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在南京市新街口正洪街麥當勞,一些市民進去把餐廳裡用餐的人全部趕出來。據說,這樣做的理由是——麥當勞作為「國際鐵公雞排行榜」的「上榜單位」,在汶川地震中一毛不拔。
此類信息通過網絡和手機簡訊四處傳遞,同時上榜的還有肯德基、可口可樂、諾基亞等多個知名企業,因為他們「在中國發大財而不捐款」。
現在,社會上瀰漫著對捐款數額的敏感,一觸即發。從影視明星到公眾人物,還有每一個企業和企業家的捐款數額,都得經受「考驗」。網友「asoa52」稱:聽慣了企業拿「社會責任」說事,捐款是考驗他們的時候了。
然而,捐多少能代表企業社會責任?
風口浪尖上的「十元錢」
在一張「汶川地震房地產企業捐款最新排行榜」上,萬科集團以1.022億元的數字排在第3位——幾天之前,他們以220萬元排在第90位。
然而,追加的1億元捐款沒能徹底挽回頹勢,網友懷疑王石此舉只是「危機公關」。
引發最大爭議的捐款行為當屬王石的「十元錢」。
地震當天,地產龍頭萬科向災區捐款220萬元,被某些網友認為「太少」。5月15日,萬科董事長王石在其博客文章中寫道:「我認為:萬科捐出的200萬是合適的。這不僅是董事會授權的最大單項捐款數額,即使授權大過這個金額,我仍認為200萬元是個適當的數額。」
文中還寫道:「中國是個災害頻發的國家,賑災慈善活動是個常態,企業的捐贈活動應該可持續,而不成為負擔。」並且建議萬科內部慈善募捐活動中,普通員工的捐款以10元為限。
在中國大部分城市房價日益高漲的背景下,房地產商家被認為是暴利企業。網易財經進行的一項調查問:「萬科捐贈200萬元真的合適嗎?」有246382票選擇「非常吝嗇」,超過半數。
有人說,這是花了200萬元買了個負面新聞。有網友認為,一直「標榜」企業責任感的王石,在空前國難之下顯得冷血,「萬科的品牌在我心中轟然倒下。」
與王石相反,網上流傳的另一個故事卻讓一些人大聲叫好:這是一張神舟電腦董事長吳海軍就公司員工捐款問題的「批示條」,在批示中,吳海軍直斥部分未向災區捐款的員工「冷血」,希望他們「滾蛋」。
湖南長沙的婁義華讚嘆道,「吳先生表現出來的是血性,應受到社會的讚揚!」有網友表示,將買神州電腦,力挺吳海軍。但也有人發出了疑惑的聲音:「這樣讓員工離職,是否違反《勞動合同法》?」
事實上,具體到每個人,都面對著捐款的道德評判。
地震發生後,一份《捐款賑災明星名單》在網絡上到處流傳,人們對明星們的捐款數額展開了對比和討論,劉德華、姚明、王寶強……立刻成了眾矢之的,涉事者不得不趕緊站出來發表捐款數額聲明。前體操運動員劉璇第一時間在博客上聲明,那個在央視晚會上捐1000元的劉璇,不是我。
從乞丐到明星,乃至企業和企業家,人們對捐款數字都有一個相對的心理預期。名望、社會地位和與之帶來的收入是「秤」上的準星。達到或超過人們預期的,輿論認可和讚揚;而低於預期的,往往招致一片痛罵、抵制。
企業「賑災英雄榜」應運而生。發起者稱,此舉旨在彰顯企業的社會責任。但也有反對聲認為,愛心是不能只憑捐款多少衡量的。
慈善捐款與品牌建設
有網友對比各種賑災企業的排行榜總結道,香港、臺灣企業和企業家表現得非常讓人敬佩,「邵逸夫一個人就捐了1億!」;一些外國企業在中國賺了那麼多錢,居然沒怎麼捐錢,「太不人道」;國有壟斷企業表現也「讓人失望」,幾大民企富豪「出手忒小氣」……
王石激起千層浪。「王十塊」成為網上攻擊他的語錄之一,「拋售萬科股票,抵制萬科樓盤」的呼聲鋪天蓋地。而資本市場的反應則是萬科股票大跌,從5月15日至5月20日,其股價跌幅多達12%。
和王石引起的爭議相比,王老吉災後一筆1億元的捐款獲得了公眾的滿堂喝彩。
一位網友在博客上寫道:從央視賑災晚會開始,我已經喝了至少10瓶的王老吉,只為了他們為災區捐獻億元巨款賑災的感動。我不知道,究竟要賣多少瓶王老吉這個企業才能夠掙到1個億,但我知道,這個品牌從我熟識開始至今不過3年,這1億元,一定是這個企業所能夠貢獻的極限。對於災區人民,我能做的十分有限,但除了捐款之外,我們還能夠用自己的行動,給予那些值得我們尊敬的品牌力所能及的支持。
5月21日,王石道歉。萬科公告稱,公司在未來投入1億元參與四川地震災區的臨時安置、災後恢復與重建工作,並以綿竹市遵道鎮為重點。該項工作為純公益性質,不涉及任何商業性開發。即便如此,很多網民仍然懷疑綿竹市遵道鎮會不會成為萬科開發的別墅、旅遊項目。
有分析認為,現在的企業行為越來越透明地受到各種媒體監督。捐款的方式和數額,能迅速給企業和個人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5月18日晚,七部委聯合主辦的一臺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在央視舉行,當晚籌款數額總數超過15億元。許多企業代表在這次晚會上捧著大張支票板,再次捐款。第二天,網上就迅速流傳著捐款明細。有人認為,這或許會促使企業一邊或明或暗地攀比「慈善」,一邊進行營銷宣傳。
不少公司避開媒體閃光燈
在南京麥當勞遭到抗議時,麥當勞公司已新增1000萬元資金支持災區校園重建,目前實物及現金捐贈總額達到1200萬元。
「鐵公雞榜」上肯德基、必勝客所屬的百勝集團在15日捐出了300萬元,在19日再追加1000萬元,美國總部也捐出40萬美元。
近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公開表示,外企「鐵公雞」說法,完全沒有事實根據。「根據我的了解,網上傳的公司都有很大的捐贈,一般都在千萬元以上。只有極個別的捐了200萬、300萬元。網上傳的不是事實。」
不過,不少公司選擇避開媒體閃光燈。
IBM甚至至今沒有宣布具體的捐款數額,他們的理由是:「我們不能在別人受到傷害和經歷痛苦的時候,建立我們的形象或宣傳我們的產品。」
還有網友提出:「有些富人出於各種顧慮,不樂意因大筆捐款而露富,可能通過匿名捐款幫助災區。這樣肆意攻擊,捐助的企業會怎麼想?」
「對那些螢光燈下的慈善捐款,我覺得每次捐1塊錢就夠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說。不過,在瘋狂的比拼捐款中,這句話被斷章取義,網民討伐馬雲「只捐1元」。
其實,5月12日,身在國外的馬雲得知地震信息後,當即給所有的阿里人發出了一封支援地震災區人民的郵件,並號召全集團為災區救助和恢復竭盡全力,並於當晚率先個人捐款100萬元。大量員工也迅即行動起來。一周內,集團捐款和總籌款數量接近5000萬元。
「與那些在地震現場出生入死、救死扶傷的人相比,我們所做的,微不足道,因此,我們一直沒有向社會公布我們所做的一切。而在那些假新聞中,我們的積極努力被視而不見,成了逃避責任、只捐1元的罪大惡極之人。」阿里巴巴公司的陳亮表示,「竭盡所能並不是靠捐款數字的比拼。」
對於捐款數額,80後代表者韓寒,乾脆宣稱自己向有關機構捐款為0,在第一時間前往四川災區救災出力。
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寫道:「我也依然非常反對逼捐和搞捐款的排名,很多人在背後冷言冷語,有些個人和公司出於善心,追加了捐款,那些人就自以為是自己的功勞,並把這些錢下意識記在自己的帳上。他們都是自己制定道德的準繩。」
一位網友分析道:你有10塊捐了3塊和他有100塊捐了3塊,在道德層面上來說,都是一樣的,這3塊錢對於救災來說,起到的作用都是一樣的。
現在,王石和萬科員工在四川遵道鎮搭建帳篷、簡易棚,以及完成在安置點中廁所及化糞池的修建及整改工作。阿里巴巴志願者計劃的第一天就有1300名員工志願者報名,將很快趕赴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