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春登戲馬臺
詩:星 漢
曲:鄧莉璇
唱:陳泳錥
兩千年後又春風,我下天山指顧中。
逐鹿已亡秦二世,沐猴遺笑楚重瞳。
鴻門宴失機心淺,戲馬臺留幻夢空。
啼鳥也知如許恨,林間叫破夕陽紅。
彭憲點評
承蒙友人抬愛,委任筆者為星漢老師作詩(詞),馬來西亞鄧莉璇女士作曲、陳泳錥先生演繹的歌曲《丙申春登戲馬臺》寫點感受。既然是感受,難免一孔之見,有失偏頗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海涵。
《尚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筆者以為該曲全方位體現了詩歌聲律的完美統一。
詩。作者為王星漢,字浩之,當代著名詩人,山東人在新疆,在新疆的山東人。戲馬臺位於古彭城,今徐州,為西楚霸王項羽所初建。
首聯:兩千年後又春風,我下天山指顧中。氣度恢宏,有捨我其誰的沉雄之氣。如元好問:「男兒萬馬隨撝訶,朝發細柳暮朝那。」氣王神行,平蕪一望,頓覺直插雲霄。又春風,聯想到詩人來自直通西域的新疆,在有我或無我之境裡,多少流露出揮斥方遒的豪邁。結合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以及王之渙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更顯凌絕超拔。
頷聯:逐鹿已亡秦二世,沐猴遺笑楚重瞳(指代項羽一個眼睛兩個瞳孔)。前句言成,後句言敗。成,因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敗,因由:「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項羽入鹹陽,殺秦二世子嬰,燒阿房宮。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錢謙益也有詩云:「雄臺曾戲馬,棄劍更用兵。楚亡非戰罪,原不為蒼生。」評價較為客觀中肯。
頸聯:鴻門宴失機心淺,戲馬臺留幻夢空。有關項羽機心,亞父範增在鴻門宴後有過定語:「豎子不足為謀。」這一點在司馬遷《項羽本紀》開篇亦有伏筆:「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蘇軾在其《範增論》中也談到:「增,高帝(漢高祖,劉邦)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可見項羽敗亡有其必然邏輯,難逃歷史宿命。
尾聯:啼鳥也知如許恨,林間叫破夕陽紅。可謂: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餘味綿長,賦予全詩以無限張力,令人幽思。
作曲/演唱。很難想像南洋華人鄧莉璇女士和陳泳錥先生,能對中華傳統文化把握地如此恰到好處。MV畫面開篇以漁樵身、化天下意,繼而揮毫潑墨,書寫江山春秋,將一副歷史畫卷徐徐打開,將歷史迴響娓娓道來,一氣呵成。正如,古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歷史可以沉鉤,但不會被人忘卻。
筆者曾遊故宮並寫過一首《朝中措·紫禁城》:紅牆黃瓦碧雲端,如意釣江山。多少英雄落草,灰飛幾度狼煙。春秋代序,陰陽交泰,紫禁中天。翠柏蒼松猶在,清風明月無言。無言亦有言。《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詩從歌中分化而來,為語言藝術,而歌則是一種歷史久遠的音樂文學。
聽罷此曲,餘音繞梁,竟不知世間何為肉味。真乃好詩、妙曲、絕唱!再次向星漢老師、鄧莉璇女士、陳泳錥先生,以及其他創作人員致敬!
姚海寧點評
前年,鄧莉璇女士扛著攝像設備來臨海,帶走了古城牆、東湖、靈湖、羊巖山、牛頭山的美好風景。去年,星漢老師來臨海,留下了8首詩詞大作。今天,一個遠在馬來西亞,一個遠在美麗的新疆,雖然他們不曾見面,是詩和音樂成為他們聯繫的紐帶。
龔霖點評
星漢老師的《丙申春登戲馬臺》譜成的詩曲,日前在選材嚴苛,只選精品發布的《海上清音》平臺上甫一推出,即是刷屏的節奏。點擊量在清音上創造了新高,並在評論區收穫極佳的留言。《小樓聽雨》詩平臺隨即以視頻彈幕的形式也發布了此曲。值此《小樓聽雨》詩平臺即將以《詩樂影像》欄目正式發布此曲時,以多人點評的形式大力推介此佳作。
一首詩及由此而來的詩曲和歌手的演唱,俱能做到如此元氣淋漓,那是怎樣的天作之合?人世間又是怎樣的邂逅相遇,才造就如此奇特的機緣呢?
關於詩和曲的藝術特點,魯寧兄,彭憲兄已經評得很細緻。而海寧兄,也從其獨特視角作為切入點作了精彩點評。
那我就說一點此曲創作過程中不為人知的花絮吧。
莉璇創作此曲時,曾三次發給我星漢老師的詩作,要我對詩中句意作出詳盡解釋。前兩次,我欣然接受。第三次都有些不耐煩了。為什麼一首詩要這樣反覆的解釋呢?莉璇說:要打造成一個精品詩曲,不該反覆研究,弄得細緻一點嗎?簡單的一句話,使我深受感動。這正是作為一個藝術家值得點讚的追求完美的專研之精神。我同時為自己的輕率不認真感到慚愧。
在對詩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所涉及的典故都作了詳盡的了解,並對詩的節奏與音韻作了仔細的推敲琢磨之後,這首詩曲的創作開始了。大約過了半年,譜曲編曲工作基本完成,MV也做了精心的設計。然後請了聲線上適合此曲意境的歌手進行演唱錄音。
值得一提的是,此曲的演唱者馬來西亞陳泳錥先生在聲線上具有遠超其年齡的蒼茫大氣和穿透力。陳泳錥先生據說是有一半華人血統的馬來西亞檳城人,在馬來當地是一位頗有名氣的歌手。作為華裔的他還是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詩詞上有一定的理解力,書法上也有一定的水準。我想,作為一名歌手,演唱技藝上的功力和人文上的底蘊,是唱好一首詩曲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星漢老師這首詩有一種穿透歷史時空的大氣雄渾,以詩曲形式表現相當不容易,歌手的演繹同樣相當不容易。而譜曲編曲者與歌手的合作可謂是完美。
由於疫情的原因,錄音工作在線上開展,面臨的困難是前所未有的,但是這些最終都克服了。莉璇和泳錥及其他參與到製作中的朋友們在逆境中為藝術而砥礪前行,於是有了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個大氣磅礴的作品。
對藝術的敬畏和人生中不畏艱難敢於挑戰的勇氣,是這首作品成功的關鍵。優秀的藝術作品及其背後所體現出的藝術家優秀的個人品質都值得我們欣賞。
多年後,在回首艱難前行的2020庚子之歲時,我們或許會發現,那時我們創造的藝術和藝術創造的過程,也都值得我們粲然一笑,值得我們仔細去回味。因為在藝術的創造過程中,我們認識到了自己存在的本質之力量。
詩人簡介
星 漢姓王,字浩之,1947年5月生,山東省東阿縣人。新疆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華詩詞學會發起人之一,第二屆、第三屆副會長,現為顧問;新疆詩詞學會創建者之一,現為會長。公開出版有《清代西域詩研究》《天山東望集》等20餘種。
編輯:小樓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