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靈語:前幾天,黃多多因為染頭髮上了微博熱搜,評論裡幾乎是清一色的點讚,很多網友都表示很羨慕多多有這樣一對能尊重她,給她自由的父母,還推波助瀾又製造了一個關於『黃磊孫莉的教育方式』的熱搜話題,在各大公眾號看到關於此事的分析,幾乎都在推崇明星的育兒方式,黃磊夫婦更是被網友誇上了天。
我發現,很多朋友單純的把這件事解讀成要給孩子染頭髮、塗指甲,覺得有些尷尬,「我四歲就打耳洞怎麼了,也不是壞女孩兒!」「我就喜歡塗指甲,怎麼了!」「他們夫妻的做法太棒了,改天我也要給11歲的女兒去染頭髮!」
必須承認,他們的育兒方式有值得點讚的地方,但是,真的沒有必要如此被吹捧,為人父母,我們需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愛美也好、抗壓也好,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幫助,才是身為父母一生的功課!
下文來源:閒時花開(ID:xsha369)
作者:劉娜 分享一篇我最喜歡的關於「黃多多染髮」事件的文章,分享給大家。
黃磊,一個演戲教書兩不誤的一線明星,一個嬌妻愛子惹人羨的優秀男人,一個擁有演員、導演、編劇、歌手、教師多重身份的成功人士,一個走到臺上擁有話語權、退居生活又夫妻好搭檔的偶像榜樣。
其實,在黃磊夫婦的日常曬娃中,被廣大網友看著長大的黃多多,很小就塗口紅、戴耳釘、戴戒指、做指甲。
黃磊的二女兒今年才7歲,在父母的寬容和支持下,也和姐姐有著一樣的畫風。
很多人,特別是對父母教養不滿的年輕人,大呼羨慕黃多多姐妹,推崇黃磊夫婦的開明寬容,甚至拿父母對自己的管教當作反面典型,抨擊父母的愚昧和偏見,發誓自己有了孩子也這麼教育。
教養,本質上是一條愛之路。愛的本質,是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願。
基於此,我贊同黃磊夫婦家教理念,但作為普通人家的父母,我對那些照搬黃磊夫婦教養方式的人,要大聲說一句:
「喂,醒醒吧,年輕人,別做夢了。」
黃磊的女兒黃多多,讀著北京市12年制的貴族學校,據說每年光學費就近13萬,12年下來是小200萬。在這樣的學校裡,學生高中畢業大多出國留學,不用參加國內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
這些貴族學校,推崇素質教育,尊重個性張揚,培養孩子特長。
黃多多兩歲就開始參演話劇,5歲就上了《魯豫有約》,8歲就參加了《天天向上》的錄製,和紅遍全國的《快樂大本營》,隨後更因俊俏模樣,參加《爸爸去哪兒了》而走紅。
她參演過近500場話劇,能用英語寫劇本,8歲時就翻譯了3本英語小說,鋼琴小提琴樣樣精通,在服裝設計上也嶄露頭角。
個人的形象和天賦、勤奮和努力,父母的平臺和資源、關係和人脈,讓這個古怪精靈的女孩,年滿12歲已擁有了普通孩子奮鬥一輩子也無法抵達的身價和優勢。
所以,挑染頭髮,塗塗口紅,戴戴耳釘,做做指甲,不過是這個小名媛光環下的不足掛齒,也是這個明星家庭日常生活的司空見慣。
黃磊和他的孩子們,對那些一年收入不超過13萬的人家,對那些12歲了不知道洗面奶為何物的山村孩子,對那些只有通過苦讀和奮鬥才能改變命運的大多數家庭,不過是泡沫一樣的五彩幻影,並非可以效仿的真實榜樣。
不幸的是,我們都是那尋常的大多數。
我們沒有身價過億的家產,我們也沒有非富即貴的資源,但我們可以平和接受孩子的優點和缺點,也允許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堅持。
我們上不了昂貴的名校,普通學校也不允許孩子們穿奇裝怪服,但我們可以給孩子買乾淨得體的衣服,並告訴他真正的體面和特別,不是外在,而是靈魂。
我們的孩子沒有什麼特長,學習成績還可能一塌糊塗,甚至在公開場合無法給我們長臉,但我們可以鼓勵他,每天進步一點點,當個自信的普通人。
身為平凡的大多數,我們從來不必也不可能照搬明星的教育,我們一直需要面對的,是解決自家的問題,善待自己的家人,擁抱珍貴的孩子。
因為,我們的生活裡,其實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這些年,網絡發達和娛樂繁盛,熱搜和話語權常常歸屬於精英和明星。
大佬說了怎樣的教育觀點,牛人說了什麼夢想理念,網紅聊了什麼育兒觀念……
打開手機和電腦,鋪天蓋地的全是這些信息。因為,唯有這些信息才奪人眼球,引人關注,吸引粉絲,唯有這些信息才能讓流量巨星帶動更多流量,讓當紅名人帶來更多名人效應。
不可否認的是,這其中,有不少觀點中藏著智識,有不少做法中蘊藏智慧,有不少呼籲也在推動社會改變。
但,需要直面的是,除卻鏡頭前的人設和作秀,流量明星的很多說法和行為,對身為普通人的我們,在生活泥沙和現實殘酷中輾轉騰挪的我們,在世態百相和淚笑歌哭中咬牙堅持的我們,並無太多指導意義。
我們能做的,不是盲目跟風和複製,而是俯下身子,腳踏實地,樸樸素素地,處理好今天工作中的最後一個難題,過好屬於自己的每一天。
作者:劉娜,80後老女孩,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能寫親情愛情故事,會寫親子教育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