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郭沫若
我們常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一個國家、社會的未來都寄托在他們身上,而教育又是一項重要的社會事業,它關乎未來一代的成長和發展,更關乎社會的發展進步。
很多家長已經習慣於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裡學習,甚至為了教育資源,上名校,買學區房,請家教老師等等,但有個別人獨闢蹊徑,竟然將自己的孩子接回家自己教育,今天談的就是我們熟悉的中國「童話大王」鄭淵潔,他堅持把孩子接回家自己教,如今的現狀卻出人意料。
「童話大王」鄭淵潔
說起鄭淵潔,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但說起皮皮魯、舒克和貝塔,似乎就喚起了沉睡在大家腦海中的兒時記憶。而鄭淵潔正是這些經典角色的創造者,而他也因自己的成就被稱為中國的「童話大王」。但是有如此成就的人物,其人生經歷,尤其是教育經歷,也算是獨具一格。
1955年,鄭淵潔出生於河北的一個軍官家庭,有著如此良好的家庭背景的他,本應該在人生的道路闊步前行,但是他在上學的時候因為自己寫的一篇名為《早起的蟲兒被鳥吃》作文而受到處罰,以至於他僅僅上到小學四年級就不得以而輟學。
面對這樣的變故,他的父親並沒有灰心,而是帶著他回家自己教育鄭淵潔。在父親的教育下,鄭淵潔也,慢慢成長起來。之後他當過兵,退伍後又去當工人,但是他覺得工人的工作有些無聊,於是便開始嘗試自己寫寫東西,打發無聊的時光,而這卻開啟了他的另一番光輝生涯。
從1977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我們所熟悉的皮皮魯、魯西西、大灰狼羅克、舒克和貝塔等都是他筆下文學形象。而《皮皮魯總動員》更是曾經名列全球第四的暢銷書,一舉成名的他便開啟了自己的新的人生。就在他名聲大噪的時候,他又做出了一個世人無法理解的行為,那就是把他剛剛小學畢業的孩子鄭亞旗接回家自己教育。
複製人生:有其父必有其子
對於鄭淵潔的行為,很多人無法理解,儘管他自己曾經是在家裡接受父親的教育,但是這種方式並不是可以隨意複製的,大家都不看好他的這種行為。但是鄭淵潔依舊堅持自己的想法,並坦白說他的孩子不能適應應試教育,就這樣,他便開啟了自己編寫教材當老師,又管吃喝拉撒當父親的生涯,重走他父親當年的路子。
被接回家的鄭亞旗便從此離開了學校教育,把自己的童年時光留在了家裡。但是鄭淵潔並沒有寵溺他的孩子,而是非常嚴格的進行中家庭教育,把自己能做到的都做到了。
在鄭亞旗18歲的時候,他便結束了這種家庭教育,開始讓他的孩子接受社會的教育,在他看來,社會往往更能歷練一個人,而自己的孩子只有接受住了社會的鍛鍊才能算是真正的成才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鄭亞旗本人也是非常努力,通過鄭淵潔的悉心培養和教育以及社會的鍛鍊,他成功經營了一家公司並將父親的文化作品打造成了文化品牌。如今的鄭亞旗也算是成功人士,可以說他的成功離不開他父親的教育,而這一結果也著實讓當初那些不看好鄭淵潔的人大跌眼鏡。
教育方法還是選擇合適的最好
鄭淵潔的教育方式也算是給眾人做了一個範例,原來孩子還可以這樣教育,從他的教育方式來看,對我們今天的社會教育事業還是有很多借鑑之處的。
首先應試教育不是唯一的路子,應試教育已經經歷了幾十年了,而最近這些年,對應試教育的批駁之聲愈來愈響,尤其是每當高考來臨之時,很多人面對這可以改變人生命運的考試是又愛又怕,大家都知道教育本身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和發展,但現在孩子卻被培養成了考試工具,可是沒有這套考試系統,又該拿什麼來應對現實呢?
鄭淵潔不反對應試教育,但他繞過了這條路,讓許多家長知道,培養孩子往往不止考試一條路,方法有很多,選擇合適的就好。
其次是社會鍛鍊的重要性,現在很多學生只是在象牙塔裡學習,缺乏必要的社會實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學到的東西嚴重脫離實際,所謂的學以致用很難在現實中得以體現。
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一方面要注重文化課的教育,也就是素質教育,另一方面應當適當地增加社會實踐教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對社會壓力的能力。這不僅是學校,也是家長應當考慮的事情,尤其是當代的大學生們,更應當自己去考慮這個問題。
最後就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現在很多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寵愛有加,什麼事情都幫孩子解決了,孩子自然在這樣安逸的環境裡日復一日地變成一個缺乏自立能力的人。
溫室裡的花朵可經不起風吹雨打,這種過度寵愛只會適得其反,日後孩子在面對問題的時候無法獨立解決,一旦遇到些許挫折,往往就會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棄,這可不是每個父母願意看到的。
但是,在我們看到鄭淵潔的成功並通過鄭淵潔的故事中得到某些關於子女教育的啟發意義時,不應當盲目的去效仿他的行為,畢竟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
我們必須看到的是鄭淵潔有這個條件去親自教育孩子,並且他的教育也是把自己的孩子往自己期待的方向教育,所以鄭亞旗的人生是被規劃的人生,這往往不是我們所有的家庭都可以做到的。且不說自身的經濟實力,很多父母的工作也就夠供養一個家,估計沒有多少精力來自己教育孩子,而且自身的文化素養有沒有達到這個水平還要另說。
所以,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問題,不同的教育方式各有千秋,父母只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就好。如果人人都效仿鄭淵潔,那學校教育的意義便沒有了。鄭淵潔的複製是成功的,但這只是他的選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可以從他的事跡中吸取好的方面,但也要結合自身情況去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