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網貸陷入套路貸,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各種悲劇屢屢在我們身邊的親人或朋友身上發生。也許是無知者無畏,但老丁仍覺得很有必要具體闡述一下。
一、套路貸的偽善面貌
1、普法一下「套路貸」。
所謂套路貸:是對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假借民間借貸之名,誘使或迫使被害人籤訂「借貸」或變相「借貸」「抵押」「擔保」等相關協議,通過虛增借貸金額、惡意製造違約、肆意認定違約、毀匿還款證據等方式形成虛假債權債務,並藉助訴訟、仲裁、公證或者採用暴力、威脅以及其他手段非法佔有被害人財物的相關違法犯罪活動的概括性稱謂
徵信修復必須避開的套路貸
2、套路一:高息誘餌、惡意跑路;套路二:自融失敗公司倒閉跑路;套路三:風控不完善,倒閉關門
最常見套路手段有哪些?
A、車貸
市面出現的所謂「汽車抵押貸款」、「車抵貸」等,就是騙子利用有車一族急需用錢的心理,號稱可以押證不押車,只要安裝GPS就可以了。可是在貸款過程中,騙子會故意設置各種陷阱,以沒有按期還款或者車輛GPS信號失聯為由,惡意造成受害人「違約」,將車輛強行「拖走」或使用備用鑰匙悄悄開走,目的是讓你支付昂貴的拖車費或違約金。
B、現金貸
這也是套路貸最常見的手段,披著貸款的外衣,從事詐騙行為,讓很多新手小白、大學畢業生陷入以貸還貸的困境,再提供其他網貸幫助,從而讓借款人背上巨額債務,只能變賣家產用於還債。
C、房貸
套路貸的最終目的是侵佔借款人的房產、車輛等,所以貸款只是幌子,只要你上門申請貸款,就會有很多人扮演各種角色,讓你逐漸信任他們,任由他們擺布,從而籤訂下陰陽合同,有些專業的騙子還會製造銀行流水,就算上法院他們也不怕,最終強佔借款人的房產。
3、套路貸的實質是什麼?
需要警惕的是:「套路貸」的實質是一個披著民間借貸外衣行詐騙之實的騙局。「套路貸」已具備知識型犯罪的雛形,甚至有個別法律從業人員成為作案人的共謀或「軍師」,給予其專業的「法律指導」,提升「虛假訴訟」的勝訴率,獲取高額犯罪所得。
「套路貸」假借民間借貸之名,通過「虛增債務」、「製造資金走帳流水」、「肆意認定違約」、「轉單平帳」、「虛假訴訟」等手段,達到非法佔有他人財產的目的。由於「套路貸」隱蔽性強,且利用公權力「掃尾」,被害人很容易上當,警方提示市民儘量通過正當渠道貸款,特別要警惕「空白合同」。
二、弄清楚了套路貸,我們也要弄清楚什麼是網貸?
所謂網貸,外文名是Internet lending,p2p網貸是網絡貸款的簡稱,包括個體網絡借貸和商業網絡借貸。P2P網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
2019年9月,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聯合發布《關於加強P2P網貸領域徵信體系建設的通知》,支持在營P2P網貸機構接入徵信系統。此舉說明了什麼呢?說明P2P網貸是合法的!
既然你選擇的網貸合法(不合法的除外),那麼導致的貸款逾期這個責任必須自己承擔。當然因網貸不慎陷入套路貸,這個問題當然得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三、若不慎落入套路貸導致出現貸款逾期不良記錄,不要慌,收集證據,即便徵信出現問題,修復也是沒有問題的。
網貸在日常生活中確實可以解決急需錢的燃眉之急,但是網貸的利息比其他平臺的利息高是自然的。申請網貸,貸後管理自然免不了,頻繁的貸後管理會給你帶來什麼影響呢?
1、徵信查詢次數過多,會導致徵信花。
網上申請貸款頻率過多,會直接導致徵信報告花。徵信報告花了,對銀行審批信用卡和貸款有很大影響。因為銀行在審批信用卡和貸款時規定,最近半年或兩三個月的徵信記錄不得超過規定的次數。
2、頻繁網貸或是造成嚴重的逾期,直接導致徵信上黑名單
有一點,必須搞清楚,逾期的錢必須先還,短時間內絕對不能再申請任何的信用卡和貸款。未還清的貸款和信用卡也必須按時還款,繼續養成良好的信用記錄,過兩三個月之後,徵信修復成功概率自不必多說。
3、網貸徵信修復的步驟,必須先將你最近的網貸記錄及申請記錄列印出來,分析數據;若是因套路貸導致的徵信問題,有公安機關的立案文件,修復是肯定沒有問題,在這一點銀行也是理解和清楚的。
四、風險防範及徵信保護拆招
【案例】2018年9月,張女士和男友李先生在上海浦東某小區租了一間臥房,在籤訂房屋租賃合同時,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員聲稱,這套房屋只能押一付一,並向李先生推薦了一個APP,便於交租,實際上瞞騙他辦理了分期貸款業務。
【套路】由於押一付一的房租交付方式給張女士和男友李先生帶來的經濟負擔相對較小,近年來尤其受到歡迎。一些黑心中介為了能夠及時套現剩餘房租,先以「押一付一」的條件吸引張女士和男友李先生,隨後在籤訂合同時隱瞞或找藉口敷衍關於貸款的業務。張女士和男友李先生因未能及時向平臺還款,直接影響了個人信用和徵信。
【拆招】中介在張女士和男友李先生不知情的情況下簽約捆綁「網貸」,已涉嫌構成詐騙犯罪。因此在籤約時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謹慎選擇房租分期平臺,看清合同約定的利息以及違約條款,與中介和相關平臺交涉時,注意保存聊天記錄或錄音,為必要的維權訴訟保留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