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成長的記憶中
有這樣的人:
他們扶著你學走路;
一次次幫你擦拭淚花;
一次次把好吃的東西留給你;
一次次把闖禍的你護在身後;
在他們眼中,你是獨一無二的「小可愛」,
TA們就是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節日由來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這一天,人們登高遠望,思念親人。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數陽」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暑,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九九重陽節凝聚了中華民族千秋萬代「老吾老」濃濃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風範。
尊老敬老
沒有大地母親整整一個春天和夏天的耕耘,就沒有秋天的五穀豐登;同樣,沒有父母長輩傾心竭力的付出,就沒有我們幸福美好的今天,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是個尊老孝老的節日。所以,我們要把這個日子牢記,把尊老孝親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延續!
2020「感恩重陽,讓愛延續」倡議書
在重陽節來臨之際
01 實驗幼兒園向各位家長發出倡議:
1.常回家看看,安下心來好好傾聽父母的訴說。
2.定期打電話,一聲問候,疏散父母的憂愁。
3.親手為老人做份他們愛吃的食物,讓愛反哺。
4.整理自己的親情檔案,與老人共同回味那些年、那些事。也許一張泛黃的老照片、一封塵封的家書......都能勾起你對父母濃濃的思念,小小舊物卻承載著父母為你傾注的深厚的愛。讓歷史重現,讓愛延續。
在重陽節來臨之際
02 實驗幼兒園向各位小朋友發出倡議:
1.讓孩子為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洗洗腳。
2.讓孩子為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捶捶背。
3.讓孩子為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送上祝福。
4.讓孩子為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送一件禮物。
5.讓孩子向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學做家務。
03 愛孩子,就讓孩子學會愛
為了影響更多的人愛老敬老,請寶爸寶媽們將孩子孝老敬親的行動拍成照片或視頻,並把視頻或者照片發到各班級群裡,讓愛延續。
重陽習俗
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個登高的習俗。漢代此俗當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災故事而來。現在,登高不僅是為了躲避災難,也成為了人們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
飲·菊花酒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賞·菊
重陽節,正是一年菊花盛開之時,這個時候是最佳的賞菊時期。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而菊花又被稱為長壽之花,重陽節賞菊有祈求長生與延壽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稱為「延壽客」。據說重陽節賞菊的風俗,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
插·茱萸
古人還風行插茱萸的習俗。茱萸香味濃,有驅蟲祛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人們喜歡佩戴茱萸以闢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闢邪翁」。
吃·重陽糕
後人在重陽節這一天,還有吃「重陽糕」的習慣。重陽糕又稱「花糕」,那是由於沒有山的地方無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因為專在重陽吃,就被命名為「重陽糕」。
敬·老
九九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賦予長久長壽的含義,西漢時候人們就開始在此時設宴求壽。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這可以說是重陽節在新時代中國的新表現形式,將重陽節的意義,從先人轉向了今人,從歷史轉到了當下。
獻·祝福
登高壯觀山河美,
幸福快樂高樂高;
頭插茱萸留個影,
吉祥如意樂逍遙;
賞菊花前品小酒,
溫馨祝福送朋友。
九九重陽節,
祝您平安快樂久久,
幸運幸福久久!
百善孝為先!實驗幼兒園寶貝在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我們一起響應幼兒園的倡議,做實驗幼兒園孝心家長、寶貝,攜手度過這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重陽節!
在重陽節來臨之際,柘榮縣實驗幼兒園的全體師生共同祝願所有老人福壽安康,萬事如意!
來源:柘榮實幼
ND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