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探索中國食品的全球可能

2020-12-23 一點財經V

「整個世界將發生在以前的生活中曾經發生過的變革。」面對經濟全球化,有人曾引用這句話作為預判。近20年來,一波又一波全球企業的崛起與落幕成為它最好的說明。

在中國,近些年來,同上升中的國家實力一道進入全球視野的,還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財富》雜誌7月發布的全球500強榜單中,中國有129家企業上榜,首次超過美國(121家),成為上榜企業最多的國家。

發展至今,中國企業正走入「深水區」,國內龐大的市場已為各行各業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支撐,在人口紅利正在消退的現在,深耕與國際化成為內嵌於所有企業發展的底層基因。伊利正是其中之一。

在自傲於國內企業規模時,國人卻不得不正視兩個問題的存在。

一是,雖有中糧存在,但中國上榜企業以能源、銀行、汽車、地產等行業為主,少有與日常消費有關的企業,比如食品飲料。二是國內企業雖早已「走出去」,但整體仍在探索中,國際化程度高的企業很少。

當然,中國企業的食品巨頭與全球化探索一直存在。以伊利為例,8月1日,宣布收購紐西蘭第二大乳企Westland,在完成全球織網後,它正在探索中國食品新的全球可能。

01| 不止於伊利

如今的伊利早已不止於伊利。

變革早已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埋下,在這十年中,地區性奶企伊利已發展成為全國性巨頭,並在奧運與綠色GDP的號角聲中給出了有關中國乳業與伊利未來的發展密碼。

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曾撰文稱這是一條「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通過嚴格制定並不斷完善企業的綠色規則,進而引導產業合作夥伴,一起在行業的上、中、下遊,構建起一條綠色生態循環鏈。

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

一二產業結合而成的乳業,與更貼近自然的農牧業密切相連,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還有著更大的生態意義。這原本是一個天生的生態行業,草今年吃完了明年長,牛今天擠完奶明天還能擠,老牛退休後有小牛接班,生生代代無窮盡。

同時,這也是一個鏈條價值的行業。在鏈條的起始端,是散落著的千千萬萬奶農;在鏈條的中端,是伊利等原本分散在全國各地的乳企;在鏈條的末端,是全國大大小小的超市、便利店以及無數的「合作夥伴」,是億萬已把牛奶作為日常必需的消費者。

最終,在綠色可持續發展,以及產業鏈價值共享理念下,伊利獲得了持續發展。

一方面,其營收從2011年的374.5億元,一路增長至2018年的795.5億元,在鞏固自身行業地位的同時,拉開了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另一方面,2018年,伊利在環保方面的總投入達到2.8億元,比2017年增加1億多元,一般廢棄物排放量僅為2017年的33%、2016年的29%。

同時,伊利也起到了產業帶動作用,如規劃中的那樣,帶動著產業鏈上中下遊實現了更標準化、更綠色化,甚至促進了整個國家乳業的一次迭代式升級。

比如近年來,整個中國都在探索數位化,在這場變革中,伊利以先鋒的姿態,驅動整個產業鏈實現數位化變革。

在上,它研發的伊利牧業管理系統正在幫助奶農和牧場進行數位化管理;在中,它自身正在進行智能製造探索,主導了國家乳業「智能製造標準研究」項目;在下,它依靠「渾天儀」建成了覆蓋全國三百多個城市、幾十類業態、五百多萬個網點的精準門店管理系統。

伊利自主開發的「渾天儀」地理大數據系統登錄界面

這同樣是一次價值共享。比如,有300頭奶牛的牧場,不再需要12、13人來看管,而只需要8個人,不再完全依靠經驗式的飼養,而可以更科學地飼養與管理,按照系統可以知道哪頭奶牛要打針,哪頭奶牛要調群,最終從原來的「五年抱仨崽」到「五年抱五崽」。

在完成對國內乳業產業鏈的改造後,它將自己的目光放大到了食品行業,放大到了全球,並將這種綠色發展理念也帶到了其他產業、其他國家。

今年4月28日,潘剛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首次提出「全球健康生態圈」概念,在強調「一帶一路」這一企業國際化發展契機的同時,還表達了伊利的國際化態度。

在伊利看來,它已不再局限於「乳業」這一範疇,而是定位於「健康」,而「健康」指的並不只是行業覆蓋上的擴大,同時也是對消費者、對環境的「友好」,唯有這樣世界才能有「一個更健康的未來」。

去年,伊利收購了泰國最大的冰激淋企業Chomthana,在交割完畢之後,伊利的管理模式、低碳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帶到了泰國。不止於伊利,在正全球化的當下,「大家在產業鏈上共同實現綠色發展,實現多方和雙方的共贏」同樣是伊利的發展核心。

02| 中國食品的全球可能

《世界是平的》作者託馬斯 ·弗裡德曼曾說,「世界的規模從大號『縮水』到中號」。這句話用在食品領域再合適不過。

在金銀等資源撬開全球化版圖的同時,人們的飲食也在發生著不可逆的改變,原來不同的地區、國家有著自己截然不同的味蕾和飲食偏好,而隨著全球化的推進,人們的口味和偏好越來越相似。

當然,同經濟所帶有的歐美標籤一樣,這樣的口味與偏好似乎也是歐美式的,比如通行全球的咖啡、可樂、牛奶、麵包。推動其形成,也受其推動的是各種國際食品巨頭,比如雀巢、百事、達能、卡夫亨氏、億滋國際、百威英博、可口可樂等。

全球食品行業的格局一直由這幾大巨頭所把持,其他國家的地域性品牌或者被收購,或者被清出局。在中國,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早在上世紀90年代,法國達能就曾試圖收購娃哈哈,遭拒後轉向樂百氏;2011年,雀巢收購徐福記,收購銀鷺。

類似案例發生的原因不難理解。在成熟的歐美市場上徵戰多年的國際巨頭們,積累起了足夠的市場、品牌經驗,也有著足夠雄厚的資本,使它們在走向正在崛起的市場時,幾乎有著無往而不利的競爭勢能。

不過,這樣的格局近來似乎正在經受挑戰。隨著中國市場的崛起,享受到巨頭人口紅利的本土品牌快速崛起,並憑藉著對本土市場的了解,快速在國內市場上紮根,最終成長為足以在某一領域內撼動國際巨頭的存在,並走向對外收購與全球化。

中糧、合生元、新希望等均曾參與到這場「走出去」中,比如2014年中糧集團收購荷蘭糧食貿易公司Nidera 51%股權,後又於2016年收購Nidera剩餘49%股權;2015年合生元收購澳大利亞營養品公司Swisse 83%股權,後於2017年2月實現全資控股;新希望於2015年收購美國著名飼料原料貿易商藍星貿易20%股權。

正在構建「全球健康生態圈」的伊利,同樣是國內食品巨頭走向國際的典型代表之一。

中國乳業是高度外向的,幾乎全球所有乳品品牌都參與到了中國市場的競爭中。在這一競爭中,憑藉著利樂包完成液態奶進化,憑藉自主研究實現技術與品牌創新和營銷突破後,伊利「以更適合中國人的體制需求」獲得了突圍。

如果說在前期的突圍中,伊利更多地是利用自身對市場的了解,以及對國外先進技術的運用,那麼在從中國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它在以自己的品牌與戰略願景在感召更多的同行者。

自2018年開始,伊利的對外收購不斷,比如在於去年收購泰國最大冰淇淋企業後,於今年完成對紐西蘭第二大乳企Westland的100%收購。

8月1日,在於紐西蘭奧克蘭舉辦的股權交割儀式上,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將此次收購稱為伊利「全球布局再獲重大突破」。其意義在於,伊利「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企業願景,獲得了認可與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2017年,以伊利為代表的中國食品企業進入Brand Finance所評選的全球品牌價值500強,在食品所代表的的味道之爭的背後,中國也有了一爭之力。此後,其相繼兩年位居亞洲第一,並在2019年位居全球食品品類第四。

「讓世界共享健康」,以此為目標的伊利,正在探索中國食品新的全球化可能。

03| 伊利全球化的啟示

全球化已經成為當前的中國企業所面臨的主要命題,但這門功課並不簡單。在這門功課上,有著無數的陷阱,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失敗」。

有的人在一開始找到的就是失敗率高的標的,有的人在吞掉國際品牌後不加消化;有的人在一開始就高調進入全球巨頭包圍區,有的人悶聲擴張卻毀於細節……

而在各種政治、經濟風險疊加的現在,全球化可能會更為艱難。近年來在全球化進展頗為順利的伊利,無疑在全球化這門功課上有著足夠的發言權。受國內乳業全球化程度高影響,廣義意義上,伊利的全球化早已開始,並且在穩紮穩打地持續推進。

縱向來看,它的全球化可以被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引進來」為主,利用國外的生產、研發能力發展國內市場。

比如藉助於2014年在紐西蘭奧克蘭建立、2017年擴建的大洋洲生產基地,培育起紐西蘭培然這一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利用在荷蘭成立的歐洲研發中心(後升級為伊利歐洲創新中心),研發出託菲爾這一奶粉品牌。

在這一階段,伊利基本完成了「全球織網」和「全球智慧鏈」搭建。比如在大洋洲建立生產基地,成立大洋洲研發中心;在歐洲設立研發中心,與歐洲生命科學領域的頂尖學府瓦赫寧根大學建立合作實驗室;在美洲主導實施「中美食品智慧谷」,與眾多美國高校和研究機構展開合作。

第二階段,在有足夠的研發、品牌、市場實力後,伊利正式「走出去」,在當地收購品牌、運營品牌。

2018年,伊利旗下「Joy Day」冰淇淋進入印尼市場,並於去年10月完成Joyday 冰淇淋的全球首發。首發的11款產品,均是伊利在完成對當地市場的調研後,面向印尼及東南亞市場所精心研發出來的產品,具有營養健康的品質、豐富獨特的口味、充滿活力的產品形象等特點。

此後,無論收購泰國本土最大冰淇淋企業Chomthana,還是紐西蘭第二大乳企Westland,其核心都是整合第一階段所布下的全球智慧網絡。這樣的網絡布局,已初步與寶潔等全球巨頭相類,實現了生產、研發、市場等能力與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共享與流動。

這樣的共享與流動意味著,生產、研發、市場等能力不再是單向的流動,尤其是前期單向的由國際向國內流動,而是多向的交叉流動,比如從國際到國際、從國內到國際。在這樣的多向流動中,各項資源得以獲得最大化的利用,最終實現全球資源互補、創新協同和市場共贏。

比如張劍秋曾透露,伊利在向國外輸出自己的消費洞察、產品方案,以及中國標準。伊利根據對中國北方消費者的細分洞察,改變原來的冷色調而改用暖色調,研發出褐色炭燒酸奶,這一產品方案就可以向處於同緯度的美國市場輸出。

伊利帕瑞緹褐色炭燒酸奶

比如在收購Chomthana後,伊利全面發揮戰略協同效應,整合期一個月內,幫助Chomthana實現30%以上的產能提升。

資源的全球化、市場的全球化、研發的全球化、人才的全球化,伊利集團曾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基於18年來的國際化探索與實踐分享了這樣的全球化觀點,而這也是伊利全球化的內核之一。

在這四大要素的全球化之餘,伊利的全球化還是一門有關自我與尊重的平衡。

全球化最重要的是自己有能夠為全球所認可的價值觀與發展理念,並尊重當地行業、最終當地用戶。在伊利身上,對產業鏈上下遊的尊重,以及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成為它的全球化助力。

正如管理學者陳春花教授所說的那樣:「如果中國企業不明白價值鏈是今天競爭的基礎,戰略不能夠以價值鏈為出發點,那麼市場將會淘汰我們。」

在對Westland的此次收購中,最終交易之所以能達成,正是因為伊利向Westland的數百名股東展示了這樣的價值觀與實力。紐西蘭乳企多由奶農聯合入股而成,在Westland有96%奶農股東參與的對伊利收購要約投票中,贊成票達到93.79%。

曾經,潘剛曾在文章中強調要「堅持將綠色可持續的理念化為行動,並上升為行業行為,用整個產業鏈共生共榮的維度丈量中國乳業的和諧與繁榮」。而在伊利正全球化的當下,它的維度也被放到了更大的全球視角中。

04| 結語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早已開始,電子消費領域的TCL、聯想在21世紀之初就曾通過收購開始自己的國際化探索。隨著國內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各行業的國內發展「最大化」,以及「一帶一路」等的提出,近年來,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探索再次進入高潮。

這一次,於中國的很多企業來說,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當前全球各產業正經歷一場以AI、大數據等為核心的智能化升級,中國龐大的市場和複雜的人口,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先天的市場、產品與數據優勢。同時,中國已積累起一批有全球視角、國際經驗的管理人才。

一點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伊利 全球最大乳業基地落戶紐西蘭
    紐西蘭最大的報紙之一、先驅報評價道:「中國的伊利集團是守信譽、負責任的企業,我們應歡迎更多伊利這樣的中國企業來紐西蘭。」  嚴苛檢測提升國外供應商標準  在伊利出海的過程中,也面臨著種種碰撞——一家來自中國的乳企,貿然闖進全球乳業最發達的地區,經營理念、技術標準乃至東西方文化之間都存在差異。
  • 伊利助推中國乳業高質量發展
    伊利2020年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在海南三亞圓滿落幕  作為健康領域的龍頭企業,伊利在潘剛董事長提出的「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在中國,經過多年發展,伊利已經建立了多個領先的技術研發和產學研合作平臺,持續推動行業創新;在歐洲,伊利與歐洲生命科學領域的頂尖學府瓦赫寧根大學共同打造了「歐洲研發中心」,現已升級為伊利歐洲創新中心;在美洲,伊利主導實施「中美食品智慧谷」,與眾多美國一流高校和研究機構展開合作……在創新驅動下,攻克諸多行業難題,為開發更多品類的健康食品奠定堅實基礎。
  • 伊利2021年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啟幕 業績再創新高品牌冠領全球
    來源:金融界網站2020年收官在即,持續釋放的健康消費需求讓中國乳業展現了強勁復甦的發展態勢。值此全球共抗新冠肺炎疫情、探索世界經濟復甦道路的重要時刻,位居全球乳業五強、蟬聯亞洲乳業第一的伊利,又一次成為了世界矚目的焦點。
  • 百餘款新品亮相伊利全球合作夥伴大會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國民健康意識空前提升,以乳製品為代表的健康食品需求日趨增強。作為健康食品領域的龍頭企業,伊利與全球合作夥伴同心協力,全力保障市場供應,不斷創新產品滿足消費者多元健康需求,受到社會廣泛認可和好評。
  • 伊利奶粉不斷探索前進的優質品牌
    隨著農藥和殺蟲劑等化學產品的大規模使用,其對食品產生的負面作用已經越來越多地顯現出來。美國環保局數據顯示,超過92種農藥以及90%的殺蟲劑可以致癌,包括普通奶粉在內的普通食品中通常含有多種農藥和殺蟲劑殘留,而兒童由於自身免疫力低,中毒的概率是成人的4倍!也正因如此,有機奶粉由於不含農藥、殺蟲劑等殘留,成為了更加安全的選擇。了解了這些事實後,大概就不會有家長朋友認為有機奶粉和普通奶粉的區別不大了,進而很多家長都希望給孩子選擇有機奶粉。
  • 伊利閃耀博鰲論壇:以世界品質助推全球繁榮共贏
    本屆論壇以「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為主題,邀請各國政治、工商和學術等各界領袖,展開智慧和思想的激烈碰撞,凝聚共識、推動亞洲區域乃至全球的繁榮發展。作為中國乳業毋庸置疑的領軍者,伊利亮相本屆博鰲論壇。如今,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多變,貿易壁壘仍是全球經濟復甦的一塊攔路石,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堅持提倡開放發展,實現全球共享經濟繁榮,產業鏈共贏。
  • 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公布:伊利排名再創新高,蟬聯食品行業第一
    民營企業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支生力軍。9月10日,全國工商聯正式發布「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伊利集團排名比去年提升11位,蟬聯食品行業第一。據了解,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是在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的基礎上,按照營業收入降序排列產生的。
  • 伊利獲評聯合國全球契約「2020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企業最佳實踐」
    12月10日,聯合國全球契約中國網絡在北京舉辦以「新格局 新發展 新動能」為主題的「2020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企業峰會」。憑藉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等方面的突出貢獻,伊利榮獲「2020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企業最佳實踐」,董事長潘剛也入選了「2020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先鋒」。
  • 2020中國食品飲料百強榜發布,伊利奪魁,萬洲、茅臺均超700億!
    2020年也是伊利2014年提出的「五強千億」目標的收官之年(「五強千億」即2020年時,伊利進入全球乳業五強,營收突破1000億)。而伊利過去兩年主營業務增長率分別為13.63%和17.84%,如果能保持增長勢頭,這個目標並非不可能完成。
  • 安慕希正式登陸東南亞市場 伊利全球市場布局再提速
    伊利集團副總裁安磊、安慕希品牌代表、阿爾法·羅密歐車隊代表、利樂中國亞太區市場副總裁曼威共同為安慕希登陸東南亞市場揭幕「安慕希正式登陸東南亞市場,這是伊利為更好地服務全球消費者邁出的新步伐,也是伊利倡導健康生活方式、踐行可持續發展的新舉措。
  • 伊利欣活紓糖膳底配方奶粉榮獲低GI食品認證
    據悉,由黑龍江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伊利欣活紓糖膳底配方奶粉」,於2020年10月15日正式取得了全球綠色聯盟(北京)食品安全認證中心頒發的《低GI食品認證證書》,準許在獲證產品「伊利欣活紓糖膳底配方奶粉「的外包裝上使用低GI食品認證標誌。
  • 顯微鏡下的創新和守護——從伊利益生菌研發看「中國創造」
    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這一研討會,是益生菌研究與應用交流的高端平臺,至今已歷14屆。包括政府相關部門的領導、業內頂尖專家學者,以及伊利集團等多家行業領軍企業參加了會議。在會議上,一部分研究機構和企業分別展示了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其中伊利自主研發專屬菌株——「乳雙歧桿菌BL-99」受到了與會專家的強烈關注。
  • 透過伊利、蒙牛、光明、飛鶴 看中國乳業發展四重奏
    對此,伊利給出的答案是:在堅持乳業業務穩定增長的同時,發揮平臺化優勢,在大健康領域實施多品類、國際化的發展戰略,一方面,探索植物蛋白飲料、乳酸菌飲料、風味飲料、瓶裝水等新市場;另一方面,在全球市場連續落子,聚集全球優質資源。值得注意的是,伊利還提出了「全球乳業第一、健康食品五強」的全新戰略目標,展現出了廣闊的增長空間。
  • 伊利蓄勢前行:健康飲品企業再崛起 乳業龍頭全球織網
    冷飲方面,伊利冷飲市場份額為26%,市佔率和滲透率均為行業排名第一,伊利冷飲平均每天售出1400萬支產品。綜合報告數據顯示,伊利各項指標在榜單中遙遙領先於其他品牌,持續領跑中國快消品市場。2020年9月,在國際品牌價值評估權威機構Brand Finance公布的「2020年度Brand Finance品牌價值排行榜」中,伊利斬獲三項榮譽,分別為2020年最有價值食品品牌50強榜單全球第二、2020年最有價值乳製品品牌排行榜品牌潛力全球第一、品牌價值全球第一。健康飲品企業再崛起:借勢消費升級,國內市場空間大目前,伊利已是國內乳製品行業的龍頭。
  • 伊利強勢上榜「中國企業500強」高品質貼心關愛消費者
    原標題:伊利強勢上榜「中國企業500強」高品質貼心關愛消費者  作為提升免疫力的主要來源,乳製品是人們追求營養和健康的重要選擇。作為健康食品行業的龍頭企業,伊利集團以消費者為中心,不斷滿足日益變化的多元化消費需求,用高品質乳製品為消費者送上最貼心的關愛。
  • 伊利、蒙牛穩居全球乳業前十強;佳貝艾特、啟賦等奶粉抽檢合格...
    本周6批次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批件(決定書)待領取;伊利、健合、雅士利、貝因美等乳企發布半年報;貝拉米菁躍中文版首次亮相;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發布2020年「全球乳業20強」排行榜……《奶粉圈》本周將從行業、品牌、渠道、人物四大角度為大家呈現奶粉周報,更多資訊,請看下文: 6批次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批件(決定書)待領取
  • 社交新零售:伊利旗下品牌新食機_食品科技_食品資訊_食品夥伴網
    7 月 19 日,2019 中國商業新趨勢論壇暨伊小菌全球上市發布會在大連召開,伊利旗下新食機品牌的益生菌類新產品——伊小菌正式上市。圖片來源於新乳業      伊利旗下新食機在研發伊小菌時,甄選了全球益生菌行業領先企業——美國杜邦公司的明星菌株,副乾酪乳桿菌 Lpc37、乳雙歧桿菌 Bi-07、乳雙歧桿菌 Bl-04、嗜酸乳桿菌 NCFM、乳雙歧桿菌 HN019。      在此之前,伊利新食機從2018年就推出新食機產品,進而進軍社交新零售。
  • 2020年全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在莞召開 伊利潘剛獲...
    在年會上,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憑藉其在中國企業管理實踐中的傑出貢獻受到表彰,榮獲第十一屆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是由中國企業管理科學基金會於2005年設立的,以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學和現代企業管理學創始人和奠基人之一袁寶華同志的名字命名,是中國企業管理領域的專業獎項,旨在表彰和獎勵對中國企業管理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家。
  • 伊利暢輕有機酸奶給您的人生不一樣的風採
    輕鬆的生活離不開各種營養的搭配,聽說醞釀多年的伊利暢輕有機酸奶新品在秀美無邊的杭州與所有消費者正式見面,聯合伊利新品發布的是杭州聯華華商集團,伊利此次在伊利暢輕有機酸奶領域的又一次重大探索顯示了伊利集團重視民生健康,綠色環保、有機生活概念的全民生活主題。與會的很多人士都對他們的這一次新品發布表示了極大的興趣。
  • 用品質說話,伊利2016亮點不止「奔跑」的安慕希
    2016年,伊利在食品飲料行業品牌價值排名中名列榜首;躍居全球乳業八強;安慕希、金典、暢意、QQ星營銷模式創新不斷,在奶業市場上佔據優勢地位;舒化、味可滋及穀粒多厚積薄發提升品質,認可度在乳業市場上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