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項目溝通
良好溝通是成功的基礎。當團隊接到航拍項目時,首先要與客戶進行溝通,了解此次航拍項目的拍攝需求、拍攝時間、地點、內容、技術標準等基本信息,為客戶提供完善且高效的航拍解決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與客戶明確拍攝飛行場景和環境,明確飛行器無法做到的內容。我們可以將以上信息製作成PPT,在前期溝通時客戶就可以比較直觀地了解航拍特性。
一、拍攝時間
在與客戶商討拍攝時間時,我們需要確定如下內容:項目的測試及準備周期、出發時間和拍攝周期。
為了滿足拍攝需求,航拍設備需要掛載指定的電影機、鏡頭等,我們需要預留出足夠的測試時間,按時完成設備的準備工作。了解拍攝周期和出發時間,可以幫助航拍團隊對項目的合理排期,以保證在多個項目並行時人員和設備安排不會發生衝突。
二、拍攝地點
除了拍攝時間之外,團隊還需要對拍攝所在地提前做好「功課」,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了解拍攝地點是否屬于禁飛區域。
不同國家和地區對飛行器監管的政策有所不同,我們應當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及時了解國內外飛行器的管理規定。如果航拍團隊使用DJI的設備,還可以通過DJI官網查詢限飛範圍。
此外,航拍團隊還要了解拍攝場景的地形地貌,是城市、山區,還是沙漠、海洋。通過對不同地形下的實際情況考慮,拍攝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間題:在城市飛行時,要注意飛行器可能會遇到信號丟失、飛行管制等問題;山區拍攝時要設定合適的返航高度、設計合理的起飛點、提前查閱該地點是否屬于禁飛區等;在沙漠地區拍攝時,為避免飛行器、鏡頭、遙控器進沙而注意及時清理設備。
三、拍攝內容
在前期溝通中,航拍團隊還需要詳細了解拍攝內容。如果沒有拍攝腳本,我們可以尋找樣片供導演參考,樣片能直觀表現拍攝畫面和航線,比語言和文字溝通更加高效精確。如果有腳本的航拍需求,航拍團隊需要優先考慮如何實現這些鏡頭,然後通過試拍將導演的想法變成具體畫面。
四、技術指標
也許你的客戶可能不了解航拍設備的性能,如飛行速度、飛行時間、可掛載設備等。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航拍團隊需要合理選配不同技術指標的航拍設備,為客戶推薦適合的航拍設備方案。
在航拍影像方面,我們應以解析度、色彩位深度、編碼格式、鏡頭焦段等參數為參考,選擇符合客戶需求的相機和電影機。
2前期準備
在拍攝前,參與團隊拍攝的每一位成員都需要信息同步,其中包括拍攝內容、拍攝地點、拍攝主體、拍攝時間、使用設備等,以便進一步規劃拍攝前的準備工作。
如果前期工作準備得不夠充分,就會出現對拍攝地點、拍攝內容、設備和技術參數等問題都不明確,項目就很難如期進行。準備工作中任何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環節,都有可能引發拍攝現場的混亂,甚至造成拍攝進度的停滯。
一、查找資料
為了確定拍攝計劃,提高拍攝效率,拍攝團隊首先要收集大量的資料信息,閱讀和觀看相關的文字報導、視頻和圖片資料,以及拍攝地的地理特徵及周邊環境等信息。根據這些內容,團隊可以結合拍攝期間的天氣情況,提前對飛行器航線、鏡頭角度、拍攝時機等進行規劃,為前期現場考察指明工作方向。
二、飛行器起飛位置
視野比較開闊,沒有障礙物,不會對飛行器信號產生遮擋。街景地圖也可以考察現場的實際環境。通過利用這些信息,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尋找到起飛點,還有助於提前規劃拍攝的航線。
三、拍攝的方向和航線
起飛點的選擇與拍攝航線是密切相關的。在確定好起飛點之後拍攝團隊還要考慮航線問題。在規劃航線時,我們應該參考拍攝主體的一些詳細數據信息。
如果拍攝涉及日出日落的場景,我們就需要精確地知道拍攝地的日出、日落時間和方向。天氣預報只能給出日出、日落時間,但無法給出對我們拍攝至關重要的日出、日落方向,所以我們就需要藉助軟體——「太陽測量師」可以獲得這些信息。
四、了解天氣信息
航拍常常受到雨天、大風、陰天、低溫等天氣的影響。在航拍出發前,了解拍攝地氣候特徵,提前查詢拍攝期間的天氣預報至關重要。我們以此針對特殊天氣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雨天
目前,大部分航拍飛行器都不具備防水功能,一旦遭遇雨水天氣,航拍工作就需要停止。山區、高原等地形天氣複雜多變,天氣預報也不能完全準確預測。拍攝中隨時會遇到降雨。如繼續飛行可能會導致飛行器進水影響飛行安全,鏡頭起霧也會影響相機成像效果,所以應及時將飛行器降落收回,使用防雨布遮擋雨水。
天氣預報主要預測大範圍地區的天氣情況,航拍的前期準備則需要精確位置的天氣變化,團隊可以通過MeteoEarth 等天氣預報軟體,查看拍攝期間雨雲是否覆蓋拍攝點。出發前,根據軟體的預報信息做出行程規劃,並注意氣象雲圖的移動軌跡。一旦出現雨天的跡象,應及時做出拍攝行程調整。
◎風
除了降南,大風對飛行器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前期與客戶溝通時,我們可能會被問到「這種風能不能飛」的置疑。因為客戶對飛行器的抗風能力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們要向客戶介紹飛行器的抗風能力。一般飛行器的抗鳳能力大概在四至五級,超過五級風時就應該謹慎決定是否起飛。風不僅會影響飛行器安全,還會影響畫面的穩定性,尤其是在拍攝近景鏡頭或長焦鏡頭時就格外明顯,因此攜帶風速儀,實時監測風力,避免在大風天氣拍攝。此外,在山谷中還會存在亂流,也對飛行器安全造成隱患;山谷中的陣風可能超過飛行器的最大抗風能力,導致飛行器無法逆風飛行,所以需要更加謹慎地飛行。
◎溫度
高溫和極寒天氣都會影響航拍設備的工作狀態,所以在極端天氣環境中拍攝時,航拍團隊應該針對溫度有所準備。
目前,飛行器大多使用的是智能電池,帶有自加熱功能,在飛行前會保持正常的電池性能。如果電池沒有自加熱功能或者是非智能電池,就需要採取保暖措施,如採用泡沫保溫箱、熱水袋、電池保溫貼、暖貼等,防止電池因溫度過低影響供電,以保障飛行器的安全。
當在高溫天氣拍攝時,要注意航拍設備不能過熱,待機時需放到陰涼處降溫。此外還要注意的是,當從極寒環境轉場至高溫環境下拍攝時,電池上若有保溫貼紙,此時要務必取下,否則不利於散熱,還會存在安全隱患。
五、準備設備
飛行設備是航拍準備階段的重中之重,設備異常會直接影響到航拍的正常工作。每個項目都會有不同的需求,每種影片也有各自的風格,對於拍攝設備的要求也會有許多不同,這就需要拍攝團隊合理地選擇設備。拍攝團隊可以提前根據不同類型項目做出配置單,方便拍攝前的設備管理,以防出現漏帶設備等問題。
除此之外,飛行器、相機、素材備份硬碟、讀卡器等都是易損物品,需要備用設備,以免設備受損影響拍攝進度。
以上環節準備完畢後,還需要對飛行設備進行檢查,這是前期準備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飛行設備在頻繁使用後,如果忽略飛行器的日常維護和故障排查,就會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出發前除了確保設備外觀完好,還需要進行試飛、試拍。
3現場拍攝流程
(一)確認拍攝參數
每場戲使用的相機參數可能不同,所以在現場應該確認本場所用鏡頭型號,以及解析度、幀率、光圈、快門、色溫、曝光、色彩模式等拍攝參數。
(二)確認拍攝內容
在前期溝通中,航拍團隊需要確定拍攝內容是否為指定的航拍鏡頭,這種鏡頭導演往往已經設計好畫面需求,需要飛手、雲臺手按照導演意圖精準控制航線和運鏡,從起幅到落幅及鏡頭運動速度等,完成導演所設計的內容。如果為非指定的航拍鏡頭,導演只是提出他想像中的畫面內容或感覺,然後留給航拍團隊更多創作空間。然而,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內容拍攝,重點在於要多與導演溝通,了解導演需要的畫面和感覺,從而拍出理想的航拍鏡頭。
(三)現場勘景與航線規劃
在確認拍攝內容後,拍攝團隊需要現場勘景,觀察周圍環境。根據導演對畫面的要求來規劃航線,進行試飛。試飛的目的是為實拍做好準備,儘早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驗證導演所需鏡頭的可行性。即使是試飛,拍攝團隊也要當成開機實拍,找準飛手合適的操作位置,避免穿幫。在完成拍攝後要與導演確認試拍畫面。
(四)實拍
實拍是航拍項目中最重要的環節。無論是電影、電視劇、廣告、還是紀錄片,實拍的容錯率都很低,需要航拍飛手與雲臺手默契配合才能提高成功率。電影、電視劇、廣告等在實拍前,各個部門都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目的就是為了實拍時能夠一條通過,為了做到這一點,現場可以進行預演和試戲等,即便實拍第一條沒有通過,也還有機會重新拍攝;但是紀錄片中的有些內容是無法預演的,如大型活動儀式、自然現象等,所以每一次開機都將視為實拍,一旦失誤將無法補拍,這就意味著對成功率的要求很高。
(五)現場回放
在電影片場拍攝時,每拍攝完一條鏡頭,都會在現場回放,觀察鏡頭軌跡是否契合時間點、檢查是否存在穿幫鏡頭、把掘影片的節奏等,以便之後調整調度現場拍攝。在導演確認畫面後,才能作為有效素材存儲拷貝。在拍攝紀錄片時,為了避免漏拍那些轉瞬即逝的真實畫面,回放環節會在一個場景或一組鏡頭拍攝完畢後統一進行。
(六)素材拷貝
在影視項目拍攝現場,沒有備份的素材,切勿隨意刪除、更改文件名稱、調整順序。航拍團隊成員要及時將拍攝信息記錄在場記單上,方便數字影像工程師(Digital Imaging Technician,簡稱「DIT」)和後期剪輯、視效等部門查閱。拍攝結束後,所有素材及場記單由航拍團隊成員中的指定人員交給 DIT 拷貝並籤字確認。即使是拍攝失誤的素材或者是現場確認過無效的素材也要一同拷貝存儲。如果拍攝的項目沒有DIT,就需要雲臺手自行將素材備份至存儲設備中,以備後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