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田雷友,男,1969年6月生,白水縣城關街道辦馮雷村人,大專文憑,高級職業農民、高級農技師。現任白水縣馮雷果業技術協會會長,白水縣馮雷益民合作社理事長,白水縣矮砧蘋果技術協會副會長,白水縣產業聯合會理事,果業技術託管協會理事,瑞雪、瑞陽蘋果協會理事,馮雷電子商務站長,同時還兼任了白水縣四季香蘋果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有機蘋果生產資料配送中心負責人。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蘋果生產國和消費國。世界蘋果總產量7600多萬噸,中國達4380萬噸,生產和消費規模均佔全球50%以上,其中西北幹區蘋果栽培面積佔全國三分之二。蘋果園呈現超量發展態勢,我國局部地區出現蘋果賣難現象,就昭示著產能已經過剩,根據以往規律,這種現象在沒有大的自然災害情況下,「賣難」將是蘋果銷售的新常態。
一、影響蘋果賠多賺少的因素
1、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
老齡化嚴重,勞動力不足。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快速推進,農村青、壯年,有知識和能力的多外出打工,從事果園勞動的多為老、弱、病、殘、婦。即30-50歲的和50-70歲的各佔一半,年輕人嚴重匱乏。很多地區在農忙季節出現勞工難找且價格昂貴的現象。
2、品種單一
蘋果品種單一,富士比例偏高。生產中主要種植品種為富士系(不同系號、長枝或短枝型),其中富士系佔種植面積的 70%左右紅富士蘋果比例過大,不僅影響中晚熟品種的發展,也影響了紅富士蘋果的效益和銷售。
3、缺乏統籌規劃
蘋果品種缺乏區域化規劃,品種選擇盲目性較大。品種幾乎沒有做出區劃規劃。各地方政府對蘋果品種搭配沒有進行統籌規劃,因產量過大而造成豐產不豐收。
4、蘋果總產量依舊是逐年增加的態勢
從建國之初10萬噸,到今天全國蘋果產量4000萬噸以上。全國的蘋果面積仍在繼續增加,儘管部分產區又遭受災,但全國蘋果產量將繼續增加。
5、蘋果總體價格持續走低
蘋果總量供大於求,榨汁加工用果減少,蘋果出口受阻,蘋果進口大增,國內經濟調整,增速放緩,加上國內各類瓜果數量猛增(近五年,每年瓜增300萬噸,果增800萬噸),蘋果在國內瓜果消費佔比下降,價格持續下滑。
6、蘋果生產成本繼續上升
尤其是人工成本增加顯著,農藥、肥料、紙袋等價格上漲使蘋果生產費用逐年增加。
7、買方市場已形成,蘋果「賣難」將呈現新常態
近年來,蘋果產業發展速度較快,目前種植面積已超過4000萬畝,而多年來市場磨合出的產銷平衡點為3000萬畝,大約有1000萬畝蘋果園呈現超量發展態勢。我國局部地區出現蘋果賣難現象,就昭示著產能已經過剩,根據以往規律,這種現象在沒有大的自然災害情況下,「賣難」將是蘋果銷售的新常態。
8、「好的不多、多的不好」亟待改變
蘋果,也有1到2元左右的低端蘋果;蘋果增產、優果俏銷,普通商品果價格回落、低端蘋果滯銷成為近年來蘋果銷售的典型特徵,「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是中國蘋果的最明顯特點。因為始終堅持「好看、好吃、營養、安全」的種植理念。「受制於不會投入、不願投入和不敢投入,絕大多數果農還處在追求產量、果品質次價低的初級階。
目前我國蘋果到了由產地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型、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重要關口。應適時利用近幾年果品價格出現下跌的機遇,從品種調整、樹種改良等多方面入手,徹底解決「好蘋果買不到、爛蘋果賣不掉」的尷尬局面,從改變品種老化、品系雜亂、良種比例少著手,採用新的栽培模式、使用機械、設備減少人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提高商品市場競爭力。
二、解決蘋果賠多賺少的主要途徑
1、政府引導果農科學種植,提升果品質量
通過內部交流、技術培訓、外部考察等方式,培養小規模種植,依靠科學技術發展產業。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增施生物有機肥,不用除草劑,保護環境,生產健康安全產品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2、轉變思路,營銷科學化
逐漸實現育苗、種植、產收、加工、包裝、冷鏈產業化。引入藉助電商、與商家聯盟、家庭農場,形成農資種植銷售一體化,目前,果農所採用的蘋果營銷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守株待兔」,農民將蘋果收穫以後放在家裡,等著客商上門收購;另一種是「提籃叫賣」,走街串巷地銷售蘋果。未來需要更多的營銷技巧。全面提升中國蘋果產業化程度。
3、蘋果質量繼續改進,企業品牌效應突顯
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強化科技支撐作用、加快完善營銷體制、加速整合品牌資源、建立全程蘋果種植服務體系。在國內和國際蘋果市場的激烈競爭中,蘋果由好看為先正在向好吃好看轉變。蘋果含糖量近兩年平均增加1-2度.不論是內在質量,還是外部包裝方面都進入世界前列。一批代表中國蘋果形象的好品牌正在被國內外市場所認可。好品牌的脫穎而出無一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4、蘋果果汁業恢復性增長,出口進入上升軌道
我國蘋果濃縮果汁經歷了艱難的調整期,通過行業協會協調,全國統一去庫存,今年果汁出口同比增加30%以上,行業止虧轉盈。國蘋果出口同比數量增加127%,金額增長108%,出現近十年來少有的增長局面
5、簡化栽培受到高度關注
我國蘋果栽培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中期及2000年後形成了三次明顯的栽植高潮。而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蘋果種植業中從業人員的老齡化趨勢日漸明顯。一方面是種植規模的持續擴大,另一方面是從業人員的減少及年齡結構的老化,形成了蘋果生產中的突出矛盾,因而,從本世紀初開始,蘋果生產中各種管理措施逐漸向簡化、省工方向發展。
6、矮化密植栽培進入快速發展期
矮化密植栽培是世界蘋果發展的潮流,展望未來,我國已具備發展矮化密植蘋果的條件,預計矮化密植栽培將在我國進入快速發展期。
①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有利於矮化密植栽培的推廣。隨著家庭農場、合作社、公司+農戶+基地等新型經營體的出現,集約化發展、規模化進入了快車道。
②矮化密植栽培觀念深入人心。由於矮化密植栽培易管理、結果早、前期產量高、所結果實品質優,近年發展進程明顯加速,2012年矮砧蘋果種植面積已達到22萬公頃,佔全年蘋果種植總面積222.1公頃的10%。
③蘋果矮化密植栽培技術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砧木、苗木、品種、肥水等因素一直是制約蘋果矮化密植栽培的關鍵,近年來隨著M9、T337等矮化自根砧的應用,大苗栽植短枝型品種配套技術的應用,肥料供給種類的增多,覆蓋保墒、節水灌溉、肥水一體化技術的應用,果園機械的普及,極大地優化了矮化密植栽培的條件,使矮化密植栽培由不可能變為可能,走向成功。
④矮化自根砧苗木已能批量生產。蘋果矮化砧木主要矮化中間砧和矮化自根砧兩種方式,近年來歐美等蘋果生產先進國家已在蘋果生產中大量應用矮化自根砧苗木,由於認識滯後及對矮化自根砧苗木繁育技術掌握不夠,我國在這方面卻發展緩慢。
⑤苗木質量大幅提高。隨著我國矮化密植栽培的推進,人們普遍認識到苗木的重要性,促進了我國蘋果苗木生產的轉型,苗木整體質量已有大幅提高。
⑥肥料供給有保障。蘋果矮化密植栽培對肥水條件要求較嚴,矮化密植的高產是建立在高水肥保障的基礎之上的。隨著我國肥料工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有機肥、微生物肥料的不斷開拓,使得蘋果生產中應用的肥料種類越來越豐富,數量越來越充足,生產條件得了極大的改善。
⑦節水栽培日益完善。我國絕大部分蘋果產區無澆灌條件,雨養特徵明顯,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已形成了覆蓋栽培為主、節水灌溉為輔的節水栽培模式,特別是從以色列等國引進的肥水一體化栽培模式,極好的改善了肥水供給狀況,對矮化密植栽培在我國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
⑧果園機械日益普及。多年來,我國農機工作者立足我國蘋果經營單位小,種植規模小的實際,研究推廣了適應我國小條田的小型機械,像小型挖穴機、開溝施肥機、微型旋耕機、除草機、彌霧機等,果園機械的普及,加快了果園現代化的進程,使得矮密植栽培的優勢得到進一步體現。
⑨配套樹體控制技術研究應用已經成熟。樹體調控是矮化密植栽培中的關鍵技術之一,隨著主幹形樹形的研究成果及推廣,為密植栽培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7、蘋果生產的「精品化」時代來臨
通過對近年市場的觀察,我們發現精品果始終保持著暢銷、俏銷勢頭,而賣難主要出現在普通果方面,這充分說明我國蘋果生產中精品果數量是有限的,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短缺即是商機,這昭示著蘋果生產的「精品化」時代已經來臨,生產中應以市場為導向,採取綜合措施,提高蘋果生產品質。
8、銷售方向由內銷向外銷轉變
長期以來,我國蘋果以內銷為主,外銷量始終在總產的10%以內,這與我國蘋果生產形勢和周邊市場潛力是極不相符的,我國是世界蘋果生產第一大國,周邊有東南亞、俄羅斯、中東等潛在的大市場。由於以往我國所產的蘋果國內基本上可以消化掉,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下的功夫是不夠的,現階段產能過剩矛盾突出,開拓國際市場顯得尤為迫切。
蘋果產區應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機遇,積極與沿線地區和國家對接,抓好蘋果推介宣傳,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途經地區和國家樹立良好的中國蘋果形象,為中國蘋果走出去創造條件,同時要抓好質量管理,積極進行生產基地認證,生產出符合國際標準的蘋果,內強素質,為中國蘋果融入國際市場打好基礎。
9、銷售方式由物流為主向物流與電商並進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蘋果銷售以物流方式為主,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模式電商的興起,網絡銷售已成為蘋果銷售的最新方式之一。由於網絡銷售具有快捷,保鮮程度好的優勢,受到中高層消費者及新生代消費者的喜好,但由於網絡銷售物流費太貴,銷售成本太大,其普及受到限制。我國蘋果銷售方式正在由物流為主的方式向物流與網絡銷售並進的方式轉變,網絡銷售在蘋果銷售中所佔的比重在逐年提高,已成為蘋果銷售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10、新一輪蘋果產業調整期已拉開序幕
在我國現有蘋果園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上個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甚至更早所建的蘋果園,這部分果園普遍存在栽培品種老化、樹齡老化現象,成為生產者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大多低效運行。有相當部分果園栽植在次生適宜區,所產果實品質不高,很難生產出優質蘋果。當前一些地方已經針對這兩類果園拉開了產業調整的序幕,正在探尋新的經濟增長之路。
11、省力化樹體管理的革命
①實施矮化寬行密植栽培
所謂矮化寬行密植栽培,要求行距比株距大2米以上,一般採用1×3米、2×4米和1.5×4米的栽培方式,樹形選用主幹形或高紡錘形,選用矮化苗或短枝型,經過矮化栽培,樹體高度控制在2.5米左右。
行間通暢,提高了樹體的有效光能利用區,解決了果園密閉問題,由於採用了有效的控冠措施,橫向枝(主枝)都很短,樹形上採用主幹、主枝(橫向枝)、結果枝的三級結構,利用下垂枝結果等,都大大地提高了果樹的通風透光能力,提高了果實品質和花芽質量。既不降低產量,又方便工作。
②減少級次是樹形變革的核心
既由原來的五級結構變為現在的三級或二級結構。即:主幹—橫向枝—結果枝或主幹—結果枝。這種樹形結構相對應的樹形具有以下優點。
一是成形快,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培養樹形骨架結構;二是由於結構簡單,更容易學習掌握;三是枝類構成合理,較高的結果枝與骨架枝比,保證了連年豐產和高的投入產出比;四是養分運輸路線短,效益高;五是省工省力。
因此,減少級次才是果樹變革的核心和實質,是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不論哪種樹形,都可以通過減少級次來簡化管理,提高效益,都可以通過減少級次來解決密閉問題。
③利用下垂枝結果
紅富士蘋果由於萌芽率弱,成枝力強,以及果苔副梢具有連年結果等特性,過去那種靠修剪培養緊湊結果枝組的做法並不合適,不進行短截,而通過刻芽、長放、拉枝、環割等促花手段,形成下垂枝結果的管理辦法,通過培養下垂枝結果,來改善果樹結果習性,提高效益,逐漸成為管理的核心技術。
④適當輕剪,適度留枝
幼樹期間冬季修剪量愈小,樹體發育愈快,生長量愈大;剪掉的枝條愈多,對根系的不良影響愈大,對樹體的削弱愈重,樹勢不容易穩定,人為造成年年修剪任務很重,修剪量很大。成齡樹,若輕剪過度,枝量過大,也會造成光照不良。因此,就個體來說,幼樹應輕剪多留,成齡樹在不影響光照的前提下也應儘量輕剪。
⑤去弱留強,集中營養
利用強旺枝轉化成結果枝組,是積極的、主動的,結的果處於生長和營養的優勢部位。所以去弱留強,利用強旺枝轉化成結果枝組,是利用蘋果樹生長、營養的優勢部位結果,這是多結果、結好果的基礎。
⑥以疏為主,少用短截手法
幼樹早結果,簡單有效的方法是順其自然,除中幹延長枝輕短截向上延伸外,其餘枝儘量少短截,靠肥水作用,使幼樹按樹形要求和調整的方向生長發育。對強、長的枝條先讓其成花結果,以果治旺,2~5年生的幼樹基本上不疏枝。
在早結果的同時,有足夠的長枝發生,通過調節,就可以連年結果:對進入盛果期的紅富士,不必短截外圍枝,更不必用短截手法培養枝組,只要及時疏除密擠的、衰弱的、嚴重影響光照的枝條,保證樹冠夏季的透光度在30%左右即可。
⑦培養單軸延伸的結果枝群
單軸延伸的結果枝群為「結果枝吊」。「枝吊」上的短果枝花芽質量高,不「抽乾」,不易受凍害。結果後凡能抽生中長果苔副梢的,果實個頭都較大。對這種「枝吊」每年修剪時保持單軸延伸走勢,嚴格進行疏果,一般可以連年結果。一旦「枝吊」衰弱,即可疏除或回縮至有中、長條部位,繼續培養「枝吊」。
⑧利用背上、外圍長條更新
一個強旺長枝,改變方位,形成結果「枝吊」。「枝吊」背弓處自然冒出1~3個長枝,選方向好的留1~2個,多餘的於嫩梢期抹除。對這類背上、弓頂部位冒出的長條,8月下旬~9月上旬向有空間的部位拉引,通過調節,又成一個新的結果「枝吊」。
年復一年,總是讓強旺長條變成結果「枝吊」。對多餘、衰弱的「枝吊」逐年清理,使結果「枝吊」的年齡不超過6年生,即可做到枝勢不弱,以長換短的健壯結果「枝吊」滿樹,年年豐產,立體結果,結好果,這是「珠簾式」樹形的基本特點。
⑨用角度控制枝條。通過改變枝條的角度,進而改變枝條的生長勢力,等枝條勢力弱下來了,然後再進行巧妙回縮,可徹底改變因主枝過長而造成的果園密閉問題。
⑩改冬剪為主為四季調整
傳統整形修剪只重視冬季,往往忽視了四季管理,許多枝條長了一年,到冬季還要被剪除,不僅浪費了大量營養,影響了按目的、方向整形,還易造成角度難開張,樹勢不穩定,花芽難形成。四季進行修剪。即:冬疏枝、春調芽、夏調梢、秋開角。
冬疏枝,主要疏除冠內弱枝、外圍競爭枝、背上徒長枝和過旺過強枝;春調芽,刻(塗)、抹、摳等方法,即刻芽(或塗抽枝寶)補空,抹除位置不當的萌芽,摳除發競爭枝的芽;
夏調梢,在5月下旬~8月份,及時疏除多餘梢,扭彎直立旺梢,拿特旺長梢等:秋開角,8月下旬~9月上旬,對角度小的1~2年生旺枝,採用拉、拿或開角器拉開角至近水平狀態,落葉後枝角穩定,比春季開角效果更好。對結果樹,也可在夏季、秋季疏除一部分過密枝,調整樹冠透光度,以利花芽形成和果實發育著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