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單機評測】自機械鍵盤誕生以來,憑藉著相比傳統鍵盤更加出色的使用體驗,迅速獲得了用戶的追捧。然而時至今日,人們對於它的要求不再僅僅局限於其是否擁有出色的打擊感,機械鍵盤本身的外觀設計方面同樣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由於機械鍵盤的門檻價已經放的足夠低廉,在為用戶提供了足夠多選擇的同時,也對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夠在眾多的機械鍵盤產品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各家生產廠商所面臨的一道難題。而身處當今看臉的時代,在鍵盤的外觀設計方面下功夫,無疑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一款頗具復古氣息外觀的「大象鍵盤」,下面就來一起看看它到底有著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番外篇:什麼樣的人需要買外接/機械鍵盤
● 臺式機用戶
相比筆記本電腦自帶鍵盤、平板電腦支持屏幕觸控操作,當入手臺式機的時候,我們無疑需要額外去考慮配備外接鍵盤。除非你說:抱歉我只想玩「掃雷」,鍵盤對於我來說沒什麼用……
● 筆記本/平板使用者
在日常辦公時,相信有很多小夥伴選擇拋棄公司配備的臺式機,轉而使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對於長期跟文字打交道的用戶來講,外接鍵盤自然是必要的。說到平板電腦,可能大部分時間它的作用就是單純的娛樂,但凡事都不是絕對的,進行文字編輯等工作它也同樣可以勝任。就此而言,如果使用觸控文字輸入,不緊不慢的聊個天尚可,不過要用來工作的話,顯然不太靠譜,這種情況下配備外接鍵盤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 追求完美操控體驗的人群
一款普普通通的鍵盤同樣可以完成文字輸入任務,但它只是功能性方面具備了,至於說更高層面的輸入體驗,其無法滿足對於注重輸入體驗用戶的要求。機械鍵盤的到來,顯然是此類用戶的福音。較之傳統鍵盤,機械鍵盤無疑在操控性、輸入體驗各方面都有著更加出色的表現,也成為了追求操控體驗用戶的首選。
復古風 是不是你要的範兒
我想大象鍵盤的設計師一定是一個有經歷的人,老式打字機式的外觀設計,讓人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被深深的吸引了。個性張揚且富有標誌性的金屬撥杆、標準的圓形鍵帽以及貫穿整個鍵盤後方的圓柱體元素,無不透漏著濃厚的復古氣息,而這對於有品位有格調的用戶來講無疑頗具吸引力。實話來講,看過了眾多的機械鍵盤,似乎沒有哪一款能像大象鍵盤一樣能讓人看一眼就會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
鍵盤後方突出的支架部分可能並不華麗,但它卻有著實實在在的使用意義。中空的設計使得用戶在攜帶的時候能夠更加便捷,這也很好的解決了傳統鍵盤攜帶時無從下手只能抱著的尷尬。當然它最為主要的功能還是起到支撐的作用,可以保證平板電腦放入到卡槽中能夠獲得很好的穩定性。略顯不足的一點在於,它並不能進行傾斜角度的調節,相信在下一代大象鍵盤到來的時候,這部分自然會得到改進。
如果說大象鍵盤哪部分設計最為令人印象深刻,那麼我想非那根金屬撥杆(Type bar活字杆)了。也正是它的加入,使得整個鍵盤的復古氣息更為濃厚,也更顯個性,稱它為大象鍵盤的標誌性部件也並不為過。當然,這根撥杆的存在除了以上我們講到的作用,其同樣擁有自己專屬的功能性,稍後我們也會講到,繼續往下看。
毫無疑問,鍵盤主體是我們關注的焦點。大象鍵盤鍵帽採用了PBT材質經由雷射填料字符工藝打造而成,可以帶來相當不錯的觸感。不同於常規鍵盤的方形鍵帽,大象鍵盤的採用了現在並不常見的圓形設計,除了空格鍵外,其餘按鍵鍵帽四周均由電鍍鏡面金屬環所包圍。很直觀的來講,金屬環的加入很好的提升了鍵盤整體的檔次感,而略高於鍵帽的做法同時賦予了其定位的作用,可以很好的保證用戶能夠進行準確的操作。
利用其附帶的鋼絲拔鍵器將大象鍵盤的回車鍵拆下,可以看到大鍵位方面大象鍵盤使用了平衡杆結構,軸體方面則非常良心的選擇了Cherry MX青軸。之於打字而言,青軸出色的回彈和爽脆段落無疑是最為合適的。進行連續輸入操作時,出色的手感搭配啪啪啪的鍵盤敲擊聲會帶給使用者相當暢快的感覺。
大象鍵盤的開關鍵以及一個用於充電/進行有線連接的Type-C接口位於機身後方突出的部分,而藍牙對碼鍵以及電池盒則置於機身底部。這部分倒是沒有太多可說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大象鍵盤的電池容量為1000mAh,如此的容量大小也意味著充滿電後,我們可以連續使用相當長的時間,這一點倒是不用擔心。(註:由於拿到的是早起工程樣機,接口標註有誤,正式版本將獲得更正。)
華麗的外表 到底能否當飯吃
大象鍵盤支持藍牙以及有線兩種連接方式,有線連接方式跟傳統鍵盤的連接操作基本一樣,通過其配備的連接線將鍵盤與設備相連後,只需按Fn+2鍵切換至有線連接模式即可。這裡簡單介紹下藍牙連接方式,打開連接目標機器的藍牙功能(如果是臺式機,可以使用附件中的適配器。)並把鍵盤的電源開關打開,按下Fn+1鍵使鍵盤進入藍牙搜索模式(如果鍵盤沒有進入藍牙指示燈閃爍的搜索狀態,輕按背面的藍牙對碼鍵),將設備與大象鍵盤配對即可。最後一步,按住Fn+Q/W/E三個按鍵中的一個,根據連接設備的系統將鍵盤的快捷鍵調節到相應的狀態。不同系統設備同時連接的狀態下,可以再次使用快捷鍵進行設備間的切換。
恰巧編輯部有一臺華為MateBook,這裡我們選擇用它作為Windows平臺的代表,來進行實際的體驗應用。可以看到12英寸屏幕的華為MateBook放到大象鍵盤的卡槽內相當合適,鍵盤後方的支架可以為MateBook提供很好的支撐。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大象鍵盤圓柱體兩端的滾輪狀設計只是起到裝飾作用,並沒有實際的應用功能。
前邊在介紹外觀的時候,我們提到了大象鍵盤富有個性的金屬撥杆,實際上它是宏開關,最多可以支持5個字符的自定義編輯。宏的設置比較簡單,按下Fn+撥杆後宏指示燈會進入代表可編輯的閃爍狀態,隨後輸入宏命令字符即可完成編輯。如果字符長度為5個宏編輯會自動結束,如果長度不足5個,再次按下Fn+撥杆也能結束編輯。
這裡我選擇輸入「q、w、e、r、t」五個字母來進行示例。按照以上的宏設置規則輸入完畢後,在撥動撥杆後可以一次性完成我們此前設置好的五個字母輸入。當然,用戶也可以選擇設置為空格或者換行鍵,從而實現與老式撥杆一樣的功能。在進行文字處理時,它所帶來的便捷性提升是顯而易見的。
在利用大象鍵盤連續進行一段時間的文字輸入後,來和大家分享下我的實際使用感受。由於大象鍵盤的鍵帽採用了圓形內凹的設計,可以與我們的手指實現充分的貼合,這也打消了我此前對於其圓形鍵帽可能會出現無法提供舒適觸感的顧慮。而在實際的文字錄入過程中,大象鍵盤的鍵程以及反彈力調校相當出色,按下按鍵後會獲得明確的反饋感,同時不會讓人感覺很硬。
通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可以負責的說,即使是手勁兒稍弱一些的女孩子使用大象鍵盤進行長時間的文字輸入,亦不會出現疲勞的感覺。反而是伴隨著清脆的鍵盤敲擊聲,會帶給你相當舒暢的感覺。講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大象鍵盤的空格鍵與其它按鍵的區別,其外圍並沒有金屬圈裝飾。其實這樣做是由於在打字過程中,突起的稜角會對手指帶來一定的損傷,所以大象鍵盤的設計師選擇了放棄這部分的金屬圈。
在iOS平臺體驗部分,我選擇了蘋果12.9英寸的iPad Pro。相對華為MateBook,其機身尺寸要更大一些,不過放到大象鍵盤的卡槽中同樣十分穩定。就目前來看,12.9英寸iPad Pro的屏幕尺寸可以說是平板電腦中相當較大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大象鍵盤在面對各種機身尺寸的平板電腦時均能提供穩定的支撐。
至於大象鍵盤與iPad Pro二者之間的整個連接過程,按照此前講到的方式進行操作即可,這裡就不再進行重複的介紹了。實際的操作過程體驗,大象鍵盤在iPad Pro上的表現與MateBook一樣十分出色,並沒有應為平臺的原因而出現使用體驗上的差別。
我眼中的大象鍵盤是什麼樣的
在如今顏值至上的時代,產品外觀設計部分的重要性也被提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不得不說大象鍵盤的設計師是睿智的,復古的老式打字機造型設計,讓看慣了傳統鍵盤的我們眼前一亮。這對於追求個性以及情懷的用戶而言,無疑是頗具吸引力的。正如同時夜卡卡所說的一般:無論這款鍵盤好不好用,外觀設計就足夠讓人愛上它!
當然,話是這麼說,如果沒有相當出色的操控體驗,那麼其顯然是無法稱得上是一款出色的產品。從這個角度來講,大象鍵盤無疑是令人滿意的,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實際的使用表現,都沒有任何槽點。而iOS、Windows以及Android三大主流平臺的完美支持,也充分展現出了它復古卻並不古板之處。看慣了傳統鍵盤千篇一律外觀設計,大象鍵盤的到來無疑帶給了我們不一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