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偷嘗禁果」是起源於古希臘的神話故事:
相傳,上帝在造物時仿照自己的樣子捏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人——亞當,後來覺得亞當一個人很孤單,就用亞當的肋骨為他捏了一個女伴——夏娃,亞當和夏娃天真爛漫的生活著。
後來有一天,罪惡之蛇引誘夏娃和亞當吃下了能夠辨認性別的「禁果」,兩人產生了羞恥心,開始用樹葉做衣服遮擋。
上帝發現後大怒,懲罰偷嘗禁果的兩人,夏娃代表的女性要終生承受生育的痛苦,亞當代表的男性要終生烈日下勞作餬口。
亞當夏娃「偷嘗禁果」的故事一直在坊間流傳,如今「嘗禁果」也被比喻為未成年少男少女做「越界」行為。
小麗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年幼的小麗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沒想到卻釀成了悲劇。
接到老師電話的時候,媽媽還以為孩子又不聽講或者打架鬥毆,沒想到老師卻說「孩子懷孕了」。
小麗從小沒有父母嚴加管教,經常出去打遊戲上網,是同學們口中典型的「不良少女」,爺爺奶奶也管教不了。
爸爸媽媽怎麼也沒想到,才15歲的女兒竟然「偷嘗禁果」懷孕了。爸爸覺得很丟臉,不顧老師的阻攔,一腳把孩子踹倒在地上。
爸爸的「這一腳」充滿了氣憤和恨鐵不成鋼,力度沒掌控好。
女兒倒在地上以後,就開始喊肚子疼,媽媽擔心孩子的身體趕緊去了醫院。
醫生檢查以後說,肚子裡的胎兒保不住了,孩子的身體也受到了很大的傷害,不好好調理很難再次懷孕。
媽媽聽到一聲的話情緒再也忍不住了,抱著女兒哭了起來,女兒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留下了悔恨的淚水。
小麗的「悲慘遭遇」令人惋惜,不少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都會好奇心旺盛,想要「偷嘗禁果」,加之父母沒有及時引導教育,才會釀成這樣的悲劇。
孩子們進入青春期以後,生理第二特徵開始發育,心理情感也會存在微妙的變化。每個人青春期都會有自己「暗戀」的對象,家長作為過來人應該理解孩子。
「暗戀」並不可恥,這也是孩子情感發育的開端,是孩子一生最美好的階段,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保護孩子的安全。尤其是女孩,別等孩子「偷嘗禁果」再後悔。
1)「喜歡」不是「愛」
情竇初開的孩子,遇到一個喜歡的人,就覺得是自己一生的伴侶,可現實往往並非如此。
當發現孩子有了喜歡的人時,父母要及時告訴孩子「喜歡」不是「愛」。一時的喜歡是因為外表、長相、才華而心動,愛是結婚生子、白頭到老。
2)再「喜歡」也不要「行動」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衝動,一時的好奇「偷嘗禁果」,根本沒想到後果有多嚴重。
無論家裡是男孩還是女孩,父母都要告訴孩子「嘗禁果」的後果。可以運用新聞中的真實案例引出話題,告誡孩子愛惜自己的身體。
3)將「暗戀」轉化為學習動力
網上有句話叫做「畢業季是分手季」,再喜歡的人也會因為現實而分開,這個道理孩子越早明白越好。
父母要告訴男孩,如果喜歡一個人,就女裡為她創造生活;也要告訴女孩,如果喜歡一個男孩,就努力變得優秀,才能跟他並肩。將青春期最美好的「感情」轉化為學習「動力」,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