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電影擁有規模和品牌優勢,2019年總票房88.4億,市場份額13.8%。隨著2020年春節檔的臨近,投資者對娛樂類股票躍躍欲試。身為這個板塊的龍頭,萬達電影最近兩個月累計上漲近60%,形勢一片大好,可與2017年6月媲美。
兩年半以前,萬達電影股價曾觸及40元(復權價),不料隨後迎來的是「股債雙殺」和曠日持久的停牌。投資者苦等17個月後,萬達電影於2018年11月5日復牌並公布了幾經調整的重組方案。資本市場以跌停迎接久別的萬達電影,整整一周均以跌停價開盤,市值蒸發300億。堅守在「山頂」的投資者遭受近45%的資產縮水。
在隨後的一年裡,萬達電影跌到15元以下,直到2019年末迎來反彈,截至2020年1月中旬,股價回到20元以上,市值約450億。
國內院線龍頭,響噹噹的「績優股」,市值450億有合理性,但萬達電影發展前景不甚明朗。
電影放映業務的人口紅利殆盡
1)「百億併購」的效果
2015年萬達電影營收增速達50%,其後一路下挫,2017年跌至18%,2018年跌到6%,2019年H1為負11%。
萬達電影營收增速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核心業務——電影放映增長乏力。而收購來的萬達影視(主營電影、電視劇製作發行及遊戲發行)曾被寄予厚望。孰料並表後,其營收下降比母公司萬達電影更嚴重。
2019年萬達電影正式完成對萬達影視95.77%股權的收購,對價105.2億。萬達影視原股東承諾2019年至2021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8.88億、10.69億和12.74億。
萬達影視主營業務包括電影製作發行、電視劇製作發行及遊戲,2018年營收11.77億(其中2800萬與萬達電影是關聯交易,合併報表後剔除)。
萬達影視「下車伊始」就來了個「跳水錶演」,2019年H1營收同比下降53.8%。
假如沒花105億,萬達電影2019年H1營收跌幅為4.7%。花了105億,跌幅反而擴大至11%。#坑爹#
2)增加影院和銀幕的邊際收益
截至2019年6月末,萬達電影開業影院數達617座(較2018年末增加22座),銀幕總數達5487塊(較2018年末增加208塊)。萬達電影旗下影院平均每家有9個放映廳(即9塊銀幕),這個數字最近5年沒有發生變化。
萬達電影硬體居國內院線之首,5487個放映廳有321個安裝的是IMAX巨屏,有41家是「杜比影院」。
坐落在「高大上」的萬達廣場,擁有一流的放映設備,萬達電影單塊銀幕的邊際效益卻逐年下滑。2015年,每塊銀幕(也就是每個放映廳)每月接待6000人次、收入25.5萬(以期初、期末銀幕數均值做分母)。
到了2019年前6個月,每塊銀幕每月接待3340人次,收入14.4萬。幾百平米、裝修堪稱豪華的放映廳,用最好的設備,每天100多人觀影、每月毛利潤大約9000元!與想像中「日進鬥金」的場景相差很遠。
或許對萬達院線而言,人口紅利已基本吃完。一家三口去萬達看電影,加上爆米花、飲料、打車,支出不菲。IMAX的確震撼,但「震撼」次數太多錢包受不了。
與萬達院線相比,面積小、租金低、放映廳座位少的「廉價」影院更有機會大行其道。順豐增速被中通碾壓、京東增速拼不過拼多多,都與曲高和寡有關。普通消費者選擇產品或服務的次序是:有沒有、便宜否、好不好。
幾塊業務賺錢都不容易
電影放映主要成本包括票房分帳成本、場地及設備租賃、折舊。2015年,萬達院線毛利潤率為25%,並不算高。到2018年跌到10%,2019年H1更是只有6%,幾百平米的放映廳一個月下來毛利潤不到1萬元。
廣告營收不到放映收入的四分之一,但毛利潤率要高一個數量級。因此從2017年開始,廣告業務毛利潤超過放映業務。2018年廣告、放映毛利潤分別為17.3億和9億;2019年H1,分別為7.4億和3億。
商品銷售(俗稱「賣爆米花」),2019年H1毛利潤6億元,為放映業務的一倍。
2019年H1,廣告、商品銷售毛利潤合計13.8億,是電影放映毛利潤的五倍。在它們的拉動下,萬達電影整體毛利潤率維持在30%一線。2019年H1毛利潤20.9億,毛利潤率為28%。
不過有一個問題:2018年10.1億銷售費用中,廣告宣傳費為2.66億。其餘清潔、保潔、薪酬、系統維護、保險、物流、維修等支出,如果在計算毛利潤前扣除,2018年放映業務毛利潤僅1.56億,毛利潤率1.7%。
2019年H1銷售費超過放映業務毛利潤,也就是說萬達電影放映基本無利可圖。
廣告、商品銷售是放映業務帶來的人流的變現,半年1億人次是被電影吸引來的。單塊銀幕吸引觀影人次的能力下降,廣告、商品銷售收入必然隨之縮水。
美團外賣每年配送80億單,瑞幸咖啡引流能力亦達10億量級,雖然流量屬性、含金量有差異,但如果萬達放映業務不賺錢而作為引流工具,每年2億人次的變現能力已經見頂。
2015年,萬達電影淨利潤同比增速開始低於50%。2017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1%,2018年僅為1.5%。
2019年H1,萬達電影淨利潤5.24億,同比下降61.9%(不計被併購業務,降幅則為41.8%)。
電影放映幾乎無利可圖,廣告、商品銷售是「衍生業務」,缺乏獨立的發展路徑。
100多億併購來的萬達影視,剛進門就「變臉」,2019年H1營收同比下降50%以上。沒有增光添彩,反而拖累萬達電影整體業績。
「百億商譽」
2015年1月22日,萬達電影(曾用名:萬達院線)在深交所上市。首次公開發行6000萬股,募集資金淨額12.4億。
2015年6月23日,萬達電影與HG ANZ籤署收購Hoyts全部股權的協議,對價折合人民幣22.4億。Hoyts在澳大利亞、紐西蘭擁有52家影院、424塊銀幕。
2015年萬達電影營收、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49.9%和48.1%。其中境外收入6億,對營收增長的貢獻率達22.5%。
2015年內,萬達電影還完成了對慕威時尚及世茂影投的收購(總對價為22億),同時通過向關聯方配股募集21.8億配套資金。
2015年末,萬達電影無形資產從3944萬增至6.59億,商譽從2300萬增至51.7億;長期待攤費用從12.4億增至20.6億。除此之外,萬達電影還為Hoyts提供了21.3億連帶責任擔保。凡此種種,都可視為大舉併購的代價。
更大的手筆還在後面。
2016年2月萬達電影開始停牌,這次是擬以375億收購萬達影視100%股權及募集不超過80億配套資金的預案。但到8月份這宗重組被中止,主要原因是併購標的包含的傳奇影業在2016年扭虧無望。
2017年6月因「謠言」暴跌後不久,萬達電影於7月初再次以「重大資產重組」停牌。17個月後,萬達電影重新拋出的重組方案是以105億併購萬達影視95.77%股權,對價差這麼多主要是因為傳奇影業已不在交易範圍之內。
截至2018年末,萬達電影商譽帳面價值為95.6億,不攤銷,沒有做減值準備,而是一年一測。其中28.1億因收購國內院線產生的商譽資產相對優質。HG Holdco Pty Ltd.商譽高達33.2億,租賃期滿後拆除裝修復原場地的費用已經在逐期預提,卻沒有一分錢商譽攤銷,令人擔憂。
萬達電影離真正復甦還有一段距離,至少到2021年才能見分曉。
本文源自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