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與楊帆合影。
眼鏡對於近視人群總是特別不友好,對於運動一族來說,則更是煩上加煩:跑步時一出汗眼鏡就容易下滑,遊泳時必須戴特別定製的泳鏡;打籃球時爭搶中容易碰到鏡片,踢足球時眼鏡容易「飛奔而出」。
如果你的職業恰好是一名體育老師,那以上每一項運動對於你來說無疑都充滿了挑戰。這個時候選擇摘鏡手術,就是「圓夢睛彩」的至佳選擇。今天我們的摘鏡主人公——體育老師楊帆,就是這樣一位摘鏡受益者,他選擇ICL晶體植入術,成功告別1000度的超高度近視,達到了術後左眼1.0、右眼1.2的清晰效果。
楊帆讀小學便就開始戴眼鏡,這一戴就是16年,視力從最初的300度,逐漸上升到1000度。談及近視的原因,他自己也總結了好幾個點:小時候看書的光照環境不行,過度沉迷於電腦遊戲之中,晚上躲在被子裡看漫畫……一套「近視組合拳」打下來,雙眼自然不堪重負,鏡片厚度也逐年上升。
眼鏡雖然戴在身,但楊帆絲毫沒有減少對體育的熱愛,只是在體育項目的選擇上,越來越受到限制。初中的時候喜歡打籃球,楊帆就戴著眼鏡和小夥伴們在球場上拼搶,到了高中,同學們發育得越來越健壯,球場對抗也越來越激烈,因為擔心磕絆到眼鏡,不得不把運動項目縮小到田徑項目上,即便如此,「跑步比賽的時候,還是得用一根繩子系在鏡腿上,綁在腦勺後面,怕眼鏡跟不上速度飛奔而出」。到了大學,運動項目進一步受限,只能選擇在健身房裡運動健身。
大學就讀於「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他,畢業後選擇了當一名體育老師,這時眼鏡帶來的不便愈發明顯了。經過一番考慮,楊帆也決定加入摘鏡大軍,以更清爽更陽光的形象出現。
在朋友的推薦下,楊帆來到長沙愛爾眼科醫院諮詢,屈光手術專科蔡望醫生為他做了詳細的檢查,然後告訴他,像他這種1000度以上近視,屬於超高度近視,不能夠做準分子雷射手術。「準分子雷射手術是通過切削一定厚度的角膜來實現近視矯正,近視度數越高、切削的厚度越大,如果過度切削角膜,會導致角膜變得過薄」。對此,蔡望醫生為他推薦了另外一種摘鏡術式——ICL晶體植入術。
長沙愛爾眼科醫院院長、「EVO Toric Visian ICL 1000」和「EVO Visian ICL 3000」獎項獲得者林丁介紹,ICLICL又稱有晶體眼後房型人工晶體植入術,把一個定製的人工晶體安放在人眼晶體前安全區,可以簡單理解為在眼睛內植入了一枚微小的隱形眼鏡。該晶體由高科技Collamer專利材料製成,該材料具有極高的生物相容性,植入過程不切削角膜組織,不破壞眼球的完整結構,堪稱高度近視的摘鏡「至優之選」。
在屈光手術專科醫生的推薦下,楊帆先後接受了左右眼的ICL晶體植入術,幾分鐘的手術時間,就輕鬆實現了他的摘鏡想法,複查的結果也顯示,術後視力達到了1.0和1.2。摘鏡後展示在眼前的新視界,也讓楊帆開心不已,「終於可以自由地選擇運動項目了,再也不用顧慮鼻梁上的眼鏡,這個摘鏡效果,我打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