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讀若爾蓋_文史_中國西藏網

2021-01-07 中國西藏網

九曲黃河第一彎風光。

鑲嵌在川西北高原上的綠色天堂——若爾蓋,是大九寨國際旅遊核心區的組成部分,它以神奇的傳說,美麗的風光,豐富的物產,始終吸引著我這個「草地娃」。我沒有詩人那樣飽滿的激情,沒有作家那樣豐富的想像,只能如實記錄,權且作為展讀若爾蓋風姿的讚美。

旖旎的九曲黃河第一彎

若爾蓋縣地處四川省西北部,屬四川和青海、甘肅三省結合部,距成都578公裡,系阿壩州四個草地縣之一。黃河自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冰川中涓涓流出,在三省交界處蜿蜒徘徊於唐克金銀灘,繞了一個180°的大彎,又折向西北流入甘肅省、青海省。由於唐克金銀灘地勢平坦,河面開闊,水勢平緩,河中沙洲點點。這裡,就是九曲黃河的第一彎,距若爾蓋縣城72公裡。黃河對唐克金銀灘似乎表現出了無限的眷戀之情。黃河在四川境內流長126公裡,匯聚唐克金銀灘上的白河(嘎曲)、黑河(墨曲)和賈曲三條支流。

相傳很古的時候,智勇雙全的黃河俊男從雪山冰川騰雲駕霧一路流來,看到美麗賢慧的白河靚女,便一見鍾情,流連唐克金銀灘,直至在索克藏寺迎娶白河靚女後,才義無反顧地攜手與白河靚女一道踏上了東徵的徵途。離開唐克金銀灘時,他倆眼前出現了巍峨壯觀的岷山主峰東方海螺山——雪寶頂的「海市蜃樓」。從此,大凡到唐克金銀灘旅遊的人都把能否見到或出現東方海螺山的「海市蜃樓」視為一種吉兆。

九曲黃河第一彎,水天一碧,碧波連秀,四時景色,變化萬千,風景十分秀麗。登上索克藏寺背後播箭的山頂,運眺九曲黃河第一彎,黃河仿佛從天邊曲曲繞繞一路走來,沒有氣勢磅礴,沒有濁浪滔天,聽不到驚濤拍岸的濤聲,也看不到高出地表的堤岸,始終情意綿綿地彎曲迂迴於唐克金銀灘,猶如一道道流暢的飄帶。在不同的天氣,那一道道流暢的飄帶的顏色始終變化莫測,構成了一幅既美麗動人,又神秘奇妙的圖畫。

草原牧曲。

九曲黃河第一彎,獨具水鄉風情,原始古樸,粗獷自然。水質清純潔淨,風止日出,清澈見底。河中有島,島中有湖,層次豐富,具有水上蓬萊的仙境,也有世外桃源的情趣,是若爾蓋縣水陸兩棲運動與娛樂度假、避暑的勝地之一。河中還棲息著成群的魚鷗和野鴨,別有情趣,泛舟河面,碧波蕩漾,心曠神怡,美不勝收。九曲黃河第一彎水產也豐富,盛產黃河鰱魚、黃河湟魚、黃河豹魚,魚類種類達6種以上。而今,在黃河首彎岸邊草灘上,已新建了一座帳篷賓館,開設了中餐、藏餐、遊船、騎馬、垂釣、觀日出晚霞、烤全羊、跳鍋莊等餐飲娛樂活動的項目,已成為海內外遊客趨之若騖的地方。據悉,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實施,將把四川長江支流的水北調並通過九曲黃河第一彎灌入黃河,到那時,「靜如處女」的九曲黃河第一彎的河水,會「動如脫兔」般地流動起來。那時的九曲黃河第一彎,將以全新的面貌和嶄新姿態出現在遊客的面前。

浪漫的熱爾大草原

熱爾大草原(藏語意為神仙居住的地方),位於若爾蓋縣城西北部35公裡處,面積達320多萬畝,屬國家級高寒溼地多樣性保護區,是我國較大的草原之一。大草原南北長35公裡,東西寬25公裡,略呈橢園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楊樹葉。熱爾大草原由於未受到任何汙染,因而被人稱為「綠色天堂」。

熱爾大草原是四川省阿壩州以北水草最豐美的高原溼地草灘,紅軍過草地就是指的這一帶。溼地草灘深處,有大小不等的海子群,最大的海子面積達萬畝,最小的則有數百畝,草原與海子群交界處則是稠密的沼澤地。草原中有海子,像山有了水,人有了眼,靈氣生動。草原四周被淺丘所環抱。舉目環顧,映入眼帘的滿是蒼茫無際的草灘,水天一色的海子、逶迤綿綿的淺丘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天蒼蒼、野茫茫、牛羊成群、帳篷撒落、奶香四溢、牧歌悠悠、牧民幸福、水禽歌唱……在熱爾大草原,所有關於草原的想像都可以得到印證和深化,它並不遙遠卻又絕對地道。

若爾蓋的秋天。

熱爾大草原在不同的季節,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節,當四周逶迤綿綿的淺丘和廣袤無際的大草原被披上綠裝的時候,熱爾大草原上草青水秀,天高氣爽,牛羊歡騰,星星點點的帳篷上升起縷縷炊煙。微風吹來,牧草飄動,牛群、羊群飄來飄去,處處可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優美景色。那碧波粼粼、水天一色的海子,好似一泓玻璃瓊漿在輕輕蕩漾。而寒冷的冬季,當寒流光顧的時候,四周淺丘和草原變得一片枯黃,有時還得披上一層厚厚的銀裝。每年十一月份,海子便開始結冰,碧波連天的海子,冰封玉砌,銀裝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寶鏡,在陽光下熠熠閃亮,終日放射著奪目的光輝。

在那熱爾大草原的深處,有一個波光粼粼的湖泊,這就是聞名海內外的梅朵措(藏語意為花湖),系新近才被開發的一個旅遊景觀。美麗妖嬈的梅朵措水面達300餘畝,是大自然匠心獨具的傑作,她宛如一面鑲嵌在綠絨毯上玲瓏透剔的明境,使遊人為之陶醉傾倒,流連忘返!梅朵措不僅清澈甘甜,四季常盈,而且湖畔牛羊肥壯,因此牧民們把她看成是生命的源泉,幸福的搖籃。

熱爾大草原還是鳥兒的樂園,鳥兒的天堂。每當大地從隆冬中甦醒過來,熱爾大草原海子群的冰開始融化時,成群結隊的黑頸鶴、斑頭雁、灰雁、魚鷗、野鴨等珍禽,從遙遠的東南亞諸島飛到這裡築窩壘巢、生兒育女。黑頸鶴喜歡在海子群邊的沼澤地和在蘆葦叢中築巢棲息。熱爾溼地大草原是我國黑頸鶴最集中的分布區和最主要的繁殖地之一,系國家級的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當地藏民稱黑頸鶴為神鳥,世世代代珍視它,呵護它,黑頸鶴也視當地藏民為朋友。在熱爾大草原,人鶴共處,其樂融融的共生共榮的生態場景隨處可見。以熱爾溼地大草原為中心的大片水土豐茂的若爾蓋沼澤群,系黃河水系和長江水系的分水嶺,水源涵養量十分豐富,生活在溼地公園裡的黑頸鶴無疑是它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浪漫的熱爾大草原。

遐邇聞名的降扎溫泉和四川梅花鹿

降扎(藏語意為紅柳樹眾多)溫泉,位於若爾蓋縣北部降扎鄉境內,距若爾蓋縣城99公裡。周圍樹木蔥蘢,花草繁茂,群山環繞,流水潺潺。民間傳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苦行僧贊伯格拉雲遊而來,見這裡景色清幽,而民有疾若,乃自投於泉山之中。不知道這位苦行僧為什麼要自「歿」,也許這裡是人間幽境,而願在此與山川共老;也許是為煉製珍珠七十丸救百性,而投入煉爐中。總之,這裡從此就有了熱氣沸騰的藥湯池了,它雲蒸氣繞地流向了嘉陵江的支流——白龍江。

降扎溫泉河兩岸的山崖間,分布著大大小小50多處泉眼,水由山崖間的泉眼群中噴流而下,洶湧翻騰,霧籠雲蒸,所過之處將山巖浸潤成孔雀藍或翡翠綠,在陽光照耀下格外顯得斑斕多彩,宛如孔雀開屏,氣象十分壯觀。降扎溫泉水溫高達51℃,內含氡、硫磺、鐵等近20種礦物質,用此泉水沐浴或浸泡,對神經官能症、風溼性肌肉炎及關節炎、皮膚病、胃病等都有很好的療效。降扎溫泉又因氡含量多而被稱為降扎氡泉。「氡」是一种放射性氣體元素,在醫學上可用來治療惡性腫瘤。晴日裡,降扎溫泉水清如碧玉,狀若明鏡,故有「玉湯池」之美稱。「玉湯池」又有「晴雨泉」之名。相傳降扎溫泉潭中原有犀牛望月,泉水能夠根據天氣變化,時清時渾。泉水清時,天即晴朗,泉水渾時天將下雨,故有「藥湯池佔雨」之說。

降扎溫泉一年四季都可浴療,遊客可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或選擇冬季浴療,或選擇春季浴療,或選擇夏季浴療,或選擇秋季浴療,各隨其好。降扎溫泉長久以來一直被藏區的各族群眾視為浴療的「聖水」,無論春夏秋冬,慕名前往洗浴療疾或參觀旅遊的四海來客始終絡繹不絕。他們在浴療的同時,往返於山水之間,既飽覽若爾蓋溼地大草原風光和降扎山林景色,又聆聽了悠悠牧歌、鳥語和吮吸著濃濃奶茶、花香,真是療病又療心,一舉數得,其樂無窮。

天地雲悠悠。

而今,在降扎溫泉幾處泉眼上,已經依山修建了幾幢具有民族特色的溫泉療養院式的建築,仿佛是綴在贊伯格拉山的頸項上的幾顆翡翠珠子,為降扎溫泉平添了幾許風韻。若爾蓋縣委、縣政府擬在原有兩個大浴池、四個中浴池、二十多間住宿房的基礎上,修建個人浴池、兩人浴池、家庭浴池等不同花色浴池,以滿足旅遊業不斷發展的需要。

過降扎溫泉再往東行進40多公裡,就是綿屏繡翠的鐵布梅花鹿自然保護區了。保護區成立於1965年,包括凍列鄉、熱爾鄉、崇爾鄉的大部分地區,總面積達2萬多公頃,系省級自然保護區。棲息在若爾蓋縣鐵布境內的梅花鹿,是我國梅花鹿中的一個特有品種,稱為「四川梅花鹿」。保護區內山巒重疊,清溪潺潺,芳草沒膝,山花爛漫,鳥雀啁啾;那無邊的原始森林、次生林和叢生的灌木林,鬱鬱蔥蔥,自然景色美如畫。善待梅花鹿並與之和諧共處,是當地藏族農民世代遵循的自然法則。當地藏民認為,梅花鹿是達恩神山飼養的神鹿,誰也不許獵殺它,否則將激怒達恩山神,遭至無情的報復。在保護區內,野生梅花鹿,或三五成群,或拖兒帶女,始終從容悠閒地覓食和嬉戲,因為它們知道當地藏民是不會干擾它們寧靜、安祥的生活的。

飽經滄桑的潘州古城遺址

潘州因其吐蕃首領潘羅支而得名,當地人稱它為阿哈(藏語意為吐谷渾)。潘州古城遺址位於若爾蓋縣東北部求吉鄉境內,巴西河北岸,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若爾蓋縣9處古城遺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古城池,距縣城38公裡,系州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史書記載,宋徽宗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起,邦、潘、疊三州歸宋,潘州之名首見於文獻;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始,松、潘、宕、疊、威、茂等州納入八思巴帝師統領西藏十三萬戶的轄地;明太祖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起,又在該地設置潘州衛,管轄今天的若爾蓋、阿壩、果洛、甘南等地區;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正式將松州衛與潘州衛合併為松潘衛,自此潘州府開始搬遷至松州府合署辦公,大小官吏也隨從遷往。潘州古城歷經了624個春秋寒暑,至今仍是若爾蓋縣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池。

潘州古城牆為土城,始建於公元1104年,經宋、元、明三朝265年的修整。現保存完好的古城牆有四堵:東北城的一堵殘長82.9米,高7.8米,牆體上厚4米、下厚6.6米;北城的一堵殘長88米,高5.5米,牆體上厚4米、下厚7.6米;西城的一堵殘長61.8米,高7.5米,牆體上厚3.5米、下厚4.4米;東南城的一堵殘長111.2米,高7.5米,牆體上厚4.7米、下厚5.2米。古城牆周長343.9米,面積15萬平方米,僅有的一個古城東門也殘高4.7米,寬5.3米,牆厚6.3米。潘州古城座北向南,全城東西長,南北短,古城牆因地勢而起伏,城池構築採取以黏土夯築和逐次收分築牆法,牆體上窄下寬極為堅固。潘州古城外有青山綠水環抱,古城牆、壕溝、城門、斷崖、高坎和護城河又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所以易守難攻,故有「鐵打潘州」之稱。在冷兵器時代形容它「金城湯池」或「固若金湯」是毫不誇張的。

身臨潘州古城,最能令人發思古之幽情的還是它的古城牆。環顧四野,但見殘存的古城牆黃線清晰,老痕斑斑。城牆內蒼松翠柏,樹影婆娑,安靜清幽。潺緩的護城河與岸邊青杉互相映襯,環繞古城。整個城池風光旖旎,古貌依然。城內外參差環列的古城牆和古色古香的藏族民居,又把潘州古城裝扮得別具風姿。

牧人。

「不到潘州古城,不算到若爾蓋」。古往今來,潘州古城,始終都是造仿若爾蓋的文人墨客所嚮往的懷古攬勝的最佳目的地。潘州古城不僅是宋、元、明三朝封建王朝在這裡建州設衛的歷史見證和若爾蓋縣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而且還是紅軍右路軍前敵指揮部舊址,著名的包座戰役就是在這裡醞釀和決定的。包座戰役舊址,如同一塊巨大的碑碣,靜靜地屹立在求吉鄉與包座鄉交界處的青山綠水之間。漫步其間,讓人難以想像這裡曾經進行了一次決定紅軍命運的戰役。據有關資料記載,包座戰役的勝利,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把紅軍圍困聚殲在雪山草地之間的陰謀,打開了紅軍向甘南前進的門戶,為實現黨中央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包座戰役舊址系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紅軍文化的寶庫,也是一座用無數革命先輩的生命和鮮血鑄造的勝利豐碑。

神奇的納摩寺

納摩寺(藏語意為仙女寺)位於若爾蓋縣西北部,地處川、甘兩省交界處,距若爾蓋縣城96公裡,系宗喀巴大師前期四大弟子之一的茸青·更登堅贊所倡建,至今已有590年的歷史,是阿壩州格魯派名剎之一。納摩寺山色清幽,嘉陵江源頭白龍江發源於此,水流清澈。漫步寺前,只見殿宇巍峨,佛塔高聳,白牆黃瓦,氣勢非凡,顯現出佛門勝地的深奧莫測的氣氛。遊納摩寺,最令人心馳神飛的,是寺內外的「三奇」,即金粉抹面的肉身靈體、青煙嫋嫋的天葬臺、素有「洞天福地」之稱的吉祥仙女溶洞。「三奇」除了有著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外,還有著難以解讀的人生《易經》。金殿裡那供奉著的肉身靈體,相傳民改前頭髮曾自然生長,後經高僧大德念經削髮後才停止生長。僅有400多年歷史的天葬臺,相傳是四位空行仙女,從印度的司瓦採天葬場搬來的,四隻神鷲也是跟著飛到這裡來司職的。神秘幽然的「華爾丹納摩(藏語意為吉祥仙女)溶洞縱深約有50米,面積達400多平方米,相傳吉祥仙女和女媧、嫘祖就是在此溶洞修行得道的,被譽為釋道兩家的洞天福地;溶洞中人形狀的鐘乳石仿佛一位青春靚麗的少女,栩栩如生,因而被文人墨客視為吉祥仙女和女媧、嫘祖的化身,素有「稱師亦稱祖,是道仍是佛」的口碑,加之洞中泉水味甘甜,可口清心,又有「洞天玉液」之雅號。納摩寺以其「三奇」蜚聲中外,並以其奇絕景色和虛幻縹渺的神話,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慕名而來。

在納摩寺,藏族與回族關係既和諧又穩定。我想,這可能源於他們之間長期、持久和頻繁的民間互動,而互動的深層根源則是兩種生產方式的互補共生需要。你看,四川若爾蓋納摩寺,清真寺和甘肅碌曲賽赤寺、清真寺,各依地勢參差而立,獨立成景,相映成趣,盡得其妙。此情此景,耐人尋味。(莊春輝/文 楊文鍵/圖)

(責編: 李元梅)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明代西藏歷史 _文史_中國西藏網
    1413年5月,明成祖派侯顯等人從京城出發進藏,以向烏思藏許多首領傳達旨意,其中帶去了命令帕竹第悉交出薩迦大殿給予原主薩迦派的詔書,12月侯顯等人到達西藏,在頗章孜宣讀詔書,薩迦派舉行了十分隆重的慶典。此事反映出明朝中央對西藏政教勢力之間的爭執有決定處理的權力。
  • 明代西藏歷史_文史_中國西藏網
    1413年5月,明成祖派侯顯等人從京城出發進藏,以向烏思藏許多首領傳達旨意,其中帶去了命令帕竹第悉交出薩迦大殿給予原主薩迦派的詔書,12月侯顯等人到達西藏,在頗章孜宣讀詔書,薩迦派舉行了十分隆重的慶典。此事反映出明朝中央對西藏政教勢力之間的爭執有決定處理的權力。
  • 【藏北故事】跑過300多趟藏北高原_文史_中國西藏網
    看到與青藏鐵路相向而行的青藏公路不時有汽車來往穿梭,我不由得想起30年前第一次踏進西藏時的艱辛之旅。  青藏公路從格爾木南端崑崙山到西藏拉薩,約有1200公裡,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特別是藏北高原沿途食宿的兵站帳篷和簡易房設在「遠看是川,近看是山」的山巒之中。斯文赫定在《亞洲腹地旅行記》中斷言:「無論放牧人或畜群,在這裡都生存不了」。
  • 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發起拯救若爾蓋草原行動
    若爾蓋,是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的第一個溫柔「臂彎」,孕育過華夏民族最初的文明!若爾蓋,是當年紅軍長徵經過的茫茫草地,微弱卻頑強的革命火光照亮四方!若爾蓋,是「中國西部高原之腎」,猶如一眼甘甜的泉水,養護滋潤著西部焦渴的土地!若爾蓋,是「中國黑頸鶴之鄉」,是我們領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美景的聖地!
  • 追隨紅軍足跡,穿越若爾蓋大草原.「原創」
    中國六大最美草原之一 六大沼澤溼地之首 四川若爾蓋/紅原/阿壩/松潘川西北若爾蓋草原?什麼級別?中國六大最美草原之一,中國六大沼澤溼地之首,海拔3500米,青藏高原北部邊沿,面積相當於半個江蘇省。是不是很雷人啊。若爾蓋,聽起來總讓人毛骨悚然。
  • 西南民族大學:多措並舉唱響教育扶貧奮進曲_涉藏動態_中國西藏網
    2018年9月,西南民族大學志願者服務隊赴若爾蓋開展科普活動。  2019年7月11日,西南民族大學校醫院組建愛心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團到若爾蓋開展義診、禁毒防艾控結核及有關疾病防治宣傳活動。2019年7月,西南民族大學校領導赴學校定點幫扶縣紅原縣、若爾蓋縣開展扶貧工作調研。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 《西藏藏東鄉土建築》_讀書_中國西藏網
    《西藏藏東鄉土建築》  該書從建築史和建築技術的視角,在西藏昌都進行實地考察、資料搜集、建築測繪的基礎上,對藏東特殊地理、氣候條件下的村落和鄉土建築加以深入研究。(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
  • 蓮花寶地 - 蓮花寶地_視覺西藏_中國西藏網
    當嚴冬到來,人們厭倦寒風、大雪、霜凍時,便想到中國熱帶去避寒。那裡有藍天白雲,水清沙白,那裡林木參天、空氣通透、鳥語花香。  抱著對熱帶雨林的嚮往,《西藏人文地理》採訪團隊再次探訪了中國五大熱帶雨林中的墨脫亞熱帶森林。
  • 西藏的人口流動與經濟社會發展_雜誌_中國西藏網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人口流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躍狀態,其規模近年來達到了每年2億多人。西藏的人口流動同樣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並成為推動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動力。然而,達賴集團卻多次攻擊中共中央和中國政府,捏造和散布不堪一擊的謠言,聲稱「中共已經派出750萬漢人移民西藏」,要求「停止向西藏移民,並使移民入藏的漢人回到中國」。
  • 雲端天堂——若爾蓋
    若爾蓋花湖,一個一直想去卻沒有去成的地方,其實原本計劃是去九寨溝的,因為臨時有事擱淺,後來想想還是草原更適合釋放心情。按本人的個性,應該是一人一車,漫無目的地走走停停,隨遇而安。因偶然結緣於幾個小夥伴,便有了這次巴士自由行,也好,吃住行都不用操心了,收拾好自己便出發。
  • 《中國西藏》雜誌創刊30周年 中國西藏網創辦2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圖為座談會現場 攝影:楊月雲中國西藏網訊 11月22日,《中國西藏》雜誌創刊30周年、中國西藏網創辦2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西藏大廈舉行。作為中央重要涉藏宣傳力量,多年來,《中國西藏》雜誌和中國西藏網緊緊圍繞黨和國家民族、宗教工作大局,充分發揮自身特點、優勢,準確詮釋黨和國家涉藏方針政策,全面報導西藏發展變化,與國外分裂勢力進行輿論鬥爭,成為了解真實西藏的重要平臺和窗口。
  • 春聯1_狗年春聯集錦_中國西藏網
    (責編: 李元梅)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
  • 龍潭湖冰雪節下周開幕_地方_中國西藏網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
  • 成都周邊秘境花海:若爾蓋草原
    若爾蓋草原宛如一塊鑲嵌在川西北邊界上瑰麗奪目的綠寶石,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綠洲」之稱,是我國三大溼地之一。若爾蓋距離成都有四百多公裡,一路的海報越來越高,離太陽和天空也越來越近。那裡有高原草甸,有成群的牛羊,有繚繚炊煙繞著的牧民們的帳篷。
  • 西藏全面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_資訊_中國西藏網
    近日,記者從西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獲悉,為全面提高農牧區黨員幹部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我區在「萬名村(居)幹部文化素質提升工程」的基礎上,全面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培訓工作,力爭用2年多的時間,實現全區所有村(居)主幹基本能夠收聽收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廣播電視新聞、使用國家通用語言進行日常交流
  • 甘南5日遊自駕路書:蘭州+蓮寶葉則+扎尕那+若爾蓋,行程住宿規劃
    甘南的海拔沒有川西、青海與西藏高,但風景卻匯集這三地的精華,因此甘南很適合自駕旅遊。自駕甘南的線路很多,通常是從甘肅省會蘭州出發,下面為大家介紹甘南五日遊。參觀景點有:尕海、蓮寶葉則、扎尕那、唐克、若爾蓋花湖、九曲黃河第一灣、阿萬倉溼地、拉卜楞寺等。
  • 西藏網英文子網上線 世界了解西藏視角更加豐富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 華春雨)新改版的中國西藏網英文子網(eng.tibet.cn)28日正式上線。新版更加突出外國人關注的涉藏話題,更多地介紹西藏歷史和展示西藏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注重以富於西藏特點、中國特色的小人物、小故事貼近外國人的認知習慣和閱讀體驗。
  • 中國夢·黃河情②與流沙爭綠 是什麼「法寶」讓若爾蓋沙化草原重披...
    中國夢·黃河情②與流沙爭綠 是什麼「法寶」讓若爾蓋沙化草原重披綠衣?21 10:21 9月20日,「中國夢
  • 西藏自治區全面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_教育_中國西藏網
    近日,記者從區黨委組織部獲悉,為全面提高農牧區黨員幹部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西藏自治區在「萬名村(居)幹部文化素質提升工程」的基礎上,全面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培訓工作,力爭用2年多的時間,實現全區所有村(居)主幹基本能夠收聽收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廣播電視新聞、使用國家通用語言進行日常交流
  • 「極淨當雄」闖出發展新路子_西藏新聞_中國西藏網
    當雄縣是西藏推進犛牛養殖產業化的先行者。2015年,當雄縣著手打造「有身份證」的犛牛,通過電子耳標(晶片)記錄犛牛生長過程及健康狀況,建立當雄「有身份證」的犛牛肉追溯體系,實現犛牛養殖科學化、制度化。如今,「有身份證」的犛牛成功申報為中國地理標誌商標產品,在消費者中頗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