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淨空。俗姓徐,名業鴻。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五日生於安徽省廬江縣,幼居福建建甌,抗戰時,求學於國立第三中學,勝利後就讀於南京第一中學,一九四九年服務於實踐學社。工餘之時研讀經史古文,先後隨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等研習哲學、佛經十三年。一九五九年於臺北市圓山臨濟寺弟度,法名淨空。受具足戒後,在海內外,弘揚佛法,講述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圓覺經、壇經、金剛經、淨土五經等大乘經論三十六年。法師先後創辦華藏法施會、華藏精舍、華藏佛教視聽圖書館、華藏講堂及佛陀教育基金會。首開風氣之先,使用視聽教育為方法,弘揚佛法,大量製作佛法講經錄音帶、錄影帶,分送世界各地,以及印贈大藏經暨各種經論善書數百萬冊,佛菩薩像多種數百萬張流通全球。曾任圓山臨濟寺書記,十普寺三藏學院教師,南普陀學院教師,中國佛教會設計委員,弘法委員,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教授兼教務主任,松山寺大專佛學講座講師,中國內學院院長,中國文化學院教授,中國佛教會大專院校佛學講座總主講,華藏法施會會長、華藏淨宗學會會長、美國達拉斯淨宗學會導師等職。
提倡:
○佛教非宗教,非哲學。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釋迦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
○知覺名佛菩薩,不覺名凡夫。
○修行就是將我們對宇宙人生錯誤的看法,想法、說法、做法加以修正。
○佛教修行綱領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並依戒定慧三學,以求達到此目標。
○修學的基礎是三福,待人依六和,處世修六度,忠普賢願,歸心淨土,佛之教化能事畢矣!
(一)談念佛往生問題
1、佛法太難了,學小乘也要先做到無我,談何容易!若想成佛,就要經過三大阿僧祗劫,設佛不說淨土法門,吾人對於佛法只有徒生仰慕之心,不過種種善根而已,很難達到究竟的目的。佛大慈悲開示淨土法門,可以帶業往生,當生就能成就。但不可誤解,以為造業之人念佛均可往生。祖師說隨緣消舊業,切莫造新殃,是指學佛之後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可再造新業。在日常生活當中,平常只以阿彌陀佛一句名號念在心中,無論遇到什麼境界現前,即以一句聖號對付之,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不要思量,老老實實守著一句阿彌陀佛名號,此一句聖號與一切法均不相應,因與六道均不相應,故可脫離六道,超出輪迴。
2、念佛是了不起的法門,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一位老師教其念佛,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心常念佛,心就變成佛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言其心力平等,外道念大自在天,大自在天就來,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境界均是自己心中變現出來的。念佛佛現前也不要歡喜,見如不見,你作得了主宰就行,禪家說魔來斬,佛來也斬,就是這道理。禪與密均不容易,現在有不少地方建立禪堂,很多人喜歡坐禪,學的人很多,但是找老師不容易。今日禪家如虛雲老和尚者,幾無其人。密宗持咒亦屬於加行,三密相應,神通現前,能役神鬼,亦於了生死毫不相干。印光祖復姚維一書曰:
「近來人每好高務勝,稍聰明便學禪宗、相宗、密宗,多多將念佛看得無用。彼只知禪家機語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密宗威神之廣大,而不知禪宗一大徹大悟地位,若煩惱未淨,則依舊生死不了;相宗不破淨我法二執,則縱明白種種名相,如說食數寶,究有何益;密宗雖雲現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決非薄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則著魔發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須專志於念佛一門,為千穩萬當之無上法門也。」
所以學禪學密均非易事,吃力不討好,還是念佛可靠。若能專心念佛,是天下最聰明的人。
3、般若與淨土同修,關係非常重要,淨土是一切法的歸宿,任何法門均與淨土脫不了關係,研習興趣專於那一宗盡可由之,而捨棄淨土則其所學不過世間學問而已。
4、念佛是清淨念,修念佛法門與三善道三惡道均不相應,只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相應,可以生淨土。所以念佛之念,念念不已,能至無念,故曰勝方便。從初住到等覺都修念佛法門,近代祖師大德無論研究那一宗的無不提倡念佛法門。江味農居士提倡般若與淨土同修六法是理念,理一心不亂若是未能達到,還可以保持事一心,品位亦高。一般學佛的人不知此項要義,以為能帶業往生就算不錯了,如萬一修得不到家,則轉眼又受生死輪迴之苦。
5、修道是修通涅槃之路,修成佛之道。成佛之道是大定,心中有定就是在道。修淨土,念念之中有阿彌陀佛;若心中一時無阿彌陀佛,即離了道。阿彌陀佛即是信號,心中無即失了航線。
6、念佛就是止觀,止一切境界,都要放下,息一切妄念,就是定。觀是幫助止。觀一個法門。持六字洪名,清清楚楚就是止觀,就是靜慮,就是參禪。初學要有一個清靜地方,不初外界環境所牽走。
7、一個人能接受佛的教訓,是多生多劫的福德善根所致。印光祖師說,能夠死心塌地的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第一等聰明人。佛說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所以今世修行人應以修淨土為正行。
8、發了大心以後,欲紹隆佛種,度脫一切眾生盡成佛道,生生世世不舍眾生,但是人世環境太複雜了,若不離一切相,便畏生死流轉,而退了道心,前功盡棄,如舍利弗發大心,因人乞眼,示現難行之法,以及阿難想學大菩薩,平等乞食,而遭摩登伽女之難,均是給學人之警惕。悟達國師十世為高僧,冤家無機可乘,俟為國師,皇帝賜沉香座,生得意想,冤家乃得其便,遂有人面瘡之厄。由是可知發大心修大行實在不容易,然而有勝方便在,即念佛求生西方,難而不難,須知念佛法門正為發大心者說,幸勿輕視,否則實在大誤大痴。
9、往生極樂世界,除本師阿彌陀佛外,並可親近諸佛如來,此系四地菩薩的境界。如肯老實念佛生到極樂世界,等於四地菩薩的地位,我們修淨土法門已經是如此佔了便宜,卻不肯死心蹋地的念佛,還要取巧還要再貪便宜,實在是自暴自棄。
10、念佛法門本為至圓至頓之無上妙法,或僅為自了,以欣厭心情希求,則最上乘大法,竟變為小乘,只能下品往生,多劫不能花開見佛,因與佛之悲願相違;若不稱性起修,甚至往生下品亦不夠資格,只能生到疑域,經長時間方能生安養,豈不可惜?所以學佛先要開智慧,多讀大經大論,體會經論中之真實義理,並非研究佛經文學及其詞藻,必須屏除外緣,收攝身心,令心攝在一處而不馳散,乃能起觀。
11、學佛,菩提心太重要了!下品下生,生凡聖同居土也要發菩提心,西方是大乘人的境界,不是二乘人的境界,所以學佛必須是大乘法器。犧牲自己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受苦受難也情願。幼稚園的菩薩也要以度此地球上的眾生為己任,但此心還是發得太小了。十方無量無邊世界的眾生都要度,雖一時辦不到,但不能無此願,有此願,終有達到之一日。如果處處為自己打算,連二乘人都不如。
12、修淨土不能離開般若。真正能老實念佛,可以不必聽經研教,念佛時心裡還打妄想就不老實,千萬人中難得有兩三個老實的。欲想在淨土門中有成就,即不能不留心般若。般若即離相,無論著我相,著法相,稍有分別計較,便是住塵生心;心有塵染,那得清淨?修行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把一切事看淡,心裡不執著;一有分別計較即是煩惱起現行,有煩惱有染汙即不是菩提心。千萬不要以為淨土法門不談般若,無論什麼法門,離開般若就不是佛法。
13、內息妄念,外息攀緣,一切放下,淨心念佛,三五天內即可往生。佛出現於世,即為此一大事因緣而來。尤其在末法時期,五濁惡世,必須作此功夫。此一功夫有成就,願走就走,要多住上幾年亦可,不是留戀這個世界,而是要多勸幾個人往生。所以念佛求生淨土,必須認真,不可放逸。
14、智慧之火焰能消滅煩惱;修行講開智慧,智慧能斷煩惱。修淨土可以帶業往生,其餘任何法門無此方便。淨土是二力法門,佛力加被我們,但我們自己現前也要有一念清淨心,否則不能去。現前一念清靜,是伏惑而不是斷惑,是用石頭壓草的方法;斷做不到,伏可以做到,以理智克服感情。世間事要看破,名聞利養決定不能牽掛,臨命終時才有把握;但須家人也懂佛理,不要惱害,才能往生。
15、學佛多年,雖遇善知識教導,卻仍攸攸泛泛,毫無進步,病在信心不足,不肯精進。常說的淨土法門,認真念佛,念一二年往生的,真有其人,確有其事,不見得他們學問好,佛法比我們懂得多,就是認真去做而已。把世緣放下,認為念佛是一件大事,短時間內就有成就。
16、如來三昧與菩薩,二乘、人天所修之定均不同。佛之行住坐臥均在定中,是為楞嚴大定;而念佛所修的定則與佛的定相應,所以佛在各種經典中提到念佛法門,極稱讚其殊勝功德。
17、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為自了,原為度眾生,方與彌陀本願相合。修淨土法門正為滿此大願,若僅僅念佛求生,恐品位不高,不能滿願。
18、欲報父母恩亦得先往極樂世界,到那時就有天眼通,可以看到過去父母現在在那一道中,再去救度他們,不生極樂世界沒有辦法。往生極樂世界之後,其地位可與大菩薩相比,一剎那頃遊行無量世界。所以現在要死心塌地的老實念佛,不但世緣要放下,佛法的緣,也要放下,其他的經典不要念了,要專修淨土,歷代祖師均如此說,賓主要分清,念佛是主行。
19、世間萬事皆是相對而有,虛幻不實。修行人不在世間一切對待事理名相上認真,心中存有漸漸擺脫之意,勿令間斷。復於此際提起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一心專念,亦不分別誰是念,誰是佛,但會念即是佛,佛外無念,上與十方如來心心相印,下與法界眾生息息相通,念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此種念法與實相相應,與一真法界相應,與心淨土之義相應。果能如此,何愁不往生?
20、起念即妄,真如本性中並無念故。凡夫染念不停,不得不借用念佛之念,治其住塵之念。蓋念佛之念,無非真如之本體,卻是趨向真如之妙用。真如是清靜心,佛念是清淨念,同是清靜,得以相應,所以念佛之念,綿綿密密,能至念而無念,故曰勝方便。
21、念佛求往生不要說再等幾年,再等幾年就來不及了,果能對四諦法(苦、集、滅、道)有深切的了解,一定可以放下了,如果說已經看破,而仍然放不下,實在未看破,所謂知難行易,真實不虛。
22、人生短暫,一晃就過,如真能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是最有福報之人,若欲往生必須求解,除非二六時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可以不要求解,否則必須聽經,以免盲修瞎練,一定要懂理,否則不能成就。
23、世間人前世行善乃聞得阿彌陀佛名號,是多生多劫來的善根。目前人類有四十億,有幾人能聞到佛法;聞法之中,又有幾人聞到淨土法;其有能聞而起修者,更是少之又少。我們今日能有機緣聞到淨土法門,聞而起修,應當為自己深自慶幸。人身難得已得,佛法難聞已聞,若不於今生度脫此身,更待何時?
24、即心是佛,何必持名念佛?此乃學佛人之邪知牙見。所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是理,不可執理廢事。眾生迷惑顛倒,不攀佛緣即攀緣六道,念頭是剎那不停的。與其攀緣俗念,不如攀緣淨念。煩惱未斷,生死未了,很想成佛,念佛即成佛的增上緣,豈可輕視持名念佛法門?
25、往生極樂世界是活著的時候去的,不是死了之後去的,死後就作不了主。現前不能開智慧,爾後即不能往生,學佛是白學了,未免冤枉。過去人能往生,主要是世俗之事放得下,一切不操心,事情來了就辦,辦完就了,過去不想,未來亦不想。修淨土用此種心情去修,一句有一句的用處,以此方法勸化他人,送他成佛,將來他要度多少眾生!
26、修淨土者以阿彌陀佛為所緣的名號。古德開示念佛要念「阿彌陀佛」四個字;有稱六字名號者,加「南無」二字,即恭敬皈依禮拜之意。昔蓮池大師說,教他人念應念六字,而大師自己則念四字。何以故?大師說「念四字者是一心一意的求生淨土,表示決心。四字比六字方便簡單,容易念到一心。教人念可念六字,因其未必有決心,先令其種植善根。」此祖師教人之苦心也。
27、持名念佛,不必觀想,如要觀想亦未嘗不可,須知色相已包括在一句佛號之中,名必有相,先有相而後有名,名相皆不離一心,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相與心有密切之關係,一句名號功德無量無邊。
28、一念不生為正智正見,如念佛,在二六時中念念有阿彌陀佛在心中,謂之正見。如念妄想則為邪念,一動念即非正見。
29、一切放下,一聲佛號念到一心不亂,即可往生極樂世界,在此亂世更應速求出離;一切放下即是大徹大悟,執著決定出不了三界,舍的利益太大了。
30、修行要常想六字洪名,口念不關重要,心中要常念,一個字一個字清清楚楚,相續不斷,初學通常要用念珠,每晨念三串珠,念三聲號撥一珠,一直念下去,絕不中斷;以後要五句撥一珠,或十句撥一珠。在念佛時任何閒事都不要管,行也念,坐也念,句句分明,不清淨場所及睡時不必出聲,心中仍念。久而久之,即得念佛三昧。
31、阿彌陀佛在因地中曾發四十八願,我們的願力若與四十八願相同,可說是阿彌陀佛志同道合。以阿彌陀佛之四十八願,作為我們自己的四十八願,就容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32、念佛心不動是得一心,得一心即可見佛,得理一心生實報莊嚴土,得事一心生方便有餘土;二六時中常有阿彌陀佛,即能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士。現在念佛人多,往生人少,是打妄想的時間多,念佛的時間少。故經云:「若能念佛心不動,則常睹見無量佛。」
33、二六時中念念均有佛號謂之執持,斷掉即為失念。失念時雖無妄想,但墮在無記性中,亦屬煩惱;若再起煩惱,則問題更多。故在行住坐臥中,心裡要存有佛號。使用念珠原為記數,手中持著念珠可隨時提高警覺以防失念。
34、以理心智心念佛必有成就,以散亂心念佛得福報而已。必須有恆心,一曝一寒,無濟於事。
35、千經萬論就是令人求清淨心,即無分別智,則是真正的智慧;即是照見五蘊皆空之照,一動分別心即照不了。心地染汙即照不見,心放不下即是染汙。念佛一心不亂即是信心清靜,一天念萬聲而仍有煩惱,是培福報,不可能往生。
36、凡夫修行要先修人乘,先要作一個好人,人乘修好了才能保持人身。只憑有口無心的念幾聲佛號生不到極樂世界,必須要修定,還需要修四無量心。
37、念佛有止有觀,一切雜念萬緣統統放下是止,一心專念六字洪名清清楚楚是觀。念佛就是修定,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得不到受用,經論上教我們要誠敬,誠在內心,敬在外表,內外徹底誠敬,自然與佛菩薩感應道交。
38、修行人世間事儘量少管,佛門中事也少管,不要有是非人我,一心念佛,有空時間就看經,與佛菩薩交往談天,豈不甚好?
39、不念佛還好,愈念念頭愈多。不要怕,繼續念,慢慢的念頭就會息滅了,千萬不要不念。
40、不念佛還好,一念佛妄想更多,但是知道它是妄想即不要理它,仍然念佛。如果妄想不斷,距一心不亂還有一段路程,要照顧佛號,不要照顧妄念,久而久之,妄念自然會減少。今日學者稍有一點聰明智慧,即認為念佛是老太婆的法門,而對於禪密感覺興趣,殊不知學密宗是要顯教通達以後才能學密,西藏學者必須先研究顯教十年,經考試及格後再學密,密咒屬於加行,教理不通達不能得益。學佛只求身心清淨而已,到了極處即顯光明神通。凡障礙身心清淨者,即是魔,必須認清,古德說但盡凡精,別無勝解!佛在經中叫先破分別執著的根本,即五陰六處,十八界是根本,六道凡夫均因此而流轉,能破除此根本即是華嚴經中的一真法界。一切萬法歸納為十八界,加七大為二十五圓通,圓通就是成佛,隨便拈一法均能見性成佛,其體即是如來藏妙真如法,明白此理即得大受用。
41、自古以來,念佛人均是佛號與妄念同時而起,只要不理會妄念即是以清靜心念佛。有人臨終往往現起瑞相,他人看到自然生起信心,所以求生淨土,自利中便有利他作用。
42、在打佛七的時候,偶爾妄念少了一點,以為是得到一心。須辯別清楚,理一心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佛現前心裡還是如如不動,心中如如不動的時候見到佛才是真的佛現前。慧遠大師一生見到三次淨土相現,到臨終時才告知徒眾。般若講無相無不相,念佛也講無相無不相,明白此理,才能身心清淨與佛淨土相應。江味農居士說:「念佛須念至一心不亂,至此則念而不念,尚何心土染淨之可說,無相也。而正當此際,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便現在其前,無不相也。由此可悟念佛義趣與般若毫無異致。
43、修行人遇到任何境界現前要不執著,執著即遇魔障。例如打佛七,有人很精進,見到佛像發光,聞到異香,此系極粗的境界,若真遇到也實在沒有說的必要。念佛念得好,三聖全來,不必動心;西方極樂世界現前,也不必歡喜。心中一動歡喜心,就不清淨。什麼境界現前,不理他,你的功夫又進了一步;一沾染,就是魔。
44、念佛用口念,更要心念。有幾種念的方法至為得力:(一)寂靜念。寂滅清靜已經與三昧相應,禪宗釋為靜慮,如此念佛即大禪定,行住坐臥均在念中,六字洪名,字字分明,心中一念不生。(二)清淨念。有漏的煩惱沒有了,無漏的煩惱也沒有了,二邊俱轉,這種念法即真心現前。(三)不濁念。濁是雖在念而仍有疑惑,因而明達,毫無疑惑,以淨心去念。如此念佛,利根人一年即可成就,煩惱重的三年定可往生,只看我們願不願意去而已。
45、念佛人到臨終時絕不可怕死,怕死,心就亂,能否往生亦在最後一念,臨終時不顛倒是大福報。凡夫平日修行難免放逸。到臨終時心裡清楚,懂得教理,求往生心切,念佛力量最大。室內應供一尊阿彌陀佛接引佛像,並立一幡,使臨終人以手持幡帶。助念之人句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臨終人聽得清清楚楚,必蒙佛接引。助念之人如能使二人往生,到臨終時此二人必來接引。慧遠大師一生當中有三次見到極樂世界,到臨終時才對弟子說,可見淨土法門真實不虛。
46、念佛功夫雖未至念而無念,但能行願真切,仗彌陀慈悲願力,亦蒙佛接引,往生極樂,到了極樂世界即不退轉;不退是初住地位,念佛一生即可辦到,若修他法須經久遠動數。此方便之方便,今幸聞此法,豈可交臂失之?
47、修淨土念六字洪名,字字分明,能念所念俱遺,能念的心是空的,所念的佛是空的,才能開智慧,斷煩惱。
48、每一眾生從無始以來,住於生死,受盡苦惱,輪迴世間,是可恥的事。修行固然是苦事,而苦盡甜來,並不是做不到的;若做不到,佛就不說了。有信有解必可往生,上根利智之人一天就能往生,最鈍者七天亦能往生,千萬不可看輕自己。無量劫來生死輪迴受苦,比菩薩修六度萬行之苦大的多,修行之苦有限度,六道輪迴無限度,學佛吃苦,吃了有好處,生死輪迴之苦是白受的。
49、勸一人念佛比自己念佛的功德大,勸百人念佛就是菩薩,勸萬人念佛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修道: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
溫馨提示
您看此文用 · 秒,轉發只需1秒呦~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行八正道!
中國彌陀村微信公眾平臺感恩您的支持與關注!
敬請諸位仁者大德多多分享轉發即是法布施!
平臺聲明:平臺所轉發的非學佛內容均是便於學佛的佛弟子,用於轉相拯濟結緣尚未學佛的大眾!標題和內容不代表彌陀村平臺立場及觀點,轉發及引用請自行核實抉擇!
學佛的蓮友們!請老實、聽話、真幹!聽經!念佛!做好定課!落實五大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學佛學菩薩,全部都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平臺法寶流通請回覆:法寶 & FB & fb
平臺使用說明請回覆:說明 & SM & sm
今日本期內容請回覆:今日 & JR & jr
最近三期內容請回覆:看看 & KK & kk
點微信右上角↗↗ = 分享到朋友圈 & 轉發等
點微信左下角↙閱讀原文↙ = 中國彌陀村在線學佛網址
(修六和敬、早課、晚課、法會、念佛堂、直播臺等)
(在線聽經請確保手機已安裝 Adobe Flash Player)
點微信↙閱讀原文↙進入學佛網址後:
左上角↖↖ = 退到平臺目錄 雙擊屏幕空白處 = 放大縮小
左下角↙↙ = 退到前一頁 右下角↘↘ = 內容刷新
修行座右銘
言行忠信 表裡相應 人能自度 轉相拯濟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一門深入 長時燻修
孝親尊師 聽經明理 誦經修慧 少語妙行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信願念佛 求生淨土
肉眼簡擇 天眼通達 法眼清淨 慧眼見真
佛眼具足 覺了法性 辯才總持 自在無礙
敬請常念 阿彌陀佛 消災免難 求生淨土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 無語合十 至誠頂禮!
中國彌陀村微信公眾平臺
平臺所轉發的非學佛內容均是便於學佛的佛弟子,用於轉相拯濟結緣尚未學佛的大眾!
微信公眾平臺 mituocunorg
微信好友交流 mituocuncom
中國彌陀村 www.mituocun.com
(在線學佛 聽經聞法 修六和敬)
(早課、晚課、法會、念佛堂、直播臺等)
善導善道網 www.shandao.org
(大同之治 誠信利生 和諧萬物)
善人道播經機 www.shanrendao.org
(義務協助十方信眾製作播經機)
(淨空法師 定弘法師 王鳳儀 劉有生 南懷瑾 葉嫚 星雲大師等)
雞足山佛塔寺 www.fotasi.org
(以戒為師 以苦為師 正法道場)
南陽來佛寺 www.laifosi.org
(老實念佛 賢公和尚 佛門榜樣)
雨花齋素食 www.yuhuazhai.org
(拒絕殺戮 沒有交易 只有感恩)
聚久久護持 www.ju99.cn
(正常網絡購物 即可護持正法)
中國彌陀村網、老實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