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反覆腹脹腹痛、排便困難,肚子越來越大,年輕男子竟像個待產的孕婦,這是怎麼回事?
近日,患者陳先生終於卸下了肚子上的「包袱」。今年29歲的他,自出生3天開始就因「不能排便」在老家多次就診,經過治療有些好轉。但29年來,他還是倍受病痛折磨,間斷口服藥物治療後,短時間好轉。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陳先生的病情越來越重,腹部開始出現包塊,包塊日漸增大,近1年來包塊已經增大到上腹部,就像待產的孕婦,日常生活、行走坐臥都非常不方便。而且排便越來越困難,還伴有噁心、嘔吐。
再次在當地醫院求醫後,陳先生做了乙狀結腸造口手術,但治療後症狀無明顯好轉,仍然備受煎熬。
幾度輾轉,陳先生來到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胃腸肛腸外科主任傅傳剛詳細詢問了他的病情,在完善相關檢查後,確診患者為「先天性巨結腸」,決定通過手術為這個年輕的「老病患」解決痛苦。
術中,傅傳剛通過腹腔鏡探查發現,陳先生的腹腔粘連嚴重,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明顯擴張,大量腸內容物淤積,大半個肚子都被結腸佔領了。
經過2個多小時的緊張奮戰,手術切除了長80cm、重4.5 kg的病變腸管,術後吻合口通暢、血供好,一朝解除了患者長達29年的痛苦。
經過精細的治療和護理,陳先生術後第二天開始進食流質飲食、下床活動,快速恢復。
據悉,先天性巨結腸是一種新生兒常見的先天性腸道畸形,佔新生兒胃腸畸形的第2位,每2000-5000名出生的嬰兒中就有1例得病。男嬰較女嬰為多,男女之比為3~4 : 1 ,且有家族性發病傾向。
「一般來說,此類病例在出生後就會發現並進行手術,但也有少數症狀較輕的病人會遷延至成年。而長期便秘、排便不暢會導致營養吸收障礙出現貧血等症狀。而一旦並發腸穿孔、中毒性巨結腸,可導致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傅傳剛介紹說,成人型先天性巨結腸屬於罕見病症,以東方醫院胃腸肛腸外科為例,一年僅能遇見十餘例。
巧合的是,這一周內,他和團隊醫生就收治了4例慕名而來的巨結腸病患,幾位患者皆為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因不知詳情病因而痛苦多年。
傅傳剛表示,「其實,這個病不可怕,手術切除病變的腸管是唯一根治性方法。一般預後良好,很少在術後引起生活質量下降。需要注意的是,這不是自愈性疾病,多因營養不良或發生結腸危象死亡。早發現,早治療是診療關鍵。」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