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寫在開頭的話
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無論你是否已經步入社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定量的閱讀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老師開的新欄目,睡前好書推薦,也是一周更新一次,有的書是面向學生黨,也有的書是面向上班族,都是經得起歷史考驗,有口皆碑的好書,喜歡的小夥伴們可以自行購買。老師還在連載的欄目有英語教學和心理學教學,喜歡老師的可以點點關注,以後更新第一時間可以看哦!今天老師給大家推薦的書是萬曆十五年,接下來老師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把!
02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黃仁宇(1918年6月25日-2000年1月8日),美籍華人,教授、學者。黃仁宇1918年6月25日出生於湖南長沙、2000年1月8日病逝於紐約上州的醫院中,享年82歲,
1936年黃仁宇考入南開大學理學院電機工程系。抗日戰爭爆發後,黃仁宇輟學參軍,1940年自成都中央軍校畢業後,任陸軍第十四師排長及代理連長,1943年加入駐印遠徵軍,任新一軍上尉參謀。1946年赴美求學,獲密西根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師從餘英時),以歷史學家、中國歷史明史專家,大歷史觀的倡導者而為世人所知。著有《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歷史》《汴京殘夢》 等暢銷書。
1979年夏天,黃仁宇正在普林斯頓參加《劍橋中國史》的撰寫,由他負責明朝部分。就在此時,他卻意外接到校方的解聘通知。
完稿於1978年的英文版《萬曆十五年》,在美國尋找出版社也不順暢。因為這一原因,黃仁宇才決定將之翻譯成中文,希望能在中國尋找出版中文版的機會。隨後的進展證明,黃仁宇的這一決定,頗為明智。此時,剛從「文革」劫亂中走過來的中國文化界,百廢待興,對來自遠方的、新的、有著獨特見解的著作,有著急切的期盼。從文化人到出版社,無不試圖以各種努力,推開一扇又一扇窗戶,讓一個封閉已久的中國,能夠與整個世界面對。就此而言,中文版《萬曆十五年》書稿來到北京,正可謂在一一個恰當的時候,出現在一個恰當的地方。吳祖光先生晚年常愛以「生正逢時」題贈友人,這裡不妨套用之一黃仁宇與他的《萬曆十五年》,生正逢時。
03作品簡介
全書共分七章,分別寫了最高統治者萬曆皇帝、大學士申時行、首輔張居正、模範官僚海瑞、自由派知識分子李贄、抗倭英雄戚繼光等,同時,也寫了他們之間存在的重重矛盾,如皇帝與群臣的矛盾,保守派與自由派的矛盾,官員與官員之間的矛盾等等。無論是皇帝還是官僚,是將軍還是知識分子,都各有自己的理想,又都各有自己的局限,最終在相互制衡衝突中彼此消耗,導致了整個國家的全面平庸與危機,整個中國社會逐漸走向衰亡的趨向似乎不可避免。
此書寫作歷時七年,作者先後翻閱過大量史料,在明史研究方面也有非常紮實的功底,因此雖然是橫斷面,但是非常嚴謹。另一方面,作者又用「夢幻般」的筆觸,既敏感又客觀冷靜地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歷史」,使讀者仿佛能夠觸摸到歷史真實的脈搏,感受到一個朝代的呼吸。
04寫在最後的話
作者在全文中,以深厚的史學素養和遠見卓識,用大膽、平實的筆觸評說明史,進而評述中國的歷史。他在這本史著中賦予了歷史真實鮮活的面容,不僅可以使人們清晰地體驗到光明與黑暗、進步與倒退的較量,更重要的是給人們以遐想的空間和回味的餘地。細心的讀者不僅可以從中品味個人的人生酸楚,而且還會發現隱藏於表面背後的歷史積澱。用這種方式撰寫歷史,不僅能喚起人們對往昔客觀歷史的記憶,更重要的是讓人們從深厚的歷史迷霧中走出,進而思索。因此,讀過此書的人都說:「讀《萬曆十五年》給人現實意義上的啟迪遠在其史料價值之上。』」好了,今天的文章要和大家說再見啦!覺得實用的朋友們可以點一下收藏,覺得好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給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得過癮呢,我是小李,為你帶來最乾貨的提分技巧,關注我,每天更新學習方法,如果各位看官老爺有什麼想要深入了解或者希望我做什麼具體內容,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每一條留言我都會看,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