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遊戲的青春期孩子,怎麼和孩子說上話,讓他認可你?

2020-07-25 GreatAnita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個普遍特點:非常的敏感,又非常自負。

同時臉皮薄,很擔心自己還不夠好,孩子們又很很渴望被欣賞,被尊重。

玩遊戲的青春期孩子,怎麼和孩子說上話,讓他認可你?

青春期孩子玩電腦遊戲的很多。

我們這裡講講心理健康的,玩電子遊戲的孩子,如何和他們好好說話,讓他認可接納你。

打開孩子的心,建立尊重信任的關係


我就喜歡打遊戲,我未來就是要做這個遊戲的這個工作。——這是一個14歲孩子說的。

做為老師和父母,你們怎麼回應孩子呢?

玩遊戲的青春期孩子,怎麼和孩子說上話,讓他認可你?

這個心理諮詢師這樣回應孩子:

你喜歡打遊戲,老師其實很羨慕你。

為什麼?你14歲的時候,很喜歡做一件事情。

老師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都沒有找到一個我非常喜歡做的事情。

所以我這一刻很羨慕你的,知道嗎?

孩子說:老師,你知道我們打遊戲都被爸爸媽媽罵的,沒有一個爸爸媽媽喜歡孩子打遊戲的。

(做為父母老師,孩子這樣回應你,你要說什麼?體會一下你面對孩子幾乎脫口而出的話。)

玩遊戲的青春期孩子,怎麼和孩子說上話,讓他認可你?


心理諮詢師:我羨慕你。

因為我記得我在你這個年齡的時候,傻乎乎的哪裡會懂得說去喜歡。

孩子,你知道喜歡做一件事情會怎麼做呢?

(心理諮詢師和孩子一起探討喜歡,沒有探討遊戲。)

那麼喜歡做一件事情,你會怎麼做呢?

你花多大的心思,你花多少時間在做這件喜歡做的事?(挖掘這個孩子內在的資源

孩子:我不吃飯都可以。我每天把很多時間花在遊戲上。

(心理諮詢師只是跟孩子探討關於喜歡。所以孩子就覺得這個老師講話好像平時跟爸爸媽媽是不一樣的,和老師也不一樣的,他就很願意)

我很喜歡玩遊戲,我花大量的時間玩遊戲,我就是沒辦法放下。

我媽媽叫我吃飯,我都可以不吃。

心理諮詢師:你知道嗎?這個叫做廢寢忘食,你知道廢寢忘食的是什麼人?是科學家,是國家主席,

比如說國家主席處理國家大事,你看我們以前的周總理、周恩來總理,

他在處理工作的時候,他就廢寢忘食。

數學家陳景潤在做科學研究的時候,也是廢寢忘食。

玩遊戲的青春期孩子,怎麼和孩子說上話,讓他認可你?


(孩子這時說遊戲這件事孩子是沒有壓力,內在是喜悅的)

心理諮詢師心理需求層面已經先滿足了孩子,尊重、欣賞、接納了孩子,即使是玩遊戲,孩子本身被看到。

孩子在這裡會和心理諮詢師說很多,或者願意聽心理諮詢師說。

學會傾聽,學會欣賞

心理諮詢師:都說完了嗎?(用心傾聽

你說的太好了,老師都在聽,還要記一下你說的,你說的好的地方,我以後都要講給跟你一樣大的孩子聽,因為他們有的人喜歡做一件事情,不能廢寢忘食的喜歡,可能半途而廢。

我還要告訴別人,你太棒了。

孩子繼續講……

(家長有時就很好奇,說孩子在家都不怎麼愛講話。孩子跟你諮詢,怎麼會一直在講話不停的?)

玩遊戲的青春期孩子,怎麼和孩子說上話,讓他認可你?

平等溝通,更高格局更高層面的探討

孩子:老師我講完了,現在輪到你來講了。

心理諮詢師:你知道我是一個老師,我見證的學生是很多的,不僅僅是國內的,還有國外的學生,

據我的了解,很多人喜歡打遊戲,這意味著未來,在網路遊戲的這個領域裡面,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我這麼講你同意嗎?

孩子思考,然後說:我同意。

心理諮詢師:什麼叫做激烈的競爭,你知道嗎?

就是玩遊戲的人激烈競爭,有的人玩的不夠好,會被淘汰掉的。

玩的好,繼續玩,然後再玩的不好又淘汰掉了。

玩遊戲不僅僅是遊戲的能力,有的遊戲是要配合的,可能還有些能力需要,比如團體意識,還有研究、設計、創造等等能力

孩子很認同的:老師是的,是這樣子的。

心理諮詢師:那太棒了,你現在可能都在做,你一定要知道未來這個行業裡面的競爭是相當激烈的,

甚至以後你的團隊,你的能力強不強、你腦袋瓜會不會更快一點、更靈活一點、智商更高一點,還有可能得看你有沒有人際交往的能力,才讓你的團隊夠強大!

孩子沉思……

心理諮詢師:你現在身上有什麼優勢,跟我講一下,老師幫你評估一下,看看我們未來會站在哪個位置跟別人競爭。

孩子:老師我認真的想一下,我目前還沒有優勢,我成績也不好,人際關係也不大好,我只是愛打遊戲。

(爸爸媽媽和老師們聽到這裡,是否又會長篇累牘教訓孩子?

心理諮詢師:你一下子就發現自己身上優勢不明顯,可以說目前一個優勢都沒有。

如果你現在讓你得到一個優勢,又讓你覺得非常容易得到,你想得到哪一個優勢呢?


孩子說,心理諮詢師記。

玩遊戲的青春期孩子,怎麼和孩子說上話,讓他認可你?

凸顯優勢,讓孩子自己體驗發現生命中重要的事情

接下來,讓孩子去找一個讓他感覺是他最容易得到這個優勢,用積極心理學方式引導。

心理諮詢師:你選的是這個,那你接下來會怎麼做?怎麼做才會讓你的優勢凸顯出來?……

玩遊戲的那個團隊裡面,大家個個成績都還不錯,那你就沒有優勢了。

也許大家水平差不多,但是你成績比別人好一點點,你就彌補了!

孩子說:是的是的,我媽媽也一直說學習是很重要的,可是我也不知道有多重要啊!


玩遊戲的青春期孩子,怎麼和孩子說上話,讓他認可你?

話後語

做父母師長,面對玩遊戲的青春期孩子,沒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就已經在自己心裡各種批判的聲音了。

聽懂孩子,遠比教訓孩子重要很多很多倍。(關於聽的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838212604603662860/)

建立良好的關係,傾聽孩子、找到需求,更高層面引領孩子。

您GET到了嗎?

作者簡介:GreatAnita 本名方瑾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講師,高中男孩的媽媽。和你一起面對家庭和孩子學習、生活、成長中的種種問題!關注@GreatAnita

相關焦點

  • 青春期的孩子沉迷遊戲,家長鬥智鬥勇,卻屢戰屢敗,怎麼辦
    孩子更喜歡和同學、同齡的朋友在一起。我們知道,青春期的時候,孩子對自主性的需求會表現得比較突出。而自主性的其中一個表達形式就是離開父母,到同輩的團體中去尋找歸屬感。青春期是一個和父母二次分離的過程,孩子的童年已經有過第一次分離,從母親的懷抱裡面掙脫;到了青春期,他要在精神上獨立。這時候他需要去找同齡人,獲得同齡人的認同。
  • 比青春期孩子可怕的,是發怒的青春期孩子
    都說青春期的孩子可怕,其實發怒的青春期孩子更可怕。打遊戲、玩手機、看電影這些娛樂行為會讓青少年樂在其中,甚至沉迷不醒。但是,卻沒有多少孩子能夠沉迷學習無法自拔。回憶一下,孩子和你吵架,大部分是因為什麼呢?是娛樂和學習的平衡問題。比如,你要求孩子只能周末碰手機,孩子會唉聲嘆氣;今晚你只能看一場電影,孩子會悶悶不樂;你要是再寫不完作業,我以後就不讓你玩遊戲了,有的孩子甚至會痛不欲生。
  • 孩子到了青春期不與父母溝通,怎麼回事?
    有家長會疑惑,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與父母溝通,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孩子一到青春期,就不與父母溝通?父母愛孩子,孩子也愛父母,但是為什麼孩子不與父母溝通?有的父母會對自己說,青春期的孩子就是這樣的,真的是這麼回事麼?還是為了迴避問題而安慰自己的?人類的天性就是聯結,包括青春期。
  • 青春期的孩子沉迷網路遊戲該怎麼辦?
    青春期孩子的「沉迷網路遊戲」「和叛逆不聽話」讓家長常常在「暴走」的邊緣。每天上完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面前的一片狼藉讓人對生活產生質疑,最終還是繼續去和孩子講道理,去督促他學習,可是他們不夠理解家長的苦心,只會覺得家長很嘮叨很煩人,理解不了自己的爸媽為何會如此的嘮叨。
  • 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怎麼樣去和孩子相處?這樣做改善你的親子關係
    我和孩子爸爸很想和他好好說說話,但是一和他說話他就不耐煩,時間長了,後來乾脆將自己鎖在房間裡。我們知道他的學習壓力也很大,但現在連話都說不上幾句,想幫他也沒辦法,干著急。每次看到他關上房門不願和我們說話的樣子,還有摔門的那一瞬間,「砰」的一聲,擊打在我們的心上,你說我們做父母的心裡多難受。白天上班的時候想到這些,也會很惆悵,走神,沒有心思,幹什麼都沒有興趣,就像心裡壓著一塊重重的石頭。
  • 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對話?
    孩子最開心的是感到自己被關注、被愛,而且是以他能接受的方式。親子之間雙向的、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溝通,是打開孩子心扉的捷徑,讓他們有話願意對父母講。很多父母都有一個同感:孩子到了青春期,自己跟他們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少,不是自己不想交流,而是孩子變得心不在焉、用三言兩語搪塞,每天的親子對話剛剛開了頭兒就卡殼。不少家長困惑,孩子什麼都不跟自己說,想知道他們心裡到底想什麼,難!
  • 不敢過度關注青春期的孩子,偷偷的發現了他的努力
    孩子在去年說了一句話讓我經常反思:私立學校寄宿什麼都不好,但是有一點,不用天天看見你。蔣勳老師的《孤獨六講》裡,有這麼一段話:母愛如果沒有適當的節制,可能是一種暴力。敏感的青春期孩子真的不想要太多打擾。暑假有一天,孩子躺那裡玩手機,我在他的房間不斷的進進出出擦灰掃地之類的,孩子沒有直接表達,但很敏感的問我:今天怎麼這個時間打掃衛生?今天怎麼這麼多可擦抹的地方?或者是他以為我在監督他玩手機,或許是提醒我打擾到他了,我沒有和他爭辯什麼,但是讀懂了他的敏感和在意。有時候他寫作業我走過去瞧一眼,孩子也會提醒我不要看著他寫。
  • 親子課堂|青春期的孩子沉溺於遊戲怎麼辦?
    孩子正處在叛逆期,沉迷遊戲不聽管教,為何? 很多媽媽反映說,孩子在青春期太不聽話了,不讓幹什麼就偏要幹什麼。而此時的孩子會說:「我都已經長大了,不需要再聽媽媽的嘮叨了,而且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心裡有打算,不會讓遊戲耽誤到學習,她為什麼就不相信我呢?」
  • 如何處理孩子的青春期和叛逆?
    說簡單點,也就是環境塑造人才,孩子從小到大接觸了什麼樣的世界,他就會形成什麼樣的三觀,從小到大與孩子接觸最多的那些人,自然就會影響孩子最深,而這些人一般就是孩子的父母,所以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孩子會潛移默化的被你呈現給他的三觀所影響。所以,我們第一個做的就是要在孩子面前呈現一個正確的三觀,絕對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搬弄是非、懶惰。
  • 話都不會說,還想讓孩子聽你的?和青春期孩子的溝通秘籍
    「你這孩子,怎麼就這麼不聽話呢?」「你能稍微乖一點嗎,你的聰明才智都用在了和我頂嘴上嗎,你是故意和我作對嗎?」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又熟悉又心酸。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讓我們抓狂。更頭疼的是,進入青春期以後,他們開始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甚至完全逆著來,一言不合就頂嘴、反駁,不然就是關上房門,拒絕溝通。
  • 現在禁止孩子玩手機,才是最容易讓他沉迷遊戲!儘管讓他玩才對
    但是班裡很多男生女生在空閒的時間經常打遊戲,因為大家都說以前沒玩過這麼好玩的遊戲,甚至組隊去網吧包場玩遊戲。》全程在播撒青少年遊戲的種子,這樣的電視劇能夠公開播出,不也算是大家對遊戲的認可嗎?不會打遊戲反倒成了格格不入的那一位,這也是很多孩子一定要學打遊戲的原因,因為同學們都在談論遊戲的時候,他根本插不上嘴,他不想被瞧不起、不想被冷落,所以他也想把遊戲打得級別很高。而且成年人的世界不僅圍繞打遊戲、刷視頻、看劇,不一直也是手機不離手嗎?
  • 青春期的孩子讓多少家長傷透心。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良好溝通
    進入青春期,他們從體型以及力量上開始接近父母,甚至超過自己的父母。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界,一旦力量變得強大,就會去尋求更多公平和尊重。由於外在變強大,導致此時青春期的孩子從言行上希望獲得父母平等對待和認可,希望父母不在把自己當成那個懵懵懂懂的小孩。
  • 孩子到青春期了,一直沉迷網路遊戲,家長該怎麼辦?
    青春期孩子的「沉迷網路遊戲」「和叛逆不聽話」讓家長常常在「暴走」的邊緣。每天上完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面前的一片狼藉讓人對生活產生質疑,最終還是繼續去和孩子講道理,去督促他學習,可是他們不夠理解家長的苦心,只會覺得家長很嘮叨很煩人,理解不了自己的爸媽為何會如此的嘮叨。
  •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應該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不要認為孩子平時的一些叛逆行為是有意跟你過不去,甚至認為是思想品德問題,充分認識叛逆心理是青春期孩子一個正常的心理特徵,這樣就不會貿然批評孩子。  很多青春期的問題都被表面的學習和遊戲問題所掩蓋,其實可以從孩子的人際關係和日常生活,以及他對一些事情的態度上感受到ta的變化。
  • 每個青春期的孩子 都是穿上刺蝟外衣的兔子
    我問劉子峰對這件事的看法,他這樣回答我:「我每天都在笑,你猜我開不開心。」見我一愣,馬上說:「逗你的,你知不知道『網抑雲』這個梗?我們都是會員。」   上網查了一下,知道了劉子峰所說的那個「梗」是指某個音樂App的評論區中抑鬱情緒的發言比較多,很多人認為這些發言多是無病呻吟,故意賣慘裝文藝。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 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如何說少年才會聽?怎麼聽少年才肯說?》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你們都會有哪些感受呢?個長高了,脾氣也變大了。越來越難溝通了,通常說不了幾句話就不耐煩了,嫌我嘮叨。不再和我分享小秘密了,回到家關起門,不是打遊戲、看小說就是跟同學在電話裡說個沒完,很少像以前一樣和我們愉快交流。在衛生間梳洗打扮的時間越來越長,特別注重自己的穿著了。
  • 王玉新老師說|讀懂青春期孩子,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長
    生理和心理成長不匹配。」對於孩子青春期,王玉新認為家長要有清晰、明確和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他認為,青春期是一個人的成長期,關鍵期、特殊期。青春期是加速器,是分水嶺,是裡程碑。「青春期的孩子有的健康勃發,綻放生命的活力,成長成熟;有的則有網癮、早戀、厭學、出走、煩惱、自閉……青春的花朵,有的結出碩大的果實,有的卻凋謝了。」
  • 如果孩子在青春期沒有得到理解和認可,他的性格和青春就會有缺陷
    教育孩子的前提,首先是了解孩子。都說青春期孩子不懂事、不聽話,容易叛逆,不管對父母還是老師的管教,都會表現出異乎尋常的質疑、否定和逆反的心態。而不幸的青春期孩子,則需要面對原生家庭帶給自身的糟糕影響。不但很難得到父母的認可,還經常遭受父母的打罵責罰、冷漠蔑視,這樣的孩子,即便是年齡和身體度過了青春期,可是內心感受到的迷茫、困惑和痛苦,卻會長時間地停留在青春記憶的桎梏裡。
  • 「最開心是和你在一起?別逗了」青春期孩子都這麼傷人嗎?
    小的時候還不覺得,夫妻倆感覺這個孩子很是聽話懂事,所以在養育的過程中沒有費多少事。尤其是做媽媽的,打小就愛帶著孩子玩,包括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每個周末孩子寫完作業,都帶著他出去玩耍。所以說,那幾年,小宇媽媽別提多開心了,覺得自己真是有福,生了個好孩子。然而,孩子上了初中之後,情形大變。
  • 不要輕易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是「壞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面臨巨大的生理與心理的變化,另一方面孩子會面臨很多智力上的挑戰,這個時期成功和失敗的對比特別鮮明,對於他的衝擊也特別大,孩子開始真正的在很多社會功能上、從周圍的人際認同上開始找自己的位置,學業上的挫折會很大影響他自己對自己的評價,而且心理上出現一個兩級分化的心態,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