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法學專業」之溫馨提示篇——
為什麼會有「如果不是家裡窮,誰出來做律師」這種說法?
正在填志願的也好,正在讀大學的也好,正在考律師證的也好,可能很多人都在「想要跳坑,選擇人生」的時候,看到過一些關於律師職業的問題。
其中,「如果不是家裡窮,誰出來做律師」這句話頻繁出現,有些人非常不解,不了解律師行業,而且還有諸如「律師前期工資非常低,大多數人堅持不住轉行了」「律師這個行業需要人脈和資源」的說法。可是,前期極低的工資和沒有人脈沒有資源不正是窮人家的孩子的痛處嗎?
於是,有人想知道,「如果不是家裡窮,誰出來做律師」這句話是不是正確的?如果不是,是因為現在的時代和環境與以前不同了,還是一句自我調侃?
這句話,是有出處的!
家裡窮,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一定經受了貧困之苦,淤於內心之痛;一定經受了飢餓之苦,以致肌膚消瘦;一定經受了筋骨勞累,直至熬更守夜。
做律師,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律師執業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恪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律師執業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律師執業應當接受國家、社會和當事人的監督。律師,稱之「重任」一點兒也不為過。
於是,有了「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的說法。家裡窮,必然成為做律師的基本條件。否則,上天怎麼可能把律師之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呢?
不僅如此,做了律師之後,同樣有可能經受貧困之苦、內心之痛、筋骨之勞、飢餓之苦…… 沒有之前「家裡窮」的先決條件,哪能再受重複之苦?
事實上,「如果不是家裡窮,誰出來做律師!」就是出自於《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現代版)。
言歸正傳!
任何行業,都有二八定律,律師這個職業也不例外。
任何行業,都需要不斷學習;任何行業,都需要不斷努力;任何行業,都不能坐享其成、不勞而獲。
調侃也好,事實也罷,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儘管這句話老生常談,但同樣經久不衰。否則,就不會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現代版了。
正在填志願的也好,正在讀大學的也好,正在考律師證的也好,想要跳坑的朋友,請慎重選擇!律師職業,不過是表面光鮮而已。當年,我就是「盲填」志願,走上了「不歸之路」。
不過,只要肯攀登,應該有前景!
記住,法學專業遠不只做律師這一條路。
近期,正是高考志願填報之時,有些朋友在諮詢「法學專業」填報方面的事宜,這裡就統一做一個回復。
個人觀點,不做參考。
附:以下才是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