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培育川字號特色產業,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0-12-17 閃電新聞

12月7日,「中國好糧油」央媒走進四川融媒行暨「四川好糧油」產品發布會在四川省廣元市成功舉辦。會上公布了76個2020年度「四川好糧油」產品名單。與會嘉賓圍繞「培育川字號特色產業」「發展糧油千億級產業」「全媒體環境下做好糧油品牌建設」等議題展開對話交流。

據介紹,自2017年起,四川規劃總投資31億元,以「中國好糧油」行動為核心,統籌推進「優質糧食工程」三個子項目,著力構建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平臺載體,開啟了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三年來,四川糧食產業發展的具體情況如何?對此,四川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麗萍近日接受人民網專訪,分享了四川在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川字號特色產業、打造優質糧油品牌等方面的實踐經驗。

守住管好「天府糧倉」, 增強糧食安全綜合保障能力

眾所周知,四川素有「天府之國」美譽,是西部唯一的糧食主產省,也是糧食生產、流通、消費和加工大省。守住管好「天府糧倉」、保障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張麗萍表示,為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糧食安全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決策部署,近年來,四川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推動轉型發展實現多點突破,持續提升糧食安全綜合保障能力。

據張麗萍介紹,四川投入省級財政資金15億元,啟動建設低溫糧庫265個、倉容640萬噸,低溫儲糧實現政策性糧庫全覆蓋。加快「智慧川糧」建設,試點建設「倉頂陽光工程」,科技儲糧倉容達70%以上。

與此同時,四川出臺了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加快建設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改革完善地方糧食儲備管理等多個實施意見,糧食產業發展和重大改革任務有效推進。張麗萍說,目前地方糧食安全保障立法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四川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計劃明年上半年出臺。

「在提升糧食安全綜合保障能力方面,四川強化糧食宏觀調控,連續7年啟動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助農增收40多億元。」張麗萍指出,近年來,全省地方糧油儲備21個市(州)成品糧油儲備實現全覆蓋,183個縣原糧儲備全落實。設立應急網點4951個,全省糧油應急體系基本健全。政策性糧食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交出了一本「明白帳」。

擦亮四川農業大省金字招牌,實施國家「優質糧食工程」

作為傳統的產糧區和油菜種植優勢區域,四川也是全國油菜籽生產和消費大省。每年三四月份,四川金黃的油菜花田美不勝收。然而,正是這小小油菜籽,卻延伸出享譽全國的千億級油料產業。

據了解,近年來,四川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發揮優勢特色糧油資源,推動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全省入統糧油加工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

張麗萍表示,在落實「中國好糧油」行動中,四川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四川好糧油」產品遴選,啟動實施「天府菜油」行動,創建「天府菜油」公共品牌,落實17個項目縣、4個央省企業開展「好糧油」行動示範,建設省級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縣。

「目前,我們成功註冊『天府菜油』商標,組建產業創新聯盟,多渠道多形式高效推介宣傳品牌,制定從地頭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5+4』團體標準和技術規範,建設優質原料基地,引導優質菜油產品加工,強化優質綠色糧油產品有效供給,『天府菜油』被業內評為8個中國糧油影響力公共品牌之一,已成為四川優質農產品一張新名片。」張麗萍說。

以產品強品牌,以品牌促發展。截至目前,四川擁有76個2020年度「四川好糧油」產品,15家「天府菜油」產業創新聯盟企業,首批10個「天府菜油」品牌產品已正式面市。「好糧油」示範企業與示範縣積極開展行動,推進「五優聯動」,有效增加優質糧油產品市場供給,湧現出了德陽市中江縣、廣元市蒼溪縣等一批先進典型示範縣,年豐糧油、新興糧油、中豪糧油、長赤翡翠米業等一批先進示範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從2012年開始,四川創新啟動「川糧產後服務工程」,以烘乾、清理為主,服務節糧減損和糧食生產。「2017年『優質糧食工程』啟動後,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結合『川糧產後服務』經驗,我們堅持整縣推進,規劃投資4.8億元,建設、升級產後服務項目點,著力構建產後服務體系。」張麗萍說道。

據介紹,截止目前,四川全省實際建設產後服務項目點353個,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需求匹配的新型社會化糧食產後服務體系。74個產糧大縣、28個糧食生產較為集中的非產糧大縣及「三州」地區,基本實現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全覆蓋。

加強糧食質量檢測監測,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為天,糧食質量安全直接關係到食品安全工作的全局。我局持續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據張麗萍介紹,在糧食質量安全保障方面,四川從織密監管網絡、健全制度機制、強化檢驗監測三方面,搭建起糧食質量安全的「防護網」。

張麗萍指出,目前四川全省共有糧食質檢機構91個,形成了以省級機構為龍頭,市級機構為骨幹,縣級糧油質檢站和骨幹企業檢化驗室為基礎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基本實現了「機構成網絡、監管無盲區」目標。

在健全制度機制方面,四川先後印發了《關於推進落實糧食質量安全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四川省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實施辦法》等制度文件,將糧食質量安全工作納入《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和《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考評》重要內容,壓緊壓實部門監管責任。各級糧食部門嚴把糧食質量安全關口,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做到了監管全覆蓋。

「近年來,全省糧食質檢機構年均抽檢糧油產品1.4萬餘份,確保了糧食流通環節糧油質量安全。總的來看,我省糧食質量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張麗萍說道。

相關焦點

  • 張麗萍:培育川字號特色產業,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_發現頻道...
    與會嘉賓圍繞「培育川字號特色產業」「發展糧油千億級產業」「全媒體環境下做好糧油品牌建設」等議題展開對話交流。  據介紹,自2017年起,四川規劃總投資31億元,以「中國好糧油」行動為核心,統籌推進「優質糧食工程」三個子項目,著力構建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平臺載體,開啟了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三年來,四川糧食產業發展的具體情況如何?
  • 米袋果園菜籃子 打造「桂字號」牌子 廣西發展糧食水果千億元產業
    近日,自治區政府下發《關於加快推進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將通過一系列舉措推動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打造糧食、水果、蔬菜等產業集群,打響廣西農產品品牌。打造「南方鮮食玉米之都」。指導意見提出,提升打造優質糧食產業集群和特優水果產業集群,將糧食和水果發展成千億元產業。如大力發展特色鮮食玉米,把廣西打造成為「中國南方鮮食玉米之都」。鼓勵發展冬小麥、粟米、高粱、黑米、大豆、薏米等小雜糧。科學發展「富硒米」,扶持「稻+魚、稻+螺、稻+蝦、稻+蟹、稻+鴨」等「稻+」綠色高質高效種養模式。創新發展稻田藝術,提升稻旅融合效益。
  • 廣西將發展糧食水果千億元產業 提升打造產業集群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下發《關於加快推進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將通過一系列舉措推動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打造糧食、水果、蔬菜等產業集群,打響廣西農產品品牌。大力發展特色鮮食玉米打造「南方鮮食玉米之都」。
  • 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專家諮詢會在湖州召開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強總理關於加快糧食產業強國建設的重要批示要求,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於9月26日上午在浙江省湖州市組織召開「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專家諮詢會。
  • 山東舉行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9月22日山東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當前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9月22日,山東舉行介紹當前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請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偉,倉儲與產業處處長鄭志宏出席發布會,介紹全省糧食產業發展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築牢產業高質量發展根基
    原標題:築牢產業高質量發展根基 浙江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努力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地。寧波作為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重要城市,具有較強的綜合實力和紮實的產業基礎。在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寧波將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努力打造現代產業體系。
  • 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06月24日 08:5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偉雄 馬文怡 字號 內容摘要:文化自信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靈魂,而文化產業發展是文化自信的必要支撐。
  • 多地探索「糧食+」路徑 800多億元助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多地探索「糧食+」路徑  800多億元助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新社合肥12月23日電 (記者 吳蘭)「阜南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無論是從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角度,糧食產業都是根本產業。」安徽省阜南縣委書記崔黎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該縣正在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構建從原糧到成品、田間到餐桌的「大糧食」「大產業」格局,以達農民增收、企業盈利、消費者獲益之效。  記者近日在安徽等地採訪發現,中國當前正在推動「優糧優產、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的「五優聯動」的優質糧工程,多地積極探索「糧食+」路徑。
  • 糧食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濱召開
    濱州日報訊12月18日,糧食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國家糧食產業科技創新(濱州)聯盟年會、山東省糧食經濟學會年會在濱召開。論壇的舉行旨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推動我市糧食加工向食品生產轉型升級,促進糧食食品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 加快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 全面推進節能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 報 記 者 張 力 攝南充新聞網訊(記者 張春華)7月8日至9日,省政協副主席鍾勉在南充專題調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時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加快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全面推進節能環保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市委書記宋朝華,市委副書記、市長吳群剛,市政協主席潘國華分別陪同調研。
  • 許昌:探索設立糧食產業發展市級專項資金,支持龍頭企業承擔優質...
    【大河財立方消息】日前,許昌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堅持三鏈同構加快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引導原糧生產和收儲綠色化發展,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綠色儲糧工程,加快推進糧食產後服務體系、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設,改善倉儲企業基礎設施條件,提升企業綠色儲糧水平,推廣綠色種植和收儲新技術,增加綠色有機糧油供給量,完善綠色優質特色糧油「專種、專收、專儲、專用」發展模式,實現優糧優儲、促進優糧優加;支持糧食加工企業開展糧油副產品循環、全值和梯次利用的探索,提高糧食綜合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積極組織企業參加中國糧食交易大會
  • 「四大行動」助推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
    展會以「發展現代種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設置優良品種、優質綠色農畜產品等展區,精選內蒙古各地乳、肉、絨、糧油、果蔬、特色產品等六大類1800多種產品參展。王 正 攝□ 白清元新理念引領新發展,新格局創造新機遇,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市場監管部門地位重要、優勢獨特、作用巨大。
  • 寧夏川,鯤鵬產業兩頭「尖」
    寧夏網際網路數字經濟從2019年到2020年正式起步,從無到有、從起步到擴展,已經成為寧夏成高質量發展新引擎。2019年,寧夏更明確提出"三大戰略":創新驅動、脫貧富民、生態立區。在今年自治區召開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第一次推進會上,政府對全區重點產業發展進行部署,把九大產業發展定位為寧夏未來經濟發展重要引擎,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發展之重。
  • 盛悠:激發潛能動力,提升能級實力,加快推動我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盛悠在全市文化產業發展工作視頻會議上強調   激發潛能動力 提升能級實力   加快推動我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天下午,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盛悠在全市文化產業發展工作視頻會議上強調,要鼓足幹勁、真抓實幹,激發潛能動力,提升能級實力,齊心協力加快推動我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創新活力之城美麗幸福慈谿作出新的貢獻。
  • 寧波象山加快培育海洋新興產業
    隨著中化膜產業項目落地象山,相關配套項目也紛至沓來,以膜材料為主體的海洋新材料產業鏈初具規模,預計今年全年當地海洋新材料產值將達24億元。2018年底,以象山為主體的國家級寧波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成功獲批,該縣開始謀劃藍色經濟發展大文章,加快探索以海洋經濟為底色的發展模式,形成一批以海洋裝備、新材料製造等為代表的臨港工業主體。
  • 《加快推進園區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實施細則》出爐
    揚州網訊 (通訊員 揚工信 記者 嵇尚東)昨天,市工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加快推進園區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實施細則》。根據《細則》,我市將從組織園區分產業制定專項規劃、分產業建立園區特色產業鏈長制、強力推進園區特色產業招商等八個方面,加快推進園區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 邯鄲:關於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5月20日,邯鄲市商務局通過新聞發布會披露,該市把加快現代服務業體系建設列入發展要事之一,近日,以市政府名義出臺了《關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採取建設多個商品交易市場集群等措施,以促進商貿流通服務業實現更大發展,至2020年末,使其成為與邯鄲區域中心城市功能相匹配的現代流通體系。
  • 張曉強到陸豐和海豐調研:加快產業聚集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張曉強到陸豐和海豐調研:加快產業聚集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2020-04-01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如何加快構建「4+6」現代服務業體系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搶抓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等戰略部署,堅持「創新引領、融合發展,區域協同、幹支聯動,優化供給、質效並重,深化改革、開放共享」原則,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4+6」現代服務業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提供有力支撐
  • 堅持產業興市突出綠色發展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泰安
    泰安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濤向大眾日報表示,泰安市委、市政府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推進泰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戰場」,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聚焦體制機制、產業培育、動力驅動、政策保障、營商環境等重點工作,精準發力、久久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