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30日電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智能互聯時代,從慕課到智能學習,大部分在校學習者是完全不同於教學者的「網絡原住民」,這客觀上對教育的理念、內涵以及從教方式等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未來的教育是什麼樣?」「未來的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11月30日第九屆新華網教育論壇活動在北京拉開帷幕。活動中,優路教育副總裁兼董事局秘書梁莉娟接受了採訪,以下是本次採訪的精彩內容:
主持人:首先恭喜優路教育榮獲「2018年度·社會影響力職業教育機構」這項榮譽,請您介紹下優路教育。
梁莉娟:優路教育成立於2005年,是為在職人士提供再教育的綜合性培訓機構。主要從事工程、財經、教師行業準入類職業(執業)資格認證培訓業務、專本科學歷繼續教育業務。包括:建設工程類執業資格考前培訓,如北京工程師培訓、建造師、消防工程師、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諮詢工程師(投資)、安全工程師、環境影響評價師等認證培訓;財經類職業資格考試培訓,如中級經濟師培訓、中級會計師、銀行招考、銀行從業資格、證券從業資格等認證培訓;教師類資格考試培訓,如教師資格培訓、教師招聘考試、特崗教師考試等培訓。同時開設了學歷提升培訓教育,為廣大的學子能夠提升學歷而提供優質的服務和環境。
在我們各個培養模式當中,目前採用的是「一城一校」,截止到目前,我們已經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杭州、福州、廣州、深圳、長沙、鄭州、洛陽、石家莊等全國近二十個城市設立了直營子公司,全國加盟合作機構達數百家,教職員工上千人。
主持人:與同行相比,優路教育的競爭優勢在哪裡?
梁莉娟:優路教育主要是以線下為主,自創立來,一直秉持教育一定「以人為本」的理念。我們堅持用教育傳遞溫暖,將教育的本質和價值體現到最大。另外,優路教育採用線下面授和線上網絡教育相結合的模式,憑藉科學的課程體系、專業的教研團隊、強大的師資力量、完善的服務團隊及個性化的服務體系,幫助學員順利通過考試。
主持人:您覺得,培養大國工匠,職業機構承擔了哪些責任?
梁莉娟:工匠精神其實更多是一種價值觀的傳遞,對於職業教育機構來講,更多的是在知識傳輸的過程當中,將這種精益求精、敬業,還有專注創新的精神,傳達給學員。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包含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有敬業精神,其次是專注精神,最後有創新的精神。工匠精神落地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有兩個支撐點。第一,培養高素質人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第二,在辦學模式上,貼近社會、貼近現實,注重為社會傳送價值。
作為職業培訓機構,更重要的是將這種工匠精神融合在日常工作和培訓模式以及機構的未來發展中。比如我們在課程培訓上,追求精益求精,更加貼近社會的要求,貼近學生的需求。在創新上,我們將時代的發展與技術的發展融入課程中。
主持人: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結合本次活動的主題「解鎖未來」,關於優路教育未來發展,您有哪些暢想?
梁莉娟:面向未來,我們可能更需要的是立足於現實,比如需要更好地打造、建立一支高素質、自有的師資隊伍。在技術的應用上,我們會繼續推廣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去體現技術為教育服務的價值。另外,我們仍然要著力於打造我們自有的教學培訓課程和體系,並且不斷更新,做到個性化。最後,在未來1-2年之內,我們繼續落實「一城一校」的發展目標,將優路教育的每一分價值、每一個產品送到各個地方,讓二三線城市都能夠看到優路教育的身影。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