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刺蝟
2020第一篇教程來了~今年的教程我會嘗試加入一些技法結合想法的演示實操類,大家如果有想學習的技法也可以留言或私信告訴我。
今天我們學習一下日常設計中及其常見的一種技巧:漸變。我們先來看幾個案例。
可以看到無論是海報、banner、書籍等都會用到漸變的技法。接下來我們會詳細介紹用到的工具和操作。
01.Ai的網格工具
首先嘗試一下AI的網格工具,在工具欄中找到類似漁網圖標的工具,即是網格工具。
我們先建一個矩形塊,使用網格工具在矩形塊中隨機左擊滑鼠。將矩形劃分成不同的模塊。
然後用直接選擇工具選中模塊中的錨點,直接修改配色即可。根據你自己的喜好進行配色,將所有錨點都修改顏色後得到右圖。將配好顏色的圖形複製進PS中。
置入PS後,我們使用快捷鍵Ctrl+T,右擊滑鼠後選擇變形工具。
使用變形工具隨意拖動錨杆,調整至自己想要的色彩以及造型即可。
02.Ai的混合工具
在AI的工具面板中找到混合工具圖標,實際上混合工具能夠實現非常多有趣的效果。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講。
使用混合工具依次點擊不同配色的圓形,AI自動生成了漸變配色。
我們還可以使用直接選擇工具拖動圓形,使圖形發生形態上的變化,當然你也可以繼續跟PS結合去做更多的造型。
03.Ps的畫筆工具
PS相對而言塑造漸變會更加自然柔和,直接使用羽化的畫筆模式調整大小去畫即可,非常容易上手,主要說一下右邊的效果是如何實現的,也是非常多同學問的問題。
選中柔邊的羽化畫筆後直接將混合模式改為溶解,就可以得到類似自然漸變的波點效果。工具介紹完啦,接下來我們開始案例實操。
我們以書封的形式來實操一下如何靈活的運用漸變技巧結合設計。第一個書名是《69個訓練讓你成為攝影師》,一般來說無論是做海報或是書封,第一步我們都是處理文字信息。
我們將文字信息按重要程度分好大小層級,選擇合適的字體,稍微調整一下字距、行距,分組一下。這個時候我們不需要調整特別細緻,因為我們後面結合圖片或者圖形後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我們運用前面的漸變技法設計一個能表達攝影中的光影感覺的造型,我這邊用的是AI的網格工具結合變形做的漸變造型。當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嘗試。
基本的文字組和圖形元素我們都有了,接下來是考慮如何將二者編排到一個版面中。實際上我排版大部分時間都在基於一定的邏輯和想法嘗試,比如這個案例,一開始我想突出69這個數字,所以我基於英文副標題直接放大。放大後想做一個層次的變化,於是做了上下的層次錯落。之後將文字放置於較空的部分。
那大的英文之所以做切割,是為了讓整體更加秩序化,橫向交錯變化的秩序。最後我們用網格對整體進行規範,以及細緻的調整文字組。如何調整文字組這個在我們往期的教程中有,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翻閱。
然後貼個效果樣機就OK啦。
第二個書名是《暗淡藍點》,同樣的我們需要將文字信息處理好。這次我們稍微加大難度,需要讓畫面元素更加契合主題。
文字組信息基本處理後,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去表達這個主題。從數據簡介和概要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這是一本關於人類和地球家園的故事。所以我打算用兩個圓形剪切藍色漸變的形式來做主畫面,一個代表地球人類現有家園另一個則代表太空中的新家園,新舊交織。
左邊的是主畫面,右邊是將文字組和圖形結合的完稿。當然最後我們需要用網格規範,然後做效果圖。
這個案例相對而言文字信息就比較少了,書名叫《流星之絆》是東野圭吾的作品。所以我們的畫面會做的比較簡潔,以傳達氛圍為主。
我們來看一下其中用到的技巧,實際上都是我們前面講到的。流星中的光感噪點就是用的筆畫溶解模式來實現的。左下角的光環則是用了黑白漸變結合液化和變形來做。技巧和想法了解後,其實並不難實現。
最後這個案例是使用了PS的畫筆結合變形工具得到畫面後,做了一個正方形的剪切蒙版。
最後這個案例是使用了PS的畫筆結合變形工具得到畫面後,做了一個正方形的剪切蒙版。
大家如果有想學的技法或者對上面的哪些案例感興趣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我下回優先出對應的教程~
我們下期再見~
往期精華文章導讀:
越努力,越幸運。
這裡是龐門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