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三專家首創抗癌新技術 送藥像運載火箭一樣精準

2020-12-27 上遊新聞

△專家座談會

如今說到癌症,可以說是談癌色變。7月5日,重慶理工大學的一個高級別專家座談會,則給廣大病患傳來了一個「未來福音」。

三位海外歸來的重慶籍專家,多年潛心抗癌新技術研究,於近日宣告成功闖關研發出了一種可形象比喻為抗癌「運載火箭」的技術成果,引起國家衛健委的高度關注,並於7月5組建專家團到重慶實地考察、座談。

抗癌「運載火箭」動物實驗療效顯著

國家衛健委對此項目高度重視,此次派出了科教司監察專員劉登峰,科教司重大專項處處長顧金輝,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陳曉光等一行6人的專家團隊來渝考察調研。

項目領頭人、重慶理工大學藥學與生物學院教授李高全作了匯報。

△李高全博士

李高全說,項目團隊經過四年的工作,在2015年初,在化學合成設計上取得成功。目前,經人胃癌細胞接種裸鼠實驗表明,小鼠活體療效顯著優於原藥拉帕替尼,已具備臨床實驗價值。

在此基礎之上,「聚乙二醇偶聯雙抗癌藥」取得突破性技術成果。

研討會現場,李高全用實驗結果作了闡述:該藥在腸癌Colo-205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上,10天內4次給藥後的抑瘤率達98.5%,療效顯著。

像運載火箭一樣精準送藥

在談到這個藥技術的先進性,李高全稱其為癌症藥物治療領域的「運載火箭」,把各類抗癌藥物,像人造地球衛星、載人飛船、航天站或行星際探測器一樣,精確地送入預定軌道,直達癌症病灶。

以新技術合成的抗癌藥是負載在同一聚乙二醇載體上的多通道、多靶點有效載荷,有利於解決目前癌症治療領域難以克服的多藥耐藥性問題。其利用小分子抗癌藥之間的協同效應,從而使抗癌療效達到「1+1=3」的效果。

同時,新技術可以大幅度降低小分子抗癌藥聯用造成的毒副作用。

這項技術的特點就在於將傳統化療、靶向藥物、免疫療法、激素治療等最新成就結合起來,開闢了抗癌藥研發的一個新領域。

而且,這項新技術合成的抗癌藥易於工業化。

除用於抗癌藥的研發外,還具備向其他類別藥物研發拓展的巨大空間,一旦運用該技術研發的新藥能譜系化、多用化,將大幅度降低包括癌症在內的各類疾病的藥品費用。

取得多項國家專利,還遞交了國際專利

今年5月1日,這項「聚乙二醇化拉帕替尼及其注射劑和製備方法」已取得國家傳利。

李高全說:「這項技術是全球首創,擁有完全的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

目前,團隊已有1個中國專利獲得授權。還有2個中國專利進入實質審查階段。今年1月份,PCT國際專利申請也已經遞交。

△專利

李高全說,2016年底,團隊落戶重慶,在渝北區成立了重慶阿普格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項目的研發平臺將重慶理工大學藥學與生物工程學院與重慶阿普格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產學研」平臺——阿普格雷公司為重慶理工大學提供資金和橫向項目,為重慶理工大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大量的實習和就業機會,而重慶理工大學為阿普格雷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撐。

△重慶理工大學藥學與生物學院實驗室

「運用新技術研發的抗癌藥全部為同類首創,或可有助於實現中國在抗癌新藥研發領域的彎道超車。」李高全認為,這必將進一步迫使國外進口藥降價,為癌症患者帶來福音。

國家衛健委專家團:是一項好技術

在座談會上聽了項目組的介紹,國家衛健委專家團表示,「這是一項很好的技術,可以實現藥物的聯用,對癌症細胞進行有針對性的靶向治療。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陳曉光表示,聚乙二醇偶聯雙抗癌藥技術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從李高全團隊的研究數據來看,採用聚乙二醇偶聯雙抗癌藥,效果顯著。

陳曉光在聽了李高全教授的介紹後說:「這樣的技術是全新的,非常重要。」

「從技術原理來分析,這樣的方法就是亮點,有說服力。證明這確實是一種先進的技術,值得大家一起來推動這項成果,為國家的生物製藥產業做出貢獻。」國家衛健委科教司監察專員劉登峰總結稱。

陳曉光還提出,治癌藥物都會有副作用,而當兩個藥物同時作用,往往也會產生副作用疊加,這是研究團隊需要繼續攻克的地方。

研發團隊>>

為抗癌不懈闖關!他們都是重慶人

2016年底,李高全教授帶領整個研究團隊來到重慶,在渝北區成立了重慶阿普格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重慶理工大學一起,組建起「產學研」平臺,繼續為抗癌這一世界難題而闖關不懈。

團隊的核心成員此前均在美國,在重要的大學、著名研究院以及公司,從事重要的生物醫藥研究,並建樹頗豐。

他們為何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重慶?

查閱履歷發現了一個共同點,他們的故鄉都在重慶!即使遠在萬裡,內心依然無法割捨對故鄉的懷念,想要回到故鄉,將這一重要科研成果在家鄉落地生根。

項目負責人李高全,重慶市銅梁人,曾在北京大學和四川大學研習過高分子化學7年;從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獲取過有機化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作為醫化學家,先後在美國雅培和斯坦福研究院工作過7年多。2012年底回國,任大連理工大學製藥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研發過具有臨床價值的聚乙二醇偶聯拉帕替尼,併合成出了具有突破性臨床新藥性質的聚乙二醇偶聯雙抗癌藥,具有劃時代的意義。2017年1月,到重慶理工大學藥學與生物工程學院任教授,繼續從事聚乙二醇偶聯協同的雙抗癌藥或多抗癌藥藥突破性臨床新藥的研發。

項目合伙人劉大春,重慶永川人,北京大學畢業,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碩士,美國傑出的華裔藥物發明家。美國雅培/艾佰維公司的兩個抗C型肝炎病毒藥物Vikiera Pak和Vikiera XR的最重要組份ABT-267、ABT-333和ABT-530的發明人。Viekira Pak和Vikiera XR已分別於2014年和2016年被美國FDA批准進入市場,Viekira Pak在2015年和2016年的銷售額均超過10億美金。此外,劉大春與他人還共同發明ABT-072(現臨床新藥二期)和ABBV-075(現臨床新藥一期)等多個臨床新藥。目前正在艾佰維公司研發抗體偶聯抗癌藥(ADC)和小分子抗癌藥。

項目合伙人汪敏,重慶涪陵人,華東師範大學和復旦大學畢業,從美國南卡羅琳娜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獲取生物學博士。作為癌症生物學家,先後就職於美國賓夕法尼立亞大學醫學院、艾布拉姆森癌症研究院、昂科美製藥公司和吉利德科學公司十多年,為多個抗癌藥推向臨床作出過主要貢獻。

除了由項目負責人與顧問組成的核心團隊之外,本項目還有多名來自北京大學、四川大學以及四南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的博士、研究生等基層科研人員。他們共同組成了抗癌藥物與治療新技術研發的「夢之隊」。

上遊新聞記者 楊野 攝影 許恢毅

相關焦點

  • 重慶專家首創抗癌藥「運載火箭」 可將藥物精確送達病灶
    重慶專家首創抗癌藥「運載火箭」 可將抗癌藥物精確送達癌症「窩點」   該新技術擁有完全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運用該技術研發新藥還可大幅降低藥品費用  最近,一部《我不是藥神》的電影幾乎霸佔了朋友圈,與炸裂的口碑相比,大家都在討論高價藥、抗癌等現實。7月5日,重慶理工大學的一個高級別專家座談會,則給廣大病患傳來了一個「未來福音」。
  • 抗癌效果顯著!國內正式引入抗癌「飛彈」,能追著腫瘤精準打擊
    ,因此專家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圖源:NCCGCP1962 醫科達中國區高管劉建斌表示:傳統放療的難點在於無法準確地識別腫瘤的邊界,而Elekta Unity的優勢則在於可以實現「可視化」精準放療
  • 「抗癌食譜」,像霧像風
    眾所周知,隨著人們對癌症的重視,網絡上流傳了諸多數字式的「抗癌食譜」、「抗癌飲食寶典」,甚至號稱可以用「養生法清除癌細胞」。對此,《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受訪專家均表示,這些說法並沒有說服力。
  • ...到「神經系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航天電子產品「大百科」來了
    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從箭載計算機到慣性導航設備,再到遙測產品和傳感器、變換器以及機電組件等航天電子產品,其強大、穩定、可靠的性能,助力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開啟空間站建設階段的問天新徵程。這不,高大上的產品介紹來了!
  • 長五B運載火箭首飛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拉開序幕
    5月5日18時0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從文昌航天發射場起飛,將所搭載太空飛行器精準送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五B火箭)首飛任務圓滿成功,迎來了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飛行任務的「開門紅」,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也為後續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發射奠定了堅實基礎。
  • 【曙光·新聞】最新一代達文西機器人聯合單孔微創技術,精準解決...
    【曙光·新聞】最新一代達文西機器人聯合單孔微創技術,精準解決膀胱癌手術難題 2020-12-21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能治17種癌症 單價23萬的「抗癌神藥」真這麼神?
    這看起來像人們傳遞著一個令人振奮的信號:人類離戰勝癌症已經不遠了。文章中說,11月27日,一款精準抗癌藥,經美國FDA批准已正式上市。它針對17種腫瘤,有效率可高達75%。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款TRK抑制藥物,第一款與腫瘤類型無關的「廣譜」抗癌藥;對於腫瘤無法切除,或已經轉移的晚期患者有奇效。  在留言中,大多數網友的觀點都很樂觀:「人類新希望!」
  • 2019重慶抗癌協會大腸癌專委會學術年會在彭水縣人民醫院召開
    (重慶抗癌協會大腸癌專委會學術年會現場)今(26日),2019重慶抗癌協會大腸癌專委會學術年會暨重慶市健促會普外科/護理專委會成立大會在彭水縣人民醫院召開,來自重醫附一院、附二院、附屬永川醫院,陸軍軍醫大學附屬大坪醫院
  • 治療急性腎損傷有了可精準「帶貨」的新方案
    治療急性腎損傷有了可精準「帶貨」的新方案新藥比原方案在腎臟中的分布提高了3倍急性腎損傷(AKI)是指一種由多種侵襲因素(如內毒素等)造成腎功能在短期內急性減退的臨床症候群,其發病迅猛,死亡率高。浙江大學藥學院杜永忠教授11月13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課題組經過2年的攻關,設計出一款可精準「帶貨」、有效釋放、高濃度分布、長期滯留的急性腎損傷靶向治療藥物,為臨床轉化提供了重要支持。相關研究成果10月9日刊發於國際知名期刊《科學·進展》。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四輪驅動"建通天之路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六日電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四輪驅動」建造通天之路                                  中新社記者孫自法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迄今共進行了五十八次火箭發射,將六十一個太空飛行器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 4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彭水 共話大腸癌治療新進展
    新華網重慶健康頻道10月27日電 10月25日—26日,由重慶抗癌協會大腸癌專委會、重慶市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學會主辦的2019重慶抗癌協會大腸癌專委會學術年會在彭水縣人民醫院召開。來自重慶市內外大腸癌領域的4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大腸癌治療新進展。
  • 專注智能小型運載火箭研製的零壹空間獲新投資
    9月10日訊,重慶零壹空間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近期獲正軒投資、匯瑾資本、兩江資本、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等機構投資。官網顯示,零壹空間成立至今,已累計完成四輪融資,總金額接近8億元。  9月3日,零壹空間投資人發生變更,新增正軒投資等四家機構(見下圖)。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逐夢蒼穹
    火箭彈道設計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餘夢倫,當時經過2個月的手搖計算後,右臂整整比以前粗壯了一圈。後來,他依據地球物理和天體測量知識,終於弄清了地球扁率對彈道的影響,又推導出了飛彈在新坐標系中的運動方程式,提高了彈道計算的精度。
  • 不止長徵五號,新一代長徵運載火箭家族個個不凡
    執行「嫦娥五號」任務的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抓總研製,除了這位個頭大、分量重的「明星」,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新一代長徵火箭家族還有許多成員,他們個個都不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錢航博士向記者介紹了長徵運載火箭家族的「明星」們。
  • 2020醫保談判在京啟動 抗癌明星藥「火拼」
    2020醫保談判在京啟動 抗癌明星藥「火拼」 出處:
  • 這些重大科技領域問題,聽聽專家怎麼說
    從前不久結束的全英華人教授協會年會上記者了解到,目前人類面臨的許多問題都可以通過紮實的科研創新和精準的技術應用予以解決;新的技術領域的出現,不代表傳統技術方法都要丟棄;儘管擺在廣大科技從業者面前的眾多課題既困難又迫切,但科學家們仍然信心滿滿。
  • 首創高科|創芯應用研究院未啟先行 IC專家獻策沙坪垻
    12月9日,首創高科攜創芯產業研究院專家團,在沙坪垻區政府召開沙坪垻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研討會。本次研討會是個很好的開端,沙區高度重視各位專家的建議,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交流機會,也希望研究院的各位專家智囊團能夠為沙區科創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前沿助力,共同為沙區、為重慶、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首創高科副總經理安俠睿表示,創新產業研究院選擇註冊在沙區,立足重慶,放眼全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也是首創高科意在紮根沙區、與沙區協同並進、深耕集成電路產業決心的體現。
  • ...中國第二枚民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據介紹,「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由星河動力自主研製,採用三級固體串聯+液體上面級構型,運用了其自主研製的低室壓、高比衝、高裝填比的姿軌控動力系統,創新採用了面向低燃料消耗的火箭滾動通道簡約控制技術,首創基於三維實體建模和參數正交化的火箭模態精確預示方法。
  • 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完成第100次發射,今年北鬥太空密織網
    4月20日22時41分,青山環繞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響起巨大轟鳴聲,一枚火箭拔地而起直衝雲天——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被成功送入太空,這也是第44顆北鬥導航衛星。衛星進入工作軌道並進行一系列在軌測試後,將與此前發射的19顆北鬥三號導航衛星進行組網,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導航服務。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02次飛行,也是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00次飛行。
  • 星座組網刺激中型運載火箭發射,復用技術已在路上
    3.35米直徑的一子級和兩枚2.25米直徑的助推器取自長徵七號,再將長徵三號甲的三子級拿來做二子級,一個兩級半結構的新火箭型號就出現了。圖片來源: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整體來看,長徵八號全長約50.3米,起飛推力約480噸,7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超過4.5噸,相當於能一口氣將一輛大貨車發射到700公裡的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