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500個品牌經濟總量比例小
據悉,中山市已有各類品牌超過500個,但這些品牌企業的經濟總量不到全市經濟總量的1/4,這充分說明中山經濟還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星星多,月亮少。
今年兩會現場,市委副書記、市長陳良賢指出,是今年的第二個重點工作。「我們不是不要傳統產業,不是說不要星星,只顧月亮,而是要達到星月同輝,通過打造月亮,帶動更多星星的健康發展」。
政府相關人士指出,中山市的發展面臨土地資源少、環境壓力大、產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要推動內資百強企業做強做大,兼顧星星和月亮,達到星月同輝,必須切實推進民企重組工作。
實際上,企業界早已意識到這一問題,並在前幾年已經悄然開始併購之路。其中,2011年9月,欖菊集團斥資近6000萬元收購阜沙冠宇玻璃廠的土地廠房及設備一批。企業通過收購的包括玻璃生產線在內的機器設備,淘汰掉原有的高汙染設備,對廠房設備進行大面積改造,以全面配合後續公司在洗滌類產品上的產能和銷售擴張。
動作:「一企一策」幫企業突破瓶頸
今年6月8日,中山市委市政府下發了《大力實施「新三百」計劃促進骨幹企業加快發展工作方案》。方案明確指出,未來將圍繞「新三百」計劃,鼓勵和引導骨幹企業增強市場主體地位。
記者獲悉,在具體執行中,將著力於發展總部經濟,積極引導培育企業打造總部形態,鼓勵開展關聯企業資源重整,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把「兄弟型」公司重組成「父子型」公司,建立總部型企業。按照《關於鼓勵發展總部經濟若干意見的補充意見》(中府〔2012〕63號)及相關總部經濟配套政策,對符合總部認定條件的企業給予相關政策扶持。
此外,還鼓勵培育企業作為併購方發起兼併重組,對培育企業在併購重組中遇到的問題,可採取「一企一策」措施予以扶持。
方案中還提到,對培育企業增資擴產的設備投入、廠房建設投入全額納入技術改造資助範圍,並適當提高資助標準。對認定為總部企業的培育企業在境內市外擴張的生產性項目,與市內項目享受同等的產業扶持政策,按中山市工業發展專項資金技術改造項目資助相關細則執行。
除此之外,市政府還將在財政、發展用地指標、能源資源等方面對入選「新三百」的企業予以扶持和優惠,其中將在市工業發展專項資金中每年安排1000萬元作為「新三百」專項資金,主要資助培育企業編制發展規劃、內部關聯企業重整、外部兼併重組和擴張性項目建設等。
展望:已培育出6家逾百億企業
按照此前公布的實施方案,鼓勵企業自主申報「新三百」計劃,申報的企業將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會同相關部門篩選出培育企業,提出審核意見。南都記者近日獲悉,已有6家企業產值超過百億,超過任務目標的一半。不過,具體名單並未公布,中山市經信局相關人士表示,還將進一步審核。
政府出手培育「新三百」計劃,對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可謂福音。省人大代表、中山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魯楚平提出,希望對重點企業的扶持方式加以創新,比如改變過去財政補貼等大包大攬的做法,採取股權投資等市場化運營機制,為企業發展自身注入更大的動力,實現政府企業的雙贏。
省人大代表、中山市科技局局長徐小莉表示,「新三百」戰略環環相扣,有時一個大項目就可以帶動一個產業集群。比如,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的中山北鬥導航基地,規劃到2020年工業總值將達到300億元,其中導航位置服務新興產業產值超過200億元,通過北鬥導航及位置服務帶動傳統產業新增產值100億元。
[新政釋義]
這是基於中山市此前實施的「三個一百」戰略提出來的。即進一步整合各種要素資源,堅持抓大放小、抓點扶面、優中選優,集中力量鞏固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自助創新能力的行業領軍企業和產業集群,力爭到2016年底,培育10家百億級大企業大集團,100家10億級企業,10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包括5個五百億級和2個千億級集群。
[政策解讀]
中山市政府近日向媒體發布「新三百」計劃的最新消息,目前全市產值超過百億的企業已有6家,超過任務目標的一半,百億企業數量在全省排名第三。「新三百」計劃的實施,被中山市政府寄予厚望,希望通過此舉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整合資源要素,形成扶持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