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在前面
新鄭 ,位於 河南 省中部,隸屬 鄭州 市。 新鄭 在上古稱為「有熊」,軒轅黃帝在此建都。帝嚳時代, 新鄭 為祝融氏之國。西周時期, 新鄭 為鄶國。公元前770年,鄭國將國都從鹹林遷到今 新鄭 溱洧水間,仍為鄭,歷395年,稱鄭。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將國都自陽翟遷於 鄭城 。韓在此立都長達145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實行郡縣制。為區別 陝西 之鄭縣,將韓之鄭縣改為 新鄭 縣,從此沿用千年不改。
二、黃帝故裡
下午近5:00趕到黃帝故裡,免票、刷身份證進入。
黃帝故裡,位於 新鄭 市軒轅路北,佔地面積100餘畝,國家4A旅遊景區,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聖地,也是十八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拜祖儀式和歷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的現場。
漢代在此始建軒轅廟,歷史有毀有修。明隆慶四年(1570年)修葺,於廟前建「軒轅橋」; 清康 熙五十四年(1715年) 新鄭 縣知事許朝術於廟前立「軒轅故裡」碑。後又經2002年和2007年兩次大的擴建,形成現在的黃帝故裡景區。
由南向北,景區依次有軒轅故裡祠前區,包括漢代石闕、日晷、指南車、四柱石坊、軒轅橋與姬水河等。
軒轅故裡祠,整個景區中最古老的建築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漢代建祠,明清修葺,有正殿、東西配殿和祠前庭,2000年公布為 河南 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軒轅故裡祠正殿五間,中央供奉軒轅黃帝中年金身塑像,殿內四周的壁畫展現皇帝一生的豐功偉績。東西配殿各三間,東配殿塑黃帝元妃嫘祖——「先蠶娘」像;西配殿塑黃帝次妃嫫姆——「先織娘」像。
三、鄭韓故城
鄭韓 故城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春秋戰國時代鄭國與 韓國 的國都遺址,位於 新鄭 市城關附近的雙洎河與黃水河交匯的地方。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和 韓國 在此建都539年,因此稱鄭韓 故城 。
鄭韓 故城 的城垣均用五花土分層夯築而成,城牆高一般為10米左右,最高可達16米、城牆基寬40-60米,頂寬2.5米。2100多年過去,鄭韓故地至今仍城垣逶邐,巍巍壯觀,為世界上同期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垣之一。目前,城垣已被分割成多段,因此在 新鄭 的不少地方,可以看到古城垣遺址, 新鄭 市玉前路格林苑大酒店200米處的古城垣。
四、鄭國車馬坑
鄭國車馬坑,位於 新鄭 市文化路南端,為春秋時期鄭國國君及其家族墓地,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韓 故城 遺址的重要區域。該區域有春秋墓3000餘座,大中型車馬坑23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長寬均超過20米的特大型墓4座。其貴族墓與車馬坑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為東周文化的奇蹟。
車馬度春秋展廳。以鄭公大墓和車馬文物遺蹟展示為主線,展示貴族墓地、鄭韓 故城 車馬遺存以及春秋期間的車騎制度及發展等。
1號車馬坑展廳,內葬多種豪華實用車輛22輛和40餘匹馬,為目前發現春秋時期諸侯級別葬車最多的車馬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