漫海棠花》 爛漫海棠花,多謝東君留得。眉壽堂邊風景,與蓬瀛咫尺。 桃紅李白競爭妍,綠野盡春色。只欠櫻唇清唱,怕行雲南北。
唐朝,薛能 《綿樓》 溪邊人浣紗,樓下海棠花。 極望雖懷土,多情擬置家。 前山應象外,此地已天涯。 未有銷憂賦,梁王禮欲奢。
大家喜歡海棠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