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一橋大學可能剛來日本的同學會比較陌生,但對日本的大學院校有一定了解的同學我相信都會知道這所學校的名號。一橋大學作為一所純文科的大學,其文系學科研究成果能夠和一票綜合型大學平分秋色,從此就能夠看出其學術水平是有多出類拔萃了。
今天紐扣醬請到的便是來自一橋大學社會學研究科的前輩,他將結合自己的考學經驗和就讀體驗為大家帶來專業權威的學校介紹以及一橋大學社會學研究科的詳細攻略。
本次訪談將分為學校介紹和考學指導兩個部分為大家詳細說明。
小編:Y前輩你好,這次非常榮幸你能夠回紐瀾為各位有志向報考一橋大學社會學研究科的後輩們指點迷津。
Y前輩:不敢當,不敢當,這次我也只是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學校情況和考學經驗,儘量幫大家避開一些考學的雷區,少走彎路。
小編:哈哈,那麼請大佬開始你的表演吧!
◆ 相信很多剛來日本的朋友會問一橋大學究竟是一所什麼樣的大學?
和大家一樣我剛來日本的時候也抱著這樣的疑問。經過我在考學之前的資料搜集以及實地考察之後對於一橋大學有了比較全面的一些了解。
首先,一橋大學是一所只有文系學科的純文系大學。也就是說,所謂的理工學部,醫學部之類的,是不存在的。
此外,在大學院這方面,一橋在1996年另開設了「言語社會研究科」(請注意不是「社會學研究科」)。由於一橋在創辦伊始有設置文學部的想法,但最終未成形,所以文學類專攻算是在這個年輕的研究科中得到了另一種實現。
而且,「言語社會研究科」在2005年,更是設置了所謂的第2部門-「日本語教育學位取得プログラム」,也就是廣受同學們青睞的「日本語教育」專攻,該部門的指導教員人數雖然並不多(僅有9位),但是其中的庵功雄和石圭兩位教授絕對是日本語教育研究界人盡皆知的泰鬥級人物。綜上所述,有志於從事文系研究的大部分同學,幾乎都可以在一橋找到適合自己研究方向的指導教授。
◆ 關於一橋的大學排名和社會認可程度相信也是很多同學關注度很高的一個問題。
畢竟大家畢業或是繼續升學的話一個名門院校的出身是會加不少分的。
據最新的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一橋大學位列第456位,儘管這個排名在世界範圍內可能並不能算是特別出眾,但是我們如果把榜單放到日本範圍內來看,除去舊帝大和早稻田大學等擁有完整學科建設的超大規模大學,一橋大學位列第14位,在僅有文系學科的大學陣中排名最高,不得不說,這一所特立獨行的大學在日本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位置是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的。
此外,一橋大學還有許多個第一,如:
1. 在2017年版「有名企業400社の実就職率」的排行榜中,力壓所有大學排名第一;
2. 在QS亞洲大學MBA排行榜中,位列日本第一(第二名是早稻田大學的MBA項目);
3. 早在2000年之前就和舊帝大集團同步完成了全學科「大學院重點化」建設,意味著在當時,一橋就華麗轉身成為了一所名副其實的「研究型大學」。
所以,儘管在和東大的文系學科群競爭中,一橋一直處於且將長期處於萬年老二位置,但是該校在日本的社會地位和被認可程度依然不容忽視。
◆ 大家在擇校的時候或多或少會在意大學的地理位置和校園環境。
一橋大學地處東京西部的國立市。雖然遠離都心,但是交通相對便利(距離新宿乘坐中央線需要27分鐘)。並且國立市周邊基本都是以居住區和各中高等學校為主,可以稱得上是學區了。同時一橋大學校園內環境優美,樹木鬱鬱蔥蔥,對於靜下心來研究學習的同學來說絕對屬於不二之選了。
校園的話,如果和國內大學比起來其實並不算大,屬於20分鐘可以從頭到尾走到頭的面積。大學內建築古樸而優雅,並與普遍採用哥德式建築的東大,早大反道而行之。一橋的代表性建築採用的是歐洲修道院古風的羅馬式建築。校園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各建築之間設計間距合適,加之良好的綠化環境,天氣好的時候,校園常變成周圍孩子們的「市民公園」,在體現研究型大學對於學術嚴謹印象的同時,大學也表現出了親民,柔和的個性。
正因為地處遠離都心的「荒村僻壤」,一橋大學具有良好的可以使人好好學習的環境(笑)。周邊既沒有鬧市區的種種誘惑,也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連日本無處不在的パチンコ店都沒有容身之處。有的只是古舊的書店,富有格調的咖啡館和很多並不大但很有特色的餐廳。而在日常生活上,一橋大學周邊的超市,便利店,銀行皆在步行圈內,個人覺得是非常方便的。
◆ 此外一橋大學有著在全國大學範圍內都「有數」的圖書館。
上文說過,一橋只是一所文系學科大學,存在藏書類型上的先天不足,但即使如此,根據螢雪時代編集部在2017年公布的全國圖書館調查,一橋的藏書數依然穩居第15位,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其中的「開架圖書」(即可借閱圖書)數量超過60%,擁有遠高於其他國立大學圖書館普遍不足50%的超高水準。這個指數意味著使用者的便利。
作為留學生的我,在這裡可以看到在不少國內圖書館都稀見的孤本和古籍。比如:民國時期的《大公報》和建國後的《人民日報》全部收藏,各種港版臺灣書籍等。在這所分類詳細,收藏完整的圖書館中,常讓人在此混跡一天且流連忘返,每次都讓我有「我要在這裡做一輩子學問」的衝動(儘管每次出圖書館都能忘了自己剛才的誓言【笑】)。
◆ 如果是大學院課程的學生,一橋可以為每一位學生安排最多八人一間的研究室(實際上大概最多5人左右一間)。
所以學霸們講研究室「自宅化」屬於日常現象(睡袋,生活設備,洗漱用品一應俱全)。
所以,作為想要好好學習,本科讀完讀修士,甚至博士的同學來說,一橋在學習的硬體和環境上都是一個上佳的選擇。
◆當然比起校園環境,我覺得想要大家更為關心的就是一橋大學的教授們如何了。
一橋大學的教授們給我的感覺首先就是普遍傳統而低調。
傳統在於即使一橋擁有不少極富個性,看上去有些「不羈」的老師,但是對於學術的專精程度以及鑽研精神卻是非常相似的認真。以我所處的社會學研究科為例,老師們每年的教學任務和大學行政任務多半由自己掌握,多數時間可以放在自己的研究中,這也直接影響到了一橋大學對於學生畢業時的高要求。即:高水平不間斷持續輸入的老師,必將輸送出一批高水平的學生。
低調則在於一橋從來不乏超高學歷的老師,世界名校出身的教授不可勝數,但是舉手投足之間,老師們卻很少以學歷和資歷炫耀,更多的是以高水平的研究業績來說話。同樣以本研究科為例,有著在環境堪稱惡劣的國家做過十數年人類學研究的老師,也有擁有數個博士學位卻依然數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做著基礎社會學研究的老師。我想,在這個環境中,學生們在仰望老師們的同時,心裡更多體現出的是一種對無邊無涯的學術世界的敬畏。
◎ 接下來我想和大家說一下我所就讀的學科-關於社會學研究科。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一橋大學是唯一把社會學作為單獨的學部-大學院,並設置「社會學研究科」的大學。可見一橋大學對於社會學研究的重視以及希冀成為日本社會學研究據點之一的雄心。這也就意味著,當我們對一橋的印象還停留在「商科名校」,「經濟學名門」的時候,一橋大學對於社會學研究科的建設和投入,其實是絲毫不遜色於其他的研究科的。
而且,對於一橋大學社會學研究科的分類明晰且明細,分為社會動態分野,社會研究分野,人間行動分野,人間社會形成分野,綜合政策研究分野,歷史社會研究分野以及地球社會研究專攻,涵蓋了社會學研究的諸如:國家,傳媒,社會心理,社會福祉,教育社會,人類學,社會調查的各個領域,優秀的教授們則在其中各司其職,共同構築了一個在日本高等教育中少有的社會學研究陣。
另外,一橋非常倡導倡導「越境」型研究,也就是跨學科研究的大學。這一傳統自然也體現在了越境型研究屬性極強的社會學上。學生在主修自己的主ゼミ的同時,還可以選修副ゼミ,副ゼミ的選擇並不限於自己所屬的專攻,更不限於社會學研究科。只要明確的表明需要指導的必要性,其他研究科的老師都會作為第二指導教員而積極接收。這就使得社會學研究科的論文多數都極富個性,從經濟學角度研究社會問題,從社會學教育研究公司經營等課題都變得有可能。
而且,一橋還和如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東京工業大學等醫科,理工科大學都有學科學術級合作。且允許學生從這些大學的課程中取得學分,以充實自己的研究成果。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我寫的文章應該能夠對於一橋大學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那麼現在我想和大家聊一下最為核心的問題-也就是該如何準備一橋大學社會研究科的相關考試。
◆ 首先需要說明就是社會研究科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研究科。
一橋大學社會學研究科分為「綜合社會研究專攻」和「地球社會研究專攻」兩個大類,其中「綜合社會研究專攻」又下屬6個小的「分野」,事實上是把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師劃分成了6個「指導教員陣」。
我本人所屬的ゼミ屬於後者。對於二者的區別,官方的說明是:
「地球社會研究専攻では、より學際的な視點から、具體的な問題に焦點をあて、非歐米的な視點からの課題の発見および問題の解決にチャレンジしていきます。」
簡而言之,即是所謂的研究視野及角度有所不同。我個人認為,真正意味上的差異性其實並沒有那麼大,或者可以把地球社會研究專攻理解為「無法放入綜合社會研究專攻的指導教員」的特殊分野。請同學們在實際考學的時候並不用糾結,我們依然應該堅持指導教員中心制。另外還有一點需要補充,這兩個專攻的畢業要求學分都是30分,只是在選課範圍等細微末節之處略有不同。
掌握了社會學研究科的基本信息之後我們便可以開始了解一下考試形式了。
一橋大學社會學研究科的考試每年有兩次,分別為當年9月的秋季入試和次年1月的春季入試。 「綜合社會研究專攻」和「地球社會研究專攻」的主要差異體現在考試內容和考試形式上:
「綜合社會研究專攻」採取「外部英語成績+筆試+面試」的形式。
「地球社會研究專攻」採取「書類選考+面試」的形式。
我們乍一看,似乎後者的考試形式更加簡單,並不需要英語成績,其實內裡玄機未必如此,我們且慢慢道來。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從2019年入試開始,「綜合社會研究專攻」在秋季入試中開始要求提交外部語言成績了。(是的,去年都不需要)興許是本年度開始,社會學研究科由於受到眾多留學生的青睞,乾脆直接廢止了之前的語言考試,開始簡單粗暴的採用了所謂的「外部語言成績」的方法來解決閱卷產生的人工勞動。
對此,官方解釋是:允許考生提交以下所有的語言成績,且不限定語種。雖然語言成績並非出願絕對要求,但是官方有云:
「提出は任意ですが強く推奨されます」。
所以作為留學生來說,提交一個「JLPT+英語成績」的組合應該是大部分考生的選擇。具體可以作為提交之用的語言考試成績如下表:
其次,有志於參加「綜合社會研究專攻」考試的同學,需要在3個小時之內,寫作兩篇小論文。考試範圍是:「自己所選指導教授所屬專攻下的小論文一篇」以及「不限定專攻的小論文一篇」。也就是說,相當於「主論文+副論文」的概念。我個人認為,一橋大學社會學研究科在入試之初,已經向考生表達了本研究科對於「越境」研究的重視。
「綜合社會研究專攻」的春季入試,和「地球社會研究專攻」的秋春季入試都將採取「書類選考+面試」的形式進行。其中真正讓人無法琢磨的「書類選考」個人認為才是最不明覺厲的東西。因為毫無客觀的判斷和審查基準,全憑數十位社會學研究科的老師組成的考官陣來對考生提出的書類進行判斷,給予是否通過的結論。所以,這裡很可能有相當部分同學,交了3萬日元的報考費,在這個環節就莫名其妙的被刷了(但是反之,一旦書類選考通過,將意味著考取概率將大大提高)
有幸能夠通過了筆試或者書類選考的同學,都將面臨一個長達45分鐘的超長面試。(個人了解這個時間在全國範圍的大學院選考中都名列前矛,甚至比一些大學的博士後期課程的面試時間還長。)修士的面試官是包括自己選擇的指導教員在內的兩名老師,他們將圍繞著你的研究計劃書事無巨細的進行全方面提問。而且除研究計劃書之外,幾乎沒有半句廢話,尤其是對於研究動機,可能性以及研究方法等更是不厭其煩的提問。
面試的最後,如果考生選擇的是不需要提交外部外語成績的入試形式,老師還會給出一頁英文的學術文章要求考生現場讀解並翻譯(內容和自己的研究分野有關,形式為英譯日)。
最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
1
個人經歷與研究課題的契合
我本科出身校是國內一所雙非院校,取得的是漢語言文學+日語的雙學位。畢業在珠三角的日資企業有過3年工作經驗,之後還在小學有過三年的基礎教學經驗。之後我以研究生的方式入東京學藝大學國語教育研究科,並在半年後順利考上了修士課程進行教育學研究。之後由於研究方向從教育學向社會學方向偏移,所以在備考中早早就確定了一橋大學社會學研究科為自己的下一個目標。
由於我的研究方向是社會-文化方向研究,所以在很早就開始考慮教育和社會學的關聯性,並以此構思自己的研究計劃。我的工作經歷也作為了一個研究契機和鋪墊,被我融入到了研究計劃書之中,所以我覺得個人經歷和研究課題的契合度,也就是說明我們從事這個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在考試中非常的重要。這一點不僅僅是對於社會學研究科的考試,相信在參加任何研究科的入學考試的時候都是非常必要的。
2
著眼於「研究計劃書的形成」而不是「研究計劃書的完成」
這是我在指導同學們的研究計劃書的時候反覆提及的一個重點。
有的同學認為研究計劃書的完成就是備考的結束,我認為這樣的想法是有失偏頗的。研究計劃書雖然只是一張或者數張紙,但從宏觀的角度想,它反映的是考生兩年院生生活的整體規劃,甚至可以關聯到今後的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
所以,比起研究計劃書本身,「研究計劃書之前的內容」和「研究計劃書之後的內容」我覺得同樣不容忽視。
還是以我個人為例,在著手寫作之前,我對研究思路和研究動機進行了充分構思,並有針對性的查詢了相當的論文和著作。在完成之後,我又對面試中老師可能針對研究計劃書提到的問題進行了設想和預判,同時在出願的前一天還在不斷的潤色和修改。我想這一系列努力,最終都成為了讓自己的研究計劃書變得更有說服力的重要因素。
3
考學時所體現出的耐性和黏性
作為一名普通考生,我並沒有顯赫的出身校,也沒有社會學相關的研究經歷。在深知自己短板的情況下,我儘可能的避開考學時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經歷並尋找合適的指導教授。
我首先給老師寫了郵件。在老師約我見面之後,他邀請我先見學研究室ゼミ。在見學之後,我又向老師提出之後能作為旁聽生持續參加ゼミ。一年之後,在對ゼミ充分了解的情況下,我出願參加了考試。
我個人認為,抓住儘可能的機會,向老師體現出自己對於研究和學習的耐性和黏性是非常重要的。大學院說明會,嘗試申請參加ゼミ等嘗試,都是可能指引你通向合格之路的明燈。因為誰也不知道我們究竟要努力到什麼程度才能合格.
誰又能說,你今天看似微乎其微的一絲努力,不會成為關鍵性的一步呢?成功和失敗的牆壁,有時候就薄如一層紙,你說是吧?
④在書類審查環節開始アピール
首先,在大家拿到募集要項之後,務必仔細,從頭到尾,事無巨細的閱讀。(如果有讀不懂的部分,請拜託的指導老師)必須提交的材料我們當然要按照要求提交,但是如果在提出書類中出現了,「如果有什麼研究業績,請提交」之類的部分,請同學們加以重視。
比如說我個人在本科階段的時候,曾發表過什麼論文,得過什麼獎項,這個時候我當然可以在這個時候就開始アピール。因為我們上文已經說過,所謂的「書類選考」,實際上玄之又玄,我們並不知道這個選考的基準在哪裡,所以,從這一個環節開始,就全面向老師推銷自己一切的優點吧!
⑤在面試中最大限度的體現出自己的特點
雖然一橋大學社會學研究科的面試環節十分冗長,但通過長達45分鐘的面試,老師確實是可以對考生有相當全面的了解。對於研究計劃書的把握自然不必多說,我希望同學們可以在這之外,更多的體現出自己的特點。比方說,自己對於研究社會學,有文學研究的基礎,有教育學研究的基礎,有哲學研究的基礎,看過什麼書,參加過什麼講座,都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向老師體現。
其實,一場「自我感覺良好」的面試,常常會換來不合格的結果。所以,對於老師的問題,不顧左右而言他,有一說一的回答態度,絕對是體現出考生人品和「學實」的加分項。面試的分數對於每一位考生來說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時候老師在進行完書類審查之後,就基本決定收這位同學了,有的老師可能在看完書類審查之後,發現有好幾位同學都在這個水準。對於前者來說,面試屬於體現自己的日語能力,對研究計劃書的闡釋力的「臨門一腳」環節,對後者的同學來說,面試則是關係到合格與否的重要組成部分。請同學們記住,面試表現的不光是「學力」,而是你在老師心中,作為一個研究者的「人間性」。
(上圖為一橋之秋。同學們,秋季入試已近在咫尺,抓住今年秋季的入試良機,讓我們為合格名校而努力吧!)
Y前輩不愧是一橋大學的修士,小編在此非常感謝他能回到紐瀾,為大家提供如此詳盡專業的攻略。那看完這篇乾貨之後你是不是也對一橋大學和社會研究科有了進一步深入地了解呢?
也許除了一橋大學的社會研究科之外,你是不是也有想過報考其他大學的其他研究科?歡迎留言諮詢紐瀾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