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麗麗育兒達人
很多剛剛成為新生媽媽的女性,都有一個疑問:不知道怎麼辨別新生兒「吃沒吃飽」。
據了解,90%的新生兒都存在「飢餓感」,部分原因是媽媽無法判斷孩子是不是吃飽了,這理由雖然有點可笑,但很真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如何辨別孩子「吃沒吃飽」,讓娃擁有飽腹感。
朋友的閨蜜剛剛生下一個7斤5兩重的男嬰,全家人多開心就不用說了。但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朋友閨蜜產生了一個疑問:新生兒沒有飽腹感嗎?
因為孩子一哭她就給孩子餵奶,有趣的是一餵孩子,孩子就吃,一吃上孩子就不哭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名新手媽媽認為新生兒的哭,代表的就是餓的意思。
直到有一回,孩子開始吐奶,這樣身為新手媽媽的她恐慌,孩子這是怎麼了?是自己的母乳有問題嗎?
於是她抱著孩子來到醫院,醫生檢查完孩子的身體後,笑了笑說:「你家孩子這是吃多了」。
「吃多了」這個理由真好笑。但朋友閨蜜卻笑不出來,她說自己的孩子一哭就給餵奶,孩子就不哭了,這難道不是餓了嗎?
醫生告訴她:孩子的哭代表的東西有很多,飢餓只是其中一種。
但孩子到底「吃沒吃飽」她還是不知道啊,於是醫生告訴她可以查看這幾點,用來分辨新生兒吃沒吃飽。
一、月份和胃容量
剛出生的嬰兒,在生產之前都是生活在媽媽的子宮裡的,所以他們一時間無法通過自身去攝入足夠的能量的,因此剛出生的他們胃容量還是比較小的,一般在50毫升左右。
等到了3個月左右的時候,孩子習慣了母乳或奶粉,這時候他的能量需求也就會增大了,因此他們的胃容量會增加到100毫升左右。
等到了6個月的時候,他們的需求漸漸的增大,這時候他們的胃容量增到了160-200毫升左右。
到了寶寶一歲的時候,這時候他的們的胃容量又開始增加,達到了400毫升。
二、動作
看新生兒吃沒吃飽有兩個動作展示,第一個是笑,當孩子吃飽了後會面帶微笑,這時候寶寶已經心滿意足了,就不要再給他吃了,第二個是推,等寶寶吃飽後有推的動作就證明寶寶已經吃飽了,伴隨以上兩種動作時,寶寶可能會出現不好好吃,即聽到聲音或者動靜就去看,這也證明寶寶是吃夠了
三、排便次數
其實看看寶寶的排便次數也能了解寶寶吃沒吃飽,例如一般寶寶吃飽了的話,一天正常排便次數為6次,若是相差較大的話,就證明寶寶吃多了或沒吃飽。
新手爸媽需要掌握的能力
作為新手的爸媽需要掌握的能力有很多,例如以下幾點:
1、判斷孩子生病的能力
孩子的那些行為是表示孩子不舒服的,孩子發燒時要怎麼辦啊,孩子要出現各種情況是在家等等還是直接去醫院啊,孩子四季的保暖工作怎麼做啊,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生病,因為家長一定要掌握判斷孩子生病的能力。
2、給孩子洗澡的能力
寶寶多久需要洗一次澡,洗澡的注意事項,這也都是需要新手爸媽去掌握的,建議提前做好了解,以防孩子生病。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要學習新生兒護理知識有很多,但不代表沒做這些準備就不能養孩子,因此當孩子來的時候,其實就是最好的生養時間,因此希望家長能好好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尊重生命。
寫在最後:
自孩子的出生後,父母的擔心來自各個方面,不過不要緊,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長大。但關於飲食起居方面要及時了解,以防出現上述問題。
今日話題:你是如何判斷孩子吃沒吃飽的呢?歡迎留言
若是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分享收藏,關注我哦!
(本文全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