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關注「加拿大星星生活」微信公眾號
驚喜不斷……
--謹以此文恭賀《星星生活》千禧裡程碑
題記:看官,倘若您看到《星星知我心》會心一笑,那您至少是八零後筆者的同齡人啦。據說,人上了年齡才會經常追憶往事。年屆不惑的俺不敢稱「前浪」,似乎也不能賴在「後浪」隊伍裡了;但也著實有點兒閱歷了。此番以《星星生活》發行逾千期為契機,一個在多倫多中文教學領域耕耘了近十載的中文教師也湊湊熱鬧,粗略梳理一下近十年來的「星」緣吧。
(星星生活專稿/作者:翟乃剛)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倏忽間,來「土狼屯兒」的十年了。
作為學對外漢語專業的「沒技術的技術移民」,筆者基本也在中文教育這個圈子裡摸爬滾打了十年。這些平凡的歲月雖不及曹雪芹那般「十年辛苦不尋常」,但也不乏一些個值得定格的瞬間。而這些片段,俺驚喜地發現竟在不經意間在《星星生活》留下了「備份」,也成就了咱的「星」緣。
**初識星星
移民初期,筆者在約克教育局國際語言項目擔任中文教師。彼時,同校老師裡有位熱心腸的「好人」——郝老師。新聞專業出身的她一直筆耕不輟,經常在本地新聞媒體上發稿子。在分享她大作的同時,我便自然結識了她的重要陣地之一——《星星生活》。後來,在她的作品集《我們在加拿大》出版時我還應邀寫了讀後感《熱愛生活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境界》,亦發表於「星」刊。非常奇妙的「星」緣。
**抒懷陣地
想必各位也有體會,甫一登陸,新移民會有特別多的心聲想吐露,無論是「新大陸的新鮮」抑或New Comer的各種迷茫、憂慮。那時,筆者就在百無聊賴之際翻起了滬上「教老外說漢語」七年積累的照片。往昔的經歷與感想便凝結於筆者的第一篇投稿——《這些年,俺遇到的那些洋學生們》。值得一提的是,文中的主人公很多都通過FACEBOOK讀到了拙作,頗有意義。
【夫子翟(翟乃剛):這些年,俺遇到的那些洋學生們】
有感於房東先生和太太的有趣生活細節,我還鬥膽用筆名發表了《移民趣事:後院田園爭奪戰》。時至今日,估計他們還被蒙在鼓裡呢。老移民的正能量總能給新移民以積極的影響,那簡直是一定的!
後來,我在華人背景的國際高中工作了三年,親眼見到了中國留學生們的生活和學習場景,特別是親歷了他們申請大學的種種個案。於是乎,便有了後來登上《星星生活》當期推薦版的《升讀大學之中加Style》。
**合作夥伴
隨著本地生活、工作經驗的不斷積累,新移民也逐漸成長為「本土漢語教師」,並且逐漸有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兒。
十年的堅守和努力,讓「多倫多翟老師」這個「馬甲「在中文教學、中文考試(漢語託福)、中文比賽、中文師資培訓等領域有了一些影響力。每及有相關的大活動,筆者都會在《星星生活》刊發消息,因為十年的合作已經自然成為了「同道中人」——接地氣兒,做實事兒。
「加拿大GTA漢語考試服務中心」的《參加漢語水平考試 贏取巨額高分獎學金》, 「加拿大中文教育學會」的《多倫多中文教育研討班開班在即》,「加拿大華人同鄉會聯合總會」的「楓享心故事徵文比賽」新聞發布會、頒獎儀式及優秀作品選登,「加拿大葉氏教育」《漢語國際教育資深教授來訪加拿大葉氏學校》,海外中文教師協會加入華文教師完美遠程培訓等大多倫多地區中國語言文化推廣領域的大事件的相關新聞稿皆以《星星生活》為首選媒體發布。
《星星生活》逐漸成為了我們多倫多本土中文教育工作者的「陣地」;也為關心中文教育的社會各界開闢了一個「靠譜的窗口」,成為教師、學生、家長的紐帶和橋梁。
君欲了解多倫多本體中文教學界動態,關注《星星生活》準沒錯兒。
**Jack Jia-捷克佳
回顧與《星星生活》點點滴滴,不能不提到總編Jack Jia-捷克佳。說實話,是「結識」很久以後我才搞明白了這個ID的由來,因為翻遍《百家姓》也沒有找到「捷」的姓氏,看本人也不是高鼻梁的歐洲人。聰明的看官您自個兒琢磨吧。
跟總編的交往,屬於「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範兒。很少閒談,每逢有新聞,只需「吱「一聲。無需贅言,直奔主題,分分鐘就完成了高質量中文教育新聞的發布。這種默契,難能可貴。
**後記
十年來,筆者以推進海外中文「教」與「學」的規範化、標準化、系統化為目標而不懈努力著。十年間,感恩《星星生活》一路相伴。
或許,提及《星星知我心》是有些「裝文藝」的「趕腳」;但說到「星星」知我心,實乃發自肺腑。
深耕加拿大華人移民群體近20年的華文媒體,提供最豐富的加國生活資訊,記載咱們自己的生活經歷...歡迎關注訂閱!點「閱讀原文」可瀏覽星星生活最新精美電子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