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上午,昆明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市長王喜良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2018年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206.9億元,增長8.4%。
報告指出,2018年全市出臺穩增長20條政策措施,強化經濟運行分析,及時研究解決實體經濟運行和項目投資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達222.7億元,增長29.1%,企業整體盈利水平不斷提升。完成稅收477.1億元、增長16.1%,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1%,財政收入質量居全省第一。
啟動實施質量提升行動,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2家企業獲省政府質量獎,寶能汽車製造、紫光芯雲產業園等154個項目落地,中關村電子城(昆明)科技產業園一期、智能裝備產業園等38個億元以上項目竣工,北汽新能源汽車首車下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增速居全國省會城市第1位。
全市旅遊市場秩序綜合整治成效明顯,民族村、石林、轎子雪山等36個景區率先上線「一部手機遊雲南」,七彩雲南歡樂世界等項目建成運營,全市接待遊客1.6億人次、增長20.3%,旅遊業總收入突破2000億元、增長35.5%。文化建設與產業發展「510」工程深入實施,建成雲紡文創園、滇創季官產業園等6個文創園區,文創產業增加值增長15%。
總部(樓宇)、會展、體育健身等產業蓬勃發展,會展業實現總體經濟收入312.7億元,連續三年榮獲「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稱號。新增21戶總部企業,盤龍區榮獲「中國樓宇經濟最具投資價值城區」稱號。
大健康產業加快集聚發展,國家植物博物館選址落戶茨壩片區,國藥集團、康美藥業、阿里健康、博奧生物等一批大健康知名企業入駐昆明,成功舉辦大健康國際論壇,72個5000萬元以上大健康項目中健康產業總投資2165.7億元。華為、睿思特等項目落戶呈貢信息產業園,雲矽智谷落地高新區,信息產業產值增長26.7%。
全市高質量打好「綠色食品牌」,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業增加值增長6.3%。新認證國家「三品一標」企業37家、產品123個,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4家,在全省首屆「綠色食品牌」表彰中,昆明22家企業及產品獲獎,佔全省三分之一。
產業招商取得新成效,昆明華為軟體開發雲上線運營,聞泰智能終端、網龍VR西南總部基地等工業和信息化項目籤約落地,與招商局集團、京東集團等籤訂合作協議,引進思愛普等7家世界500強企業。引進市外內資1157.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8.5億美元。
全市創新驅動能力增強,國家級、省級眾創空間分別達到25家、77家,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3家,新認定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個、科技創新團隊10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47家,新增院士工作站5個。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2.3%,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較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
滇中新區發展提速,路網等市政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構建了「533」產業體系,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0.6%,「三年見成效」目標基本實現。官渡區、五華區被評為「2018年中國百強區」,五華科技園、安寧工業園成為首批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元的省級工業園區,七甸產業園創建成為國家級綠色園區。
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以內,滇池水質和主城空氣品質達近年最好
2018年,全市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紮實推進,加強預測預警預防,提高對各類風險發現、化解、管控能力,突出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政府債務風險、國有企業風險等工作,牢牢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全市脫貧攻堅成效顯著,「七個一批」和農村危房改造、飲水安全保障等9項措施進一步落實,籌措72.4億元財政資金投入脫貧攻堅。推廣「菜單式」產業扶貧模式,產業發展覆蓋率達100%,戶均增收900元以上。三個貧困縣區全部消除農村危房,易地扶貧搬遷入住率達100%。全市10.6萬貧困人口標註脫貧,貧困發生率由5.6%下降至1%以內。
東川區、祿勸縣貧困退出已申請省級評估並向社會公示,尋甸縣順利摘帽,獲得國家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全市汙染防治成效明顯,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及時到位,河(湖)長製得到深化落實,完成22條黑臭水體專項整治,滇池全湖水質達到Ⅳ類,為1988年建立滇池水質數據監測庫30年來最好水平。「森林昆明」建設加快推進,滇池流域及西山等重點區域「五採區」生態修復治理穩步推進,完成營造林56萬畝。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和建築工地揚塵等大氣汙染防治日益得到重視,主城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8.9%,為2013年執行國家空氣品質新標準以來最好水平。
城鄉面貌不斷改善,實施海綿城市建設26.2平方公裡
2018年,全市積極提升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城鄉面貌不斷改善。開展了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初步形成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完成環滇池空間形態與城市天際線等專項規劃編制,出臺實施城市空間管控和特色風貌塑造指導意見。雲南昆明規劃館建設布展全面完成。嵩明、宜良撤縣設市工作穩步推進。
全市拆除違法違規建築2049萬平方米,實施主城區「三舊」改造連片開發23個片區,完成拆遷改造610萬平方米。支持3個貧困縣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爭取國家結餘指標流轉2271畝。
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宜石、武倘尋等13條高速公路加快建設,昆石高速馬郎立交、繞城高速宜良至澄江段、功東高速建成通車。5個在建地鐵項目加快建設,4號線23座站點封頂,地鐵運營能力不斷提升,日均客流量達55萬乘次。開工新建城市道路76條,實施道路整治42條,南二環改造提升工程提前通車,人民路提升工程完工,金馬坊節點改造工程和三市街、白雲路公共人防工程開工建設。建成地下綜合管廊4.5公裡,實施海綿城市建設26.2平方公裡。建成3座換電站、45座充電站、1434個充電樁。實施城市防洪工程18件,城市淹積水問題有效緩解。
重點片區加快建設,草海、巫家壩、東白沙河、普吉片區、呈貢新區等重點區域開發建設取得新成效,春之眼、恒隆廣場等城市地標性建築建設提速。翠湖周邊提升改造一期工程完工,洗馬河和「柳營洗馬」景觀重現。南強街、文明街等歷史文化街區整治提升完成。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創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啟動,出臺實施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國家衛生城市通過國家覆審,國家園林城市通過省級複查,昆明榮獲聯合國第18屆「國際花園城市」金獎。建立市、區、街道、社區、網格五級閉環處置機制,城市網格化管理實現全覆蓋。
交通綜合整治提升工程深入推進,新增機動車泊位21780個,城市機動車尖峰時段通行時速由上年的11公裡提升至23公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七改三清」工作紮實推進,新建改造城市公廁290座,新增城市綠地373.8公頃,完成農村公路建設1000公裡、「五小水利」建設1.4萬件,建成美麗鄉村626個,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
降低企業成本近500億元,營商環境指數排名躍居第13位
2018年,全市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經濟社會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進一步激活。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著力降低用地、用電、物流和研發成本,全年降低企業成本近500億元。
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出臺實施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系列政策措施,著力解決審批「三多」問題,全市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項5202項,累計辦理「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項5217萬餘件,辦結率達99.99%。實施政務服務「七辦」模式,初步實現「3550」改革目標,行政審批要件精簡38%,審批時限壓縮51%,市本級行政許可事項精減到80項,為已公布行政許可事項的省會城市中最少。公共資源交易率先實現跨省遠程異地評標。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106項,深入推進「多證合一」改革,創新實施「容缺審批」制度,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登記實現全程電子化,全市新設立市場主體14.7萬戶,市場主體總量達72.1萬戶,增長8%,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390.6億元,佔GDP比重達45.9%。昆明在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的營商環境指數排名躍居第13位,較上年提升9個位次。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和「三權分置」改革有序推進,全市成為新一輪「國家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宜良縣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富民縣成功入列第三批試點縣,石林縣榮獲「2018年全國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稱號。
全市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日益凸顯,昆明至蒙自、至大理、至麗江開通動車,泛亞高鐵昆明段全線貫通。新開通昆明至海防國際公路運輸班線。中歐班列、中越、中亞鐵海聯運國際貨運班列穩定開行,運輸貨物總量3.8萬噸,比上年增長89.6%。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航站區改擴建、公務機候機樓等在建項目有序推進,新開通昆明至伊斯蘭瑪巴德、昆明至杜拜等5條國際客貨運航線,實現東南亞國家首都直飛全覆蓋。
去年,昆明成功舉辦第5屆南博會、第14屆農博會。昆明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被認定為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入選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入圍國家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國際經貿合作不斷深化,對外投資項目20項,協議投資總額6.57億美元,對外工程承包合同金額8.3億美元。全市進出口總額增長67.6%,增速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成功落地,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科技服務業合作中心正式掛牌,昆明—萬象科技創新中心正式籤約。
昆明去年新開設國際學校5所、國際部11個,8所學校成為華文教育示範基地,30所中小學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學校建立「姊妹學校」關係。昆明高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上合昆明馬拉松成為體育對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昆明網球公開賽成為國內有影響力的紅土網球賽事。
去年,昆明還與日本高山市締結為國際友城,榮獲(中國)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獎,獲得第七屆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舉辦權,成立全國首個國際商事仲裁服務中心。
昆明的「三大品牌」影響力、吸引力不斷提升,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保護規劃已獲國家文物局批覆,實施了聞一多、朱自清舊居等22項文物保護工程,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工作不斷加強。完成了《昆明市城鎮綠化條例》修訂,銀杏道、藍花楹、櫻花雨、昆明藍、春城綠成為「網紅打卡地」,鬥南花卉小鎮上榜中國最美特色小鎮,昆明在「2018世界春城」評選中排名全球第一。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復函支持昆明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在全國率先建立大健康產業統計制度,「三醫三預三康」健康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中國健康之城品牌影響力日益提升。
財政支出的73.7%用於民生支出,11萬戶住房困難家庭住進新房
2018年,全市聚焦民生需求,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將財政支出的73.7%用於民生支出,「三公」經費繼續壓減。加大「穩崗援企」力度,實施「百企萬崗」入昆計劃,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轉崗職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得到較好保障,新增城鎮就業16.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7.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09%。
全市還深入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完成主城五區教育布局規劃,實現新建改建小區配建學校全覆蓋。「三名」工程紮實推進,創新實施銀齡講學三年行動計劃,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大。引進華東師大實驗學校、西南大學附屬學校等名校10所、名師68名、名校長10名,新增優質學位1.2萬個,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工作圓滿完成,優質高中覆蓋比達74.5%。
去年,全市醫療服務水平穩步提升,與北京301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累計引進9家醫療機構在昆合作辦醫,市屬10家醫院全部開展醫聯體、醫共體、專科聯盟試點,覆蓋全省519家醫療機構,縣級醫院提質達標建設加快推進,貧困縣區鄉鎮衛生院全部達標,貧困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全面完成。實施「關愛婦女兒童健康行動」,全市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較上年分別降低13.8%、12.9%。昆明首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不斷強化,非洲豬瘟防控有力有效。各項社會保險覆蓋率保持在96%以上,建設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62個、醫養結合機構19家,新增養老床位3500餘張。
2018年,全市完成棚戶區改造8000套(戶),基本建成城鎮保障性住房2.14萬套(戶),11萬戶住房困難家庭住進了新房。
全市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第四批國家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獲得全面推進,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工作範圍擴大到全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工作通過省級初驗並上報國家,祿勸、尋甸成功創建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石林被命名為國家級「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基地」。
全市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全面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等10場戰役紮實開展,盜搶騙、黃賭毒等違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全市刑事發案下降13%。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事故起數、傷亡人數明顯下降。
「軍人之家」服務管理機構建設紮實推進,昆明被評為省「第十屆雙擁模範城」。國家安全、防災減災、港澳臺僑、檔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績。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2018年,市政府辦理人大代表議案2件、建議363件,辦理政協委員提案569件,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6件,制定修訂政府規章3件、規範性文件4件。(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