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守諾,應該從娃娃抓起。目前,威海市正在實施信用「進校園」工程,把誠信融入基礎教育,以小手拉大手,以良好校園風氣帶動社會風氣,讓誠信教育落地生根。
作為威海市「信用進校園」首批試點學校,在舉辦「知信、用信、守信——威海市塔山小學信用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後,塔山小學的師生們正在認真打造信用「進學校」工程。
學生展示用信用積分換的獎品。
塔山小學校長王黎明介紹,全體師生都是誠信教育的主人公,在暑假之前,學校深入組織少先隊員開展豐富多彩的誠信教育活動,活動在暑假開學後也將延續下去。「我們以學生『真愛誠信美德銀行』、教師『個人誠信建設』兩大校園工程為抓手,將誠信教育落實到教師隊伍建設和學生培養過程中。」王黎明表示,學校號召「小手拉大手,誠信一起走」,家校聯盟,社區聯動,打造家庭、學校、社會的信用同心圓。
自2019年3月以來,榮成市第十四中學紮實推進學生誠信教育和信用管理。學校和村居科學建立守信和失信評價標準,成立學校和班級考評小組。班級考評小組負責班級日常考評記錄和村居反饋情況匯總,並在班級張榜公示。學生校內、校外的各種表現均量化納入信用考核,並對應記錄在學生誠信檔案中。
學校積極開展誠信班級、誠信小組、誠信個人評選活動,運用學校微信公眾號、家長會、國旗下的講話、校園宣傳欄等途徑對湧現出來的誠信典型大力表彰,營造做誠信人、做誠信事的濃厚氛圍,讓「信用+文明實踐」全域化育人模式深入人心。
「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村居志願服務活動。」學校工作人員介紹,充分利用王連街道濃厚的誠信氛圍,學生志願者在垃圾分類宣傳和實踐、環境衛生整治、栽花植樹等不同形式的誠信公益活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各村學生信用表彰活動也順利召開,更加堅定了學生爭做誠信學子的信心。
「信用『進校園』,首先要對學生開展誠信主題教育。」威海市社會信用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發揮誠信教育在學校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導教師率先掌握信用知識,言傳身教帶動提升學生誠實守信水平。在高校組織開展政策宣傳會,引導學生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增強風險防控意識,樹立正確信貸消費理念,積極參與社會志願活動。
目前,不少學校正在建立校園信用監管和主體承諾機制,探索制定學校、民辦教育機構以及校外輔導機構信用分級分類管理辦法,依法歸集有關違規失信信息,對存在嚴重失信行為的,加大監管力度。「試點學校正在積極探索學生信用管理方式,建立學生信用檔案,將信用記錄與評先選優等掛鈎,激發學生守信守諾的自主性。」工作人員介紹。
此外,信用「進校園」也在全面推廣「海貝分」校園應用,建立教職工信用評價體系,探索將「海貝分」與教師職稱評定、評先選優等掛鈎,有效發揮其在規範從教行為、嚴肅師風建設上的作用。
威海市社會信用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誠信教育是一項長期工作,全市教育機構將繼續健全學生信用管理體系,在不斷實踐中探索誠信建設之道,在行動中夯實學生的誠信之基。該負責人介紹,通過「信用『進校園』」首批試點學校的進展情況來看,學生的社會意識、奉獻意識、誠信意識、榮譽意識和勞動意識明顯提高,有效消除了以往不愛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等現象,樹立起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勞動最光榮的思想,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也在學生心中悄然形成。