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愚伯的自留地 所拍攝的鄉鎮和農村照片,僅僅作為鄉村變遷的見證。同時也讓在外的遊子們,及時感受老家的鄉親鄉情,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最大限度的撫慰。圖片非商業用途。如果有需要請聯繫我們,微信號:1258747452。
圖文:張淑慧
朱寨鎮又稱千秋鄉,位於沛縣西部,轄區總面積82平方公裡,社會總人口66097人,下轄22個行政村。朱寨鎮東鄰沛城,西靠大沙河,沛豐路、沛鴛路橫穿東西,沛敬路、龍河路縱貫南北,交通極為便利。朱寨鎮北依大屯煤電公司,鎮內坐落著徐州礦務局張雙樓礦,煤電資源十分豐富。
朱寨村在明萬曆年間由朱姓族人建莊,清朝中期在寨西方以汲冢寺殘存為基築建朱家祠堂--家堂廟,所以古時的朱寨也叫家堂廟或家堂廟寨。封建時期,戰亂不斷,盜匪猖獗,大一些的村莊都建了寨牆寨門,朱寨也因此築建了寨牆寨門。朱寨村寨牆,始建於明天啟年間,重修於清同治元年【民國沛縣誌載由朱敬立帶領修築】,牆高7尺有餘,厚2尺,牆下有隍, 隍深7尺,寬丈餘寨門高18尺餘,寬13尺餘,分南寨門和北寨門,南寨門靠寨西南方位置,北寨門靠寨東北方位置,四角各有哨樓,寨南北約225米,東西約385米,呈長方形。
所謂寨牆,是由泥加草料再加水匯合後用模具成型曬乾做成的長方形泥磚【土丕】築成。1940年日偽軍掃蕩朱寨, 與遊擊隊激戰, 遊擊隊戰士藏在村北城隍內於日偽軍對抗,敵我火力懸殊很大, 遊擊隊死傷慘重。後日偽軍趁黃昏用煙霧彈掩護從寨西南攻入寨內,縱火燒毀民房數百間,打死村民4人。後我援兵到,打死日軍5人,偽軍數十人,日軍敗走,自此,北面寨牆全部摧毀。新中國建立後,社會穩定,寨牆已無用武之地,逐漸廢棄,如今,只有隱約可見的部分城隍【寨溝】寨牆寨門已蕩然無存。
1951年建朱寨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96年,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轄朱寨、張柳莊、張樓、王樓、朱集、蔡村、杏花、梅村、蔡小樓、燕牌坊、閻莊、朱崗、甄樓、曹坑、邵廟、燕廟、田祖廟等18個行政村。2000年4月,撤銷閆集鄉,併入朱寨鎮,全鎮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6.1萬人,轄3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朱寨村。2008年末,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64595人,轄朱寨、張樓、王樓、朱集、杏花、梅村、蔡小樓、燕牌坊、朱崗、蔡村、邵廟、甄樓、燕廟、閻集、馬元、黃莊、羅庵子、蔡樓、暗樓、黃井、甄廟、閻寨22個行政村,104個自然村。
鎮政府駐地朱寨村位於鎮域中北部,距縣城10千米,鎮區面積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約0.9萬人。原閻集鄉位於沛縣西部,距縣城9千米。沛豐公路過境,沛豐運河橫貫境內。1962年析朱寨、王店公社9個生產大隊建閻集公社,1983年建閻集鄉。1996年,面積34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轄閻集、胡廟、馬園、李樓、黃莊、鄭莊、張寨、馬橋、暗樓、蔡樓、羅庵子,黃井、甄廟、武埝、閻寨15個行政村。(以上內容來自網絡)
朱寨交通的樞紐——轉盤,多少遊子從這裡啟程,多少人在這裡等待,等待我們去遠方的車,多少人在這裡望穿秋水,等待遠處的人早日歸來。你也曾在這裡等待嗎?
晴空萬裡,藍天白雲的映照下,綠樹掩映,極目遠眺,心胸頓時豁然開朗。
無論你是誰,你在哪裡,校園裡總有那麼一個人,也許是你的老師,也許是你的同學,也許是校門口的老大爺,也許是食堂的那個給你打飯的人,或溫暖,或心酸,或幸福,或難受,總讓你永久記憶,不會褪色。
看到這個大門,能勾起許多人的美好回憶,像是昨天,像在眼前,又像在看一場老電影一樣。曾經正當風華,如今您在何方?
這裡人才輩出,濟濟一堂。朱寨的高中部曾經風靡整個沛縣,談起當年的朱寨,真是讓人羨慕不已,嘖嘖讚嘆。也能因在這裡曾經上過學而榮耀。
朱寨中學的新大門,在陽光的照耀下,幾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
每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學校,這兩個字眼,每個人對學校的理解也是不同的。無論是外貌還是內涵,學校所賦予的是一個多維度的場域。也是託起「希望之星」的神聖之地。
曾經籃球場上,是否也有你的身影,是否還有你的足跡,是否有你的笑聲,是否也有你瀟灑的灌籃。
一花一木,都能勾起我們對往日的回憶,每一朵綻放的花朵、每一棵萌發的小草都是有情的,也是相通的。
在中學的對面就是朱寨鎮中心小學,原來的教學樓前的合影,是那個時代的記憶和留念,曾經我們是那麼年輕。在這個合影裡,你是否能找到你曾經的老師,是否還有著深刻的記憶?
這張照片是我們在老校址的最後一張合影。有的老師已經離我們遠去,有的也已經退休多年,有的風華正茂,也有剛剛從師範學校畢業走上三尺講臺的,都是那麼的執著堅定地走上教育崗位,準備把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奉獻給這片土地。
原小學舊址已經是現在的朱寨中心幼兒園,這裡是孩子們的伊甸園,也是孩子們的快樂園。
每天,童心與每一片樹葉,每一朵花,每一棵草都相惜。每天,都有有趣的事等待著孩子們去發現、探究。
這裡就是孩子們的家,也是他們的夢開始的地方。
「救死扶傷」是朱寨衛生院的宗旨,也正在擴建中。
在千秋康城的門樓下,我們熟悉的修鞋老大爺,早早地來到了這裡,為我們的出行提供了很多方便,也成為我們歇腳的地方。
從轉盤往北看,是朱寨鎮的中心街,朱寨鎮黨委、政府、農商行、醫院、等。轉盤與千秋康城遙相呼應。堅持科教興鎮、項目強鎮戰略,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在農業生產上,已形成了萬畝稻米良種繁育基地、萬畝梨果生產基地、萬畝淺水藕生產基地等特色農業基地;在畜禽養殖上朱寨鎮充分發揮近城靠礦優勢,大力發展肉鴨、良種豬等優質品種生產基地,其中肉鴨年出欄量已達2000萬羽,主要銷往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沛縣華物園特種養殖場被農業部列為"國家級種豬基因工程實驗基地"。
在工業生產上,已形成了以工藝鑄造、木材加工、精細化工等三大支柱、多輪驅動的良好局面。為來鎮外商創造更加優越的投資環境,鎮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開闢了閆集、梅村、燕牌坊等三個工業園區,並制定了相應優惠政策。朱寨鎮黨委、政府竭誠歡迎各界人士前來投資洽談,攜手合作,共創偉業。
千秋康城農貿市場,是最熱鬧,繁華之地,這裡聚集著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商人,也有小販,有時也能看到年邁的老人在守候著自家產的蔬菜、水果、或者雞蛋、鴨蛋等。
這位大娘早早的來到了農貿市場,新鮮的草莓能換個好價錢。她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輕輕的從筐裡拿出來,生怕碰著口感不好。老大娘介紹說,自己種的一片草莓,吃不了,就來換點零花錢。
碧雲嫣紅百媚生,品嘗一顆心如蜜。
蛋類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營養食品。老大娘也是把自家積攢下來的雞蛋,青皮,鵝蛋來到了農貿市場。
尋常見的大龍蝦。
剝好的烏嘍牛。
這些野生的魚類產品,為了抓住嘗嘗鮮,他們也許一夜沒睡,凌晨就來到了,對於農民來說,想換點錢其實是真的不容易。
做小生意的老大娘。
紅富士蘋果到了五月份,仍然甜脆可口,豐縣大沙河的紅富士享譽中外,其實朱寨的蘋果一點也不遜色。
文明市場文明經營,整個市場秩序井然。
看到這群漂亮的小姑娘,頓時眼前一亮,她們在學習之餘,學習舞蹈,並且在舞臺上得到鍛鍊,無疑,這是她們童年的快樂和美好的記憶。
歡暢的舞步動起來,更增添了一份歡樂和可愛。
忍不住多拍一張。
看到滿眼的綠色,確實讓人充滿希望和振奮。在市場或者超市買來的蔬菜,再新鮮恐怕也比不過自己種植,採摘下來的美味,因為那是自己勞動付出的回報,也是與大自然最親近的方式。
四季商貿城就在轉盤東,朱寨鎮中心小學新址的西邊。現在的商貿城也入住了很多商家和住戶。服裝廠,飯店等應有盡有。
運鴨子的車,也許你吃的烤鴨就是來自這裡呢!
隨著私家車的普及,以及交通便利的需要,也為駕照的學習提供了便利的學習條件。
中心小學,在06年就逐步遷到了這裡,由尚善樓和立德樓,兩邊連廊使得成為一個整體。走進校園,首先映入眼帘是「理念之上,激情超越」的爍金大字。
看到「為中華足球崛起而努力」了嗎?足球這是我們學校的一大特色。聽老教師介紹,早在六七十年代,我們朱寨的足球就槓槓的,享譽一方。
看我們的小足球隊員們,在晨讀課前就來到學校訓練了,下午放學後又在操場上沸騰了。課間,孩子們沒有足球時,自己居然用膠帶纏成紙球,練習傳球。
為了讓老師們解壓,也進行了足球比賽,場上奮力拼搏,團結的精神讓人嘆服。
正在排練著「六一」節目呢!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步入校園,最濃的就是書香氣息,最響的就是朗朗讀書聲,最美的就是孩子的笑臉。看我們的校園四周,瀰漫著詩香。
走一步,停三停,看不完,賞不夠,休憩之時也能品讀經典,用心良苦!
連廊兩邊是孩子們的光榮榜,時刻激勵孩子進步。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我們校園的西南,是功德碑林。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看到我們的校園,也看到了我們的希望。一個重視教育的鄉鎮,肯定是最有希望的大鎮。我怕時間太快,不夠將你看仔細,你卻又改容顏。
願朱寨鎮風採依舊,輝煌永駐!也願在外的遊子們常回家看看。
不識老家真面目,只緣身在老家中,如今的你,身在何方,見到老家的一切是不是都是那麼親切,那麼讓人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