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程院發布我國電子信息科技「十六大挑戰」
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4月26日,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學部、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中國工程院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六大技術挑戰(2020)」(以下簡稱「挑戰」)。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陳左寧院士表示,當前疫情正深刻改變全球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格局,信息科技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行業,要走在前列,助力我國打造數字經濟和信息治理「升級版」,特別要以數字基建為契機,聚焦發布的關鍵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和挑戰,加強協同融合和統籌發展,推動我國信息科技更好發揮經濟社會發展中引擎與紐帶作用。
-
中國工程院發布我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
據新華社北京電 5日,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分析了我國在移動信息網絡、信息安全技術、智能化發展等領域的發展趨勢。
-
中國工程院發布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
1月5日,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京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圍繞電子信息領域年度科技發展情況,闡述國內外重要突破及標誌性成果,為我國科技人員準確把握髮展趨勢提供參考。
-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 MEMS 發表於 2021-01-09 10:24:39 1月5日,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中國工程院召開發布會,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
-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發布
1月5日,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據中國工程院院士餘少華介紹,這十四大趨勢涉及信息化、計算機系統與軟體、網絡與通信、計算機應用、網絡安全、集成電路、數據、感知、電磁場與電磁環境效應、控制、認知、測試計量與儀器、區塊鏈、光學工程領域。其中,以計算機系統與軟體為例,隨著社會信息化發展,算力成為人類生產力和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基礎。超級計算系統正從後P級時代向E級邁進,並成為世界各大國競相發展的下一個目標。
-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發布:集成電路、區塊鏈等領域...
集微網消息,1月5日,中國工程院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綜合闡述國內外電子信息領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為我國制定電子信息科技發展戰略提供支撐。超級計算系統正從後P級時代向E級邁進,並成為世界各大國競相發展的下一個目標。領域專用軟硬體協同計算模式的快速興起,使得計算機體系結構再次進入新的黃金髮展期。超級計算正從科學工程計算向大數據處理和人工智慧等新興計算領域快速拓展。以量子計算、類腦計算等為代表的一批新概念計算模式,正受到全球業界的廣泛關注。網絡與通信:5G移動信息網絡加速構建,其推廣完善及與各行業的垂直整合仍存挑戰。
-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今日發布
1月5日,中國工程院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綜合闡述國內外電子信息領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為我國制定電子信息科技發展戰略提供支撐。此次發布的十四大趨勢是:1. 信息化以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徵的信息化浪潮方興未艾,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全面融入社會生產生活。
-
中國工程院發布《全球工程前沿2020》
地理時空大數據、智能納米藥物、類腦智能晶片、可再生合成燃料……中國工程院18日發布《全球工程前沿2020》報告,遴選出93個工程研究前沿與91個工程開發前沿,旨在把握全球工程科技趨勢,推動工程科技創新發展。 「2020年度全球工程前沿研究報告,是基於廣大院士專家集體智慧和大數據分析統計相結合形成的研究成果。」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承辦「顛覆性技術青年先鋒論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新聞網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7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王毅)信息與電子工程領域是當前全球創新最活躍、帶動性最強的領域,信息技術與產業的水平成為一個國家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8月3日—8月4日,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領域顛覆性技術高端論壇、青年先鋒論壇在浙江德清召開。中國工程院呂躍廣院士,航天科技集團包為民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浙江大學潘雲鶴院士擔任論壇主席。
-
中國工程院第271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第四輪會議通知
中國工程院第271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玆定於2018年12月2日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此次論壇以「輕工領域生物質資源高值化利用技術」為主題,由陳克復院士出任大會主席。本場論壇將聚集輕工領域最負盛名的專家學者,從產業需求,學科發展的角度出發,充分交流各相關行業生物質資源高值化利用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態勢,探索各行業間技術的協同發展和增效作用,以實現輕工領域的科學發展及相關行業的整體提升。
-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暢談前沿工程科技—新聞—科學網
,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6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與在場院士分享、交流了一系列工程科技領域的前沿學術成果。 安道琳領導英國皇家工程院與中國工程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包括創新、校企合作、戰略新興產業、先進位造業和全球重大挑戰等領域。 「我努力實現那些曾經激勵過我研究生涯的價值觀,也以此來激勵青少年向工程界發展,為工程界多作貢獻。」安道琳說:「我認為學術與商業相銜接至關重要,這可以貢獻更好的合作模式,將使合作研究的結果發生改變。
-
中國工程院智能製造技術與產業專題會在上海舉行
9月16日,由中國工程院主辦,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承辦的「2020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IEID2020)——智能製造技術與產業專題分會」在上海舉行。
-
百餘位專家參加,陝西這所高校承辦信息與電子工程領域高端論壇
信息與電子工程領域是當前全球創新最活躍、帶動性最強的領域,信息技術與產業的水平成為一個國家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8月3日—8月4日,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領域顛覆性技術高端論壇、青年先鋒論壇在浙江德清召開。
-
【聚焦第三次科技工作會議】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天津研究院第三...
本站訊(通訊員 翟思宇 攝影 李達銘)2018年11月30日,由中國工程院、天津市科學技術局、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天津研究院主辦,天津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院承辦的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天津研究院第三次院士津門行活動暨
-
第二屆氣象產業(中國氣象谷)發展大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召開
12月18日,風雲際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2020年會暨第二屆氣象產業(中國氣象谷)發展大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召開。年會以「打造中國氣象產業2.0」為主題,圍繞打造氣象產業升級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氣象科技進展與展望等內容共話產業發展。
-
深圳地鐵總工程師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難怪深圳地鐵土木工程科技...
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我國著名地下工程、巖土工程、地層凍結和地鐵專家陳湘生正式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地鐵)總工程師、我國著名地下工程、巖土工程、地層凍結和地鐵專家陳湘生正式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湘生1956年出生於湖南湘潭,並於1977年考入淮南礦業學院(現「安徽理工大學」)。
-
中國工程院提出新型網絡概念「數字孿生網」
近日,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中國工程院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陳左寧院士致辭並介紹背景情況,信息與電子學部主任盧錫城院士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餘少華院士介紹了研究工作和撰寫過程。此次發布的十四大趨勢是:1、以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徵的信息化浪潮方興未艾,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全面融入社會生產生活。
-
美國為何這麼青睞中國的科技人員,7位華人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選舉產生87名新院士和18名國際院士。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等6位華人學者當選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當選國際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成立於1964年,至今院士總數達到2309人,國際院士達到281人。在今年10月4日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舉行的美國國家工程院年度會議上,新當選院士將正式獲頒證書。範欽強:美國高平科技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1985年,範欽強與合作夥伴一起創辦了高平科技公司。
-
2019中國紡織軍民兩用技術發展大會即將召開
,推動紡織行業與國防軍工的深度融合,加強紡織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推廣紡織行業軍民兩用技術和產品,促進紡織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中國工程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定於2019年12月20日在北京召開「第309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2019中國紡織軍民兩用技術發展大會」。
-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教授吳建平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英國皇家工程院對吳建平的評價是:「吳建平教授在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網際網路的開發和發展中作出了傑出貢獻並產生了重要國際影響,還在國際網際網路體系結構工程和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開創性成果。」吳建平院士成立於1976年的英國皇家工程院(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RAE)是英國工程學界的最高學會,由工程科技各領域的專家組成。當選皇家工程院院士被視作英國工程師的最高榮譽,其每年接納的新院士最多不超過5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