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髮,也算是日常生活中一項必須的服務了,而針對這一需求,許多商家也打出了諸如「20元理髮3次」,「辦卡半價」等等優惠標語。那麼,這些活動到底是真優惠還是假優惠呢?
近日,南京一家大學門口的理髮店因實施「軟暴力」被查了,多名大學生報警稱曾在店內遭到脅迫。該店聲稱剪髮只要20元,但剪髮過程中會被強行抹上「高價產品」,直到結束時,才告知消費上百,辦會員卡可以便宜。經查,至少20餘人被強迫消費,目前8人因強迫交易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到4年不等的刑罰。
一、什麼是強迫交易罪?
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規定,強迫交易罪,是指以暴力、威脅手段強買強賣商品,強迫他人提供服務或者強迫他人接受服務,情節嚴重的行為。本罪主體為一般主體。
強迫交易行為屬一種擾亂市場管理秩序的違法行為,這種行為在商品交易或服務交易中並不鮮見,因此,為了不至於打擊面過大,而規定了強行商品交易行為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能構成犯罪。所謂情節嚴重,應當包括以下幾點:
1、促成不公平交易,非法獲利數額較大的;
2、多次強迫交易的;
3、社會影響惡劣的;
4、給被害人及家庭引起較為嚴重後果的;
5、強迫交易嚴重擾亂市場的;
6、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強迫交易的。
行為人用輕微的威脅手段進行強買強賣、強迫他人接受或提供服務,行為很有節制、獲利很有限的,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屬於一般違法行為,不能認為是犯罪。
二、 強迫交易罪如何認定?
強迫交易罪必須發生在商品交易或服務交易中,行為人與被害人之間有交易事實存在,雖然這種不平等交易,是一方強求另一方接受的交易。如果沒有這種交易存在,行為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立即劫取財物的,應當認定為是搶劫行為,而不構成強迫交易罪。
強迫交易罪的四要件:1、客體不僅侵犯了交易相對方的合法權益,而且侵犯了商品交易市場秩序。2、客觀方面表現為以暴力、威脅手段強買強賣商品、強迫他人提供服務或者強迫他人接受服務,情節嚴重的行為。3、本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依本節第231條之規定,單位亦能構成本罪。單位犯本罪的,實行兩罰制,即對單位判處罰金,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本條規定追究刑事責任。4、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間接故意、過失均不構成本罪。
三、消費者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定,消費者有權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接受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的規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接受服務的三倍。」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撥打12315);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市場監督管理局);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本案中,理髮店先是虛假宣傳,以低價剪髮為誘餌,誘導顧客進行消費,在剪髮過程中,又擅自給顧客使用「高價產品」,協迫顧客消費,經調查,該理髮店強迫消費達20多次,已經符合強迫交易罪的構成要件,因此,受到法律的制裁。
由於美容美髮行業準入標準較低,經營人員良莠不齊,助長了美容美髮業的宰客之風。大家在當遇到此類強迫交易的情況時,不要在選擇沉默,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律視微言,聽律師講生活中的法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